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考试焦虑研究综述王嘉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摘要:考试焦虑是各国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中外的心理学界对考试焦虑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
至今,心理学界对考试焦虑的研究逐渐趋向全面和成熟,在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从概念、研究发展过程、测量工具、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干预治疗等方面综述了考试焦虑的相关问题,以此明确考试焦虑的辅导角度,以期使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关于考试焦虑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关键词:考试焦虑、研究综述一、前言随着各种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用各种标准化测评手段对个体方方面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已成为当今社会选拨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种考试也应运而生。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成就取向十分明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成功、出人头地是非常主流的一种追求,因此应对形形色色的考试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许多烦躁情绪的来源。
有学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直接由他们考试的表现决定。
许多研究发现,考试焦虑对考试表现的影响是广泛存在的。
考试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特指由于考试带来的紧张状态很多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考试前学生们存在普遍的考试焦虑现象,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
研究已经证实,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如Hancock(2001)曾发现,在高度看重用某些标准评价学生的课堂中,考试焦虑较高的学生的表现也更差,也更缺乏学习动机。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各种各样的考试成为个人成长道路上必经的路口。
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以及人口数量的压力,这种状况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由这些原因而导致的严峻的考试形式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考生面临各种考试时产生的焦虑心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过高的考试焦虑不仅影响考试成绩,还可能对考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因此,无论考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尽力尝试找出解决的办法。
心理学界从对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研究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由于流派和各自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很多学者都对考试焦虑的各方面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心理构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为个体在应对焦虑和压力情境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策略。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面对挑战的能力的信念。
它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而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包括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等不同类型。
特质焦虑是个体在一般情境下体验到的焦虑程度;状态焦虑则是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短暂焦虑反应;考试焦虑则是在考试或评价情境中出现的特定焦虑。
本研究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这三种焦虑类型之间的关系。
我们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个体提升自我效能感,降低焦虑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等概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概念不仅各自独立地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之间的相关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应对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都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
特质焦虑是指个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的焦虑倾向,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特质焦虑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各种情境产生担忧和恐惧,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相反,特质焦虑低的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更能保持冷静和理智。
状态焦虑则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临时性焦虑反应,通常与特定的压力源或事件相关。
状态焦虑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应对方式等。
大学生学习焦虑与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焦虑的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担心、恐惧的情绪状态。
面对学习焦虑,大学生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 竞争压力:当前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需要追求优秀的学业成绩,还要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技能。
这种竞争压力常常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自己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
2. 高学习负荷:大学课程内容繁多,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紧凑的时间安排,学生很容易感到压力山大。
3. 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大学生存在学习计划不合理、拖延症、复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引发学习焦虑。
二、应对策略1. 调整心态: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放松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
适当调整目标,将过于追求完美的力量分散到每个独立的任务中,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分配,避免庞大的压力一次性涌现。
分解学习任务,制定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阶段。
当任务完成时,即便只是一小部分,也能给自己一些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
3. 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焦虑的程度。
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提前预习和复习、做好笔记等。
此外,可尝试运用一些学习辅助工具和技巧,如制作思维导图、使用专业的学习软件等,提高学习效率。
4. 增加放松时间:适当增加自己的娱乐和休闲时间,如看电影、听音乐、锻炼身体等,以缓解学习压力,调整自己的情绪。
5. 运用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困惑和压力,寻求帮助和支持。
可以与同学一起组队学习,互相激励;也可以向老师或学业辅导员寻求指导和建议,从专业角度出发,给予学术上的帮助。
