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空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585.70 KB
- 文档页数:5
Wisdom Business智慧商业 2018年1月001浅谈共享经济延边大学经济学专业 张旖璇摘 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顺势而生。
从最初欧洲市场的airbnb和uber为代表的共享空间和共享出行到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衣橱等,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领域迅猛发展、势头良好。
在共享经济热潮的背后,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
本文从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 发展 经济模式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1(c)-001-02共享经济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新产物,在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引领发展新潮流。
共享经济是依托第三方共享交易平台连接供给者和需求者,让渡各种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并获取利润的一种行为。
对于供给方而言,通过提供生活中便捷使用的商品和服务,来获取报酬;对于需求者而言,通过短暂获取商品的使用权来满足自己的及时需求。
1 共享经济及其发展现状共享经济由来已久,从传统的朋友间、邻里间互借物品,出让使用权且不获取利润,到各种社交软件上的共享信息,再到如今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和层出不穷的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仓、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不知不觉间共享经济已经占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按其领域分类有:在出行领域,以滴滴出行、神州专车、中国优步为代表的专车、租车和拼车的出行方式;在住宿领域,以小猪短租、途家、蘑菇公寓为代表的短租和长租的airbnb 住宿模式;在餐饮领域,以Fancy 、觅食、好厨师为代表的大厨上门服务和美食分享;在办公领域,以SOHO3q 、腾讯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实现的不同职业不同企业的共同办公;在其他领域,还有共享wifi 、共享健身仓、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等。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共享经济能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通,实现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实现绿色消费。
浅析国内外几种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摘要】文章论述了作为未来20-30年图书馆发展和存在的稳定和先进的模式——图书馆网络在国内外的几种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模式,作为一种处于“婴儿阶段”的事物,其成长空间巨大!其中也重点论述了被世界倍加推崇的“模范先进网络”OhioLINK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服务产品和其运行的状况及惊人的效益。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图书馆网络;虚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1 前言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的时代。
随着因特网和数字图书馆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由于需求的不断增长,正迅速地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广泛延伸,其社会作用越来越强大;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更加丰富,其社会地位也越来越显著。
“图书馆将不再处于发展的边缘,而是整个进程的核心。
像学校一样,图书馆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结构。
”(国际图联(IFLA)文件,国际图联主席语),但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图书馆研究和图书馆事业,距离这样的要求和需求还相距甚远。
为此,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惟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建立高效的图书馆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赶上甚至超过先进的地区和国家。
由于对图书馆网络而言,就全世界总体来看,尚处于“婴儿阶段(infancy stage)”,所以成长创造空间巨大......。
所以,有可能,也有机会![1]下面根据所研究和了解的有关国内外的几种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期引起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有益于建立云南省的图书馆网络,把图书馆研究和事业的发展带到世界的前沿,强占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2 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模式2.1 成立的背景和经过:“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起源于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和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联合举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
2000年6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美国等国家的42家中文图书馆的62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Information Commons作者:吴云珊来源:《图书馆界》 2013年第1期吴云珊(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4)[摘要]针对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问题,从理论背景、模式构建、运营形式和服务优势方面系统介绍IC模式,并指出泛在知识环境下IC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图书馆在新时期的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泛在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1-0026-04随着资源形态的数字化和信息环境的网络化,用户信息行为悄然改变。
OCLC《用户对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认知》报告指出: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
[1]利用搜索引擎,用户可以简单、方便、快捷地从“无所不有”的网络上获取信息和知识。
尽管真正需要的知识常常遗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但不可否认,如今用户生存的信息环境正渐渐向泛在知识环境转变。
1泛在知识环境及其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KnowledgeEnvironment),又称“信息以太”(InformationEther),国内也有学者译为“普遍存在的知识环境”。
