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一)最近我观看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我深有感触。
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
摇晃的镜头晃得我想吐,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种窒息的感受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
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
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
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
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
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
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精选18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11937,那个火热的年代,中国正遭受着最惨烈的蹂躏,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无一不让人感觉到惨烈和痛心。
其中尤为甚知的是南京大屠杀!整整一座城市的人,整整30万人之多,就那样在短短的三天内被日本军队屠杀,其手段之残忍心灵之冷酷令人无法接受。
《南京!南京!》就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大型史实纪录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我感慨颇多。
在观看影片的全过程中,那种对生命的无力感和痛苦感一直紧绕在我身旁,挥之不去。
看过了《南京!南京!》,让我从心底里感受到了悲痛和震撼。
浓烈的销烟中,日本士兵披甲端枪、手持刺刀踏过残垣断壁的中山门;断肢残臂和赤裸的尸体铺满了街道城区;令人不寒而栗的人头首级堆积起小山,布满路边河岸;机枪扫射、挖坑活埋、刺刀刺杀、浇油火烧,无不用尽惨无人道之其极……两个多小时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鲜血,然而却能让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状。
电影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脆弱的,无论他富贵贫穷、高低贵贱,随时都会像烟花般消散,我无法想象在这种人间地狱下,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更确切的说是如何生存的。
而这些也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艺术性概括,更为悲哀的是,电影之于现实或许还要含蓄几十倍,只有经历过这场劫难的同胞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楚。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来自无数革命先烈的不屈奋战,来自无数中华同胞的鲜红躯体,来自无数铮铮铁骨的坚毅脊梁,是他们用誓言、鲜血和生命讴歌了峥嵘岁月的苦痛罹难,谱写了中华儿女的不朽篇章,铸就了民族崛起的盛世辉煌。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牢牢记住,尽管有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回首自己历史时都没了勇气,那就太可悲了。
我们不仅不能忘,还要将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沉重转化成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逐步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
《南京南京》观后感6篇《南京南京》观后感1《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
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
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
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
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
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
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
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
《南京南京》观后感2《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
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南京南京》纪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一)时间总是流沙般的飞逝,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幸福。
可有谁还会想起那些被残杀的30多万同胞?有谁会去批判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啊,南京,我为你祈祷。
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今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了。
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制造的惨无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人的手段残酷,30多万的中国同胞被无辜杀死,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却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扭曲了史实,这是多么可耻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呢?有多少中国人记住了这段历史?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我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
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做为一个士兵,做为一个中国的士兵应有的职责!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他们成了待宰的羔羊,等着死亡的来临。
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
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我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枪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都能够为了自我肩上的职责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
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齐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
当他最终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1)南京大屠杀,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提到这五个字,就触碰到心底最柔弱的那根弦。
而陆川的《南京!南京!》将这一历史事件重新拉回到观众眼前,历史不能遗忘,但是不表示要重新回忆,这种回忆是残酷的,多少年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南京大屠杀只是历史课上的一个章节,被抽象为一串串的数字和黑白照片,至于事件本身则很少有人去思考,我想,这就是陆川的《南京!南京!》要完成的。