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焦虑的含义 (3)二、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类型 (3)1、学习焦虑 (3)2、社交焦虑 (4)3、就业焦虑 (4)三、大学生焦虑原因的分析 (4)1、部分学生缺乏健康心理 (4)四、解决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对策思考 (6)五、在研究中的启示与研究的展望 (9)主要参考文献: (9)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学者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这个现在特殊群体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些研究,其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高校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类型,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各类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分析等);发现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因素是动态的,因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的预防措施:包括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焦虑问题,尤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烦恼,加强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字:大学生焦虑症研究对策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research method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o some research on this special group now anxie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the main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and so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is dynamic, because of time, space, the different objects and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some guide them to overcome anxiety prevention measures include: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anxiety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relieve psychological troubles, strengthen self-regulation, reliev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as to guide them to overcome anxiety,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一、焦虑的含义21世纪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激烈,加上居住拥挤、噪音、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矛盾复杂等,使得曾经被称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所彰显出来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焦虑症已经成为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考试焦虑及防范对策研究摘要:现在正处于高校学生准备期末考试时期,在备考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试紧张和焦虑。
究其原因,首先,一般学生从高中的苦海解脱之后,都会将进入大学视为彻底解放的一个开始;其次,平时上课时放任自流;再次,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最后,还有部分学生不择手段。
针对高等学校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的问题,防范考试焦虑的对策:第一,不计得失的“瓦伦达心态”;第二,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第三,笃定自信的人生信条;第四,点滴积累的勤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0 引言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
大学考试是对在校大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测定,其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某一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应当具备的能力。
从地位上看,大学考试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从价值上看,大学考试的根本价值是通过诊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并反馈给教师来调整课程教学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1 高等学校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的考试焦虑现在正处于高校学生准备期末考试时期,在备考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试紧张和焦虑。
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
心理学认为,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
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
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
但过度的考试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从而产生抵触考试、逃避考试甚至不择手段对待考试,影响考场表现,并波及身心健康,明显与考试的目的相违背。
究其产生焦虑的原因,首先,“基础教育段没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一般学生从高中的苦海解脱之后,都会将进入大学视为彻底解放的一个开始……很多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并没有慢慢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习惯,而是选择了更快捷更简单的办法——用强制力逼学生学习。
考试焦虑与应对策略研究考试,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却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焦虑。
面对考试焦虑,学生们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首先,了解考试焦虑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考试焦虑通常源于对考试结果的过度担忧,害怕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
这种担心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产生的。
此外,学生们也常常受到外界的期望压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困扰。
这些压力与焦虑相互作用,加大了学生们的心理负担。
为了应对考试焦虑,学生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康的学习和时间管理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可以避免最后一刻的紧张。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焦虑。
其次,面对考试,学生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消除自己内心的负面想法,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战胜焦虑的关键。
学生们应该对自己的所学有清晰的认知,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考试的挑战。
此外,与他人的积极交流和分享也能够帮助学生们增强自信心,减轻焦虑。
除了积极的心态,学习应对考试的有效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任务,一步一步地完成。
这样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减少心理上的压力。
其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阅读、做笔记、讲解等。
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与同学组织学习小组也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可以相互鼓励、互相学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考试前,学生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来减轻焦虑。
例如,进行深呼吸、做瑜伽等身体放松的活动,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适度的放松娱乐也是必要的,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等,使头脑得到放松。