最早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于2003年6月在CapeCod召开的“未来的浪潮:NSF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上,在《知识在信息中迷失》的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出。
泛在知识环境是知识无处不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无任何约束地获取任何知识的知识社会化模式。
它的产生,使得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共享进一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用户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变得愈加疏远和陌生。
作为知识提供者和知识交流链重要节点的图书馆为应对挑战、避免在泛在知识环境中失去竞争力,必须做出调整。
于是“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library)的理念产生了。
中国共享管理案例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迅速,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其中,共享管理模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以下是几个中国共享管理的案例:1. 共享办公空间共享办公空间是共享经济的一种形式,通过将办公空间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工位和办公室,并提供共享的设施和服务,让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能够以低成本获得高品质的办公环境和配套服务。
例如,北京的远洋万和中心就是一个共享办公空间的代表。
该中心拥有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内有若干独立的工位和办公室,可以租用来进行日常工作。
2. 共享汽车共享汽车是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通过APP进行车辆的预订和租用,用户只需支付相应的租金即可使用车辆,可以满足用户灵活的出行需求,同时也能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
中国的共享汽车市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主要有滴滴出行、神州专车、优步等公司提供服务。
这些公司通过自有的车队或者与车企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出行体验。
3. 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通过APP预订和支付,随时可用的自行车,用户可以使用共享单车进行短途出行,同时也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污染。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也非常发达,目前主要有摩拜、ofo、哈啰单车等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自有的单车、物流和维修系统,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4. 共享农场共享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共享的方式,让城市居民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
在共享农场中,农民提供土地和种植技术,城市居民可以租用土地,参与农业生产,并分享农作物的收成。
近年来,共享农场在中国的城市中越来越受欢迎。
例如,上海的农泰园就是一个成功的共享农场项目。
该项目提供了城市居民与农民互动的机会,让城市人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
在共享农场中,城市居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新鲜的农作物收成,享受自然美食的乐趣。
总之,共享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共享管理模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I G I T C W 产业26DIGITCW2021.050 引言地面通信网与卫星通信网分别在各自擅长的服务范围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尽管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5G ,但覆盖范围受限的短板仍不能解决,而另一面具有广覆盖特性的卫星通信却因成本过高等因素无法普及。
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向多空间、多方位的不断扩展,融合天、地通信技术优势,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未来通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融合设计而构建的多维立体、全方位和全天候的信息网络,可为空、天、地、海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用户提供全球泛在的通信服务[1]。
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大部分通信节点依赖于有限的无线电频谱资源进行传输,信道开放、频率需求大、涉及无线电业务多是其主要特点。
以往,地基网络或天基网络对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使用,均采用独占授权的静态规划方式,对于所授权频谱的使用,存在着部分时间过度浪费或过度拥挤的情况。
此外,对于那些尤为适用于天地一体化卫星宽带接入要求的Ka 和Q/V 等频段,天基网络或地基网络都出现了避无可避的状态[2]。
因此,设计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无线频谱动态共享方案,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率,是网络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3]。
20年来,人们对于地基网络频谱共享的研究较为广泛,提出了大量的动态频谱共享技术。
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与地基网络的存在诸多差异,不能直接使用地基网络的频谱共享技术,需根据其特点重新设计或适当改进。
但地基网络中的用于干扰规避的功率控制、波束赋形、跳波束及频谱数据库等技术,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频谱共享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因此,近来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多种场景提出了一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频谱共享的算法和方案。
从是否需要空口技术及核心网统一设计的角度可将现有研究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干扰规避的星地频谱共存,研究对象是分立的天基和地基通信系统,通过设计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频谱共享技术的综述与展望(上)孙永林(海装重大专项装备项目管理中心,北京 100000)摘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未来突破地面网络限制,实现空、天、地、海等多空间无缝覆盖和泛在连接的重要网络架构。
共享经济模式解析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这一模式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共享经济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消费习惯,更深刻地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
