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技术标准

(试行)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2月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说明”两个部分。

3、为体现执行操作中严格程度的差异,图则说明应区分“控制性要求”与“引导性要求”的用词与表述方式。其中,“控制性要求”的表述相对严格,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引导性要求”的表述具有一定弹性,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或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图则内容的分类、图则说明的要求、图件的内容与形式等,如表1所示。

表 1: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编制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多层建筑退让线

高层建筑退让线

低多层街墙控制线

高层街墙控制线

低层控制区

多层控制区

高层控制区

地面开敞空间(绿地/

广场/广场型绿地)

禁止机动车开口范围

允许机动车开口范围

连续步行线路

建议设置空中通道的

范围

地下空间类型

地下空间联系

商业店铺界面引导线

其他界面引导线

三、图则形式表达

1、基本版式

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基本版式以单张图幅表达。具体要素需包含:1)图则基本信息:图纸名称、区位、图例、相关信息等;2)控制图(附风玫瑰和比例尺);3)引导图及其他;4)图则说明:控制引导意图和说明。各要素的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图 1: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基本版式示意

2、控制图

在规划六线和地块范围基础上,对地块范围内城市设计进行表达,也可对相邻的代征绿地、城市广场等提出控制要求。控制的内容通常包括对塑造城市空间形态、组织车行交通等有重大影响并需准确定位的要素(如建筑后退、街墙控制、高度分区、机动车出入口等)。

控制图位于版面中部,整合表达需要控制的内容,建议采用的比例为1:1000,1:1500,最小不得低于1:2000。

3、引导图及其他

一般是对城市中需要系统引导的内容提出要求。引导的内容通常包括对优化地段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使用具有影响的内容,如公共步行、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形体等。

引导图若干张,位于控制图下部等分排列,分类表达需要引导的内容,不对比例作具体要求,可根据地块情况对引导图数量做增减。

根据需要,可将地段城市设计方案一并纳入图则,说明地块与周边空间关系。

四、制图规范

1、通用规范

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制图应满足《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对支撑系统、制图精度、坐标系、地形图、图层管理、文字标注、图形规则、出图设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出图尺寸

基本版面为A3或A2尺寸,地块形状特殊或图件数量较多的情况,可沿图则长度方向的1/2整数倍加长;

3、图件排版

各图件宜正南北排放。形状特殊的用地如需对控制图和引导图作旋转的,应保持模型空间数据的坐标系,在图纸空间内对取图框按45°的整数倍进行旋转。

4、图层命名标准

设定统一的图层命名标准——“序号”+“英文代码”+“中文注释”

其中,序号采用两位数字;

英文代码采用两位英文字母表示。在空间形态中,建筑后退、街墙控制线和高度分区的代码分别用“FB、FW和FH”表示;在交通流线中,允许/禁止机动车开口范围的代码用“TE/TF”表示,地面开敞空间、步行系统和空中通道的代码分别用“TP、TG和TA”表示;在地下空间中,地下公共空间的类型和联系通道分别用代码“UA和UP”表示;在界面类型中用“JS”表示。

中文注释以汉语拼音为序。例如,“21FB多层退让”代表多层建筑退让线,“22TE 机动车出入口”代表允许机动车开口范围。

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基本图层和图例的设计标准,参见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编制图层规定(表2)、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图例设计(表3),特殊情况需对图例进行补充的,可依据地块城市设计的控制框架,并入相对应或类似的图层类别中归档管理。