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应该记住,考试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尽力而为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以成绩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摘要: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许多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和解决方案,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一、引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业的压力,大学生焦虑症的问题日益凸显。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失眠、食欲不振、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大学生焦虑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焦虑症的原因1.学业压力:大学课程的复杂性和考试、论文等压力是导致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
2.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人际关系的新阶段,与同学、老师、家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不当,也会引发焦虑。
3.未来就业: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担忧也是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4.个人问题:个人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焦虑水平。
三、大学生焦虑症的表现形式1.情绪症状:大学生焦虑症患者常常表现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症状。
2.生理症状: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头痛、身体酸痛等生理症状。
3.行为症状: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逃避、依赖、强迫等行为症状。
4.思维症状: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思维症状。
四、大学生焦虑症的影响1.学习效率下降:焦虑症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2.生活质量下降:焦虑症会使大学生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其生活质量。
3.人际关系受损:焦虑症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难以与他人正常交往。
4.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焦虑可能导致抑郁、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
五、大学生焦虑症的解决方案1.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缓解焦虑症状。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焦虑。
例如,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考试焦虑调研报告一、引言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个体对即将面临的或正在进行的考试感到紧张、担心、焦虑的心理状态。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绩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考生对考试焦虑的认知和在应对考试焦虑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对教育部门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全校范围内随机选取了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50名,女生150名。
四、调研结果1. 学生对考试焦虑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3.3%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考试焦虑问题,其中在高中阶段表现更为明显,达到89.6%。
这表明学生对考试焦虑的认知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紧张的考试阶段。
2. 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对考试焦虑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是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和压力,占比达到65.7%。
另外,时间压力(20.1%)和竞争与自我期望(14.2%)也是主要因素。
3. 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会通过制定学习计划(76.5%)、积极备考(65.8%)和调整心态(56.3%)的方式来应对考试焦虑。
而自我放松(23.6%)和寻求他人帮助(17.8%)的策略被使用较少。
4. 对教育部门的建议学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考试焦虑。
另外,学生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改革考试制度,减轻考试压力,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考试焦虑在学生中非常普遍,尤其在高中阶段更为明显。
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和压力是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备考和调整心态等策略应对考试焦虑。
同时,学生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改革考试制度。
六、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向教育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心理辅导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2. 改革考试制度,减轻考试压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85研究探讨一、引言随着竞争日趋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焦虑反应, 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
大学里, 在现阶段考试仍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 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其评优资格, 甚至影响毕业与就业。
因此, 久经考场的大学生, 有考试焦虑的人比比皆是。
本文中考试焦虑指由一定应试情境而引起的担心、恐惧、自卑等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 包括考前焦虑、考时焦虑和考后焦虑。
严重的考试焦虑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影响大学期间社会化的顺利完成并易导致一些越轨行为, 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现象进行正确认知和合理归因,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矫正,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对大学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对国家的人才培养工程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目前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1.大学生考试焦虑基本状况调查显示, “几乎每次”和“从来没有”考试焦虑体验的学生在总的被调查人数中所占比例都不大, 前者占5.6%, 后者占18.7%。
而“经常”和“偶尔”考试焦虑者分别占21.2%和54.5%。
两者之和占总被调查人数的75.7%。
说明大学生考试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还很严重, 5.6%的大学生几乎每次都有考试焦虑的体验, 有81.3%的大学生有过考试焦虑的体验。
2.大学生最易出现焦虑的考试课程最容易让大学生感到焦虑的考试是必修课, 比例高达91.5%。
这是由于各种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对各种课程的要求不一样所带来的。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排名时, 只计算必修课的成绩, 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来说要低, 只要及格就能获得学分, 学生从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的成功中所得到的报偿要远远低于从必修课的成功中所得到的。
这一现象用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命题中的成功命题和刺激命题都可以得到解释。
霍曼斯的成功命题: 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 那么, 他就越有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分析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分析【摘要】通过随机选取75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控制了年级、性别、学习成绩等因素,研究现阶段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及各个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分布均匀,不存在聚集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现象,是个体在考前预感到威胁,或在考试情景的激发下引起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预防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考试作为学生必经生活事件,考试焦虑成为学生最常见的应激源[1]。
