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差校正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1
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乘法器误差的方法。
在数字电路中,乘法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件,负责执行数字信号的乘法运算。
然而,由于硬件设计和制造的不完美,乘法器可能会产生误差,导致输出结果不准确。
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就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案。
在理解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补码的概念。
补码是一种用于表示有符号整数的编码方式。
在计算机中,负数一般使用补码表示,这样可以简化运算。
补码的计算方法是将原码的符号位保持不变,其余位按位取反后加1。
例如,-5的原码为10000101,补码为11111011。
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乘法器的输出结果与真实的乘法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调整乘法器的输出。
具体步骤如下:1. 乘法器的输入为两个n位的补码数字,输出为一个2n位的补码数字。
2. 将乘法器的输出结果与真实的乘法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相等,则乘法器的输出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则说明乘法器存在误差。
3. 根据乘法器输出的最高位进行判断。
如果最高位为1,说明乘法器的输出是负数,需要对乘法器的输出进行补码取反操作;如果最高位为0,则不需要进行操作。
4. 将乘法器的输出与校正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相等,则乘法器的输出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则说明乘法器的误差无法通过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进行修复。
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的原理是通过对乘法器输出结果的最高位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需要对乘法器的输出进行补码取反操作。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和纠正乘法器误差,提高乘法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只能处理一位乘法误差,对于多位乘法误差无法进行有效的修复。
在实际应用中,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通常与其他纠错技术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乘法器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将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与冗余校验码相结合,通过对乘法器输出结果进行校验和校正,来实现更可靠的乘法运算。
总结起来,补码一位乘法校正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乘法器误差的方法。
滴定管的校正方法滴定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用于溶液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
滴定过程中,为保证滴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滴定管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的误差。
下面将详细介绍滴定管的校正方法。
1. 滴定管的容量校正:滴定管的容量校正是指确定滴定管的容量是否准确。
常用的校正方法有两种:重量法和溶液转移法。
(1)重量法:首先用天平称量滴定管自重,然后利用标准溶液准确地将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滴定管中,再将滴定管与其中的溶液一起重新称重,计算出实际加入的溶液的质量。
最后,用实际加入的质量除以该溶液的密度,就可以计算出滴定管的容量。
(2)溶液转移法:使用称量瓶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然后将溶液转移至干燥的容量瓶中,定容加水混合均匀。
再用容量瓶中的溶液滴定至酸碱滴定中间点,记录溶液的体积,通过除以标准溶液质量,即可计算出滴定管容量的准确值。
2. 滴液速度校正:滴液速度的校正是指确定滴定管每滴液的体积是否准确。
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几何法和重量法。
(1)几何法:在平行于水平方向上的地方,在厚纸或玻璃板上绘制一条直线,利用一定容量的标准溶液在直线上滴液,计算滴液落在直线上的滴数,再除以滴数,即可得到滴液的体积。
(2)重量法:称取一定质量的标准溶液,计算出标准溶液每滴液的质量。
然后,将标准溶液慢慢加入滴定管中,记录加入溶液的质量,通过除以滴液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滴液的体积。
3. 滴定管的定容性校正:定容性是指滴定管体积在液体容器上操作,填满整个滴定管的能力。
常用的校正方法有两种:重力滴流法和辐射阻尼法。
(1)重力滴流法:将溶液滴入容器中,直至液面接近容器顶部。
用颜色调整剂标记液面高度,然后将混有甘油的溶液吸入滴定管中,滴定管顶端与容器的液面平齐,再用滴定管充满容器,计算出滴定管的定容性。
(2)辐射阻尼法:溶液将滴入容器中,并标记液面高度。
然后用滴定管将溶液从容器中提取,并记录下提取的时间。
通过计算时间与滴定管的体积,可以得到滴定管的定容性。
物理实验技术中常见误差及其校正方法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观察和测量来获取数据,以验证或推翻某个理论。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实验数据往往会受到一定的误差影响。
了解这些误差的来源和如何进行校正,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仪器误差在物理实验中,仪器本身的不完善性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例如,仪器的刻度不准确、灵敏度不同或存在零点漂移等。
这些误差通常被称为系统误差,能够通过校正来减小或消除。
首先,刻度误差是指仪器刻度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可以采用两点或多点校正方法。
