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人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51
小型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第一章:绪论小型机器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性高等特点,可以用于不同领域的工作,如娱乐、家庭助理、医疗护理、安防巡逻等。
为了使小型机器人更加智能化,需要一个可靠的控制系统来实现其各种任务。
本文从小型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方面进行探讨,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第二章:硬件设计小型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感知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三部分。
2.1 感知模块感知模块是小型机器人的“眼睛”和“耳朵”,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和接收指令。
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视觉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等设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分析;(2) 声学系统: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负责和人类交互;(3) 机械传感器:通过安装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机器人自身运动状态的感知。
2.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小型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中央处理器:作为控制模块的核心部件,需要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输出能力;(2) 通信模块:配合感知模块实现对指令的接收和传输,同时可以和其他小型机器人或者服务器进行通信;(3) 实时操作系统:需要确保控制指令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3 执行模块执行模块负责将控制模块发送的指令转化为机器人的动作。
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轮式组件:用于机器人的移动,需要具有轻便、耐用、低能耗等特点;(2) 机械臂组件:用于机器人的抓取和操作,需要具有良好的定位和精准度;(3) 电源模块:用于为机器人提供电力支持,需要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
第三章:软件设计小型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设计、控制算法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三个方面。
3.1 操作系统设计操作系统作为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需要实现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中实时性是关键,需要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实时调度算法和进程通信机制,确保控制指令的实时响应。
《工业机器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机械工学》、《电机与变频器应用技术》和《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综合了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对知识的进行了巩固和综合应用,同时为学习《自动化生产线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综合训练》等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2.任务:《工业机器人基础》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该课程涵盖了以往所学的机械工学、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电机和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新技术发展的重要课程,使学生能够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技术参数;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和驱动器;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
能力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技术,能控制机械手的运动;能够对装配、焊接等常见的工业机器人进行系统分析和简单的故障诊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分析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目标。
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及分类2.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技术参数3.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控制方式、驱动器和传感器系统4.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语言实践教学要求:1.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的语句和语法,能控制机械手的运动2.掌握分析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内容提要、特点: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应使同学们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工业机器人发展和基本组成(2)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3)工业机器人的控制(4)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5)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二)具体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发展和分类,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技术参数。
、智能机器人姓名:陶凌云学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系别: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09电气自动化二班学号:90202218摘要:我们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
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
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
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
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从事危险、复杂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是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关键词:自我控制;中央计算机;智能自动化机器,目录第一章:绪论1.1引言 (1)1.2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2)1.2.1智能机器人现状 (2)1.2.2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机器人的分类2.1按功能分类 (4)2.1.1传感型 (4)2.1.2交互型 (5)2.1.3自主型 (6)2.2按智能程度分类 (7)2.2.1初级智能 (7)2.2.2高级智能 (8)第三章:智能机器人的设计3.1智能机器人结构组成 (9)3.2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其软件结构 (10)3.2.1控制系统 (11)3.2.2驱动系统 (12)3.2.3系统软件结构 (13)第四章:智能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与语言4.1程序设计 (14)4.1.1直接示教方式 (14)4.1.2离线数据程序设计方式 (15)4.1.3机器人语言方式 (16)4.2程序设计语言 (17)第五章: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5.1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9)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全文总结 (20)6.2后期展望 (21)第一章绪论1.1引言一般将机器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四自由度机器人手臂设计---工作空间分析050696135 张东红指导老师:刘铁军讲师第1章绪论1.1 机器人的概念我们一直试图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象其他所有的技术领域一样----始终未能如愿。
关于机器人的概念,真有点像盲人摸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此,摘录一下有代表性的关于机器人的定义:牛津字典:Automation with human appearance or functioning like human科幻作家阿西莫夫(Asimov)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眼见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相违背;第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这与上述两条违背;日本著名学者加藤一郎提出的机器人三要件:1.具有脑、手、脚等要素的个体;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眼、耳等)和接触传感器;3.具有用于平衡和定位的传感器;世界标准化组织(ISO)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的机器。
细细分析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针对同一对象+所做的定义,其内涵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注重其功能,有的则偏重与结构。
这也就难怪对同一国家关于机器人数量的统计,不同资料的数据会很大差别。
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严格而准确的普遍被接受的机器人定义,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对机器人做某些本质性的把握。
首先,机器人是机器而不是人,它是人类制造的替代人类从事某种作业的工具,它只能是人的某些功能的延伸。
在某些方面,机器人可具有超越人类的能力,但从本质上说机器人永远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
其次,机器人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仿生性。
很多工业机器人模仿人的手臂或躯体结构,以求动作灵活。
海洋机器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鱼类结构,以期待得到最小的水流阻力。
第三,现代机器人是一种机电一体化的自动装臵,其典型特征之一是机器人受微机控制,具有(重复)编程的功能。
**学校机器人课程设计名称院系电了信息工程系班级10电气3姓名谢士强学号107301336指导教师宋佳目录第一章绪论11.1课程设讣任务背景11.2课程设讣的要求1第二章硬件设计22」结构设计22.2电机驱动32.3传感器42.3.1光强传感器42.3.2光强传感器原理52. 4硬件搭建5第三章软件设计73」步态设计73.1.1步态分析:73.1.2程序逻借图:83.2用NorthStar设汁的程序8第四章总结10第五章参考文献11第一章绪论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汽车制造,医疗领域,如远程协助机器人,微纳M机器人,军事领域,如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科研勘探领域,如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
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
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
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
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M 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1.2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也可以是仿其他生物的,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能够灵活行进,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机械构型设计,并用实训套件搭建实物。
2、基于实训套件选定满足功能要求的传感器;3、设计追光策略及运动步态;4、用NorthStar设计完整的机器人追光程序;5、调试;6、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方案设计、硬件搭建过程(附照片)、控制算法流程、程序编写、调试结果、心得体会。
巡线机器人毕业论文摘要巡线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机械结构、自动控制、通信、传感器信息融合、电源技术等多个领域。
自主巡线机器人能跨越线路附件、线塔等障碍物,实施大范围、长时间的线路巡检作业。
本文介绍了一种沿高压电力线行走并自动跨越障碍物的巡线机器人,并详细介绍了这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以及该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几种抗干扰措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
本控制系统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分别控制11个直流电机正反转,完成巡线机器人的各种动作,按照预定的固定路线行走。