我国有学者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的。
在家庭、学校的压力以及考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对考试结果担忧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负性情绪反应。
从近20年我国考试焦虑问题研究的定量分析来看[2],以往研究多数属于以个体生理因素、个体认知、自我效能感、外界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所以,本研究采用了TAI自评量表,共20个项目,所测的考试焦虑是一种情景性的人格特征,包含忧虑性(Worry)和情绪性(Emotionality)两个维度。
从个体的人格特征入手,研究其影响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从天津市随机挑选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各250名。
采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pielberger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由我国心理学家宋维真和张瑶于1987年翻译成中文版,并在考试焦虑研究领域广泛使用。
内部一致性:TAI两个分量表(忧虑性,情绪性) 和总量表的系数分别0.80、0.84和0. 90o发放7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1份。
采用SPSS17. 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焦虑情况统计及分布情况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考试焦虑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大学生考试焦虑等级划分统计()考试焦虑程度在学习成绩因素上的差异比较考试焦虑程度在学习成绩因素影响的差异,如表2所示,考试焦虑程度在学习成绩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F=4.688, P<0. 05)o表2:考试焦虑程度在学习成绩因素上的差异比较进一步对被试的学习成绩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学习成绩处于差等程度的学生的焦虑程度与其它三种学习程度的学生的焦虑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Pl=o. 001, P2=0. 001, P3<0. 01)o()考试焦虑类型在性别因素上的差异比较考试焦虑类型在性别因素影响的差异,如表3所示,考试焦虑类型在性别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l=1.294, Pl>0. 05, F2=1.423,P2>0.05)o表3:考试焦虑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三、讨论本次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考试焦虑总人数占总人数的94%左右, 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考试给他们带来的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和焦虑感。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范文考试焦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考试焦虑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情绪。
考试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考试焦虑的问卷,涵盖了考生的个人信息、考试焦虑的表现、考试焦虑的原因等内容。
问卷的样本量为200份,涵盖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调研结果显示,近6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
其中,高中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相对较高,占调查样本的70%;初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分别占20%和10%。
这说明,随着学生升学压力的增加,考试焦虑状况也逐渐加剧。
在考试焦虑的表现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常见的表现是紧张,占调查样本的45%。
紧张往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
其次是担心考试成绩,占35%。
这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缺乏信心。
其他表现包括失眠、食欲不振、躁动不安等,占20%。
在考试焦虑的原因方面,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制度,占调查样本的60%。
学生普遍认为过于注重分数和升学率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次是自身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占30%。
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完美的成绩,把自己逼到了紧张和焦虑的边缘。
此外,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也是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占10%。
四、对策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1.改革应试教育制度。
通过减少考试次数、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等,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合理调节情绪。
3.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意识。
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发展自己,如参加体育活动、社团组织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考试焦虑调研报告考试焦虑调研报告在现代社会,考试焦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种心理困扰,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考试焦虑的表现和原因,本调研报告对某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表示曾经或者经常感到考试焦虑。
考试前的紧张情绪使得他们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考试焦虑还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例如失眠、头痛等症状。
有近60%的学生称他们在考试前或考试期间经常出现这些问题。
调查还发现,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大量的课业任务和考试,这些压力使得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其次,学生对于成绩的过度关注也是导致焦虑的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过分强调高分的重要性,一旦成绩不如预期,就会感到沮丧和焦虑。
此外,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压力的担忧也会增加他们的焦虑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调查显示,学生们采取了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
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他们会通过与同学交流、做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不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焦虑,例如过度吃零食或者依赖酒精等。
综上所述,考试焦虑是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焦虑,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同时,学生们也需自我调节,改变过分关注成绩和压力过大的心态,积极采取适当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例如与他人交流、做适量的运动等。
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相信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大学生焦虑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调查对象:某高校在校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2. 调查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评估。
SAS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3. 数据分析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大学生焦虑现状- 总体焦虑水平:450名大学生SAS平均得分为42.36分,高于中国成人焦虑症状的临界值40分,表明该高校大学生总体焦虑水平较高。