两点校正是通过在仪器上选择两个已知数值的标准样本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实际测量值与标准样本值之间的差异,建立一个修正因子来校正后续的测量结果。
多点校正则是根据多个已知数值的标准样本进行类似的操作,以提高校正的准确性。
其次,对于灵敏度不同的仪器,可以采用适当的放大或减小信号的方式来进行校正。
例如,如果测量信号过小,可以将其放大到适合仪器尺度的范围内,以提高测量精度。
类似地,如果测量信号过大,可以采用适当的滤波或分频措施,将信号缩小到可测范围内,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最后,零点漂移是指仪器读数在无输入信号时的偏差。
为了校正零点漂移,可以在实验中采用零点校准操作,即将测量仪器连接到一个已知零点的参考信号上,并将仪器读数调零。
这样,在后续实验中,可以保证仪器的读数在无输入信号时为零。
二、环境误差在物理实验中,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变化也可能引起误差。
这些误差被称为环境误差,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或减小。
首先,温度的变化会导致仪器的灵敏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可以在实验室中保持稳定的温度控制环境,并将仪器进行定期的温度校准。
此外,可以使用温度补偿器件,如热敏电阻或温度传感器,来校正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其次,湿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仪器或样本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测量结果的误差。
误差校正方法1.准备数据文件,造线框裁剪文件(用于控制点实际值采集方生成标准图框文件(用于控制点理论值采集)。
(非标准图框有差别)2.误差校正子系统打开相应文件(采集框、裁剪文件、标准图框)。
3.控制点f设置控制点参数f实际值,选择相应复选框f选择采集文件(裁剪框),添加控制点f提示新建控制点文件(*PNT),选择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4.控制点f设置控制点参数f理论值,选择相应复选框f选择采集文件(标准图框文件),添加控制点f提示新建控制点编号,在相应位置选择对应控制点编号f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5.数据校正窗口分别对需要校正的裁剪文件(*P、*L、*T)进行校正存盘,另存NEWLIN、NEWPNT、NEWREG文件并修改文件名。
6.在图形编辑子系统在打开校正后文件与标准图框,发现文件重合。
批量校正1 .准备数据文件,造线框裁剪文件(用于控制点实际值采集);生成 标准图框文件(用于控制点理论值采集)。
(非标准图框有差别)2 .误差校正子系统打开相应文件(采集框、裁剪文件、标准图框)。
3 .控制点一设置控制点参数一实际值,选择相应复选框一选择采集 文件(裁剪框),添加控制点f 提示新建控制点文件(*PNT ),选 择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aa -B -M H 匚杵沙芸工rm 奇 口■鼾也正在 £■际弗月日*工 dtrSEE^ EWMliSMH 淖信正正丑就4 Ra ,I.,* * 真—烟r- -I % I 上二告 J J Ml .3: ft )中〉明♦京司■ < '玲IS1E■『 「肆鸵 !" 丫.良工 会 J 田朝回印,引"gER 斗士 苜?1海利叱工, 怖汇出市1出招,皿射芸”生 J :底土制,安 一 u 毋 一 ■SB _B E S 书也 回 9也9的1tM 。
K BKZMTWH nw 才安靛L X 。
阳簟,的标1囤拆 W 批M 观日*04期区士卷三 那亨生动支亏学斗力反郛三 w-J 呼胴E 郛3 1A 》1 砂空E4L40削P 串6 飞£!1近3名口餐f 困 4-M-M-C hnnw] nmi y曲本W 叫叫曲耕作,*|河|剧电审 说'*口|中电图I闱+*金堀嘲I H I M X **圉卬学电I画州**金划好I H MI k T制4.控制点一设置控制点参数一理论值,选择相应复选框一选择采集文件(标准图框文件),添加控制点一提示新建控制点编号,在相 应位置选择对应控制点编号f 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 件。
E型1级允许误差等级(一)标称值在砝码规程允许误差表没有的砝码,有两种测量方法:1.标准砝码累加法和被检砝码:累加法是累加标准砝码行测量,允许误差的值应由已有的标称值允许误差线性累计得到,而不是内插法得到。
例如:用 E 2 等级 20g 和 5g 砝码校准 F 1 等级的 25g 砝码,被校砝码的允许误差由 F 1 等级的 20g 和 5g 砝码累计得到,为 0.41mg,但是 50gF 1 等级砝码的质量允差为 0.3mg,这样计算就造成MPE25g > MPE 50g ,容易造成误解。
砝码允许误差是由 E 1 等级1kg 砝码按分倍量量传而来,故而允许误差是上级标准砝码量传到对应等级的允许误差的代数和决定的。
2.内插法:分量组合传递得到的测量结果。
被校砝码的允许误差可通过内插法得到。
检定个 F 1 等级 25g 砝码时,采用个 E 2 等级的 50g砝码作为标准,另外的 F 1 等级行组合传递,则此时可以采用内插法计算被检砝码的允许误差,对检定出来的结果。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液体相对密度天平、机械天平等配衡砝码等仪器配套使用的砝码应按照相应的检定规程要求行计量。
液体相对密度天平 [6] 配套的标准器砝码 F 1 等级和 F 2 等级砝码根据砝码检定规程出具检定证书,允差见天平检定规程。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7] 配套砝码300g,允差为 0.1g 介于 M 2 等级允差 46mg 和 M 3 等级 150mg,根据允差选用标准器,采用 ABA 的闭环检定模式。
以下是砝码的类型:1.铸铁砝码2.电梯砝码3.起重机配重砝码4.地磅校准砝码5.船舶配重砝码6.计量所砝码7.钢厂配重砝码8.20公斤电梯砝码9.25公斤电梯砝码10.1吨锁形砝码11.2吨平板砝码12.2T铸铁砝码13.1T铸铁平板砝码(二)标准砝码可以称重、校准,经常被用于科研、医药、机械等多个领域,砝码的精度直接关系着称量的准确程度。
论文技术使用中的误差估计与校正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中,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实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误差。
因此,对误差进行估计和校正是确保研究结果可信度的关键步骤。
一、误差估计的重要性误差估计是指对实验或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误差的估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实验或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在论文中,误差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信度和重要性。
