16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基法律常识之民法(63):占有保护请求权
- 格式:pdf
- 大小:145.41 KB
- 文档页数:6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基知识:民法之物权法占有的定义和要素①占有的分类必须掌握,其本身就是考点。
占有的分类还是理解其他制度(如交付、返还原物请求权知保护、占有保护请求权)的基础。
而且,刑法上,不理解占有,就不能准确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
②《物权法》第245条规定的占有返还请求权必须掌握,并注意其与《物衩法》第34条规定的返还请求权的联系与区别。
③《物权法》第242、244条规定的无权占有制度也相当重要。
—、占有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
占有,即人对于物管领控制的事实。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说:“占有,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是不可解释的事实。
”说得多好呀!2.特点。
①占有虽为权利的外衣,但占有为事实,而非权利。
②占有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利益。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均受保护,仅保护程度不同。
③占有的客体为物。
物的部分亦可成立占有。
对权利的占有属于准占有。
④民法承认观念占有(间接占有、占有继承、通过占有辅助人的占有),虽对物无事实上的管领控制,但认可占有的成立。
二、占有的要素(★★)1.占有的要素。
占有的要素有二 (缺一不可,否则不成立占有)。
①体素,即对物的管领与控制;②心素,即占有的意思。
2.心素的认定。
①占有的意思不是法律行为上的意思,而是一种自然意思,故取得某物的占有或维持其占有皆不以具有行为能力为必要,只要对物有为支配的自然能力,即为已足。
故:3个月大的婴儿对佩戴的项链不构成占有(无心素);而3岁的儿童对自己拾得的玩具构成占有(有心素)。
歌星在草坪上熟睡,“粉丝”将“勿忘我”鲜花放人其口袋的,歌星对鲜花不构成占有(无心素);必待歌星醒后发现鲜花,并决定继续拥有始成立占有(有心素)。
②仅须为一般占有意思,无须为特定占有意思。
例1甲悬挂信箱于门口,邮差投递甲的信件或邮件于信箱中,甲不知此事。
①占有意思不必针对个别特定之物,仅须具有一般占有意思即为已足。
甲悬挂信箱,意在占有投入的自己之函件,是否知悉某特定函件已经投入,对占有意思,没有影响。
【公基常识】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实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权利义务性。
3.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
社会作用一方面,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维护阶级统治;另一方面,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
4.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5.法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6.法律制裁以惩罚为主要形式,主要包括:(1)民事制裁。
(2)行政制裁。
(3)刑事制裁。
(4)违宪制裁。
7.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8.宪法的特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母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9.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的国家立法机关。
11.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1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经常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14.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普遍、平等、直接和间接选举、无记名投票。
15.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有问题,可以发回,但不能撤销。
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自发回之日起立即失效,一般不具有溯及力。
16.特别行政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但没有国防权和外交权。
2016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之所有权的积极权能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民法之所有权的积极权能》,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所有权的积极权能是指所有权人为实现其所有权,对于其所有的物可以实施的各种行为。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所有权积极权能分别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
1.占有占有是指所有权人对于财产实际上的占领、控制的行为。
占有是所有权人对于自己的财产进行消费、投入流通的前提条件。
