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概述

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提高,但是新能源比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是不稳定的能源,所以要维持电网稳定,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的必要保障,也是削峰填谷、平滑负荷的有效手段。国家鼓励支持市场进行储能项目建设,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具体的储能补贴政策,明确规定了储能补贴标准和限额。国内分时电价的调整也增加了储能项目的峰谷套利空间,多个省份每天可实现两充两放,大大缩短了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这也让储能进入热门赛道。

储能电站盈利模式

据统计,2023年1-4月电化学储能投运项目共73个,装机规模为

2.523GW/5.037GWh。其中磷酸铁锂储能项目高达69个,装机规模为

2.52GW/5.019GWh;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共4个,装机规模为

3.1MW/18.1MWh。其中华东、西北和华北区域储能规模分列前三,占总规模的78.5%,分别为81

4.94MW、623.6MW以及541.55MW。华东区域1-4月投运储能项目规模*大,达814.94MW/1514.2MWh,总数也*多,共26个。

从应用场景分布上看,“大储”依旧占据重要地位,电源侧和电网侧项目储能规模合计占比达98%,其中电网侧储能项目共投运24个,装机规模为

1542MW/2993MWh,包括7个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电源侧储能项目共投运23个,装机规模为922MW/1964.5MWh,其中大部分为新能源侧储能项目,共19个,规模占电源侧的88%。用户侧储能项目,虽然规模体量上不及“大储”,但各地电价机制改革后,尖峰电价提高,峰谷差价拉大,用电成本提高,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用户侧配储可以谷时充电峰时放电,一方面可以缓解甚至解决尖峰购电压力;另一方面,富余的储能还可并网,作为用户侧参与电力市场,利用峰谷差价实现获利,储能的价值逐渐凸显。1-4月份用户侧项目投运个数多达20个,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升,用户侧储能项目会越来越多。

储能在不同环节存在多种盈利模式,储能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帮助发、输、配各环节电力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降本增效;延缓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参与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租赁、电力现货市场等方式。

电源侧

电力调峰:通过储能的方式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即发电厂在用电负荷低谷时段对电池充电,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将存储的电量释放。

提供容量:通过储能提供发电容量以应对发电尖峰负荷,提升传统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可再生能源并网:在风、光电站配置储能,基于电站出力预测和储能充放电调度,对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进行平滑控制,满足并网要求。

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将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电量存储后再移至其他时段进行并网,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调频:频率的变化会对发电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及寿命产生影响,因此频率调节至关重要。电化学储能调频速度快,可以灵活地在充放电状态之间转换,因而成为优质的调频资源。

虚拟电厂:通过虚拟电厂的需求响应为电网尖峰时段提供应急容量,针对突发情况时为保障电能质量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预留的有功功率储备。

黑启动:发生重大系统故障或全系统范围停电时,在没有电网支持的情况下重启无自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逐渐扩大系统恢复范围,*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恢复。

盈利方式:提升发电效率以增加收入;减少弃风弃光,提升发电效率;峰谷价差套利。

电网侧

缓解电网阻塞:将储能系统安装在线路上游,当发生线路阻塞时可以将无法输送的电能储存到储能设备中,等到线路负荷小于线路容量时,储能系统再向线路放电。

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在负荷接近设备容量的输配电系统内,可以利用储能系统通过较小的装机容量有效提高电网的输配电能力,从而延缓新建输配电设施,降低成本。

盈利方式:提升输配电效率,延缓投资。

用户侧

容量管理:工业用户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储能,在高峰负荷时放电,从而降低整体负荷,达到降低容量电费的目的。

容量租赁:储能电站租赁给新能源服务商,目前国内的储能容量租赁费用范围在250-350元/kW·年,具体定价由储能电站与新能源电站的项目收益相互协商,而后双方签订长期租赁协议。

电力自发自用:安装光伏的家庭和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可以更好地利用光伏电力,提高自发自用水平,降低用电成本。

峰谷价差套利:在实施峰谷电价的电力市场中,通过低电价时给储能系统充电,高电价时储能系统放电,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降低用电成本。

消纳绿电:当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有富余时可储存电能,促进绿电消纳。

盈利方式:降低容量电费,节约用电成本,峰谷价差套利。

相关标准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 36547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048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GB/T 34120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 36276

《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NB/T 42090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NB/T 42091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 19862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

《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34131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GB 38755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GB26399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DL/T 5003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2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36558

电化学储能电站分类

在GB 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电化学储能电站按电池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铅酸(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和多类型电化学储能等,但是在2022年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已经删除钠硫电池储能,明确为铅酸(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综合司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的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所以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类型一般可选择铅酸(铅炭)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

另外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规模分类,规范和标准也不同。

表1 规范和标准对储能系统规模定义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储能电站的规模上限定义远超之前的标准,这也是由于近几年储能电站大规模发展的原因,放宽功率标准,简化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建设要求,便于促进储能的进一步发展。

储能系统设计及选型

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电压等级要求

GB 510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对并网电压等级要求没有非常明确,仅仅是建议大中型储能系统采用10kV或更高电压等级并网。在《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接入电压等级的要求是:小型储能电站宜采用

0.4kV~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型储能电站宜采用10kV~110kV电压等级;大型储能电站宜采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

