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学设计_1005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通过记述闻一多先生对待学术和革命事业的不同态度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闻一多“说”和“做”后面所代表的卓越学者的求学精神和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
2.学习记述人物言行的片段,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中富含诗意、句式整齐和议论记述相结合的特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品格和精神,体会文中细节描写和诗意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四、说学情学习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由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还不丰富,本课的时代背景、威克家和闻一多资料,以及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1)多媒体导入法一一老师通过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初频导入课文。
2)讲授法--老师通过对课文两部分主要内容的讲授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
3)点拔法——多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闻一多的高尚品格。
说学法:(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以体会本文语言凝练、诗意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愚点勾画法一找出并勾画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分析他“说”和“做”的特点。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讨论本文诗化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臧克家《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二)、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感知一篇,识记字词,理清文章结构。
2、选读几段,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3、讨论一点,拓展延伸,体会闻一多爱国精神。
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理解人物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七子之歌》,交流感受,引入闻一多;出示闻一多图片,学生谈初始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师生交流闻一多、臧克家相关资料。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
三、感知一篇:自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评价闻一多先生的?掌握过渡段的作用,理清文章结构特点。
四、选读几段:1、闻一多先生作为一名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请同学们品读课文的3-6自然段,感受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可贵的精神品质。
推荐学法:妙点揣摩法(1)小组交流读书收获(2)全班交流2、如果说学者闻一多是一座沉默的火山,那么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就是一座迸发的火山。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他走出了书斋,投入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运动中去。
有感情地朗读15-18段,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推荐学法:美读法(1)交流阅读感受,师指导朗读(2)播放视频,再现情境(3)带着情感体验入情入境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4)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5)师生齐读16-18自然段,体会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壮烈激情!五、讨论一点:闻一多先生有句名言:“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他认为,做一个中国人比做一名卓越的学者更为重要。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当代的价值观却告诉我们说:“生命是最宝贵的。
”闻一多先生“以生命为代价实证他的言和行”,值不值得?师提供资料仅供参考:“要斗争就会有人倒下去,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就会站起来!时势越紧张,我越应该把责任担当起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难道我们还不如古时候的文人?”——闻一多于1946年“作为一多先生的晚辈和朋友,我始终感到汗颜愧疚。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板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唐诗杂论》闻学者《楚辞校补》三本书一《古典新义》多起草政治传单革命家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三件事参加游行示威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本课不少语句读起来能引发联想和丰富的感受,可以从词语和语句的角度去挖掘背后闻一多人物形象,关注细节描写背后的人物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课程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私奉献的一生。
邓稼先的最高成就在于领导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不仅将我国国防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而且还间接推进了我国外交方面的进展。
这些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放到更前面的一个时代,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那个时代,也伫立着一位形象高大的人,他叫闻一多。
《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学习路径,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圈画文中精彩语句和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揣摩体味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理解细节描写作用。
教学难点:揣摩精彩语句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聚焦闻一多先生“学者”形象,感受其“只做不说”、治学艰辛又严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朗读词语并注意红色字的读音2.解释词语含义并积累(设计说明:本课多音字及四字词语较多,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明确词义,并通过课后的默写等进行积累。
)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这之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时期,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背景介绍:本文作者臧克家,1929-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而闻一多先生则是在1930-1932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本文也有好几处信息透露出他们两人的生活轨迹是有过交集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发现线索——第3、11、13段,明确两人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为理解文章情感奠定基础。
(设计说明:本单元三篇现代文的作者与文章人物间的身份是相同的,同为科学家、诗人、作家,引导关注这一特性并从文字中寻找到线索,通过发现两人间的密切关系理解字里行间的细致描写和表达情感。
)三.回顾上节课学习路径,梳理文章结构1.读标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面对这样一个标题,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学过的路径来思考:思考:①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言行片段?②这些片段中人物的表现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特点?③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④作者组织这些言行片段的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2.找出标志性的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完成练习册第2题(要求:边读边动笔)明确: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第7段,第8段——可见,(1)文章是从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角度向我们介绍闻一多先生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范文3篇历史上有很多人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范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重点难点:重点:1.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预习导学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钻探( ) 地壳( )弥( ) 无暇( )淋漓( )( ) 漂白( )硕果( )校补( ) 赫然( ) 迭起( ) 臧克家( )诗兴不作( ) 锲而不舍( ) 炯炯目光( )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迥乎不同( ) 气冲斗牛( )2、解释下面的词语或加点部分的含义。
弥高:高标:锲而不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气冲斗牛:群蚁排衙:3、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文章收在________中,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闻一多是诗人、 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学习内容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4、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自然段):第二部分( 自然段):5、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学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写的十分精粹的散文,文章写作角度独特,作者抓住“说”和“做”展开,结构严谨典致而精妙,语言精警典雅而富有诗意,感情真挚充沛而热烈,体现了一位诗人笔下同样跳动着爱国赤子心的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对此,七年级学生要想好好品味是需要深入研读才可以实现的,仅靠教师的讲授难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本课教学我们要以“读”为抓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从而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从中体会语言的优美、诗意和抒情性。