此机器人具有自动检测障碍,并跨越障碍物,准确行走、准确定位等特征,结构较简单,易于实现。
关键词:巡线机器人越障传感器检测抗干扰AbstractThe mobile for inspec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of incorpor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ity, it refers to machine structure, control automatically, correspoKey words: inspection robot; getting over the obstacle;detection ;anti-jamming目录1 绪论 31.1 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3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本设计的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巡线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巡线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巡线机器人的越障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的结构与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MCS-51单片机引脚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位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钟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输入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作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柔性化、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是以工业机器人概述、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本体与控制器连接、末端操作器、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编程语言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流程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熟知工业机器人使用及搬运安全事项;了解工业机器人常见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三大组成部分和六个子系统;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常用软件,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种类与应用等,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前景、运用领域、基本组成、主要技术参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长期的学习计划。
同时树立示教器、专用设备、教具使用的安全意识及保养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行业典型应用、市场前景;2.熟知工业机器人品牌认识及行业应用前景;3.熟知使用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机器人的分类。
【重点难点】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2.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安全;【教学内容】1.机器人的分类;2.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发展;3.工业机器人家族介绍;4.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设计】1.本章主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来引导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
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
2.如何组织教学?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在课堂中针对重难点内容不仅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还要进行关键词组的板书。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机器人学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一门高度交叉、前沿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融合了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机械学、控制理论与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新技术应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器人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现代机器人系统设计、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和以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介绍机器人数学基础、工业机器人、服务机播人的基本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以及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安排各类机器人实样参观、专题讲座、实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各类机器人技术和开发方法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课程设计等活动培养其在逻辑思维、科学研究和设计实践上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智能制造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现代机器人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具有应用机器人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课程目标2:学习并掌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状态检测和控制技术,具有利用先进控制理论和方法进行机器人控制并完成具体工程应用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3:学习并掌握现代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具有根据实际工程问题设计相应机器人解决方案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课程目标4:评定方法包括课后作业(15%)、实验(20%)、项目研究(15%)和期末考试(50%)环节,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和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2.(三)评分标准通过机器人的实验,获得相关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应用相关实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5)(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3学时)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讨论机器人学的定义,分析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北航机器人工程培养方案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机器人工程旨在培养具备机器人系统设计、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机器人智能与领域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作为我国著名的航空航天高校,拥有着雄厚的工程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其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将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机器人工程作为现代高新技术领域,对于推动科技进步、提升社会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北航机器人工程培养方案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系统完备、符合国际标准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机器人工程人才的需求,同时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机器人工程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器人体系结构、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感知与识别、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导航等。
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机器人工程相关专业并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机器人工程人才的需求。
第二章北航机器人工程培养目标2.1 培养目标北航机器人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器人基本理论与技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机器人智能与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独立从事或参与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机器人控制与智能算法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 培养要求(1)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
(2)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机器人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研究能力:具备扎实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工程项目的开发。
河南工程学院《机器人技术基础》考查课专业论文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学生姓名:肖慧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制1321专业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任课教师:***2014年12月25 日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摘要机器人是一种由三个自由度组成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完成精密仪器和物体的搬运和移动。
由于体积小,传动原理简单,被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业,家用电器业,精密机械业等领域。
整个系统由机器手,机器臂,关节,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等组成。
通过各自由度步进电机的驱动,完成机器手,机器臂的位置变化。
具体设计内容为:同步齿形带传动设计,丝杠螺母设计,各输出轴和壳体的设计,步进电机的选择等。
在校核满足其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我们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机器人,结构设计,机器臂Industrial Robot Structure DesignABSTRACTRobot is a robot of plane and joint composed of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Its mostly function is used to complete transition and motion of exact apparatuses and objects. Because of its small volume and simple drive principle,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industry, home-used electric-ware industry and exact mechanism. The whole system is composed of manipulator hand, manipulator arm, joints and stepper motor driving system. By stepper motor’s driving of each degree of freedom, it completes location change of manipulator hand and manipulator arm. The idiographic designing content is designing of in-phase tooth-shape strap, designing of silk-bar nut, designing of shell and axis and the choice of stepper motors. On the base of checking its structure intensity, while it satisfied, we optimize designing of the structure of Robots.Key Words: Robots, Structure Design, Manipulator Arm.一、绪论1.1 前言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技术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机械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