GB/T 36547-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对不同容量的储能系统并网电压等级做了详细的要求,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应按照储能系统额定功率、接入电网网架结构等条件确定,不同额定功率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电压等级如下表所示:

表2 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电压等级要求

8kW及以下储能系统

8kW及以下的储能系统一般用于户用的光储系统,配合屋顶光伏和光伏、储能一体式逆变器,实现户用并、离网模式运行。当不允许向电网输送电能时,通过防逆流装置可以实现光伏发电富余时自动充电,*大程度消纳绿电,配电结构如图1所示。户用光储系统数据可上传云平台供移动端查看数据。

图1 8kW及以下户用储能光伏一体化系统

表3 户用储能管理系统硬件推荐

8kW-1000kW储能系统

8kW-1000kW储能系统一般500kW以下采用380V并网,500kW-1000kW根据接入电网网架结构可采用0.4kV多点并网,也可以采用6kV-20kV电压并网。当然采用6kV-20kV电压并网需要增加升压变压器、中压开关柜等设备,会大大增加储能系统的成本,所以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0.4kV多点并网以减少成本。

比如企业内部需要安装大功率充电桩,但是企业变压器容量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光伏、储能系统用于扩展用电容量,在不更换变压器的情况下,可以在0.4kV母线增加储能系统并网。在光伏发电有富余或者负荷较低的谷电时段充电,负荷高峰时期放电,以*小的成本扩展企业内部用电容量,这种情况*典型的场景是城市快速充电站或者需要变压器扩容的企业,如图2所示。通过多组250kW/500kWh分布式储能柜并入0.4kV母线,这样可以把企业内部配电容量一段时间内扩展1000kW,满足企业用电扩容需要。

图2 8kW-1000kW工商储能光伏充电一体化系统

通过0.4kV多点并网的储能系统中,在10kV产权分界点需要增加防孤岛保护装置和电能质量分析装置,如果不需要往电网送电还需要安装逆功率保护装置,

在低压侧0.4kV安装电能质量治理和无功补偿装置等,储能系统数据通过智能网关采集后可以上传至本地管理系统或者云平台,实现企业可靠、有序用电,降低用能成本。

在这种模式下,安科瑞电气可以为1000kW以下储能监控系统提供以下设备,见表4。

表4 1000kW以下储能监控系统硬件推荐

500kW-5000kW储能系统

500kW-5000kW储能系统采用6kV-20kV并网,一般采用电气集装箱方式安装,分为电池舱、电气舱等,也可采用模块化的分布式储能柜并联汇流后升压并网,组装方便,安全系数高。

图3 2MW/4MWh工商业储能系统示意图

现行分时电价政策由于不少地区在冬夏高峰时段每天会有2个尖峰时段,持续时间2小时左右,为了保证峰谷套利收益*大化,工商业储能系统大多采用充放电倍率0.5C输出设计。

按照GB/T 36547-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要求,储能系统交流侧汇流后通过变压器升压至10kV后并入企业内部配电网10kV母线,储能

系统交流侧额定电压可根据储能系统功率确定,一般可选择线电压0.4kV、

0.54kV、0.69kV、1.05kV、6.3kV、10.5kV等。

储能系统的微机保护配置要求:储能电站应配置防孤岛保护,非计划孤岛时应在2s动作,将储能电站与电网断开;通过10(6)kV~35kV(66kV)电压等级专线方式接入系统的储能电站宜配置光纤电流差动或方向保护作为主保护。

关于储能系统计量点的设置:如果储能系统采用专线接入公用电网,计量点应设置在公共连接点;采用T接方式并入公共电网,计量点应设置在储能系统出线侧;如果储能系统接入企业内部电网,计量点应设置在并网点,见图3。

储能单元应具备绝缘监测功能,当储能单元绝缘低时应能发出报警和/或跳闸信号通知储能变流器及计算机监控系统,如果BMS或者PCS具备绝缘监测功能的话不需要另外配置绝缘监测装置。

通过10(6)kV接入公用电网的储能系统电能质量宜满足GB/T19862要求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当储能系统的电能质量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应安装电能质量治理设备。

在5000kW以下储能系统中,安科瑞提供的二次设备推荐如表5所示。

表5 5000kW以下储能监控系统硬件推荐

5000kW以上储能系统

5000kW以上规模的储能系统根据功率大小可采用35kV、110kV或者220kV并网,一般采用2MWh~4MWh左右的储能单元作为一个基础单元,集成安装在一个40英尺集装箱。和储能单元配套的系统还包括三级电池管理系统(BMS)、消防系统、空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每个电池舱还包括电池柜、控制柜(BMS)和汇流柜等。也可采用模块化的分布式储能柜并联汇流后升压并网,组装较为方便,安全系数较高,但是相对成本偏高。

图4 中大型储能电站电气布局示意图

通过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专线方式接入系统的储能电站应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通过10(6)kV~35kV(66kV)电压等级专线方式接入系统的储能电站宜配置光纤电流差动或方向保护作为主保护;大型储能电站(100MW 以上)应配置专用故障录波装置。

储能电站高压侧接线型式可采用单母线、单母线分段等简单接线形式。当电化学储能电站经双回路接入系统时,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并宜符合下列要求:小型储能电站可采用线变组、单母线接线等;中型储能电站可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等;大型储能电站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双母线接线等,储能电站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宜设置母线保护。

