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专题精讲精练(命题趋势 方法归纳 模拟预测):共九讲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2
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一、 选择(1*2=50分)1、纯净的KClO 3和Mn 2O 2的混合物mg ,受热制取O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ng,则反应所得的KCl 质量为()A 、ngB 、149/64(m -n )gC 、(m -n )gD 、149/96(m -n )g 2、下列有关数量关系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 、ag 镁和b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g 氧化镁,则a +b =cB 、mg 镁放ng 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wg ,则n ﹤wC 、hg 铁放人sg 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eg ,则s >eD 、mg 氯化钡溶液加入pg 硫酸钠溶液中,生成qg 溶液,则m +p=q3、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 、KOHB 、CaCO 3C 、MgOD 、(NH 4)2SO 4 4、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 、石灰水B 、生石灰粉末C 、石灰石粉末D 、氢氧化钠5.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氯化钠和碳酸钙B .氢氧化钠和硝酸钾C .氧化镁和氯化钠 D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6、一次性鉴别盐酸、石灰水、蒸馏水应选( )。
①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红石蕊试纸 ④pH 试纸A. ①④B.③④C. ①②D.全部7、当人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 与喝水量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列图像表示的是( )。
8、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 、KOHB 、CaCO 3C 、MgOD 、(NH 4)2SO 4 9、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 、石灰水B 、生石灰粉末C 、石灰石粉末D 、氢氧化钠10.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 .氯化钠和碳酸钙B .氢氧化钠和硝酸钾C .氧化镁和氯化钠 D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1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014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自测练习题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 12 0—16 H —1 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各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所选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号答案1A.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盐酸用于除铁锈D•熟石灰用于治疗胃酸过多3 • 2006年6月9日〜7月9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
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随即对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I,沸点为12.3 C)进行局部冷却麻醉处理。
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氯乙烷是有机化合物B•氯乙烷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C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 :10 :71D.氯乙烷用于冷却麻醉与其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有关4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2-A.FeB.HC.SQD.2H2O5 •某风景区附近是大型的陶瓷生产基地,工厂排放的气体使景区内酸雨频频。
风景区内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A.山上的树木B.小桥的铁栏杆C路灯的玻璃罩 D.大理石雕塑6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乙TH2O ② 乙+丁T CO ③丙+丁T CQ+H2O。
则丙物质可能为A.CB. COC. H2D. C2H5OH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B.人体的能量全部由糖类提供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电子9 •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B.不能将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KNO3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D.提倡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10•小敏同学在家里测定了一些液体的pH,她的测定或记录一定不正确的是A.肥皂水的pH=10B.柠檬汁的pH=2 C食醋的pH=9 D.洗涤剂的pH=1211 •夜间发现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罐有气体泄露时,首先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A •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C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燃烧12 •下面是小军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现象与解释:热胀冷缩一一分子大小改变B.兀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氟 -一易产生龋齿C.实验操作与安全: 稀释浓硫酸 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D.环境问题与相关物质:温室效应一一SO 213.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乙实验既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C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14. 往AgNO 3和C 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 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A. AgNO s 和 C U (NQ )2 B. Cu(NO 3)2和 Fe(NO 3)2C. AgNQ 和 Fe(NO s )2D. Fe(NQ )215.取70 g 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 g 水,析出4 g 氯化钾固体,则剩 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A.1:7B.3:5C.2:5D.3:8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15分) 16.(3分)我国已成功发射的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所用的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 学式为NH 4CIO )的混合物。
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Na-23Mg-24Al-27S-32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古诗句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醋B.酱油C.干冰D.矿泉水3.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Cl2B.2N2C.CuD.CO24.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①NH3、②N2、③NO、④X、⑤N2O5。
根据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N2O3B.N2O4C.NaNO2D.NaNO3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6.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是()A.氢气B.太阳能C.天然气D.石油7.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8.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则该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A.5∶4∶3∶2B.4∶5∶3∶2C.4∶3∶5∶2D.2∶3∶5∶4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和油脂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B.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C.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D.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Cl溶液Na2CO3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BCaOCaCO3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CN2气体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DFe粉Cu粉加入CuSO4溶液,过滤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14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一.