误差估计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包括重复测量法、回归分析法和模拟方法等。
重复测量法是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量,通过计算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来估计误差。
回归分析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误差的估计值。
模拟方法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对误差进行估计。
二、误差校正的必要性误差校正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校正措施,减小或消除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误差校正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校正的方法也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零点校正、灵敏度校正和系统误差校正等。
零点校正是指通过对测量仪器的零点进行调整,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
灵敏度校正则是通过调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目标物体的属性。
系统误差校正是指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误差估计与校正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误差估计与校正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需要测量一段导线的电阻值,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电路分析。
我们使用了一台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并进行了多次重复测量。
在进行重复测量时,我们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计算这些差异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我们可以估计出测量误差的大小。
这个估计值将帮助我们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在后续的数据分析中进行相应的处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零点校正,以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
通过将导线接入一个已知电阻值的标准电阻,我们可以调整万用表的零点,使其显示出正确的电阻值。
一种利用插值法校正传感器误差的方法一种利用插值法校正传感器误差的方法摘要:传感器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行业及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传感器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使得它们在精度上存在缺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法校正传感器误差的方法。
通过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析,结合基于插值法的数据分析技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给出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和应用案例。
关键词:传感器;误差校正;插值法;数据分析;精度一、引言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们可以将物理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信号,并渐渐地推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进程。
无论是工业生产、医疗器械、环境监测还是科学研究等领域,传感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传感器作为一个精度、稳定性较高的设备,其厂家标定值与实际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会给使用者带来误差,误导用户的判断。
因此,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要对传感器进行误差校正。
传感器误差校正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工作精度,而且可以减小误差对实际应用造成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法校正传感器误差的方法。
通过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分析,结合基于插值法的数据分析技术,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来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传感器误差的成因为了更好地校正传感器误差,需要了解传感器误差产生的原因。
传感器误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环境因素、器件制造工艺、内部结构设计和电路技术等。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而对传感器输出信号产生影响。
器件工艺是指材料及制造工艺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会导致传感器的产品质量问题,例如生产批次不均等。
内部结构设计是指传感器的基本电路设计,例如,信号放大器、滤波器等都会影响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精度和准确性。
电路技术是指传感器的电子元件选型、电路设计等问题。
这四个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导致传感器的误差产生。
误差校正学习误差校正学习(ErrorCorrectionLearning,简称ECL)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解决强化学习任务。
它能够有效地通过不断修正预测误差来改进模型的推断能力。