图5 中大型储能电站电气接线示意图

接入公用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站应在并网点配置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或具备电能质量监测功能。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宜配置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 19862要求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当电能质量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应安装电能质量治理设备。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配置

中山铨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项目 初 步 设 计 方 案 2017年06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2项目方案 (3) 2.1智能光伏储能并网电站 (3) 3.2储能系统 (5) 3.2.1磷酸铁锂电池 (5) 3.2.2电池管理系统(BMS) (5) 3.2.3储能变流器(PCS) (6) 3.2.4 隔离变压器 (8) 3.3能量管理监控系统 (9) 3.3.1微电网能量管理 (9) 3.3.2系统硬件结构 (9) 3.3.3系统软件结构 (10) 3.3.4系统应用功能 (11)

一、项目概述 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孤岛保护等特点,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没有被充分发掘。微电网是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方式和结构,能有效改善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不能被充分发掘等分布式能源的不足。 微电网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单元与配电网之间关系,在一个局部区域内直接将分布式发电单元、电力网络和终端用户联系在一起,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和配置以及电力调度的优化,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能源动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分布式电源上网,降低大电网的负担,改善可靠安全性,并促进社会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微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和电力专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拟建设一套锂电池储能系统,通过低压配电柜给部分办公楼宇负荷供电,可实现对各个设备接口采集相关信息,并通过智能配电柜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孤岛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电网系统的平衡运行。 二、项目方案 2.1智能光伏储能并网电站 本电站系统目的在于拟建设中山铨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并离网系统示范工程,通过接入办公楼宇的日常照明等真实负载,可演示离网状态下正常供电系统示范;分布式光伏多余电量进行储能示范;以及后台监控及能量调度等示范。 本项目拟建设的储能系统,系统由锂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负载装置和储能装置的远程控制,监控系统对分布式电源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方面掌控,能量管理系统可控制分布式电源平滑出力与能量经济调度。系统一次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

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储能的应用-----------------------------------------------------------------------------------4 2.系统概------------------------------------------------------------------------------------5-6系统组----------------------------------------------------------------------------------5系统特----------------------------------------------------------------------------------5系统运行原-----------------------------------------------------------------------------6 3.系统设------------------------------------------------------------------------------------7-14储能变流器(P C S) ------------------------------------------------------------------7-8储能变流器特点-------------------------------------------------------------7储能变流器通信方式-------------------------------------------------------8电池管理系统(BMS)---------------------------------------------------------------9-10 B M S系统架构---------------------------------------------------------------------8

2MWh储能系统方案

2MWh集装箱储能系统项目 技术方案书 ******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一、2WMh项目简介 (3) 二、术语及参考技术规范 (3) 2.1 术语 (3) 2.2 参考技术规范 (4) 三、储能系统配置特点 (5) 四、客户用电需求及收益分析 (6) 五、系统方案设计 (7) 5.1 系统拓扑结构 (7) 5.1.1 电池组拓扑图 (7) 5.1.2储能系统单元 (8) 5.2 系统配置 (9) 5.3 主要设备布局设计 (10) 5.4 电池系统选型设计 (10) 5.4.1电池模组及电池组性 (10) 5.4.2 电池箱设计 (11) 5.4.3 电池架设计 (12) 5.5 储能双向变流器(PCS)选型设计 (13) 5.6 散热方案设计 (14) 5.6.1、热流通路与散热系统 (14) 5.6.2、电池箱散热设计 (15) 5.7 消防系统设计 (16) 5.8 电池管理系统(BMS) (17) 5.9 EMS能量管理系统 (20)