2.使用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对物加以利用的行为。
使用是为了实现物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使用电视机收看节目、居住房屋、乘坐汽车。
3.收益收益,就是收取所有物的利益,包括孳息和利润。
孳息是指从原物本体中产生的物。
如母牛生出的牛犊。
利润是指把物投入社会生产、流通过程所取得的利益。
4.处分处分是决定财产事实上和法律上命运的权能。
这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所有权的最基本的权能。
处分可以分为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事实上的处分是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物的物质形态发生变更或消灭。
例如,粮食被吃掉。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某种民事行为对财产进行处理。
例如,将物转让给他人。
招考信息及备考资料请关注: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网(公告信息/备考资料),实时更新。
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请关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
更多云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关注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云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和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民法典法条分析第0462条「占有保护请求权」第四百六十二条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所有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而占有包含本条所说的权利,所以所有权同样也包含本条所说的权利。
这里的占有既包括有权占有,也包括无权占有。
接下来举例说明:第一款:①返还原物:例如张三的笔记本电脑被李四偷走,张三有权请求李四返还原物;接着王五又从李四手中偷走此笔记本,此时李四也同样有权请求王五返还笔记本。
小偷李四之所以有返还原物请求权那就是因为占有是一种事实状态,只是占有就好,别人不能干涉,占有人也不需要证明自己是否为有权占有。
这种事实状态简单且高效,简单且稳定。
俗话所讲黑吃黑法律不允许也是这个道理。
②排除妨害、消除危险:张三和李四比邻而居,张三家的院墙向李四一侧倒塌,此时李四就可以要求排除妨害。
张三和李四比邻而居,张三家的院墙向李四一侧倾斜,马上就要倒塌,此时李四就可以要求消除危险。
③第一款后半句造成损害的说的是侵权,其实是个债权,①②说的是物权。
张三和李四比邻而居,张三家的树倾斜将李四的房顶压塌,那张三赔偿就完了。
第二款:张三拿了李四的东西,给李四一年时间,如果不去要那从法律上来讲就要不回来了。
这一年是个固定时长,不适用延长,中断或中止。
备注:关于这一年的时长,学理上有分歧,有些说是除斥期间,有些说是失权期间,了解一下即可。
(四)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1.自主占有。
指以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
自主占有不以享有所有权为前提。
所有人的占有通常为自主占有,小偷的占有、侵占遗失物的拾得人的占有、不知买卖合同无效的买受人的占有均为自主占有。
特别提示自主占有与所有权人的占有不能等同,原因有二:(1)所有人以外的人,只要以“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均为自主占有(2)在特定法律关系下,所有人对自己的所有物亦可成立他主占有2.他主占有。
指不以据为己有的意思而占有。
①凡基于占有媒介关系占有“他人”之物者,如承租人、保管人、质权人、留置权人的占有均为他主占有。
②若他主占有人“变了心”,以外界可得而知的方式将他主占有的意思变更为自主占有的意思,则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
区分的意义:对司法考试而言,只有一个意义。
根据《物权法》第244条的规定,无权占有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对于权利人因此遭受的损失,虽同为善意占有人,善意自主占有人与善意他主占有的责任不同:①善意的自主占有人无论是否具有过错,均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②善意的他主占有人,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权对占有物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否则不承担赔偿责任。
(五)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1.自己占有。
指占有人自己对物进行管领和控制。
辅助占有之外的占有均为自己占有。
2.辅助占有。
指基于雇佣、学徒等类似关系,受雇主的“指示”而事实上管领控制某物。
辅助占有的构成要件有二:①基于从属关系管领控制某物;②占有辅助人听从主人的指示,就是要“乖”。
辅助占有不是占有,以雇主(或主人)为占有人。
例如,甲雇佣乙操作某台机器,乙为占有辅助人,甲为占有人。
区分的意义:①占有辅助人不是占有人,其老板、雇主、主人才是占有人。
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考点。
②占有辅助人不是占有人,就不享有《物权法》第245条规定的占有保护请求权(见例18与例19)。