表 3: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图例规定

五、名词解释

1、建筑后退控制线(简称建筑退让线):建筑物不得超出的界线。一般分为“多层建筑退让线”和“高层建筑退让线”两类。

2、街墙控制线:建筑物裙房或塔楼的沿街沿路外墙应遵守(不得超出或后退)的位置线,一般为与道路或广场边界平行的直线段或曲线段,通常与该方向的建筑后退控制线重合。

3、建筑外轮廓线:是指建筑外墙面水平投影的外轮廓线。

4、建筑对位率:是指建筑物贴建筑控制线的界面长度与建筑沿道路投影面总长度的比值。

建筑对位率P1=建筑外轮廓线与街墙控制线重合部分的总长度(B1+B2+…)/建筑沿道路投影面总长度L*100%。

图 2:建筑对位率示意

5、裙房: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的附属建筑。

6、敞廊:建筑底层室外连续的柱廊开敞空间。

7、商业通透界面:指出入口、店铺和橱窗等能够形成商业建筑室内外行为交互或视觉交互的界面类型。

8、绿化覆盖率:城市用地范围内全部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六、其他规定

1、特殊用地的重点控制引导内容(如地下空间、交通流线、建筑形体等),可另附

相应的地块城市设计图件作为补充内容,深化表达。

2、与整体街区关联密切的地块,为说明控制引导要求,可补充提供地段层面的城市设计图件,如体块示意等。

3、特殊条件下,建设项目如需突破城市设计图则要求的,其方案必须满足城市设

计的原则和意图,并由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

4、图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NJGBBC 03-2005)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5年9月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 一、设计标准 二、支撑系统 三、制图精度 四、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五、地形图1 六、图层管理2 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 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 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 十、文字标注 39 33 33 35 35 37 37 38 38 40十一、图形规则 十二、图纸版式 十三、出图设置 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 一、文件存储标准 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一、设计标准 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 二、支撑系统 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三、制图精度 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坐标系 采用南京92地方坐标系统; 坐标系应为世界坐标系(WORLD坐标系),基于坐标系的所有成果数据采用模型空间; 禁止对坐标系和成果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五、地形图 地形图单位: 1个单位代表1米;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技术标准 (试行)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2月 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 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 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 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 说明”两个部分。 3、为体现执行操作中严格程度的差异,图则说明应区分“控制性要求”与“ 引 导性要求”的用词与表述方式。其中,“控制性要求”的表述相对严格,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引导性要求”的表述具有一定弹性,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或

《南京市建设项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制定标准(试行)》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制定标准 (试行) (征求意见稿 2013.11.25)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1月日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在规划编制(一般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层面城市设计编制)阶段对重要地块提出城市设计要求,以及在出让和规划条件提出时以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形式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 3、地块城市设计图则制定的基本原则 (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能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形态、空间环境、街道街墙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的各项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兼顾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控制城市形态塑造中不利情况的发生。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是对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深化,主要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编制具体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上述城市设计控制引导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 2、具体内容要求以图则说明的形式归类表述。图则说明包含“原则和意图”以及“说明”两部分内容。“原则和意图”是对各大类问题的综述,图则说明对各分项提出具体要求。 3、为体现执行操作中严格程度的差异,图则说明应区分“控制性要求”与“引导性要求”的用词与表述方式。其中,“控制性要求”的表述相对严格,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引导性要求”的表述具有一定弹性,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或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控制与引导的分类、分项内容、级别、图件形式以及相关要求如表1所示。

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

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 (5) 第四章村镇规划 (6) 第五章城市分区规划 (14) 第六章专项规划 (16)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8) 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专项规划 (19) 4.城市防灾系统专项规划 (20)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1) 6.旅游规划 (23) 第七章风景名胜区规划 (25) 第八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27) 第九章城市设计 (29) 第十章修建性详细规划 (31) 1.居住区详细规划 (31) 2.公共中心地区详细规划 (31) 3.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 (32) 4.新区详细规划 (35) 5.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36) 6.公园绿地规划与设计........................37 7.景观规划 (38) 8.城市工程管线专项详细规划…………… 39 第十一章收费标准 (40) 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规划设计各项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提高规划质量, 规范收费标准,特制定《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以下简称《规定》,作为技术审查与收费的依据。第二条各项城市规划编制,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该符合国家 和各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由建设部城乡规划司负责解释。第四条本《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试行。 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条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则两个部分。规划文件包 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应该附有基础资料汇编。 第五条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文本 1、综合评价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职能分工;

《南京市秦区双桥门立交东南象限地块

《南京市秦淮区双桥门立交东南象限地块 城市设计》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秦淮区双桥门立交东南象限地块城市设计》 二、规划背景 南京市秦淮区地处南京主城东南,是南京市四个主城区之一,区域面积49.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62万。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荟萃,基础设施齐全,商贸商务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科研力量雄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区位优势,秦淮已经成为南京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交汇集聚的中心。 此次设计范围位于秦淮区南部,龙蟠南路与应天大街交叉口(双桥门立交桥)的东南象限和西南象限局部。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东南象限的宏光空降公司地块和西南象限的旅游营养学校地块。该地段位于南京市南大门入口,是对外展示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规划面积约39.8公顷。 宏光空降公司即为南京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目前,地块内部西侧为公司生产区,东侧为生活区。按南京市主城区内工业用地搬迁部署及“退二进三”政策要求,该厂区整体改造更新需求迫切。旅游营养学校地块与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站点距离较近,现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周边宜家、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洪家园及路子铺商业地块正在启动开发建设,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塑