影片和历史一样黑白分明从被影迷们奉为圣经的《辛德勒名单》到另一部经典《愤怒的公牛》,黑白胶片从来没被遗忘过。
很高兴陆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首先表明了他的立场——这不是一部借南京大屠杀圈钱的商业电影。
彩色胶片拍摄出来的电影色彩艳丽,无疑会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黑白胶片让影片中不能回避的屠杀、鲜血、蹂躏等所有让观众难以承受的元素都和我们的眼睛拉开了距离,弱化成了黑与白。
天空、烟幕、旗帜、河流、女人的身体是白色的,鲜血、残破的城墙、子弹、武器、屠杀造成的尸横遍野是黑色的。
战争也许不那么黑白分明,但是屠杀一定是,纯粹的黑白色调,能让观众和导演一样冷静和理智,去认清屠杀的真相。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多年来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限于黑白文字、黑白照片,就算是纪录片,也是黑白的。
黑白的《南京!南京!》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历史的契合点,从而肯定导演是在重现历史,而不是靠想象编出来的故事,更容易融入到剧情当中。
同时,黑白色调也确定了影片的基调,它庄严、肃穆,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尽管会带来更沉重的压抑,但是不要紧,因为不会有任何一个观众会带着欢欣愉悦的情绪来看这部影片。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篇2)历史课本上的南京大屠杀,讲的是日本兵屠戮毫无反抗之力的百姓。
我不能说课本上是错的,这样能更突出日本兵的恶。
《南京!南京!》则将之完全推翻,影片中能看到以陆剑雄为首的小分队,阻止守城军队溃逃失败,毅然与日军展开周旋,短兵相接的那段巷战,震撼力绝对不输于《拯救大兵瑞恩》,导演对战争的视角是冷静的,完全没有艺术夸张在里面,听到的是子弹穿破胸膛和头颅的噗噗声,看到的是手榴弹爆炸后升起的白色烟幕,战争是冷的,既没有某些主旋律电影那样打的热火朝天,也没有王成“向我开炮”那样的煽情,我们的战士更多的是沉默,沉默意味着顽强。
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看完《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内心被深深的震撼和刺痛。
影片以黑白的色调开篇,仿佛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沉重、黑暗的历史时期。
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变得满目疮痍。
电影中,那一幕幕血腥残忍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
无辜的百姓被肆意屠杀,街道上横尸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
妇女们遭受着非人的凌辱,她们的哭喊声、求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这一切,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在这场浩劫中,有一群人的身影让我难以忘怀。
他们是普通的百姓,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坚韧。
_____,一位平凡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惜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敌人的刺刀。
_____,一位年轻的女子,为了保护更多的姐妹,挺身而出,与敌人周旋。
他们的行为虽然无法改变大局,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无尽的黑暗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侵略者的残暴和麻木。
他们视生命如草芥,以杀人为乐,完全丧失了人性。
这种对生命的漠视和对人类尊严的践踏,让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悲哀。
他们的罪行,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世人铭记。
电影中的一些细节,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
那些被摧毁的房屋、破碎的家庭,以及人们眼中的绝望和迷茫,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没有赢家,无论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伤痛,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强大自己,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不再受到外敌的侵略和欺凌。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幸福和安宁。
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份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当怀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通用10篇)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1今天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刹那间非常恨日本人,甚至对今年发生的日本地震不太感到伤感,我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毕竟上次如此的满腔愤怒还是好久的事情了,感到国内对国耻的宣传并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很久了,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作为80后的我也只是在以往娱乐节目不多的情况下,看了一些抗日题材的电影,但是这些不够,不能真正反映出日本人在那个年代所犯下的滔天罪恶。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和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根本很少涉及到这些题材,即使涉及也感到拍出的有些搞笑,只有南京南京这部片子才能稍微把那段历史呈现给大家看,我们的民族拥有那么长的历史,创造出那么灿烂的文明,为什么那么容易遗忘呢,虽说团结是主体,但是国耻不能忘呀,也许90后们还能略懂那段历史,但是00后们,以后的人们难道就永远的对那段历史陌生了么?他们仅仅感兴趣的就是现在的娱乐节目吗?民族性何在?这是历史的教训,希望所有人勿忘国耻,即使千百年后也应记得日本人对我们的民族国家所犯下的罪恶。
我是在南京读的书,只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个时候无非是拉响警笛,在南京的那几年我并没发现当地政府有什么纪念活动,反正作为学生的我并没有机会参加,但是仅仅是那几声警笛声,似乎也能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回忆那段历史,如果有其他活动是否会让我们更加难忘那段历史呢?毕业后回到生活的城市合肥,在这里那么多年了,每年的12月13日并不能听见警笛声,别说什么纪念活动了。
我想很多城市也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是否就会开始忘记历史呢?现在的中日团结并不能让我们有理由忘记惨痛的教训。
顺便百度了一下,现在这段历史似乎快被遗忘了,我不是剧作家,也不是名人,更不是电视电影导演,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80后,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掉那段历史,更希望有能力的国人拍出一些回忆那段历史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而不是把那段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拍成了搞笑题材的,我觉得我们有理由提醒我们的后代和我们的同胞,友谊归友谊,但是历史已经发生,不能忘掉。