一、2WMh项目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快速增长,用电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电量需求的谷峰差值逐渐增大,调峰问题突出。单独依靠增加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日益加剧了电网的谷峰差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侧的供电质量,另一方面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和浪费。 得益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浪潮,为储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的各个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参与到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现对电网削峰填谷、平衡负荷等作用,提高了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电网供电质量。 合理可靠的对蓄电池进行配置管理,有效的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达到保障通信设备不断电,节约维护资金的目的,因此如何配置管理蓄电池,在建设维护管理蓄电池工作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电池包进行模块化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电池利用率,减少电池冗余,降低成本;通过按当期负荷配置电池,按负荷变化扩容或更换电池。其特征为基本电池单位小容量化,规格标准化,使用积木化。在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实现能源效益的最大化。 二、术语及参考技术规范 2.1 术语 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能量转换系统,即换流器,是进行逆变和整流的双向换流系统。 SoC(State of Capacity):电池剩余容量状态,用百分率表示。 SoH(State of Health):电池组健康度状态,用百分率表示。 DoD(Depth of discharge):电池的放电深度,用百分比表示。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负责储能系统中电池部分的管理和控制。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量管理系统,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的设备。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化学储能能量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概述 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提高,但是新能源比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是不稳定的能源,所以要维持电网稳定,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消纳以及电网安全的必要保障,也是削峰填谷、平滑负荷的有效手段。国家鼓励支持市场进行储能项目建设,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具体的储能补贴政策,明确规定了储能补贴标准和限额。国内分时电价的调整也增加了储能项目的峰谷套利空间,多个省份每天可实现两充两放,大大缩短了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这也让储能进入热门赛道。 储能电站盈利模式 据统计,2023年1-4月电化学储能投运项目共73个,装机规模为 2.523GW/5.037GWh。其中磷酸铁锂储能项目高达69个,装机规模为 2.52GW/5.019GWh;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共4个,装机规模为 3.1MW/18.1MWh。其中华东、西北和华北区域储能规模分列前三,占总规模的78.5%,分别为81 4.94MW、623.6MW以及541.55MW。华东区域1-4月投运储能项目规模*大,达814.94MW/1514.2MWh,总数也*多,共26个。 从应用场景分布上看,“大储”依旧占据重要地位,电源侧和电网侧项目储能规模合计占比达98%,其中电网侧储能项目共投运24个,装机规模为 1542MW/2993MWh,包括7个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电源侧储能项目共投运23个,装机规模为922MW/1964.5MWh,其中大部分为新能源侧储能项目,共19个,规模占电源侧的88%。用户侧储能项目,虽然规模体量上不及“大储”,但各地电价机制改革后,尖峰电价提高,峰谷差价拉大,用电成本提高,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用户侧配储可以谷时充电峰时放电,一方面可以缓解甚至解决尖峰购电压力;另一方面,富余的储能还可并网,作为用户侧参与电力市场,利用峰谷差价实现获利,储能的价值逐渐凸显。1-4月份用户侧项目投运个数多达20个,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升,用户侧储能项目会越来越多。 储能在不同环节存在多种盈利模式,储能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帮助发、输、配各环节电力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降本增效;延缓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峰谷价差套利、参与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租赁、电力现货市场等方式。 电源侧 电力调峰:通过储能的方式实现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即发电厂在用电负荷低谷时段对电池充电,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将存储的电量释放。 提供容量:通过储能提供发电容量以应对发电尖峰负荷,提升传统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储能、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图文【最新版】

储能、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图文 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是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国家相关部门对储能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这也将积极引导储能相关研究机构、设备厂商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设当中。 微网系统解决方案 储能+微网系统全能方案提供商 科士达主要提供储能双向变流器,直流变换器,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电池等全套解决方案,可以根

据实际应用进行科学匹配,在发电侧缓解减排压力,在输配电侧促进电网从功率传输转向电量传输,在用户侧提高供电质量和互动化供电需求,能量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并涵盖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和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 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解决方案 大规模集中式储能电站主要应用于大型光伏发电、大型风电场、水力发电等,一般容量都在MW级以上,接入10KV(35KV)中高压电网,充当调峰、调频、无功支撑电站,在发电侧有助于新能源平滑输出,有助于解决弃风弃光现象,促进新能源的储存和消纳,在输配电侧可以削峰填谷,提高电能利用率,有助于外通内畅,加快构建多能互补的现代能源储运网络。

工商业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 广泛用于产业园区、工商业园区、办公楼宇等多种场景,靠近用户侧,以分散点形式接入380V(10KV)配电网,自发自动,余额上网,亦可削峰填谷,配合需求侧管理。 微网(联网型)储能解决方案 联网型微网主要用于工商业园区,学校,社区等大电网存在场合,接入用户配电网,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多种可再生能源的互补利用,为用户侧提供高可靠性,高电能质量的绿色能源,具有独立和并网两种解决方案与运行模式,可实现并网点功率控制,无缝切换,削峰填谷,电网支撑,无功补偿,平滑新能源输出等功能。 微网(离网型)储能解决方案 独立型微网是一种区域内部建立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储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1. 引言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电能的技术系统,它以储能设备为 核心,通过电池、超级电容器、压缩空气或重力等方式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本文将重点探讨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储能设备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储能设备,包括传统的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根据系统的需求,综合考虑储能成本、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2.2 储能系统的设计 储能系统设计需要考虑集成调度、能量平衡、电池管理系统(BMS)等要素。通 过合理配置储能单元的数量、容量以及调度策略等,实现能量存储与应用的平衡。 2.3 能量管理算法的优化 能量管理算法在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建立准确的电能预 测模型,结合优化调度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并确保能量供需的平衡。 3.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 3.1 新能源发电场景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在新能源发电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储能系统对 电能进行集中储存和控制释放,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3.2 智能微电网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在智能微电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结合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电网内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3 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站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站方面的应用也广泛存在。通过储能系统对电动车辆的充电需求进行平衡调度,可以有效降低对电网的负荷冲击,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4. 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多能互补储能系统 多能互补储能系统是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的新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将多种储能装置灵活组合,实现能量的多元化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4.2 智能化与数字化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测能量的储存和应用情况,提高系统的自主调控能力。 4.3 高效储能技术 高效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例如,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新型能量转换和存储技术的应用等,都将为储能与能量管理系统提供更高效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5. 结论

储能系统设计方案

110KWh储能系统 技术方案

Bl<» Saving 宓阖gy 阀 i 响应 微电网:储能系统独立或与其他能源配合,给负载供电,主要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 光伏汇流箱HPS 交流配电柜电岡 本系统主要包含: ★储能变流器:1台50kW离并网型双向储能变流器,在0.4KV交流母线并网,实 现能量的双向流动。 ★磷酸铁锂电池:125KWH * EMS&BMS根据上级调度指令完成对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电池SOC 信息监测等功能