我将本课设计为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感知朗读,走近闻一多;领悟朗读,认识闻一多;赏析朗读,解读闻一多;抒情朗读,赞扬闻一多等,通过这些环节的展开,逐步达成目标,最后以写颁奖词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情感得以升华。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感悟,渐进式挖掘文本,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巧妙的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评说文本,走出文本,从而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与伟人的对话、甚至完成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身心受到感染,进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并让他们在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语文,学会相互学习。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散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先生的革命精神。
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设计理念:1.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
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2.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会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探讨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
(2)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说”和“做”的品质。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悟。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受到他的崇高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作方法,学会欣赏课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部分学生在课堂发言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训练。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设计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频频朗读课文,以意会文意,遇到熏陶,领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怀性。
2、认识夹叙夹议的方法,表达中的抒怀、描绘和谈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顾3、指引学生从课文中累积语言,培育语感,提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课要点频频朗读课文,以意会文意,遇到熏陶,领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怀性。
教课用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解放战争期间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掌握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列传,却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敬品行,高度赞誉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很多以前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公民党反动派眼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义愤填膺,横眉怒对公民党的手枪,宁愿倒下去,不肯折服。
”高度赞誉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豪气派。
拥有我们民族的英豪气派,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行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足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但是,闻一多先生一世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所以,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先期如何为了研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专注学术,不畏艰辛,忘餐废寝,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获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优秀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先期专注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应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相符的志士仁人,他是有始有终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髓,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行的最实质特色。
优选的典型案例,雅致谨慎的构造,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怀性谈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动人的力量。
[(1) 构造谨慎。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整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并使用文中生字词;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导入设计(一)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
(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
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导入设计(二)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臧克家(1905-20O4),他是对我国新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二、作家作品1、作者介绍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1 948年因为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2、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能够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可见相知之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不过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衰微(shuāi)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表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水准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
沥:滴。
[来源:学#科#网](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
迥: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
既:已经。
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来源:Z&xx&](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
斗:北斗星。
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能够由老师范读,或者放录音。
2、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7自然段)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自然段)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
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理解的变化。
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仅仅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的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自然。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6、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7、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8、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9、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
十年艰辛,写成《楚辞校补》。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古典新文》。
(2)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迥乎不同,一反既往,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以生命作为代价,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大无畏,大骂特务,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前脚……后脚,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五、小结。
这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它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六、作业。
1、下列句中的“说”各是什么意思?(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告诉别人自己做了什么。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己的功劳。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宣传革命,斥责揭露反动派。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问题研讨。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
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中“诗兴不作”如何理解。
讨论并归纳:“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指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很多爱国诗篇,如诗篇《红烛》《死水》等,是一个诗人。
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作者把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表现闻一多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潜心治学的精神。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加点字怎么理解?讨论并归纳:“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这是他潜心古代典籍的动力和目的。
5、“‘望闻问切’也还仅仅‘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讨论并归纳:“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病情的方法。
用在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把我们衰微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话加点字应如何理解?讨论并归纳:“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实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买相承。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讨论并归纳:“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8、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讨论并归纳: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很多具体描写。
(1)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9、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