- 性别差异:男性大学生SAS平均得分为41.23分,女性为43.15分,女性焦虑水平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
- 年级差异: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SAS平均得分分别为41.78分、42.02分、42.23分、42.49分,随着年级升高,焦虑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显著(F=3.89,p<0.05)。
- 专业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学生SAS平均得分分别为42.56分、41.90分、41.18分,文科焦虑水平最高,工科最低,差异显著(F=2.76,p<0.05)。
2. 大学生焦虑特点- 焦虑类型:大学生焦虑主要集中在情绪焦虑、生理焦虑和认知焦虑三个方面。
其中,情绪焦虑最为突出,表现为易怒、烦躁、焦虑不安等情绪。
- 焦虑内容:大学生焦虑内容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家庭负担等方面。
3. 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 学业压力:学业成绩、课程难度、考试压力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焦虑症的调研报告大学生焦虑症的调研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焦虑症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等等。
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焦虑症对于了解这一问题的本质和寻找有效的缓解方法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焦虑症的定义和特征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特征为持续的、不必要的、强烈的担心和紧张。
大学生焦虑症常见的表现包括:常感到紧张不安,难以放松;睡眠质量下降,经常失眠;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易泪;学习效果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二、大学生焦虑症的原因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负担,包括课程作业、考试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担心和焦虑感。
2.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需要适应新的同学和社交圈子。
对于一些社交不擅长的学生来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可能是一项挑战,从而导致焦虑。
3.职业压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面临就业压力,这可能导致对未来职业的担忧和焦虑感。
同时,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增加了大学生的焦虑程度。
三、大学生焦虑症的影响和后果大学生焦虑症对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着负面影响。
焦虑症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干扰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
此外,焦虑症还可能引发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等。
四、大学生焦虑症的缓解方法1.心理咨询: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倾听和指导缓解焦虑情绪。
2.调整学习和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
3.社会支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倾诉,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4.学习压力管理:学会正确的应对学业压力,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技巧。
结论:大学生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及社会各界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焦虑症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
考试焦虑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学生群体中,考试焦虑现象是一种比拟普遍的心理障碍,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也极大地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安康。
本文分析了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以期为学生应对考试焦虑提供参考。
关键词:考试焦虑;成因;对策一、考试焦虑的含义对于考试焦虑这一消极情绪现象,不同的学者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曼德勒提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尔普强调,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响;萨拉森主张,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
总而言之,考试焦虑是在一定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及其它身心因素的影响,以担忧为根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1.客观因素〔1〕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局部家长和教师对安康的理解不够正确,不懂得心理卫生知识,拼命给孩子“加码〞,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荣誉,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过严,期望过高。
如今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出国潮〞越来越热,加上同学间的相互竞争,给考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他们惟恐考试失败遭到别人耻,得不到奖学金或圆不了出国梦。
〔2〕考试情境原因。
考试情境是引发考生焦虑的直接原因,称为应激源,即引起紧张的刺激物。
一般的小型考试,其应激源较弱,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低,而特殊的关键性考试,那么应激源较强,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
此外,考场内气氛紧张,监考人员过分严肃,或酷暑严寒等某些偶然因素的出现,都会对考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形成焦虑。
2.主观因素〔1〕自我认知差。
这样的学生尤其缺乏对考试的自信,对自我评价偏低,自卑感较重,且敏感、害怕。
即使已对考试花了较大功夫和时间去准备,但还是疑心考前自己的复习准备程度和教师复习指导的全面性及针对性,甚至疑心自己可能在答题时内容上不完整,方法上会错误,并始终被一种可能犯错的感觉所困扰。
考试焦虑因素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考试,对于学生和部分成年人来说,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伴随着考试而来的,往往是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为了深入了解考试焦虑的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导致考试焦虑的各种因素,为缓解考试焦虑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阶段(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以及部分在职人员。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考试经历、焦虑症状、家庭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
同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获取更详细和真实的信息。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一)个人心理因素许多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对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有着过高的期望。
例如,希望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班级或年级的前列。
这种过高的自我期望一旦在考试中未能实现,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缺乏自信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对考试内容掌握不够扎实,从而在考试前就产生了担忧和不安。
3、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考试失败后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者在同学面前丢脸,这种对失败后果的过度担忧也是导致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家庭因素1、家长期望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过高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家长过于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使得孩子在考试时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2、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如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等,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从而在考试时更容易出现焦虑。
