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2
论我国如何应对国际对华反倾销作者:林濂薇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1期摘要面对国际上不断提起的对华反倾销案件,本文从我国反倾销法制不足之处谈起,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和强化出口商法律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应对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背景:2012年6月以来,韩国、阿根廷、秘鲁、巴西先后对中国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9月15日,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终裁,我国1440多家涉足欧盟市场的陶瓷企业中,6家企业获得26.3%至36.5%不等的单独税率,12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获得30.6%的加权平均税率,其他没有回应的企业,无一例外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有效期长达5年。
佛山是全球知名的建筑陶瓷基地,占全国陶瓷出口总量的75%以上,这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反倾销的切肤之痛。
1倾销的定义和判断标准1.1倾销的定义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规定,如果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
一国向另一国低价倾销,有的是为了抛售库存,有的是为了打击另一国的民族产业,出口商一方面可以在本国获得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可以在进口国市场以低价倾销抢占市场,对进口国产业形成强烈冲击,然后在抢占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获得高额利润,严重扰乱进口国市场秩序,因此倾销是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出口国在发现倾销行为后都会积极采取反倾销措施,制裁违规出口商。
1.2判定倾销的标准(1)出口国产品在进口国内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格销售(2)出口国的低价产品给进口国的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威胁或者阻碍了进口国产业的的发展。
(3)出口国的低价销售行为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2反倾销的定义和被反倾销的标准反倾销历史由来已久,早在 1904年加拿大《海关法》(Customs Act)就在世界上第一次以国内法形式规定一整套系统的反倾销法律制度。
我国的反倾销措施有哪些
我国的反倾销措施有哪些
1、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
反倾销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法律问题,我们应从法律的角度去寻找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与对策,企业要了解有关国际反倾销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反倾销协议及有关国家的反倾销依据和程序,熟悉反倾销的国际惯例,才能更好的采用应对措施。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改善出口市场布局。
为避免进口国对华反倾销,就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商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
3、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争取有利的技术条件。
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无论确定是否存在倾销以及倾销幅度如何,都需要企业提供大量详实的有关产品生产成本的数据。
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是提供正确数据的根本保证。
4、加强政府的调控和监管。
一是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二是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三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1。
依法实施反倾销措施依法实施反倾销措施 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维护公平贸易秩序 ——中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十周年回顾和展望商务部副部长商务部副部长 高虎城高虎城高虎城1997年3月2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这是我国关于反倾销的第一部专门法规。
根据这一条例,应国内9家造纸企业申请,原外经贸部于1997年12月10日对自美国、加拿大和韩国进口的新闻纸发起我国历史上的首例反倾销调查。
迄今,我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已经走过十个年头。
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升。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还比较弱,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外部风险正在增大。
因此,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仍将是维护产业安全、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的有效手段。
一、我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的回顾在国际贸易领域,针对由于低价倾销而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的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是WTO 允许各成员方使用的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救济手段之一。
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实践已历经百年,而我国的立法与实践只有短短的十年。
在这十年中,我国建立了反倾销法律制度,组建了反倾销调查机构,并开始了反倾销实践。
我们在学习和探索中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反倾销法律制度日臻完善反倾销法律制度日臻完善,,反倾销调查有法可依反倾销调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章可循。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严格按照WTO 规则修改和完善了反倾销立法。
2004年4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该法对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随后,根据WTO 协议,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立法和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国务院于2004年6月1日颁布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该条例对实施反倾销措施作出全面、具体、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定。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现象,如倾销和补贴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内产业的利益,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
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法律制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反倾销反补贴法律规定,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二、反倾销法律制度(一)反倾销的定义反倾销是指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销售,并对该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损害的法律制度。
(二)反倾销的法律依据1. 国际层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6条和《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AD协定)是反倾销法律制度的主要国际法律依据。
2. 国内层面: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倾销法律法规,如我国《反倾销条例》。
(三)反倾销调查程序1. 申请人提出申请:国内产业或其代表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2. 初步裁定:商务部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反倾销调查。
3. 详细调查:商务部对倾销、损害和因果关系进行详细调查。
4. 最终裁定: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最终裁定。
5. 反倾销税征收:征收反倾销税,以消除或减轻损害。
(四)反倾销税的征收与期限1. 征收期限: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2. 征收条件: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倾销存在;(2)损害存在;(3)因果关系。
三、反补贴法律制度(一)反补贴的定义反补贴是指一国对另一国出口的产品给予补贴,并对该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采取征收反补贴税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损害的法律制度。
(二)反补贴的法律依据1. 国际层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第16条和《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定》(AS协定)是反补贴法律制度的主要国际法律依据。
2. 国内层面: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反补贴法律法规,如我国《反补贴条例》。
如何完善反倾销反规避法律制度
刘欢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 几年的反倾销工作的实践与体会证明,研究和探讨我国反倾销中的反规避问题以及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愈来愈显得紧迫和必要.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刘欢
【作者单位】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
【相关文献】
1.完善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条款和反规避条款的对策建议 [J], 郭双焦;米家龙
2.论我国反规避法律制度的完善 [J], 侯连琦
3.WTO反倾销制度下反规避措施的评析及我国反规避立法的完善 [J], 黄保勇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谈反倾销规避与反规避法律措施的完善 [J], 黄慧
5.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条款和反规避条款的完善与协调 [J], 贺政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文摘要
摘要:我国新颁布的《反倾销条例》较旧条例有很大的进步,其规定与WTO要求基本一致,但其立法体系仍不尽合理,立法内容仍较为原则。
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较隐蔽的倾销方式,例如规避行为,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刚加入WTO的国家的国内产业造成了潜在威胁。
我们迫切地需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体系,并将其内容具体化,以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和保护我国的相关国内产业。
关键词:反倾销法律制度完善 WTO
目录
一、反倾销法的作用 (4)
(一)反倾销法的立法概述 (4)
(二)反倾销法的作用 (5)
二、我国现行反倾销法律制度现实问题 (6)
(一)立法层次不高 (6)
(二)反倾销法实体方面的缺陷和漏洞 (6)
(三)反倾销程序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8)
(四)正常价值确定的几个问题 (10)
三、完善我国现行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具体思路 (11)
(一)提高反倾销法律的“档次” (11)
(二)配套法规的完善 (11)
(三)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反倾销调查程序 (11)
(四)建立与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 (12)
论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贸易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倾销问题也逐步凸现,我国面临反倾销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运用完善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实施对国内产业的有效保护,已成为加入WTO 后对外贸易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002年1月l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我国的反倾销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相比,在形式上将反倾销和反补贴分开,单独立法;在一些重要概念、定义上引入了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基本衔接;较好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注意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是我国反倾销立法的重大进步,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行的反倾销法律仍有一些需完善之处,本文主要就健全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反倾销法的作用
(一)反倾销法的立法概述
WTO《反倾销协议》第二条第一款对倾销的定义是指:“如果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在其本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亦即以低于其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
”从理论上讲,倾销是一种价格歧视,它不符合贸易公平原则,破坏了公平竞争机制下的价格水平,不利于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因此,需要通过法律对倾销行为加以规制。
反倾销法是为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对出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和进口国所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进行限制和调整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加拿大、美国、欧盟等都制定了自己的反倾销法。
WTO也通过其《反倾销协议》建立起了一套反倾销制度。
自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实施生效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反倾销法律制度。
该法第30条明文规定了中国的反倾销规则,即“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出口,并由此对国内已建成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其第32条规定:“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国务院规定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查,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