1、系统特点 (1) 本系统主要用于峰谷套利,同时可作为备用电源、避免电力增容及改善电能质量。 (2) 储能系统具备完善的通讯、监测、管理、控制、预警和保护功能,长时间持续安全运行,可通过上位机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具备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 (2) BMS系统即跟EMS系统通信汇报电池组信息,也跟PCS采用RS485总线直接通信,在PCS的配合下完成对电池组的各种监控、保护功能。 (3) 常规0.2C充放电,可离网或并网工作。 2、系统运行策略 ◊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运行,可通过储能变流器的PQ模式或下垂模式调度有功无功,满足并网充放电需求。 0电价峰时段或负荷用电高峰期时段由储能系统给负荷放电,既实现了对电网的削峰填谷作用,又完成了用电高峰期的能量补充。 0储能变流器接受上级电力调度,按照峰、谷、平时段的智能化控制,实现整个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 0储能系统检测到市电异常时控制储能变流器由并网运行模式切换到孤岛(离网)运行模式。 0储能变流器离网独立运行时,作为主电压源为本地负荷提供稳定电电压和频率,确保其不间断供电。 3、储能变流器(PCS) 先进的无通讯线电压源并联技术,支持多机无限制并联(数量、机型)。 •支持多源并机,可与油机直接组网。 •先进的下垂控制方法,电压源并联功率均分度可达99%。 •支持三相100%不平衡带载运行。 •支持并、离网运行模式在线无缝切换。 •具有短路支撑和自恢复功能(离网运行时)。 •具有有功、无功实时可调度和低电压穿越功能(并网运行时)。 •采用双电源冗余供电方式,提升系统可靠性。

国内外关于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政策

一、国内关于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政策 随着新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国内对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的政 策也逐渐完善。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储能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了发展储能装机和建设储能电站的具体措施,要求加强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研发,打造一批示范项目,推动 储能产业与电力系统的融合。国内各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储能政策, 通过市场化机制和财税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储能项目,推动 储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二、国外关于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政策 与国内政策相似,国外各国也对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美国在2013年发布了《储能系统综合规划政策》,明确提出发展储能技术对提高电网稳定性和智能化调度的重要性,鼓励引 入先进的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管理规定, 以推动储能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欧盟也于2019年发布了《清洁能源一揽子法规》,明确提出了对储能系统的支持政策,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税收负担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 三、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在政策推动下的发展现状 在政策的推动下,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已达到了200GWh以上,其中, 电站储能和分布式储能的应用占比最大。在技术方面,储能能量管理 系统(EMS)也不断创新与进步,涌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大大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目前,我国在储能技术领域也 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工 业领域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正在成为能源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 支撑。 四、对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政策的展望 随着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政策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在国内,可以适时更新《储能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储能技术的扶持力度,促进储能技术的应用和 推广。建立健全储能技术的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储能项目的 环保和安全审查,保障储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国际上,可以加 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的国际化标准化,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挑战。 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的政策是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储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推动能源革命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政策与措施 来推动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发展,为能源领域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关键技术使用计划方案(十一)

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关键技术使用计划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分布式智慧储能技术成为了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技术通过将储能设备放置在用户侧,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能源成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还能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工作原理 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技术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和储能设备两部分。能量管理系统通过对用户侧能源需求进行监测和分析,结合能源市场价格和用户的用能行为,制定合理的能源调度策略。储能设备则根据能量管理系统的指令,对能源进行储存和释放,以满足用户的能源需求。 三、实施计划步骤 1.能源需求监测:通过安装智能电表等设备,对用户侧能 源需求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2.能源需求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能源 需求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用户的用能特征和规律。

3.能源调度策略制定:根据能源需求分析的结果,结合能 源市场价格和用户的用能行为,制定合理的能源调度策略。 4.储能设备安装:根据能源调度策略,确定储能设备的类 型和数量,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5.能源调度实施:根据能源调度策略,对储能设备进行能 量的储存和释放,以满足用户的能源需求。 6.效果评估和优化: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评 估结果对能源调度策略进行优化和改进。 四、适用范围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技术适用于各类用户侧能源需求,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尤其是对于能源需求波动较大、负荷峰谷差异明显的用户,分布式智慧储能技术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五、创新要点 1.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用户侧能源需求数据的 分析,提取用户的用能特征和规律,为能源调度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能源市场价格的考虑:将能源市场价格纳入能源调度策 略的考虑范围,使能源调度更加经济合理。 3.储能设备的优化配置:根据用户的能源需求特点和能源 调度策略,合理配置储能设备的类型和数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以试点示范为重要抓手,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创新驱动、示范先行,应用牵引、产业集聚,政策支持、协同发展〃的原则,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能级,稳中求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布局、有序发展。结合新能源发展实际,以满足电网调峰需求、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布局重点项目,积极有序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示范先行。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助力新型储能技术革新、产业升