(三)学校因素一些学校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频繁组织考试。
这种高强度的考试安排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调整,导致焦虑情绪的累积。
2、竞争压力在班级和学校中,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排名的比较、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等,都可能让学生感到焦虑。
(四)学习方法与准备1、学习方法不当部分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对考试内容的掌握不够充分,从而在考试前感到焦虑。
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
怎样写调查报告才规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试焦虑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试焦虑调查报告篇1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手段。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只能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反映出来,学校不能没有考试。
考试不仅能够为判断人的素质提供客观依据,而且是测量“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
考试具有检测、选拔、竞争等功能,考试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担心、紧张等情绪倾向反应。
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过高的焦虑水平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展对小学生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考试焦虑研究对象基本集中在中学阶段以上,较少关注低龄学生,更少关于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情况的研究。
当然,这与我国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而多年形成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中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考试前的数天就开始紧张不安,睡不好觉,不能集中精力复习,且紧张程度随着考试期临近口益加重。
特别是在进入考场后,往往出现心慌手颤、胃肠不适、尿频、焦躁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所学知识提取困难等症状。
所有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常见表现。
所以,人们关注并研究中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焦虑问题,为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
虽然我国政府对小学生的学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从行政角度下了一些力气来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但是,小学阶段,无论是高级、中年级还是低年级,考试行为是经常存在的。
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王芳(河西学院教育系,甘肃张掖73400)摘要: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考试焦虑定义的界定、考试焦虑的利弊分析、影响因素、考试焦虑所引起的各种后果、出现考试焦虑后应该采取的对策与建议,进行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一、前言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焦虑的反应,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
大学里,现阶段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好坏影响其评优资格,甚至影响毕业于就业。
因此,即使是久经考场的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人也比比皆是。
本文主要通过前人对考试焦虑研究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找到一些可以调试的对策。
二、考试焦虑的概念界对于考试焦虑不同的学者有其不同的定义:朱瑛认为考试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产生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应试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的情绪状态,或意识到考试的可怕场景或大考即将来临所产生的不愉快、不踏实、烦躁不安等带有恐惧、紧张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应试和应试成绩。
[1]黄鹤、钟俊等人认为考试焦虑指在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能力、已有经验、人格特征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影响和制约,以担忧和害怕为基本特征,并伴有防御和逃避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焦虑情绪表现已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问题。
[2]邬承斌对考试焦虑做了以下的定义:考试焦虑就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事先预料到考试失败及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而又感觉无能为力的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处于无助状态下,难以采取有效方法去适应考试活动而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3]通过以上对考试焦虑的定义,不难看出他们有一些相同点。
首先,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由考试情境引起的。
其次,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和唤醒。
我们认为考试焦虑应该是一种在考试情景下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激发的负性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导致各种防御或逃避考试或学习的行为,并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人格健康。
三、考试焦虑的利弊分析考试焦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再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考试倪莉在浅谈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中指出,面对考试有一定的焦虑是很正常的。
适度的焦虑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助于人更加深思熟虑的分析和处理所面对的问题。
这种激励作用可以使应试者较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型曲线。
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就大多数人而言,应当把考试焦虑控制在中等程度,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4]。
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妨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挥,而适度的焦虑感又是相当宝贵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正面的影响。
(二)过度焦虑的危害过度的考试焦虑,是考生走向考试成功的主要心理障碍,其危害性事非常严重的。
朱瑛认为其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复习的效果造成危害。
过度考试焦虑容易分散和阻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去专注于学习和应试;使学生的思维呆滞凝固,造成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创造想象、发散性思维更难以产生。
过度考试焦虑将使考生多年苦心积累起来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丧失殆尽。
其次,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过度考试焦虑,特别是在焦虑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会影响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学生出现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会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还会影响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导致失眠,诱发各类疾病。