造城市南大门,拟将宏光空降公司和其西侧的旅游营养学校地块整体打造,现邀请设计单位对该地块进行城市设计编制。 三、设计范围 北至宏光路-应天大街,南至永乐路-大明西路,西至在建地铁三号线配套设施用房-龙蟠南路,东至育仁路,规划面积约39.8公顷。(详见附图) 规划研究范围应包括西北侧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区、双桥门立交桥及卡子门广场、南侧宜家、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及相关在建项目地块,东侧至大明路(含在建南部新城三甲医院)。 四、规划编制依据与参考 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 (3)《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 (4)《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 (5)其他相关法规。 2、相关规划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2)《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 (3)《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2013-2030)》 (4)《南京市秦淮区基础教育用地布局规划(2013-2030)》(5)《南京市主要城市道路龙蟠路两侧城市设计》 (6)南京市工业遗存普查建库调查报告(2011) (7)其他在批、已批地块规划设计方案 五、规划设计内容重点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附件1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背景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 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

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 (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 (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 (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 (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 (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 (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 (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 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东山副城作为城市规划结构中南京市南部重要的副城,将结合本次区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区内的新城、新市镇,另行编制法定的各城镇体系等级单元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深度)。现状调查精度到1:1000,其余涉及空间的内容需在1:5000比例的地形图上进行落实。 5、重要规划依据和参考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审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江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草案) (3)江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4)江宁区生态区建设规划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 划的法律法规,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下是南京市城市规划 条例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对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规定 了实施细则适用的范围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责。 第2条规定了南京市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包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科学合理布局、生态优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精确控制用地、加强规划 管理等。 第3条规定了南京市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总体规划的制定、详 细规划的编制、区域规划的制定、专项规划的编制等。 第二章规划的执行 第4条规定城市规划的执行应按照规划具体要求,强化城市建设的主 体地位,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力度。 第5条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审核程序,包括规划方案的初审、审查会议、规划图的资格审查、规划预审和规划审查等。 第6条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包括规划委托管理、规划编制机 构的评估和监督、规划的年度报告和评估等。 第三章规划的编制

第7条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包括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布局用地、提高空间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 第8条规定了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要求,包括根据总体规划确定控制性规划范围、确定详细规划的结构和内容、完善规划材料和图件等。 第9条规定了城市区域规划的编制要求,包括确定规划区域、研究规划方向和目标、制定规划方案等。 第四章规划的控制和调整 第10条规定了城市规划的控制和调整,包括控制和调整非法建设活动、控制和调整违反规划设计要求的建设项目等。 第11条规定了城市规划的调整程序,包括规划调整的需求和依据、规划调整的程序和组织等。 第五章规划的保护和管理 第12条规定了城市规划的保护和管理,包括对重点保护区域和建筑进行保护和管理、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进行保护等。 第13条规定了城市规划的监督和检查,包括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建设项目和违法建设的监督和检查等。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14条规定了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 第七章附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相对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规划评估实践,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评估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而生长在南京的你,是对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已经2007年2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区、县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委托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规划许可。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或者修订。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订后或者必须对分区规划进行调整、修订的,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

分区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六条市区、县域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总则和执行细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或者修订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其中,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进行修订的,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对总则的非强制性内容以及执行细则进行调整的,由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总则的强制性内容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应当取得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或者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等特色意图区(以下简称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或者由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区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 第八条市区、县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批。 特色意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专业规划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或者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专业规划应当遵循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规定,并应当取得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其编制成果经市规划管理部门综合平衡后,由其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批准后的专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条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具有规划设计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的确定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招投标的规定。 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根据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十一条对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特色意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NJGBBB 01-2005) 南京市规划局 2005年9月

1.总则 1.0.1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本技术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对一定时期内局部地区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具体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强制性执行规定、执行细则及附件三部分。强制性执行规定是重要的、需要特别予以强制性控制的内容;执行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附件包括现状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及交通影响评价等技术资料。 依据本规定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政府审批。批准后的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应严格遵循。规划调整采用分级审批的办法,调整强制性执行规定的,需报市政府审批;调整执行细则的,其中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特色地段以及其他重要地区由市政府审批,一般地区由市规划局审批。 1.0.4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意图区控制引导。 1.0.5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规划单元边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相邻规划单元的,相邻规划单元边界应同时作调整并备案。规划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Make a little progress every day, January 5th, 2020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1.4.3 生态低碳 围绕能源消耗、经济转型、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强化城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方便性;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1.4.4 综合协调 各层次城市设计应相互衔接;空间特色要素控制应相互协调;加强多种功能融合及各类空间要素关联;加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 1.4.5 提高效率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策划;加强公共空间组织;优化城市功能;方便居民生活..加强土地的混合利用;提高土地与空间效益;提升城市活力.. 1.5 城市设计主要内容及重点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 90 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 2.2.4 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2.2.5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 2.2.6 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2.3.1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的规定. 2.3.2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