级、成本下降,有效支撑新型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主导、政策驱动。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储能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结合源、网、荷不同应用场景,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促进储能与传统能源、新能源的融合协调发展。 压实责任、确保安全。完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开发流程和建设标准,优化储能项目并网管理程序。严守安全底线,落实产业链各环节安全责任,保障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安全。 (三)工作目标 到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储能电池产能达40GWh,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260万千瓦以上。力争培育产值超过100亿元企业2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3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大幅提升新型储能优势产业竞争力,打造功能定位明晰、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正极材料集聚区和电池综合利用集聚区。 二、发展布局 根据产业发展基础、资源配套条件及环境承载能力,精准定位细分领域,统筹构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格局。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方面赋予建设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正极材料集聚区、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龙头骨干企业,串联电池制造、电池材料、系统集成、回收利用、储能应用等全产业链,壮大储能电池制造规模,加快拓展建设储能

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设计

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 一、引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解决可再 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0.5MW-1MWh的集装箱储 能系统的方案设计,该系统能够储存大量的电能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 二、系统组成 1.储能设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装置。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 密度、长寿命和较高的效率,在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能量管理系统:负责管理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通过智能算法优 化电能的使用。能量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储能设备的电量,根据需求控制储 能和释放。 3.逆变器:将储能系统中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供给电 网或其他设备使用。逆变器还能根据需要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进行 充电操作。 4.传感器和监控系统:用于监测储能系统的状态和性能,包括温度、 电压、电流等参数。通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的工作 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冷却系统:为储能设备提供散热功能,以确保储能设备在高温条件 下的正常工作。冷却系统应当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节。

6.安全系统:包括防火、防爆、防盗等措施,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安全系统还应能够及时响应故障和风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预防或应急处理。 三、技术参数 1.额定储能容量:1MWh,即系统能够储存1MWh的电能。 2.额定功率:0.5MW,即系统能够以0.5MW的功率进行充放电操作。 3.额定电压:400V,符合一般电网的工作电压要求。 4.启动时间:不超过10秒,系统能够在10秒内从停机状态启动。 5.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系统能够在1秒内响应充放电操作。 四、应用场景 1.电网调峰: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储存电能,减 轻电网压力。 2.可再生能源平滑:对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储能 系统可以将其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供给电网或其他设备使用。 3.紧急备用电源:在突发停电或紧急情况下,储能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并提供备用电源。 四、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0.5MW-1MWh集装箱储能系统的方案设计。该系统可 以存储大量电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释放。通过合理的能量管理和监控,储能系统可以提供电力调峰、可再生能源平滑和紧急备用电源等功能。这

光伏储能方案

光伏储能方案 引言 光伏储能是指利用太阳能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 起来以备后续使用的一种技术方案。光伏储能方案因其可再生、环保、低成本等优势,在能源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本文将介绍光伏储能方案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光伏储能方案的原理 光伏储能方案基于光伏发电技术,通过安装在光伏板上的光电转换器件将太阳 能转化为直流电能。这些光电转换器件通常是由多个光伏电池组成,当光照射到电池上时,光子会激发电池内的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而形成电流。这些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直流/交流逆变器、电池组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组成。当光照不足时,光伏电池会将电能输出给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注入电网或用于供电。同时,部分电能会被储存在电池组中,以备不时之需。 光伏储能方案的核心是能量管理系统,它通过监测和控制电池组中的电能流动,实现对储能和释放的精确控制。能量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将电能用于自用电网、电网供电、或作为备用电源。它还可以对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光伏储能方案的应用 光伏储能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被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家庭、商业和工业用途。 1. 家庭应用 在家庭应用中,光伏储能方案可以帮助家庭主人减少对电网的依赖,实现自给 自足的能源供应。家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后,可以将发电过程中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时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费用,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降低环境污染。 2. 商业应用 在商业应用中,光伏储能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用电成本,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商业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后,可以将发电过程中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在用电高峰期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用电峰值,降低用电成本,并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风光储制氢综合能源发电项目能源管理系统结构及配置方案浅析

风光储制氢综合能源发电项目能源管理系统结构及配置方案浅析 0 引言 近年来,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但是由于风能和 太阳能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并网之后,对电网的运行和电能质量 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新能源接入带来的问题,把储能装置加入风电场和光伏 电站形成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氢作为 清洁的能源,具有容量大、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便于储存和传输等特点,成为 大规模综合能源发电项目绿色开发储存、利用的优选方案。 能量管理系统(简称EMS)是综合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根据 市场信息、能源需求和运行约束等条件做出决策,通过对各发电单元和可控负荷 的灵活调度来实现综合能源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本文以某风光储制氢综合能源 发电项目为例, 规划配置风电装机容量50MW,光伏50MWp,20MW/20MWh的电化学 储能装置,配置500m3/h制氢站,浅析其能源管理系统结构及配置方案。 1 能量管理系统结构 1.1能量管理系统功能 综合能源发电项目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整体协调控制各发电单元、用电负荷、储能系统的有序、稳定运行,保证综合能源发电系统的持续、可靠运行,并 尽可能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以及实现发电系统不同工况、不同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 1.2能量管理系统结构 风光储制氢综合能源发电项目能量管理系统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系统结构,将综合能源发电系统控制系统分为主控制层和分控制层两部分。

