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疗操作常规

氧疗操作常规

氧疗操作常规
氧疗操作常规

氧疗操作常规

[病史采集]

1.低氧血症或缺氧的原因:

(1)低氧血症的原因:肺泡通气不足、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动-静脉分流、弥散障碍。

(2)组织缺氧的原因:循环障碍、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氧耗量增加、氧运载障碍。

2.症状:

临床表现是非特异的,取决于基础疾病的轻重,发生缺氧的缓急,患者对缺氧的适应性和代偿能力。急性缺氧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心悸、心绞痛、淡漠、嗜睡、欣快感、头痛、倦怠、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

2.各系统检查:

(1)呼吸系统:口唇指趾紫绀、呼吸频率增快、肺部湿性罗音。

(2)心血管系统:血压降低(中度缺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极严重者出现室颤或心脏停跳。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迟钝、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感觉迟钝、抽搐、扑翼样震颤、反射亢进、共济失调。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2)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3)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2.器械检查:

(1)心电图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引起低氧血症或组织缺氧的原发病,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缺氧的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

(1)临床上一般根据PaO2和SaO2来区分低氧血症的严

重程度。

轻度:无紫绀 PaO2>6.67KPa(50mmHg),SaO2>80%。

中度:有紫绀 PaO2为4.00~6.67KPa(30~50),SaO2 60~80%。

重度:显著紫绀 PaO2<4.00KPa(30mmHg),SaO2<60%。

(2)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测定组织缺氧的实验室指标。

急性病患者PaO2<6.67KPa,常推断已有组织缺氧存在。

Pv-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可作为组织缺氧的指标,P v-O2<4.67KPa认为存在组织缺氧。

[氧疗适应证]

1.低氧血症:

目前较公认的应用氧疗的标准是PaO2<8.00KPa

(1)单纯低氧血症。

(2)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2.血氧分压正常的缺氧:

(1)心输出量降低。

(2)急性心肌梗塞。

(3)贫血。

(4) CO中毒。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动力学的急性紊乱和急性高代谢状态。

[给氧装置和方法]

1.鼻导管或鼻塞:最常用的方法。

吸氧浓度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FiO2(%)= 21+4×给氧流速(L/min)

2.简单面罩:一般给氧流量5~6L/min,氧浓度能达30%~50%左右。

3.附贮袋的面罩加三通阀:可用于纯氧的吸入。

4.Venturi面罩:根据Venturi原理制成,即氧气经狭窄的孔道进入面罩时在喷射气流的周围产生负压,携带一定量的空气从开放的边缝流入面罩。从面罩边缝进入的空气与氧混合后可保持固定的比例。调整面罩边缝的大小可改变空气与氧的比例,比例的大小决定吸入气氧的浓度的高低。优点是不受患者通气量变化的影响,耗氧量小,不需湿化,吸

氧浓度恒定,不受张口呼吸的影响,无重复呼吸。

5.氧帐或头罩:主要用于儿童或重症不和作的患者。

6.通气机给氧:详见机械通气。

7.体外膜肺氧合(ECMO),腔静脉内氧合(IVOX):需要设备复杂,技术高,有创伤性的氧疗技术。

8.高压氧疗:主要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氰化物中毒以及锑剂、安眠药、奎宁等药物中毒。

[合理给氧]

总的原则是以最低的吸入氧浓度(FiO2),使PaO2保持高于8kPa.

1. 急性呼衰时的氧疗

(1)单纯缺氧:应予较高浓度吸氧,使PaO2的水平高于8kPa。

(2)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给予尽可能低的FiO2,使PaO2保持高于8kPa,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

2.长期家庭氧疗

慢性呼衰患者的PaO2<7.30KPa或PaCO2>7.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