③由于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对象为无权占有人,而占有辅助人不是占有人(也就不是无权占有人),所以,返还原物请求权不得对占有辅助人行使(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1.单独占有。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之民法:物权的抛弃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于11月29日正式开始, 现在已经进入国考的黄金备考时期,华图教育建议大家合理的复习,预祝大家一举成“公”因抛弃而导致物权消灭, 属于基于单方法律行为导致的物权变动。
抛弃所有权的, 所有人的所有权消灭, 原物成为无主物(动产他人可先占取得所有权;不动产由国家取得所有权);抛弃他物权的,他物权消灭, 设立他物权的所有权上的负担消灭。
司法考试巳有所涉及, 故略作交代。
1.所有权的抛弃。
所有权的抛弃属于无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抛弃所有权无须向任何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抛弃的倉思表示。
(1)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有三:①主观上具有抛弃动产所有权的意思, 且该单方法律行为有效(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②抛弃者具有抛弃的处分权;③客观上具有放弃动产占有的行为。
(2)不动产所有权抛弃的构成要件有三:①具有抛弃不动产所有权的意思, 且抛弃的行为有效;②抛弃者具有抛弃的处分权;③完成所有权的注销登记。
2.担保物权的抛弃。
他物权的抛弃属于有相对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必须向因抛弃行为而直接受益的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否则, 抛弃的意思表示不能生效)。
(1)质权、留置权的抛弃:①向因抛弃而直接受益的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②移转动产的占有于出质人、债务人。
(2)抵押权的抛弃:①抛弃动产抵押权仅须向抵押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即可;②抛弃不动产抵押权除需要向抵押人作出抛弃的意思表示以外, 须办理抵押权的注销登记。
典型真题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甲将自己的手表丢向路边, 被乙拾得。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8年·四川卷三·10题一C)A.甲丧失手表所有权B.乙依先占取得手表所有权C.乙应将手表送还权利人D.乙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答案解析]①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其将自己手表丢向路边的行为不是有效的抛弃行为, 其手表不属于无主物, 而是遗失物。
占有保护请求权有哪些种类现实⽣活中,有关权利的分类定义,法律都有相关的说明和规定,然⽽不是所有⼈都能区分权利的类型,⽐如占有保护请求权,对此有⼈会问占有保护请求权有哪些分类呢?下⾯就由店铺⽤相关的法律知识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占有保护请求权有哪些种类占有是⼀种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对占有的保护有利于社会平和秩序的维持,有利于物权体系的完善。
对占有物权法上的保护可分为⾃⼒救济和公⼒救济即占有保护请求权。
《中国民法典》占有保护请求权具体可以分为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及占有妨害防⽌请求权。
1、占有物返还请求权指占有⼈在其占有被他⼈侵夺以后,可依法请求侵夺⼈返还占有物,它以占有被侵夺为要件。
侵夺,指⾮基于占有⼈的意思⽽排除占有⼈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
占有被侵夺后需要形成占有状态,返还请求权的相对⼈总的来说是⼀定范围内的当下占有⼈。
“当下”体现追及性。
“⼀定”体现有限性。
由于⽆权占有与侵夺占有不同,占有返还请求权没有像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样的追及性。
侵夺后形成侵夺⼈占有状态,⾏使该项权利没有疑问,形成第三⼈占有的,可以对概括继受⼈和恶意特定继受⼈⾏使该项权利。
2、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指占有⼈在其占有受到他⼈妨害时,有权请求除去妨害。
排除对占有的妨害,可以⽤私⼒对抗的⽅式,超出了“即时”⾏使的界限后,只有通过公⼒请求排除妨害。
由于社会⽣活联系紧密,⽣活空间的公共化,⼀⼈的物或事常常需要获得他⼈的容忍,所以⼀定限度内影响他⼈的不成⽴妨害。
占有妨害有动的妨害和静的妨害两种(垃圾倾倒⾏为和倾倒后形成的状态),可结伴⽽⽣,可单独存在。
静的妨害多指因动的妨害⽽⽣的结果或影响的持续存在(起诉时,动的妨害⼤多已经停⽌),也有第三⼈或⾃然⼒引起但相对⼈应负责的情况。
由此,请求除去妨害的相对⼈除了妨害⼈外还有对妨害有除去义务(⽀配⼒)的⼈,如风吹树倒⼊邻地时树的主⼈,外⼈破坏⽯墙倒⼊他⼈⼟地时的⽯墙主⼈。
王*鉴将妨害⼈分为⾏为妨害⼈和状态妨害⼈,即“因其⾏为妨害占有之⼈和因其意思容许妨害占有状态存在之⼈”。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基知识:民法之物权法占有的分类(一)(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1.有权占有。
指有本权的占有,凡对物享有占有的物权、债权、监护权等,均为有权占有。