主控制层为能量管理控制层。能量管理主控制层为整个综合能源发电系统监视、控制、管理的中心,是综合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能量优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的基础。主控制层由主控单元、主机兼操作员站和各种功能站构成,安装在 中控室内,通过光缆或屏蔽双绞线与能量管理系统分控制层设备相连。 分控制层为能量管理执行层。能量管理系统分控制层负责各发电系统、用电 设备的数据采集、上传,完成各发电单元功率限额和功率平滑控制,完成与子阵 内各设备的通信,并接收完成能量管理控制层下达的指令控制。分控制层按功能 分区,风光储制氢综合能源发电项目可分为:风力发电控制区、光伏发电控制区、储能系统控制区和制氢负荷控制区。分控制层设备由若干能量管理系统分控单元 组成。 能量管理系统主控制层和分控制层直接连接,采用统一的总线型网络,双机 双网配置。 图1-1 能量管理系统结构图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实例

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实例 一、典型应用场景 针对整县区域光伏项目,在街道或者村集体空地上单独搭建光伏车棚,配套一定比例的储能和充电桩配套。 按照20个标准车位,面积约320平米,新建一个光伏车棚,车棚面积500平米,用于铺设光伏组件,常规550W组件单块面积约2.5㎡,可按照数量约200块,光伏总功率按110KW配置。 同时储能蓄电池配置要考虑电气箱尺寸限制和占地面积,设计采用分布式储能一体柜设计方案减少占地面积。设计100kw/209kwh储能系统,0.5C放电,可满足100KW满功率负载用电约1.8小时。由于电池充电及放电比较频繁,选用磷酸铁锂电池,功率密度高,安全性更好。 充电桩配置为分体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满足变压器和储能系统输出功率的前提下,交直流充电桩均可选。 设计采用光伏和储能交流侧耦合方式,不对现有光伏配电系统进行改造,亦可兼容原有光伏系统。 二、光储充系统原理和组成 本项目主要由光伏电池组件、光伏车棚、并网逆变器、储能变流器(PCS)、储能电池、充电桩设备及计费系统、交流并网柜以及综合监控系统组成。采用380V低压并网的方式。

系统各组成部分介绍如下: 太阳能电池组件:利用晶体硅制成,其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有一定的防雨、防雹、防风等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电池组件相互串联,并联连接。 并网逆变器:将来自太阳电池方阵的直流电流变换为符合国家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流的电力变换装置。 储能电池:用于储存电量。本项目采用安全性好的磷酸铁锂电池方案。 储能变流器(PCS):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PCS 控制器通过通讯接收后台控制指令,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及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PCS 控制器通过CAN接口与BMS通讯,获取电池组状态信息,可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性充放电,确保电池运行安全。 交流配电柜:交流配电柜主要是通过配电给逆变器/储能变流器提供并网接口,该配电柜含网侧断路器、防雷器、配置发电计量表、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并网接口及交流电压、电流表等装置。 充电桩系统:充电桩在该系统中相当于用电负载,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搭配。 综合监控系统: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均配有数据采集模块,可将发电信息和运行状态,实时上传到古瑞瓦特云平台管理系统,通过该监控系统,可集中管理所有光伏、储能设备数据。

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

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和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2.设计标准 储能电站的设计标准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还要考虑到储能电站的实际应用需求和经济效益。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3.1系统架构 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的系统架构包括光伏发电子系统、储能子系统、并网控制子系统和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3.2光伏发电子系统 光伏发电子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逆变器和监测系统组成,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3储能子系统 3.3.1储能电池组 储能电池组是储能电站的核心部件,需要选择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电池组,以确保储能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3.3.2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电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用于监测电池组的状态、控制充放电过程、保护电池组安全等。 3.4并网控制子系统 并网控制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关键部分,主要负责控制储能电站的充放电过程,确保储能电站与电网的稳定连接。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是储能电站的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储能电站的联合控制和调度,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改革,储能电站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电站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了20多年, 最初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随着新能源并网的发展,电池储能系统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的Herne 1MW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从2003年 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风电场安装了6MW/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 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 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例如,削峰填谷可以 改善电网运行曲线。储能电站可以将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

2MWh储能系统方案

2MWh储能系统方案 1.项目概述 2.技术方案 3.系统设计 4.系统实施 5.风险评估 6.成本分析 7.结束语 1.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为客户提供一套2MWh集装箱储能系统,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储能和调峰。该系统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管理和优化。 2.技术方案 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储能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集成、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调试。储能系统采用集装箱式

设计,方便运输和安装。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监控、控制和优化。系统测试和调试将在安装完成后进行,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系统设计 储能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并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对系统的扩展和维护。系统采用了高效的充放电控制算法,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优化和管理。同时,系统还具备自动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包括集装箱储能系统的制造、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系统测试和调试、以及安装和调试。系统的制造和开发将在工厂内进行,而系统测试和调试、安装和调试将在客户现场进行。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紧密合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风险评估

本项目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储能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开发,需要我们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竞争优势。 6.成本分析 本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等。我们将通过优化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7.结束语 本项目是我们公司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一、2WMh项目简介

储能系统方案

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1、方案简介 储能系统〔EnergyStorageSystem,简称ESS〕是一个可完成存储电能和供电的系统,具有平滑过渡、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等功能。可以使太阳能、风能发电平滑输出,减少其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给电网和用户带来的冲击;通过谷价时段充电,峰价时段放电可以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在大电网断电时,能够孤岛运行,确保对用户不间断供电。 储能系统是电力系统“采-发-输-配-用-储〞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构建新能源微电网的根底。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抑负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用电本钱,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参与调频调压、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2、储能系统架构

