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35
塔里木盆地盐膏层分析和钻井危害解决措施塔里木盆地盐膏层分析和钻井危害解决措施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其中盐膏层是其中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类型。
因此,对该地区的盐膏层进行分析,以及制定与之相关的钻井危害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塔里木盆地盐膏层分析1. 盐膏层的特征盐膏层是指沉积岩中含盐量较大,通常为氯化物或硫酸盐的层次。
在塔里木盆地中,盐膏层主要由镁盐、钠盐和钾盐所组成。
这些盐的来源主要是来自红色水系和珍珠红色水系,以及晚第三纪时期的盐湖沉积。
2. 盐膏层对钻井的危害盐膏层具有很强的塑性,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承受大量的应力变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盐膏层的性能会发生变化,出现失稳坍塌的情况。
这种失稳的过程对钻井活动产生的影响包括:(1)产生井壁不稳定:由于盐膏层具有塑性,井壁会随着钻孔的扩大而不断塌陷,因此需要采取切削孔壁等方法来稳定井壁。
(2)引起钻具卡钻:由于盐膏层具有强大的粘性力,随着钻杆的转动一旦粘附在钻头上,就会很难去除。
这种情况会造成钻具的损坏和卡钻,导致钻具陷入地层中。
(3)影响钻井速度:由于盐膏层本身的硬度不高,容易被磨损和侵蚀,因此往往是钻井速度较慢和不稳定的地层。
二、钻井危害解决措施针对上述盐膏层对钻井产生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解决措施以保证钻井的成功和安全。
其中一些解决措施如下:1. 地次导向通过地下水流变形剪切区等地下结构的地次导向,可以减少钻井过程中的盐膏层危害。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避免直接切削盐膏层,减少对该层的冲击和破坏。
2. 盐膏层稳定技术为了在钻井时维持井壁的稳定,可以采用盐膏层稳定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聚合物封堵剂和泥浆作为井下稳定剂,可以加速钻孔的同时减少对盐膏层的损伤。
3. 钻头设计在钻井中,为了避免盐膏层的卡钻,可以使用高硬度、耐磨钻头。
同时,还需要使用机械清洗器和冲刷器等设备,清除钻头表面附着的盐膏颗粒和结晶。
地形之盆地分析_人们把在地貌上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盆地四周一般为山地或高原,盆地内部有的有平原,有的为丘陵,还有的为沙漠、盐沼及湖泊所占据。
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l/3。
它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我国的四大盆地是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按形成原因,可把盆地分为构造盆地和侵蚀盆地。
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
多数的大型盆地为构造盆地,这类盆地的周边多为断层线,向盆地内部下降,外部抬升,也称为断陷盆地。
有些位于大陆内部的盆地,因四周山地阻挡,温润的海洋气流难以进入,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多为内流水系,盆地内多为沙漠、咸水湖或盐湖占据。
如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数构造盆地,属外流水系,最大的如四川盆地,盆地东部多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西部为开阔的成都平原。
盆地内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
上述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属于大型盆地。
为数众多的是小型盆地,在山区、高原和丘陵地区经常可见到几百到几十平方千米的小盆地,甚至只有几平方千米的更小盆地。
这些盆地除了构造原因形成的断陷盆地外,还有其他成因,如冰川、流水、风等的侵蚀作用和岩溶地区的溶蚀作用等,都可形成规模不等的小盆地,这就是侵蚀盆地。
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是由澜沧江及其支流的侵蚀扩展而成的。
在青藏高原上有些山谷中的开阔盆地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常可见风蚀洼地、风蚀湖盆等地貌形态。
在我国西南地区,如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等石灰岩地区,经常可见到与峰林地貌相对应的溶蚀洼地、溶蚀漏斗、溶蚀盆地等负向地形。
我国的盆地较多、类型复杂。
东南部的盆地多数自然条件较好,盆地内一般为平原或丘陵,降水丰富,温度较高,土壤肥沃,是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等多种经济的好地方。
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分析【摘要】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是人们长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根据盆地盖层的变化、不整合特征以及沉降中心的迁移等,应用断裂走滑和陆内造山和均衡作用理论,对盆地构造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分析利用开发意见1 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利用情况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35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954.5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3.9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900.35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635.86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2345.64亿立方米。
截至2006年底,累计生产原油225.84万吨,生产天然气41.5亿立方米,炼油和甲醇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和10万吨;建成花土沟至格尔木438千米的输油管道和涩北—西宁-兰州、涩北-格尔木、涩北-敦煌、涩北-花土沟四条输气管道。
2 柴达木盆地石油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原油开发形势不容乐观,可采储量品位逐渐变差。
油田ⅰ类储量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71.62%下降到2006年的68.9%。
“十五”期间,仅有马北油田398万吨储量属于新区、新块储量,且60-70%的储量属于低品位储量,很难形成规模产能。
二是主力油田(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各类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盆地内主力油田开发普遍已到中后期,油藏含水上升,吨油产量迅速下降,新钻井开发逐步转向次主力、非主力小层油田,开发挖潜难度加大,总体效益下滑。
原油万吨建设投资逐年增加,由2000年投资1600万元增至2006年的2500万元,成本控制和管理问题日趋严重。
三是主力油田呈快速自然递减,稳产难度大。
随着主力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老井产量逐年递减。
其中,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跃进二号等油田自然递减已达到20%以上。
“稳油控水”综合治理和稳产难度大。
四是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