它的优点在于模型的学习效率高,可以减少迭代次数并提高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ECL算法可以追溯到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贝尔实验室工程师Hebb开发的Hebb规则(Hebb Rule)。
Hebb规则的思想是当两个神经元对输入有类似反应时,可以增强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调节神经元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一种自学习能力,即误差校正学习。
Hebb 被认为是第一个机器学习算法,并且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域:机器学习学习领域。
误差校正学习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不断优化和更新对模型行为的预测误差来训练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它可以作为一种解决强化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完成从环境中识别最佳策略的任务。
误差校正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控制模型的学习效率。
它可以根据现有数据集快速更新和迭代模型,从而减少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从而提高模型的推断能力和准确性。
此外,ECL还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很多机器学习场景,例如回归预测,分类识别,机器翻译等。
ECL算法的实现包括基于梯度下降法的策略,例如误差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和反向传播算法(Rprop),以及基于更新的策略,例如交叉熵(Cross-Entropy)和误差校正学习(ECL)。
其中,误差校正学习算法有较高的推断能力,模型可以在一般情况下较快地收敛,从而提高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ECL算法的应用广泛,例如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自动回复,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误差校正学习(ECL)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既能够提高模型的推断能力,又能够有效地解决强化学习任务,并且广泛应用在各类机器学习场景中,已经成为机器学习算法领域中重要的一员。
干点的函数值,做出适当的特定函数,在区间的其他点上用这特定函数的值作为函数的近似值。
即在已知的函数表中,插入一些表中没有列出的、所需要的中间值。
线性插值是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简单插值方法。
假设我们已知坐标(X0,Y0)和(X1,Y1),要得到[X0,X1]区间内某一位置X 在直线上的Y 值。
可以通过以下线性插值公式获得。
()()()()Y Y0/Y1Y0X X0/X1X0−−=−− (1)2 旋转变压器及原理旋转变压器是一种电磁式角度位置传感器。
与变压器原理类似,当一侧施加交流电压时,另一侧的输出电压为与转子转角或位移成某种函数关系的电压,如正弦和余弦函数关系、线性函数关系等,通过解算可获得转子位置和角速度。
旋转变压器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其中定子绕组作为变压器的原边,即初级绕组,接受励磁电压,励磁频率通常几千赫兹;转子绕组作为变压器的副边,即次级绕组,通过电磁耦合得到感应电压。
正余弦式旋转变压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旋转变压器结构示意图早期的旋转变压器,由于信号处理电路比较复杂,价格较贵,应用受到了限制。
加之传统旋转变压器由于电刷和集电环节,工作寿命及可靠性显著提高,以及凭借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许多场合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尤其是国防和宇航领域。
目前常用的无刷旋转变压器主要有两类:无接触旋转变压器和磁阻式旋转变压器。
前者采用电磁式“环形变压器”代替普通旋转变压器的电刷和滑环,实现无刷化;后者是一种基于磁阻变化原理的无刷化旋转变压器。
工业伺服系统大量采用无接触旋转变压器,而各类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伺服驱动系统几乎全部采用磁阻式旋转变压器。
3 线性插值误差校正实例3.1 产品系统误差以旋转变压器为例,在某项目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由于环境条件较为苛刻,温度高达150℃,因此选用了进口ADMOTEC 高温版旋转变压器产品。
该产品为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虽然符合了温度要求,然而由于该产品误差较大,接近1°,对于系统精密伺服控制造成较大困扰。
一种雷达传感器iq不平衡校正方法雷达传感器的IQ不平衡校正方法可以采用误差校正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1. 在接收机的I、Q检波前注入一个已知的理想信号。
该信号必须是已知其特征的合成多普勒信号,比如多普勒频移和幅度都是已知的。
这个信号可以在系统任何空闲时注入,比如在天线扫描完空域后或相参驻留之间注入。
2. 理想信号经I、Q检波和FFT处理器处理后,信号在镜频处的响应反映了
I、Q通道的幅相不平衡,镜频信号的相对相位提供了I、Q幅度不平衡和相位不正交模糊的足够信息。
3. 分析后所得的误差数据被记录下来并存储在一个校准文件中。
4. 系统工作时,调用该校准文件对I、Q通道的幅相不平衡进行修正,以满足后续信号处理的要求。
这个校准文件可在天线扫描完空域后或相参驻留之间进行刷新,以适应系统的变化。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雷达传感器方面的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移液枪校正方法(一)移液枪校正移液枪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工具,用于精确、快速地取样和分配液体。
然而,长期使用后,移液枪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因此,定期对移液枪进行校正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移液枪校正方法。
1. 滴定法滴定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移液枪校正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定量的标准液(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溶液作为标准液)。
