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1.52 KB
- 文档页数:3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型城镇化强调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建设的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城镇化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工具,对于指导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系统和精准等。
对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热点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深入分析城镇化的各个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比较研究国内外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的评估水平;三是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要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镇化工作提供精准指导;四是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检验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五是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挑战和前景,为未来城镇化工作提供发展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指导,推动我国城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是指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特点、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工作。
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是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指导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需要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认识和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和新机遇。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衡量创新型企业的绩效和能力,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二、理论基础1. 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运用市场和技术知识资源,主动与环境进行交互与学习,不断优化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科学性是指评价指标应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创新能力的内涵。
系统性是指评价指标应覆盖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和创新绩效等各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用性是指评价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和测量方法可行,易于收集和计算。
三、构建方法研究1. 构建步骤(1)明确评价目标: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明确创新能力的评价目标。
例如,强调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以将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评价目标。
(2)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创新能力的内涵和评价目标,确定一系列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例如,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包括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素质、专利申请量等。
(3)构建指标体系:将各个评价指标按照一定分类逻辑,构建成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例如,可以按照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绩效等维度进行分类。
(4)确定权重和计算方法: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计算方法。
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多种数学模型。
(5)整合评价指标:将各个评价指标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中,形成一套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2. 方法选择(1)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收集意见和建议,得出一套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已有成功创新型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取和总结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河南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剖析了自主创新与区域自主创新内涵与本质,阐释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由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创新扩散系统以及创新环境系统四个系统构成的河南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河南;自主创新;评价指标;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区域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本质1.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本质自主创新(independent innovation)就是创新主体完全依靠自己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完全区别于靠照搬照抄或模仿、引进来获取发展的发展模式。
从自主创新的实现过程来看,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创新主体自己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自身发展能以自己为主导,不受他人主宰、不为他人控制,最终依靠自己创造较大收益的创新[1]。
2.区域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本质区域自主创新是区域创新主体在创新投入的支持下,创造出新的技术知识,根据新的技术知识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2]。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区域创新主体通过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创新网络,区域自主创新发生在各种思想的交界处,而不是某一种知识和技能基础的局限内[2]。
3.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一般来讲,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经济发展,并能对保障国家安全、对国家甚至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本领和能量。
这种本领和能量是多种能力、多种要素系统性协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包含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而且各种要素的作用过程也是动态演化的[3]。
从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出,由技术能力(由技术投入能力、技术能力产出绩效、技术转化和吸收能力、技术支撑能力4个方面组成)、制度能力(由产权制度和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政府规模问题等4个方面组成)及其互动组成的综合指数,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各地区宏观层次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李世泰;赵亚萍;张喆【摘要】在深入剖析城市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要素结构模型,并从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系统阐述了一级指标的内涵,对每个二级指标选取了相应的统计指标来衡量;采用了因子赋权评价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悬珠,其中,济南、青岛在5个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烟台、潍坊、淄博居其次,东营、威海则较弱,日照各方面能力都明显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措施.【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山东半岛【作者】李世泰;赵亚萍;张喆【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10;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10;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0“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是现代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自20世纪末以来,创新型城市一直是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主要发展目标,随着2006年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明确提出,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测度宏观层面的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中观和微观尺度创新能力测度,尤其是城市创新能力的测度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本研究围绕城市创新能力的5个要素,确定了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区域城市创新能力及各创新要素的空间差异。
这不仅对推动我国城市创新更好更快地发展、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在知识经济下将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