所有权人、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留置权人、质权人的占有为有权占有(本权为物权); 借用人、承租人、保管人、运输人、买受人的占有亦属有权占有(本权为债权)。
替孩子保管财产的父舟对财产的占有属于有权占有(本权为监护权)。
2.无权占有。
指欠缺本权的占有。
遗失物拾得人的占有(构成无因管理的除外)、小偷对赃物的占有、无效买卖合同中买受人的占有、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对粗赁物的占有均为无权占有。
区分的意义:①返还原物请求权(《物权法》第34条),以相对人系无权占有人为构成要件。
对(相对于自己而言的)有权占有人,物权人无返还原物请求权。
②因侵权行为占有他人动产的,非为合法占有(有权占有),不成立留置权(《物权法》第230条)。
③《物权法》第242、243、244条是关于无权占有的规定,不能用于调整有权占有。
例1甲将手机借给乙,乙擅自质押给不知情的丙。
甲知道后以指示交付的方式将手机出售给丁。
①丙善意取得手机的质权,对手机的占有为有权占有。
②在甲将手机所有权让与丁之前,甲对丙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因为丙是有权占有。
③在甲将手机所有权让与丁以后,丁对丙也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因为丙是有权占有。
④物权、监护权都是绝对权,因此,基于物权、监护权取得的有权占有具有绝对性(对天下所有人均成立有权占有)。
在丙的质权消灭之前,丙对甲和丁均构成有权占有。
例2甲将房屋出售给乙,交付了房屋,但未办理过户登记。
后甲又将房屋出售给不知情的丙,并给丙办理了过户登记。
①根据区分原则,甲、乙的买卖合同有效,乙基于合同债权对房屋的占有为有权占有。
在将房屋出售给丙之前,所有权人甲不得对乙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②债权具有相对性,乙基于债权取得的有权占有也具有相对性(仅对债务人构成有权占有),乙相对于丙则属无权占有。
2016司法考试民法知识点:物权法1.占有回复请求权构成:(1)有权占有或者无权占有被侵害人侵夺(违背占有人意思,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剥夺占有人的占有,转移到自己的管理控制下)。
2.请求权人必须是占有被剥夺的占有人,有权占有或无权占有、直接占有或间接占有均非所问(3)被请求人为(现时的直接或间接)占有的侵夺人及其继受人(买卖、赠与、出租等原因)(4)须在一年的除斥期间内行使。
如果特定继受人为善意,则不得对其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
2.仅具有占有权能的物权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抵押权不具有占有权能。
3.物权请求权是独立于物权(支配权)的的一种行为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虽不同于债权,但均属于请求权,二者具有类似的结构,所以,法律不备之处,物权请求权可类推适用债权的规定(如给付不能、给付迟延、不完全给付)4.物权变动:不动产:生效的法律行为+处分权+登记=物权变动;动产:生效的法律行为+处分权+交付(或放弃占有)=物权变动5.善意取得的例外:盗脏、遗失物原则上不发生善意取得,若因为善意取得留置权,则留置权人为有权占有人,那么所有权人对留置权人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
6.(占有脱离物:盗脏、遗失物等):善意取得的例外,《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
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除斥期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
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追偿。
”动产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竞合规则:1)先成立抵押权或质权,后成立留置权,则留置权优于质权、抵押权。
2)先成立留置权,若动产所有人以自己名义再设立质权、抵押权则留置权优先;若留置权人以自己名义设立质权、抵押权,则质权、抵押权优于留置权。
质权与抵押权竞合:1)“先抵后质”,若抵押权已登记,则抵押权优先。
相关法条《物权法》第245条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1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物权法》第245条规定了对侵害占有的公力救济。
法律精神是,占有虽仅为一种事实,不是权利,但体现了一定的物之归属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平和、促进物尽其用,占有(无论有权占有或无权占有;也无论直接占有或间接占有),均受保护,仅保护程度不同而已。
民法对占有提供两大类保护:(1)对占有的物权法保护方法。
侵害或者妨害占有的,占有人享有占有保护请求权。
包括三种:①占有返还请求权;②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③占有妨害防止(消除危险)请求权。
(2)对占有的债权法保护方法。
侵害占有给占有人造成损失的:①有权占有人可根据情况主张违约损害赔偿、侵权损害赔偿或者不当得利返还;②无权占有人可主张侵权损害赔偿,但范围仅限于直接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可得利益损失);无权占有人原则上亦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有权占有的保护VS无权占有的保护(1)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均受保护。
但保护程度不同。