南京市城市道路杆件设置技术导则

南京市城市道路杆件设置技术导则 一、引言 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迅速。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杆件的设置对于保障道路交 通的安全和畅通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出南京市城市道路杆件设置的 技术导则,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与便利。 二、道路杆件的分类 1.路灯杆:用于路灯的照明和城市夜间交通标识; 2.信号灯杆:用于设置红绿灯和交通信号灯; 3.标志杆:用于设置交通标志和指示牌; 4.警示杆:用于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如限速标志、注意标志等; 5.隔离杆:用于设置道路隔离设施,如护栏、隔离带等。 三、杆件设置的原则

1.安全原则:杆件设置应保证行人和车辆通行的安全,避免对交通参与者造成困扰和危险; 2.明确原则:杆件设置应明确指示交通规则和行进方向,方便交通参与者准确获取信息,避免混乱和错误行为; 3.美观原则:杆件的外观和布局应与周围建筑和环境协调一致,提升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 4.经济原则:设置杆件应符合成本控制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5.可维护原则:杆件的设计和构造应方便维护和更换,保证道路设施的长期有效性。 四、杆件设置的要求 1.高度:杆件的高度应根据具体的场景和用途进行设置,一般要求符合人们视线高度,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2.间距:同一种类的杆件应按一定的间距设置,避免过密或过疏的情况,确保视觉效果和指示的有效性;

3.材质:杆件的材质应具备耐候性、抗腐蚀性和抗震性能,确保 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使用稳定可靠; 4.亮度:对于路灯杆和信号灯杆,应考虑其照明和信号传输的亮 度要求,保证夜间照明和交通信号的清晰可见; 5.可调性:路灯杆和信号灯杆应具备可调节亮度和方向的功能, 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需求; 6.平整与稳固:杆件的安装应保证平整和稳固,防止倾斜和松动,避免给交通参与者造成安全隐患; 7.标识:杆件上的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标识的准确 性和统一性。 五、执行与监管 1.建立详细的杆件设置标准和规范,确保各类杆件的设置符合要求; 2.加强对杆件设置施工和维护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和设施的有 效性; 3.定期对道路上的杆件进行巡查和维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

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 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 二、规划背景 金牛湖作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水上运动项目比赛基地,随着青奥会的召开将对金牛湖的旅游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宁天城际轨道线的即将开通,将大大增强金牛湖的旅游可进入性,为后青奥时代金牛湖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本规划单元位于金牛湖街道东北角,与安徽省天长市、扬州仪征市接壤,是整个金牛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本单元生态良好、区位优越、文化特色显著,是南京市乃至长三角湖泊休闲度假旅游的的重要板块和最富发展潜力的区域。随着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完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地区品质,突出整体空间形象、彰显空间特色、美化景观环境,特组织开展《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工作,为该地区规划发展和管理审批提供依据。三、规划设计范围(详见附图)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环湖东路(规划),西至冶山一线,南至六合中部干线(规划),北至六合北部干线(规划),规划总面积约35.91平方公里(其中金牛湖湖面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约5平方公里)。 四、规划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 (3)《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 (4)《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 (5)《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2.相关规划 (1)《南京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20)》; (2)《南京江北新区2049战略暨2030总体规划》; (3)《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总体规划2011-2030)》; (4)《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5)各在批、已批地块规划设计方案; (6)其他相关规划、规范。

南京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_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南京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一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即南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严格控制主城规模、合理发展卫星城镇和其他城镇,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各项建设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任何建设不得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依据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口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工程的立项,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第五条南京市规划局是南京市城市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定权限内负责本区、县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南京市城市规划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编制。 第八条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査,转报国务院审批。 总体规划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应每五年全面检查一次实施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作出报告;每十年组织修订或调整一次,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九条主城以外各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卫星城镇的总体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人艮政府所在地镇及城市总体规划指定的县域内重要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在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域内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并