解答题(共6小题)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已知在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_________(填写编号).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4)实验操作: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_;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写出发生在装置E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5)结论:原假设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I.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已知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II.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4)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III.实验反思:两套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NaOH溶液,你猜测其作用可能是_________.3.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 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3)D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_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4.现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f仪器的名称:f_________.(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或②或③或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_________部位(填A或B或C).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_(g、h)处通入.(3)实验室常用装置③代替装置②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过氧化氢溶液与硫酸铜固体③锌粒与稀硫酸(4)查阅资料: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存在着放热的现象.图2是探究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装置.①调节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一致,滴下盐酸,观察到_________现象,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②与不装橡胶管相比,该装置更具说服力,理由是_________.5.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实验室利用A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端进入.(4)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试管内残留液的pH如下图中a点所示,向残留液中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测得的曲线如图2,(pH为纵坐标,时间(秒)为横坐标).请写出曲线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cd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6.某校化学小组学生为了研究炼铁的原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按下图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时,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_____,然后关闭K1,打开K2,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装置C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7.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8.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9.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挟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t1℃A.要配置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11、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D.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12.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填空题(共2小题)1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4.191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些同学因此断定说:“这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所以新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变化来获得.”你认为这些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三.解答题(共12小题)14.β﹣胡萝卜素(C40H56)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广泛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一定条件下在人体内它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C20H30O).(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上分析,维生素A比β﹣胡萝卜素分子多了_________元素;从物质的构成上看,一个β﹣胡萝卜素分子与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维生素A.写出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黄色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以佐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效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β﹣胡萝卜素仅25%.这说明β﹣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_________性质.通过这点知识的学习,对你在生活中的启示是_________.15.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选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02的量”).(2)欲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强度,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_________.16.如图所示装置可检验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1)装置A、B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点燃从E装置导出的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17、正确连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18.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无色,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不能燃烧,但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因此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重要原料不.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做化肥),因此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列出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至少三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化学性质:至少两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19.①洗涤原因:不干净会影响实验效果.②洗涤方法:a.振荡:用手腕的力量.b.试管刷刷洗:上下移动或转动试管刷,不要用力过猛.③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水_________.④放置:洗涤完的玻璃仪器应_________放在试管架上或_________.20.酒精灯的使用:①火焰结构:酒精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_温度最高,应用_________加热.②检:a.检查灯蕊是否平整;b.检查灯里的酒精量(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_________,否则容易_________.酒精添加:应借助漏斗.③点: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_________,以免发生_________.④熄:用_________,不可_________,否则容易造成_________.⑤应急处理: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___.21.将一定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后,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容器内物质的质量减少8.8g,经测定滤液中含氯元素的质量21.3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质量是损失).