①对无权占有的保护仅为暂时、非终局的保护,程度低。
②本权可强化占有,有权占有(特别是基于物权的占有)获得终局、确定之保护,程度高。
(2)有权占有与无杈占有受不同程度之保护。
①对占有的物权法保护方法如此(见例1和例2)。
②对占有的债权法保护方法亦如此(见例3和例4)。
例1甲将其房屋出租给乙,租期2年。
租赁期间,因乙言语冒犯,甲乘乙出差期间,住进该屋,搬出乙的家具。
①甲侵夺乙对房屋的占有,根据{物权法》第245条,乙可对甲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请求甲返还房屋。
②因乙为有权占有人,甲应返还房屋的占有。
③乙还可对甲主张返还房屋的违约责任,自不待言。
例2甲将其房屋出租给乙,租期2年。
租赁期间届满,乙拒不返还房屋。
甲乘乙出差期间,住进该屋,搬出乙的家具。
①甲侵夺乙对房屋的占有,根据《物权法》第245条,乙可对甲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请求甲返还房屋。
②若乙起诉对甲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而甲对乙提起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反诉,因乙为无权占有人,最终仍会维持法律上应有的状态,法院应判决乙败诉。
③对此通说观点。
王泽鉴先生不无遗憾地评论道:“甲针对乙的占有之诉,得提出返还所有物的反诉。
其结果将造成有本权之人,得以私力实现其权利于先,以反诉维护其权利于后,与禁止私力的原则,未尽符合。
”(王译鉴著:《民法物权》第二版,第55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例3甲将汽车出租给乙,租期2年。
租赁期间,丙从乙处盗走该汽车,致使乙1年内不能使用该汽车运营。
①丙侵害乙的占有,并给乙造成损失。
②因乙为有权占有,乙对丙主张侵权损害赔偿时,可一并获得直接损失(给汽车造成的损害)与间接损失(另行租车的费用;不能营运的利润损失等)的赔偿。
例4甲将汽车出租给乙,租期2年。
租期届满,乙拒不返还,继续使用该车运营。
丙路见不平,纵火烧毀该汽车。
①丙侵害乙的占有,并给乙造成损失。
②因乙为无权占有,乙对丙主张侵权损害赔偿时,只能获得直接损失(给汽车造成的损害)的赔偿,不能获得间接损失(另行租车的费用;不能营运的利润损失等)的赔偿。
典型真题张某拾得王某的一只小羊拒不归还,李某将小羊从张某羊圈中抱走交给王某。
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14年·卷三·9题一D)A.张某拾得小羊后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权B.张某有权要求王某返还占有C.张某有权要求李某返还占有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占有[答案解析]①先占的客体须为“无主动产”,小羊系遗失物,张某不能因先占取得小羊所有权。
并且,《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省返还权利人。
故A选项错误。
②张某对小羊系无权占有。
李某以“法律禁止的私人力量”侵夺张某对小羊的占有,为法所禁止,侵犯了张某的占有。
故D选项正确。
③李某侵夺占有后,将小羊交给王某,李某不再为占有人(既非直接占有人,亦非间接占有人),张某对李某不再享有《物权法》第245条的占有返还请求权。
故C选项错误。
④王某系侵夺人李某的占有继受人,一方面张某被侵夺的占有为无权占有,另一方面王某系小羊的所有权人,最终仍应维持法律上应有的状态,张某对王某不再享有《物权法》第245条的占有返还请求权(这是司法考试的答题标准)。
故B选项錯误。
1.占有返还请求权。
又称占有回复请求权,指占有被侵夺的,占有人有权请求侵夺人及其继受人回复其占有,返还占有物。
其构成要件有四:(1)占有被侵夺(法条的措辞是“侵占”,但此处的“侵占”必须理解为“侵夺”)。
侵夺,指违背占有人的意思,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剥夺占有人的占有,将由有人的占有物移转到自己的管理控制之下。
“无侵夺,则无《物权法》第245条之占有返还请求权”(见例5?例7)。
例5甲的手机丢失,被乙拾得并据为己有。
①甲有权依照《物权法》第34条对乙主张返还原物请求权;甲也有权依照《民法通则》第92条对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②但甲无权依照《物权法》第245条对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因为乙虽“侵占”了甲的手机,但乙不曾“侵夺”甲对手机的占有。
甲对乙无占有返还请求权。
③侵占≠侵夺。
例6甲把手机借给乙使用,借期3个月。
借期届满,乙拒不返还,继续疯狂使用。
①甲有权依照《合同法》第107条请求承担返还手机的违约责任;甲也有权依照《物权法》第34条对乙主张返还原物请求权;甲还有权依照《民法通则》第92条对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②但甲无权依照《物权法》第245条对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因为乙不曾“侵夺”甲对手机的占有。
③无侵夺,即无《物权法》第245条之占有返还请求权。
例7甲因遭乙胁迫将手机出卖给乙并交付,2个月后,甲起诉撤销买卖。
①撤销后,甲可对乙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②但甲无权依照《物权法》第245条对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因为乙不曾“侵夺”甲对手机的占有。
③因胁迫、欺诈而移转占有的,均不构成侵夺。
(2)请求权人须为占有被侵夺的占有人(无论其为有权占有人还是无权占有人;亦无论其为直接占有人还是间接占有人)(见例8?例9)。
例8甲的手机被乙盗窃。
丙又从乙处盗走该手机。
①乙对手机为无权占有。
但无权占有亦受保护。
