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华版三年级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31篇带答案

精华版三年级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31篇带答案

精华版三年级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31篇带答案
精华版三年级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31篇带答案

三年级文言文考试真题汇总

31篇带答案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________国和________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________国比成了渔者。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燕赵秦

3.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2020·安徽省小升初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本文选自( )

A.《战国策》B.《韩非子》C.《山海经》

5.成语(_____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6.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

7.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8.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答案】

4.B

5.守株待兔

6.C

7.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8.B

(2020·江苏省三年级期末)课内片段

群儿,一儿登瓮,足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9.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请在文中横线处把课文补充完整。10.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

众皆.弃去___________水迸.______________

11.当一个小孩掉进缸里后,众人的表现是“_______”,司马光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12.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司马光戏于庭没水中儿得活

10.全、都涌出

11.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2.写出“聪明机智”“沉着冷静”都行。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①,衣焦不申,头尘不浴②,往见王曰:“今者

臣来,见人于大行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⑤。’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⑥?’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⑦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⑧。’此数者⑨愈⑩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注释)①反:同“返”,返回。②衣焦不申,头尘不浴:衣裳皱了也不伸展,头上有尘土也不清洗,形容急切匆忙的样子。③大行:大路。④方北面而持其驾:正面向北方驾着他的车。⑤之楚:到楚国去。楚国在魏国南面。⑥将奚(xī)为北面:又为何面向北方呢?⑦用:费用,钱财。⑧御者善:驾车的人技术高超。⑨此数者:这几样东西。⑩愈:越。“愈……愈……”意为“越……越……”。?耳:语气词。?恃(shì):依靠,倚仗。?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大王这样的举动越多,反而离建立霸业

越远了。

13.文中画“____”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4.用文中原话回答:“此数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足这些条

件却仍不能到达楚国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5.文中驾车的人错在哪里?()

A.出发前选择了错误的目的地。B.不听别人劝告,不改正自己的错误C.驾车前进的方向不对。D.有了目的地却迟迟不动身前往。16.“南辕北辙”的故事是_______(人名)讲给魏王听的,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

__________。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比喻_____________。

【答案】

13.这就是所说的向南行车却向北走的故事。

14.马跑得快车夫驾驶技术高盘缠带得多方向不对

15.C

16.季梁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语段阅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7.解释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兔不可复得”的原因是()

A.农夫运气不好。B.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本来就是很偶然的事情,不可能经常发生。

19.农夫听到了别人对他的嘲笑,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兔子不会再得到了,而自己却成了被宋国人笑话的对象。

18.B

19.除了充耳未闻执迷不悟,不会有任何表现。

(2020·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文言文阅读。

吴刚伐桂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②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③令伐树。

注释:①异书:稀奇古怪的书。②斫:用刀斧砍。③谪:因犯过失被调职或降级。20.传说月亮上有一棵__________,高__________。

21.文中写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2.吴刚伐桂是因为()

A.学习仙道B.犯错被罚C.他善于砍树

【答案】

20.桂花树五百丈

21.树创遂合

22.B

(2020·全国三年级专题练习)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注释]①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②耒:即“耒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

2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兔走.触株——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③而身.为宋国笑——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24.解释句中“而”字的意思。

A.折颈而死(___________)

B.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C.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

25.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跑步行于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自身身体

24.然后然后却

25.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6.这则寓言选自()

A.《孟子》B.《韩非子》C.《战国策》D.《论语》27.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序号)

______(起因)______(经过)______(结果)

A.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8.下列不是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是()

A.得到了偶尔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B.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C.把偶然发生的事当必然来看待。

D.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

29.我想对农夫说: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6.B

27.B C A

28.A

2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心存侥幸,幻想不劳而获。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小古文阅读

画____添____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遂⑦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类似壶。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⑥安能:怎么能,哪能。⑦遂(suì):于是,就。

30.给下列句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数人饮之不足.(______) A.脚 B.足够 C.满意

(2)引.酒且饮之(______) A.持,拿 B.引导 C.拉,伸

(3)蛇固.无足(______) A.坚固 B.固定 C.原本

(4)终亡.其酒(______) A.逃跑 B.失去 C.死

31.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数人饮之.不足B.一人饮之.有余C.引酒且饮之.D.一人之.蛇成32.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A.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B.蛇坚固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C.蛇本来是没有脚的,儿子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3.下面句子该如何翻译?找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A.说蛇有脚的那个人,为了这壶酒而死了。

B.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喝完酒后死亡了。

C.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3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____句。()

A.设问B.反问C.比喻D.疑问

35.请结合短文内容将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3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先听听状元家族同学们的意见,再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凡做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并不断追求,不要被胜利冲昏了

头脑。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0.B A C B

31.D

32.A

33.C

34.B

35.蛇足

36.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有时候反而会把事情办砸了。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7.解释加点的词。

(1)田中有株.株:_______________

(2)兔走触

..株走:____________触:____________

(3)因释

..其耒而守株因:____________释:____________

(4)冀.复得兔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7.树桩跑撞于是放下希望

38.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39.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40.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41.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2.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宋人“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4.宋人“身为宋国笑”,大家会笑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A.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有奇迹发生

B.只有把握住机会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C.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

【答案】

42.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3.冀复得兔

44.【示例】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事,真是太愚蠢了!45.C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截竿入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⑤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握,持,拿着。②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③俄:一会儿,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以:用,使用。

46.文章写的是一个鲁国人握着竹竿进城,由于竹竿太长,他________________,后来一个________帮助他想出了办法。

47.老人想出的是什么办法?用“____”画出来。

48.选出句子的意思。

(1)计无所出。(____)

A.他不能计算出竹竿的长度了。

B.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2)遂依而截之。(____)

A.于是就按照老人的方法截断竹竿。

B.于是就依靠着竹竿进了城门。

49.你认为老人的办法好吗?你认为怎样进城更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6.没有办法进去老人

47.以锯中截而入

48.B A

49.我认为老人的办法不好,我认为把竿子的一头放在地上,手握竹竿的另一头,拖竹竿进城更方便。

(2020·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__)

5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为什么这个宋国人没有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0.跑放下希望

51.一只兔子跑着撞在了树桩上,折断脖子而死。兔子再没得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

52.兔子撞树而死只是巧合,这个宋国人却认为必定能再次发生,当然不会再得到兔子。(2020·全国三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