计算:(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2)配制上述实验中所需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盐酸,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需加水多少克?(3)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22.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NaHCO3)固体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2)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3)从上表分析,当所取固体混合物与所用稀盐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_时,表明该固体混合物中的NaHCO3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4)取10g该固体混合物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并用%表示).2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铜铁合金20.0克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烧杯所盛样品的总质量为150.0克,将80.0克稀硫酸平均分成4等分,分4次逐渐加入到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实验数)第一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2)所加稀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第四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4.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部分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制备研究】(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的_________.(3)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Na2CO3杂质,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一.解答题(共6小题)1.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已知在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1)假设: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①②③(填写编号).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4)实验操作: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③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SO2,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写出发生在装置E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5)结论:原假设成立(填“成立”“不成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I.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已知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HNO3(浓)4NO2↑+O2↑+2H2O.(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时产生大量水蒸气.II.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NO3)22CuO+4NO2↑+O2↑.(4)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III.实验反思:两套实验装置中都用到了NaOH溶液,你猜测其作用可能是吸收二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浓)(浓)222CuO+4NO22CuO+4NO3.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 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作催化剂.(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3)D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224.(2014•滨湖区一模)现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f仪器的名称:f长颈漏斗.(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填序号①或②或③或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B部位(填A或B或C).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导管口g(g、h)处通入.(3)实验室常用装置③代替装置②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①③(填序号).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过氧化氢溶液与硫酸铜固体③锌粒与稀硫酸(4)查阅资料: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存在着放热的现象.图2是探究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装置.①调节U形管左右两端的液面高度一致,滴下盐酸,观察到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现象,说明中和反应放出热量.②与不装橡胶管相比,该装置更具说服力,理由是消除了加入盐酸的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5.(2014•北塘区二模)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2)实验室利用A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应选择的装置是BC或BE(从A~E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Zn=ZnSO4+H2↑,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即开即停,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a 端进入.(4)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试管内残留液的pH如下图中a点所示,向残留液中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测得的曲线如图2,(pH为纵坐标,时间(秒)为横坐标).请写出曲线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cd上升的原因是Na2CO3.36.(2008•西城区二模)某校化学小组学生为了研究炼铁的原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按下图进行实验.(1)实验开始时,打开K1,关闭K2,通入一氧化碳,其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一氧化碳不纯而引起爆炸,然后关闭K1,打开K2,加热,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的氧化铁逐渐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2)装置C的两个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同时防止一氧化碳逸出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Na2CO3(写化学式).+3CO一.选择题(共8小题)1.1911年,卢瑟福通过如下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用一束平行高速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其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300倍)轰击极薄的铝箔片,发现了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2)大部分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3.(2013•湛江)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2013•义乌市)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挟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5.(2013•烟台)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6.(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7.(2012•镇江)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8.(2012•潍坊)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二.填空题(共2小题)9.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核很小,原子里存在相对较大的空间.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金的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4.191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些同学因此断定说:“这是生成新10.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①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的体积;②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a粒子;③金的原子核质量远大于a粒子的质量.三.解答题(共12小题)11.β﹣胡萝卜素(C40H56)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广泛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一定条件下在人体内它(1)从物质组成的角度上分析,维生素A比β﹣胡萝卜素分子多了氧(O)元素;从物质的构成上看,一个β﹣胡萝卜素分子与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维生素A.写出β﹣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化学方程式:C 40H56+H2O2C20H30O.(2)黄色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以佐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效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β﹣胡萝卜素仅25%.这说明β﹣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油脂(食用油)性质.通过这点知识的学习,对你在生活中的启示是胡萝卜用食用油烹调后更利于营养的吸收.O2C2C12.(2004•湖州)如图是某同学所做的测定昆虫呼吸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此装置可直接测量昆虫在单位时间内吸收O2的量(选填“吸收O2的量“或“放出C02的量”).(2)欲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强度,需对该装置做何种处理?遮光.。