②丙侵夺了乙的占有,乙有权依照《物权法》第245条对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③小偷的占有与所有权人的占有均受保护,进而,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均受保护,仅保护之程度,是否具有终局性不同而已。
例9甲将手机出租给乙,租赁期间,丙从乙处盗走该手机。
①乙系直接占有人,丙侵夺乙的占有,乙有权依照《物权法》第245条对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②甲系间接占有人,丙同时侵夺了甲的占有,甲也有权依照《物权法》第245条对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请求丙把手机返还给乙,乙拒绝接受的,甲可请求丙把手机返还给自己。
③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均受保护。
(3)须自侵夺之日起1年内行使(1年期间期满未行使的,占有返还请求权消灭)。
须注意:1年的期间究为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有争议。
大陆通说认为系除斥期间。
(4)被请求人为占有的侵夺人及侵夺人的占有继受人。
占有返还请求权的对象有两类,其中几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分两方面言之:①对“侵夺人”。
须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之时,侵夺人仍为占有人(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均可)。
否则,若侵夺人的占有已经(因为被盗、遗失,出卖并完成现实交付等原因)消灭,则对侵夺人不再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义务以可能为前提!)(见例10?例12)。
②对“侵夺人的占有继受人”。
分概括继受人与特定继受人而异,其主观要件:(a)对侵夺人的概括继受人(基于继承、企业合并从侵夺人处继受占有),无论其为善意还是恶意,均可对其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b)对于侵夺人的特定继受人(基于买卖、赠与、出租等原因从侵夺人处继受占有),若其为善意(受让时不知侵夺人的占有有瑕疵),不得对其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若其为恶意(受让时知道侵夺人的占有有瑕疵),可对其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见例10?例12)。
例10甲把房屋出租给乙,租期5年。
不久,甲见利忘义,将乙打走,以双倍于乙的租金将房屋出租给丙,并向丙交付房屋。
①甲侵夺乙的占有,因甲仍为占有人(间接占有),乙可基于《物权法》第245条对甲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
②丙系自侵夺人甲处继受占有的特定继受人,若丙为恶意,乙可对丙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若丙为善意,乙对丙无占有返还请求权。
③再进一步:假设丙为善意,丙又将该房屋转租给丁。
即使丁为恶意,甲对丁也不能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只要有一个善意的特定继受人遮拦,占有返还请求权就寿终正寝!)。
例11甲把房屋出租给乙,租期5年。
不久,为了方便卖房,甲将乙打走,将房屋出卖给丙,并向丙交付房屋。
①甲侵夺乙的占有。
不过,甲已将房屋出卖给丙,并完成现实交付,甲对房屋的占有已经消灭。
乙对甲就不再享有《物权法》第245条的占有返还请求权,只能改采其他救济途径(比如对甲主张违约损害赔偿)。
②同样,丙系自侵夺人甲处继受占有的特定继受人,若丙为恶意,乙可对丙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若丙为善意,乙对丙无占有返还请求权。
③当然,乙受买卖不破租赁或者房屋租赁合同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保护。
只不过属于另外的问题。
例12甲(黑老大)霸占乙(黑老二)租赁的别墅。
3个月后,甲被情妇枪杀,甲的私生子丙继承了甲的全部遗产。
①甲侵夺乙对房屋的占有。
丙系甲之占有的概括继受人,无论丙继受占有之时为善意还是恶意,乙对丙均可行使《物权法》第245条之占有返还请求权。
②(通过继承、企业合并取得占有的)概括继受人须承受其前手于占有上的瑕疵,无论概括继受人为善意还是恶意,均可对其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
典型真题甲、乙是邻居。
乙出国2年,甲将乙的停车位占为己用。
期间,甲将该停车位出租给丙,租期1年。
期满后丙表示不再续租,但仍继续使用该停车位。
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12年?卷三?8题一D)A.甲将乙的停车位占为己用,甲属于恶意、无权占有人B.丙的租期届满前,甲不能对丙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C.乙可以请求甲返还原物。
在甲为间接占有人时,可以对甲请求让与其对丙的占有返还请求权D.无论丙是善意或恶意的占有人,乙都可以对其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答案解析]①甲知道自己无占有车位的本权(权源),属于无权占有、恶意占有。
故A 选项表述正确,不当选。
①甲、丙的租赁合同属于“擅自出租他人之物”的租赁合同,根据《合同法》第228条,租赁合同有效。
所以,在租赁期间,甲无权请求丙返还停车位。
故B选项表述正确,不当选。
③租赁期间,甲为间接占有人。
若车位的所有权人乙依《物权法》第34条对甲(无权的间接占有人)主张返还原物请求权,或者占有被侵夺的乙依《物权法》第245条对甲(侵夺人)主张占有返还请求权,甲均可以“指示交付”的方式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