南京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类核准图绘制管理规定

南京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类)核准图绘制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建筑工程项目旳规划许可审批管理,统一报审材料中旳必备内容,根据《总图制图原则》(GB/T50103)、《建筑制图原则》(GB/T5010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原则》(GB/T50001)、《江苏省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有关技术原则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合用于我市行政区范畴内申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旳报审图件及图纸内容旳绘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阶段报审图件参照执行。 第三条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报审旳图件,应涉及图纸目录、总平面图、建筑单体旳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构造基本平面图(仅在申报桩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提供)。 第四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图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旳附件,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实行旳根据。未经规定程序审批不得更改。 第五条图纸内容和要素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制图原则和规范旳规定清楚、完整反映。 第二章总平面图 第六条总平面图应涉及如下内容: (一)地形图及外部条件:现势地形图、规划用地红线、规划外部条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旳其她控制线等; (二)用地现状及周边状况:建设项目用地内保存旳地形地貌、建(构)筑物、树木及建设项目用地外相邻建(构)筑物等; (三)场地设计:建设项目用地四邻及规划旳道路、室外停车场、绿化用地、出入口、大门、围墙等; (四)拟建建筑:拟建建(构)筑物及地下建(构)筑物; (五)间距退让:拟建建(构)筑物后退建设项目用地边界等建设控制线旳距离、与建设项目用地内外旳建(构)筑物旳间距; (六)配套设施:拟配建旳公共及市政配套设施; (七)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必要旳文字阐明。 第七条总平面图应按照如下规定进行绘制: (一)建筑标注 现状建筑:应标明相邻建(构)筑物旳位置、名称、高度、层数。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的有关说明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的有关说明

附件2: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的有关说明 一、制定的背景和目的 1、关于公共设施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和保障设施、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商业金融服务设施、邮政电信设施等八类。 上述八类设施可以按照用地控制的难易分为两类:即:易受市场力侵蚀的一类公共设施,包括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行政管理、社会福利等设施;易受市场力推动的二类公共设施,即各类商业服务业、金融设施。 2、传统的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及建设方法 传统的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思路是:规划部门按照人均公共设施配件指标,确定相关的设施用地,这种用地有的可以表现在图面上,大量涉及居民生活的设施由于用地面积等原因,并不能直接落实在规划图的图面上,而是以指标的方式来落实,不易实施。在投资建设体制、管理体制方面,大量的居住区级的设施是本着“谁开发谁配套”的原则进行建设,“变数”较多。 3、传统的公共设施配建规划建设方法面临的挑战 第一、开发用地的规模不同、建设时序不同、投资主体不同,在“谁开发谁配套”的过程中,相关的设施未达到配建要求,即使是规划预留了用地,由于缺少投资主体,造成相关设施缺项; 第二、受利益驱动的原因,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一类公共设施常常因为投资主体的不落实、或者配套规模的问题,造成公益型公共设施缺项。 第三、社会发展的新背景,如老年化等需要新增的公共设施功能,由于没有预留的用地,造成缺项。 第四、由于建设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关配套设施使用不便、建设标准低、城市容貌差。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都市规划差不多术语标准》(GB/T 50280--98) 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都市规划术语,建设部于1998年8月批准公布了举荐性国家标准《都市规划差不多术语标准》,自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畴 适用于都市规划的设计、治理、教学、科研及其他有关领域。 2、差不多内容 正文共列出151条差不多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都市和都市化、都市规划概述、都市规划编制(又分十七项内容:进展战略、都市人口、都市用地、都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都市道路交通、都市给水工程、都市排水工程、都市电力工程、都市通信工程、都市供热工程、都市燃气工程、都市绿地系统、都市环境爱护、都市历史文化地区爱护、都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都市规划治理。 3、附录。附有汉语拼音对比索引、附加讲明。 二、《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为统一全国都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都市规划,合理经济使用土地,保证都市正常进展,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畴 设市都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都市用地统计工作。 2、都市用地分类 都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要紧性质进行分类,采纳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专门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

类下,又按照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按照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不。如Rll表示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等。都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都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3、都市用地运算原则 在运算都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都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都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运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纳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纳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运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运算应采纳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应包括: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编制和修订都市总体规划应同时符合本标准规定的上述三部分指标操纵要求。 都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在运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运算范畴必须与用地运算范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都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按照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同时采纳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不提升和承诺调整用地幅度双因子的限制,关于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都市,可按照实际情形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 50m2/人。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关于居住、工业、道路广场、绿地四大类要紧用地,本标准还规定了其单项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分不为:居住用地18.0~28.0m2/人(其中采纳I级用地标准的都市不得少于16.0m 2/人),工业用地10.0~25.0m2/人(其中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都市不宜大于30.0m2/人),道路广场用地7.0~15.0m2/人,绿地≥

江苏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 90 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 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 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 2.2.4 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2.2.5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 2.2.6 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2.3.1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的规定;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2.3.2.1 邻接土地己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2.2 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3 城市规划区内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2.3.4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应超过表的规定;编制特大城市的中心区详细规划、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容积率等非强制性指标作适当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