观《南京!南京!》有感作文《观〈南京!南京!〉有感》篇一《铭记历史,莫忘伤痛》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电影里那些画面,真的让我半天缓不过劲儿来。
就说影片里那些日本兵进城的时候吧,那阵仗真把我吓一跳。
他们端着枪,眼神里透着那种凶狠劲儿,好像城里的人都不是人,而是任他们宰割的羔羊。
我看到有个日本兵举着刺刀,冲着一个大叔就过去了,那大叔眼睛里满是惊恐,想跑,可是周围都是人,根本跑不了。
那日本兵一下子就把刺刀捅进了大叔的肚子里,就像捅破一个纸袋子那么轻松。
血一下就冒出来了,大叔慢慢倒下的时候,眼睛还瞪着呢,好像在问这世界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残酷。
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慌乱的百姓。
女人的尖叫声,孩子的哭声,那是一片地狱般的景象。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小孩,和家人走散了,站在路中间哭。
周围的人自顾不暇,没有一个人能停下来帮他。
突然一个日本兵骑着马过来了,那马蹄子差点就踩在小孩身上,小孩吓得坐到地上。
那日本兵还对着小孩哈哈大笑,然后骑着马耀武扬威地走了。
这场景看得我握紧了拳头,恨不能钻进屏幕去揍那个家伙一顿。
这么残酷的历史画面,就这么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可是这段历史不能就这么被忘掉。
我们得记住,曾经有那么多的先辈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
篇二《人性的复杂,在战火中展现》这部电影除了展现战争的残酷,让我还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你看那群日本兵里,也不全是那种穷凶极恶的。
有个日本兵,在看到一个小女孩的时候,眼神里竟然有一丝犹疑。
那小女孩惊恐地看着他,眼睛里都是泪水。
他站在那儿,手握着枪,没有像其他日本兵一样直接上去就伤害女孩。
不过,最后他还是被周围的那些残忍的同伴带动了,手还是举了起来。
这个小情节让我觉得很揪心。
再说咱们中国人这边,那些守卫南京的士兵们真的很英勇。
有个小士兵我记得特别清楚,他看着也就十几岁,脸上还带着稚气呢。
可是当侵略者来的时候,他眼中充满了坚定,握紧了手中的枪,冲在最前面。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5篇《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1中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书,当时对日本军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痛恨至极。
《南京南京》首映当天,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画面的冲击下,我哭了。
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生死之城”,去探寻民族灵魂上血迹斑斑的烙印。
那蔓延至海平线的尸体,那些遭受践踏的生命,在让我对日本军愤怒和仇恨的同时,更多的是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和以往的抗日电影相比,陆川导演增加了“角川”这个日本兵的角度,让那些“日本鬼子”有了“人性”,有了这部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历史的《南京!南京!》。
换个方式来讲述,比单纯地从中国人的角度,单纯的描写日军残暴罪行,更能还原它的真实性。
《南京!南京!》不是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它更要给日本人看,让那些嚣张的日本右翼势力承认历史,让那些被掩盖的真实得以在日本民众中了解、反省,在日本和世界上还30万中华冤魂一个历史公道。
此后我观看了影片主要中日演员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
日本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及拍摄结束后,无不像片中的“角川”一样难过和压抑,他们克服了很多日本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接受了被国家欺瞒的事实。
日本人的战舞和祭祀,几乎是全片最富生机的段落。
可祭品呢?是中国人的血肉。
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当时,由于政府的软弱,备受强国侵略。
相信当时的南京人民中,绝对不乏如刘烨等人所演的热血男儿,少数人的英勇却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
陆川在开幕前曾说,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生命权利的肆意践踏,更是对人们身心的极大摧残!x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一)
最近我观看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我深有感触。
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
摇晃的镜头晃得我想吐,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种窒息的感受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
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
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
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
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
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
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
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
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
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
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
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字(二)
最近我观看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我深有感触。
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
摇晃的镜头晃得我想吐,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种
窒息的感受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
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
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
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
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
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
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
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
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
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
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
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