储能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BMS系统、PCS系统、EMS系统等。其中,电池模组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假设干电池串并联组成。每个电池模组配置一个电池管理单元,对单体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 储能系统架构图 2.1电池 根据市场情况,储能电池选择为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一定的优势。 1)长循环寿命 由于风光资源的不确定性、间歇性,蓄电池经常处于局部荷电状态〔PSOC〕模式下运行。电池在这种状态下经常处于过充或欠充状态,尤其是欠充状态会导致电池寿命提前终止,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年

限到达15年,循环次数4500次以上。 2)高能量转换效率 储能电池经常处于充放电循环,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上下对规模储能电站的经济性好坏有决定性的影响。磷酸铁锂电池改善了电池局部荷电态〔PSOC〕模式下的充电接受能力,充电接受能力较普通电池提升40%以上,使电池具有了优异的充放电效率〔97%以上〕,整个储能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可到达90%以上。 3)经济性价比 寿命期内性价比是评估储能技术是否可行的一项重要指标。磷酸铁锂电池既保持了电池高能量密度,又具有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价格低等优势,收益/投资比可达2.0;相比铅碳电池、管式胶体电池、三元锂电池相比,具有更低的本钱及更高的性价比,可有效的降低储能电站运行本钱。 4)系统平安可靠性 储能电站具有较高的平安可靠性要求,磷酸铁锂电热峰值可达350℃-500℃而锰酸锂和钴酸锂只在200℃左右。工作温度范围宽广〔-20C--+75C〕,有耐高温特性磷酸铁锂电热峰值可达350℃-500℃而锰酸锂和钴酸锂只在200℃左右。 ➢电芯根本信息

300KWH储能系统方案设计

编号: 300KWH储能系统方案设计 二零二一年七月

1、项目概述 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孤岛保护等特点,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没有被充分发掘。微电网是为整合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削弱分布式发电对电网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分布式能源组织方式和结构,能有效改善分布式能源电能质量差、分布式能源设备利用率不能被充分发掘等分布式能源的不足。 微电网通过整合分布式发电单元与配电网之间关系,在一个局部区域内直接将分布式发电单元、电力网络和终端用户联系在一起,可以方便地进行结构和配置及电力调度的优化,优化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能源动力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分布式电源上网,降低大电网的负担,改善可靠安全性,并促进社会向绿色、环境保护、节能方向发展。微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能源和电力专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拟建设一套锂电池储能系统,通过低压配电柜给部分办公楼宇负荷供电,可实现对各个设备接口采集相关信息,并通过智能配电柜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孤岛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电网系统的平衡运行。 2、项目方案 本电站系统目的在于拟建设XX科技有限公司储能并离网系统示范工程,通过接入办公楼宇的日常照明等真实负载,可演示离网状态下正常供电系统示范;分布式光伏多余电量进行储能示范;及后台监控及能量调度等示范。本项目拟建设的储能系统,系统由锂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构成。其中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负载装置和储能装置的远程控制,监控系统对分布式电源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全方面掌控,能量管理系统可控制分布式电源平滑出力与能量经济调度。系统一次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1MW2MWh1000V20尺风冷工商业储能系统方案

用户侧1MW/2MWh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1000V)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设计方案 (4) 三、系统架构 (5) 四、供货范围 (5) 五、标准规范 (6) 六、储能系统 (7) 6.1 整体介绍 (7) 6.2 电池 (10) 6.2.1 电池系统参数 (10) 6.2.2 电池簇 (10) 6.3 电池管理系统 (13) 6.3.1 均衡方案 (15) 6.4 高压箱 (17) 6.5 控制汇流柜 (18) 6.6 储能变流系统 (20) 6.7能量管理系统 (23) 6.7.1 系统结构 (23) 6.7.2 功能设计 (24) 6.7.3 监控系统数据 (25) 6.8 温控系统 (27)

6.8.1 电池模组温控设计 (27) 6.8.2 电池集装箱温控设计 (27) 6.8.3 风道设计 (28) 6.9 消防系统 (28) 6.9.1 基本组成 (28) 6.10 集装箱 (30) 七、400V低压并网柜 (31)

1.一、项目概述 1MW/2MWh储能项目配置2套500kW/1000kWh储能预制舱,交流侧400V并网。 2.二、设计方案 系统方案包含2套500kW/1000kWh储能预制舱,舱内集成有电池簇、控制汇流柜、隔离型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通风系统、温控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系统和照明系统等,两套储能预制舱共用1面EMS柜进行管理。采用5500*2438*2896mm高柜集装箱,舱内配置8簇129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簇,经1台控制汇流柜汇流后接入1台500kW的PCS,之后经由隔离变压器输出交流400V。单舱配置电量1000kWh。 2个储能预制舱2路400V交流电接入2台400V低压并网柜,之后接入用户负荷电网,实现从电网充电及给工厂负荷供电。 储能系统建设形式为户外型成套集装箱,产品集成化程度高,安全性能高,环境适应性强,有效减少现场安装调试及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产品具备如下特点: ➢集成化程度高:一体式集成设计,涵盖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变流变压系统、通风热管理系统、低压配电、消防、门禁、 监控等,降低现场设备安装组合成本。 ➢安全性能高:三级架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全程监控和管理,消防联动切断策略,安全接地,确保电池安全稳定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