2.用移液枪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液。
3.将吸取的标准液滴定到一个称量皿或标准容器中,并记录下滴定的次数。
4.根据滴定次数和已知的标准液浓度,计算出移液枪的体积误差,并进行校正。
2. 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相对精确的移液枪校正方法,适用于需要更高准确性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称量一个空的容器(如烧杯)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用移液枪吸取一定体积的水(或其他溶液)。
3.将吸取的液体转移到称量好的容器中,并记录下容器的总重量。
4.计算出移液枪吸取的液体质量,根据容器的重量和已知的密度来计算体积。
5.根据计算出的体积误差,进行移液枪的校正。
3.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移液枪校正方法,利用光的透射和反射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烧杯)和一个光学测量仪器(如光纤光谱仪)。
2.将移液枪吸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将其转移到容器中。
3.将光学测量仪器对准容器,测量液体的透光率或反射率。
4.根据透光率或反射率和已知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液体的体积。
5.根据计算出的体积误差,进行移液枪的校正。
4. 自动校正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已经内置了自动校正功能。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自动检测和校正移液枪的准确性。
具体步骤会因设备而异,可以查看设备的说明书或咨询厂商了解详细信息。
移液枪的校正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确保了实验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通过选择适合的校正方法,并定期进行校正,可以有效地提高移液枪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移液枪校正有所帮助。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在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获取表征被研究对象的特征的定量信息,必须准确地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测量结果和待测量的客观真值之间总存在一定差别,即测量误差。
因此,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对实验人员及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由于测量误差的客观存在,因此为了表示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一般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来定量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1.1.1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
假设被测量的真值为A o,测量仪器的示值为X,则绝对误差为△X= X- Ao (1.1.1 )在某一时间及空间条件下, 被测量的真值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一般无法测得,只能尽量逼近它。
故常用高一级标准测量仪器的测量值A代替真值Ao,为区别起见,将A称为被测量的实际值,则△X= X- A (1.1.2 )在测量前,测量仪器应由高一级标准仪器进行校正,校正量常用修正值C 表示。
对于被测量,高一级标准仪器的示值 (即实际值) 减去测量仪器的示值所得的差值,就是测量仪器的修正值C。
实际上修正值就是绝对误差,只是符号相反,即在测量前,测量仪器应由高一级标准仪器进行校正,校正量常用修正值C 表示。
对于被测量,高一级标准仪器的示值 (即实际值) 减去测量仪器的示值所得的差值,就是测量仪器的修正值C。
实际上修正值就是绝对误差,只是符号相反,即C = —△ X= A- X (1.1.3 )利用某仪器的修正值便可得该仪器所测被测量的实际值A,即A = X + C例如:用一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电压表的示值为1.1V ,通过鉴定得出该电压表修正值为—0.01V ,则被测电压的真值为A = 1.1 +(— 0.01 )= 1.09V修正值给出的方式可以是曲线、 公式或数表。
对于自动测验仪器,修正值则 预先编制成有关程序,存于仪器中,测量时对误差进行自动修正,所得结果便是 实际值。
误差校正方法
1.准备数据文件,造线框裁剪文件(用于控制点实际值采集);生成
标准图框文件(用于控制点理论值采集)。
(非标准图框有差别)
2.误差校正子系统打开相应文件(采集框、裁剪文件、标准图框)。
3.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实际值,选择相应复选框→选择采集
文件(裁剪框),添加控制点→提示新建控制点文件(*PNT),选择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4.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理论值,选择相应复选框→选择采集
文件(标准图框文件),添加控制点→提示新建控制点编号,在相应位置选择对应控制点编号→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5.数据校正窗口分别对需要校正的裁剪文件(*P、*L、*T)进行校
正存盘,另存NEWLIN、NEWPNT、NEWREG文件并修改文件名。
6.在图形编辑子系统在打开校正后文件与标准图框,发现文件重合。
批量校正
1.准备数据文件,造线框裁剪文件(用于控制点实际值采集);生成
标准图框文件(用于控制点理论值采集)。
(非标准图框有差别)
2.误差校正子系统打开相应文件(采集框、裁剪文件、标准图框)。
3.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实际值,选择相应复选框→选择采集
文件(裁剪框),添加控制点→提示新建控制点文件(*PNT),选择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4.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理论值,选择相应复选框→选择采集
文件(标准图框文件),添加控制点→提示新建控制点编号,在相应位置选择对应控制点编号→确定,采集完四角控制点后保存文件。
5.文件→关闭文件(指需要校正的文件)→
工程新建问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