2014年中考专题训练 化学图像题1.(2013.盐城市)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2013.泰安市)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B3.(2013.苏州市)向一定体积的NaOH 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 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A4.(2013.烟台市)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5.(2013.资阳市)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肯定错误..的是()6.(2013.日照市)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7.(2013.北京市)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8.(2013•聊城)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A 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D. 向PH=12的氢氧化钠中加水稀释9.(2012.眉山市)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10.(2012.宿迁市)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 A11.(2012.兰州市)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①②③④A. 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C. 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 (OH) 2溶液D. 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12.(2012•义乌市)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A.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B.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13.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气体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训不断加氯化钡溶液14.(2012.青岛市)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0溶液pH7水的质量/g A 0氯化铜的质量/g稀盐酸的质量/gB溶液质量/g时间C沉淀的质量/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D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15.(2012•连云港)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16.(2012.河南省)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D.一定温度时,t℃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201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中考化学酸碱盐上(附答案)【例题精选】:例1:有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三种金属X、Y和Z,把Z放入稀盐酸中不反应,放入X(NO3)2溶液中有单质X析出。
Y放入ZCl2溶液中产生YCl2。
符合以上事实的是A.Hg、Fe、Cu B.Ag、Fe、AuC.Cu、Zn、Fe D.Hg、Al、Cu分析:此题综合考查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置换反应的条件和有关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这两部分知识。
从置换反应的事实看,金属活动性的关系是Y > Z > X,A、B、D均符题意,C中的Z(Fe)能和稀盐酸反应,不符题意。
再从化合价和有关物质的组成看,B中X(Ag)的硝酸盐AgNO3不符合X(NO3)2的组成,D中Y(Al)的氯化物AlCl3不符合YCl2的组成。
A 中X(Hg)的硝酸盐Hg(NO3)2和Y(Fe)置换产生的氯化物FeCl2均符题意,故答案为A。
例2:把含有少量氧化铜、氢氧化铜的铁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发现铁粉有剩余。
将溶液过滤,滤渣中的物质是A.铁B.铁和铜C.铜和氧化铜D.氧化铜和铁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碱性氧化物、不溶性碱与酸及金属与盐的反应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中的“少量”二字的理解。
由于氧化铜和氢氧化铜都能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铜,而且在原混合物中氧化铜和氢氧化铜是少量的,所以充分反应后,这两种固体均无剩余,因此C、D不合题意。
原混合物中铁除了与硫酸反应之外,还能和硫酸铜反应,当铁粉有剩余时,硫酸铜中的铜完全被置换出来,因此残渣中肯定有铁和铜。
答案是B。
例3:在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Mg粉有剩余,溶液中只有Fe2+,而无Mg2+和Cu2+B.若Mg粉无剩余,溶液中如有Cu2+,则必定有Fe2+C.若Mg粉有剩余,溶液中只有Mg2+,而无Fe2+和Cu2+D.若Mg粉无剩余,溶液中无Cu2+,则一定有Mg2+和Fe2+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即Mg > Fe > Cu。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www.xsjjyw.com
化学用语
课题 化学用语
1.(2013·河北
A.2O B.O2
2.(2014·河北
A.两个氮分子
C.两个氢原子
3.(2015·海南
4.(2015·沧州
A.CO2:“2”表
B.2N:“2”表
C.Mg+2:“+2”
D.2OH-:“2”
5.(2015·呼和
①H ②Fe2+ ③
⑥NaCl
A.能表示一个
B.表示物质组
C.②⑤的质子
D.④中的数字
6.(2014·云南
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
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
(2)写出符号“
“2”表示____
7.(2015·重庆
(1)氧化铝的化
(2)3个铝离子的
(3)氧离子的结
学习 目标 一、化学符号的涵义
二、化学图示及其相关涵义
学习过程(含前置性作业、课堂学习、随堂练习、提升性作业等)
一、化学符号的涵义 1.元素符号及其前面的数 2.离子符号及其周围的数 3.化学式及其周围的数 二、化学图示及其相关涵义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素周期表中的表格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www.xsjjyw.com
滚动测试(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1.(滚动考查)(2014·汕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不是盐 B.干冰不是冰 C.纯碱不是碱 D.金刚石不是金 2.(滚动考查)(2015·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O2和Fe2O3都是氧化物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 C.空气和液氧都是混合物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3.(兼顾考查)(2014·益阳)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4.(兼顾考查)(2015·枣庄)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是包含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化学变化 木条燃烧、水的蒸发、铁钉生锈 B 纯净物 液态氧、干冰、烧碱 C 复分解反应 碳酸分解、酸碱中和反应 D 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含硫煤 5.(2015·雅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6.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为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硒元素符号为Se 34 Se 硒 78.96 7.(2014·枣庄
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
A.2N2 B.Ag
8.(兼顾考查)
A.化学反应中
B.饱和溶液降
C.组成元素相
D.质子数相同
9.碘-131(质
碘酒所含的碘-127
数均为53。下列说法
A.碘是一种金
C.碘-131原子
10.(2015·哈
强的7~8倍。液化
叙述正确的是( )
A.丁烷中碳、
B.丁烷分子中
C.丁烷是由碳
D.在通常状况
11.(2015·昆
①8个氧原子__
③钠离子_____
(2)请书写下列
①电解水_____
12.(2015·广东
(1)这种分子的
________。
(2)该物质的碳
(3)该物质中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