再次,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过度考试焦虑危及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如果转化为慢性焦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威胁更大[1]。
倪莉提出考试焦虑对学习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过度的考试焦虑危害人的认知过程,阻抑个体的认知活动。
第二,过的考试焦虑危机学生的伤心健康。
[4]而邬承斌同样认为考试焦虑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其认知的过程,并指出考试焦虑会产生行为扭曲。
由于考试焦虑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考前的学习情况,在没有充分做好考前准备的前提下,对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信心,致使产生破釜沉舟的心理,总是想通过非考试规则躲避考试焦虑,会引发考场舞弊等不良行为。
[3]通过对考试焦虑利弊的分析,很明显考试焦虑的弊远远大于利。
怎样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使考试焦虑达到一个适度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与实践。
四、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一)考试焦虑和个体成就目标间的关系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在从事与成就相关的活动(如学习)时所持有的目的,它会影响认知历程,进而决定个人在成就情景中的行为表现。
成就目标理论认为一般人在成就情境中通常会采取两种不同形态的目标: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掌握目标强调发展自己的能力,个人的努力和其学习成果是呈正相关的;而表现目标的人重视的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能力在这里则定义为是否比别人表现得更为优秀,或是只要付出比别人少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5]Eillot等人整合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考试焦虑理论认为,考试焦虑是表现———回避目标对考试成绩影响的中介机制。
这一模式为:成就目标———使用无效的认知策略———考试焦虑———不理想的考试成绩。
表现———回避目标使人努力回避消极结果,这种目标定向关注的是失败的可能性,它有可能诱发焦虑。
高焦虑学生的避免批评动机比获得表扬的动机更强烈,但是,两种动机在高焦虑学生中都比在低焦虑学生中要强。
类似的,低考试焦虑学生都更关心成功和获得赞扬[6]。
刘曼曼,徐琴美通过探讨,大学生成就目标倾向及其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下几个结果。
①过程取向学业成就目标、结果取向学业成就目标、考试焦虑3个变量的年级主效应显著;②过程取向的学业成就目标显著高于结果取向的学业成就目标;③考试焦虑与结果取向的学业成就目标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过程取向的学业成就目标呈极其显著负相关。
[7](二)考试焦虑和个体认知之间的关系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也会影响考试焦虑。
自我认知也就是对自己具有的资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个性、意志品质、以前成功失败经验等等的认知。
对考试焦虑的研究强调,自我认知较差的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压力时,会形成个体长期的泛化的焦虑和无助感[8]。
高考试焦虑的人倾向于较低的自我认知,并将成功和偶然性和运气相联系,将失败和命运、能力等恒定的因素相联系。
朱瑛认为认知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诸多内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学生的认知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三个方面,其评价程度都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1]林良章,蒋怀滨认为造成农村大学生考试焦虑的首要原因是担心未来的前途,其次是担心应试准备不足。
大学生都面临未来和前途的压力,无论考研还是参加工作,都要进行抉择。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许多大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到课余活动,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导致了考试焦虑。
[9](三)考试焦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从人格类型上看,外向不稳定型以及内向不稳定型的学生是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的。
外向型不稳定学生的人格特质中既存在冲动、不安、兴奋等品质,同时又存在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等品质,致使他们在考试焦虑测验中易走极端(高焦虑或低焦虑);内向型不稳定的学生把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不适应的反应,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
学生处于人格塑造期,这期间,如果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性格障碍。
[1]荣荣,柯贤福等人通过对大学生人格、行为类型与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中表明,不同人格的考试焦虑的发生状况亦不同。
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及内倾的人易发生考试焦虑。
有资料表明考试焦虑并非一时形成,是多次考试的不良情绪体验造成的累积效应。
[10]而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对待产生不良情绪的解决方式不同。
相关研究显示,情绪不稳定、内倾、精神质倾向的人易采取自责、退避的方式面对问题,而情绪稳定外向的人试图解决问题,寻求帮助。
[11].(四)考试焦虑与学习技巧、应试策略的关系.Paulman和Kennelly强调了学习技巧、应试策略缺乏与考试焦虑之间具有相关,说明缺乏学习技巧、应试策略是高考试焦虑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
它由高考试焦虑者的学习技巧和应试技巧都较差的研究结果所支持。
[12] Sarnacki提出了一系列应试策略,如:可以尽可能快而准确地工作,在提示很少的情况下猜测答案,利用其他题目当中的相关信息,按照出题者的意图答题,认识并利用考试中常有的特质来区分正确答案和不正确答案等等。
具有很好的应试策略的学生一般会具有较低的考试焦虑。
[13]五、应对考试焦虑的对策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现状,分析使他们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的原则及应对策略应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入手,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目的。
刘菊萍、龚继红认为,在对考试焦虑的自我调节上,当考试前和考试后出现考试焦虑时,大多采取“适当的娱乐放松、调节自己”和“找同学或朋友谈心”少有选择“去心理咨询处咨询”。
[14]倪莉对如何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认真复习,充分备考②增强考试的自信心③形成对考试的正确认知评价,对成绩不抱过高的期望④学习必要的应试技巧⑤学会做放松训练[4]钟志农认为教给学生应对考试焦虑的策略主要有两点,第一,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考生不进行自我监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它的评估不仅仅是使考生获得自己考前复习状况及心态变化的有关信息,而且还能产生自我调节的积极反应。
如改变自我评价大的定位标准,改善自己的复习策略,管理自己的复习任务及复习时间,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等等。
更能有效的预防学习和考试焦虑。
第二,60秒自信心训练。
这是美国学校里常见的一种生活游戏,他要求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入睡前,各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
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考生若能天天用优美的句子赞美自己的优点,时日稍久,便可以自己消除考试焦虑,对未来的挑战充满自信,并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来。
[15]六、总结与反思从以上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考试焦虑是一类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失调现象,它并不仅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或家长老师的要求高有关,更和个体成就目标、个体认知、人格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试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但通过以上文献资料我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①于考试焦虑的研究,针对农村大学生的考试焦虑调查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