本文将从共享经济的定义、特点、发展背景、案例分析及其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对共享经济模式进行深入解析。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共享经济,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它允许个人或组织通过平台将自己的闲置资源(如房屋、汽车、工具等)出租或分享给其他需要的人,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种经济模式强调的是“共享”的理念,用户不再单纯依赖于拥有某一物品,而是通过租赁或使用来满足需求。
共享经济不仅促进了消费的灵活性,也推动了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共享经济的特点去中心化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减少了中介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将闲置资源进行有效分享,共享经济使得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降低了闲置率。
社交化共享经济强调用户之间的互动与信任,通过用户评价系统等机制提高交易安全性和透明度。
灵活性共享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消费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随时使用,而不必承担拥有带来的长期负担。
低价格优势由于共享经济利用的是闲置资源,因此通常能提供比传统服务更低的价格,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三、共享经济的发展背景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种因素的推动。
首先,技术进步是最主要的驱动力。
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和交易提供了便利。
此外,社交网络的发展也让人们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使得共享行为得以顺利实施。
其次,传统经济模式中的一些问题也促使人们寻求新的解决方式。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资源紧张,交通堵塞严重,这促使城市居民开始考虑如何更智能地使用现有资源。
最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成为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庆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新涯: 构建符合中国读者习惯的服务方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通常超出了人 们的想象。无墙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图 书馆的发展趋势,因为数字图书馆的 建设让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 大提高,这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的合 作成就。图书馆已经没有了物理上的 “墙”,但是新的“墙”又产生了,也就 是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数字图书馆的 “墙”,也是很难逾越的“墙”。如果没 有知识产权这道“墙”,图书馆可能很 快就不会存在,一些大公司,如谷歌、 窥视,是图书馆新的危机。 百度,对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
然而,知识产权的过分强调也会为信息的使用带来不便。在信息 资源高度传播的今天,信息共享无法避免。以开放获取为核心的信息 共享空间,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公开、公有与公用中,寻求着 一种平衡,从而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是随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而发展的。但是 从目前国内的少数图书馆的实践来看,信息共享空间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 还有待时日。因为中国 }生格内敛,不善于与人交流,而西方构建的信息 共享空间,除了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更是一个读者之间交流的场所,这 并非大多数中国读者所喜欢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构建让中国读者所接受 和喜欢的方式,这需要实践和摸索。现代图书馆建筑,自然会随着图书馆功 能定位的发展而变化。目前,图书馆已经在突破单一的文献服务的社会角 色,更多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在图书馆建筑中,经典影视欣赏、书 吧、文化展览、学术讲座。也越来越成为读者接受的图书馆服务形式。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Web 2.0的风行更使我们看到了以Web为平台,以服务作为软件营运模式的 时代的到来。图书馆2.0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人们将图书馆2.0 运用于个性化门户、内容聚合、个人日志、网络百科全书等Web2.0互 动技术,期望给广大读者创造一个知识创造和交流的社区环境,让用 户能够获得更先进的知识体验和服务,将图书馆系统由以前的“以系 统为中心”变革为“以读者为中心”。 图书馆2.0为Ic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且二者的服务理念和内容 都是相似的。因此,图书馆2.0与Ic的融合,必然使图书馆从理念、技 术、服务内容来进行完整的升级。 一道墨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聂华: 倾向于利用在线方式提供资源 IC是一个不 断演化的服务理 念。其中.Com— mons在英文中的 原意是一个很多 人、信息、物流聚 集的中心广场。因 此这个空间不是 静态的,具有既定 的形式而且一成 不变的场所,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成长和变化的, 热闹的场所。Ic本身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人们可以根 据不同的目标、条件和对象,对Ic进行创造性的建 设。在实际中,往往是物理空间、硬件、软件、专业 技能人员等多个元素的优化组合所形成的提供知识以 及学习条件的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的宗旨就 是为读者提供整合了各种功能的空间,读者可以各取 所需。这个空间涵盖了计算机空间、讨论空间、安静 学习空间和社交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Ic其实就是将图书馆的服务 进行包装整合,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注入新技术,从 而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以吸引读者。Ic所具备的特 点和功能实际上多多少少都已经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 中体现出来了。我校图书馆一楼的阳光大厅有80台 计算机,还有一个设计成“?”的咨询台。图书馆拥 有一个多媒体中心,简称MC,类似信息共享空间, 它是由原先的视听部转型而成,为人们提供视听资源 以及新的语言学习数据和商业数据库,室内布置得整 洁舒适,既有开放空间,也有相对私密的空间,还有 一些三角桌供读者讨论之用,这些深受学生欢迎。 Ic是否就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呢?我认为,Ic 强调的是一个物理空间,这不是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或 者唯一的选择,图书馆的方向应该是转型成为一个在 任何角落都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读者可以随时、及 时得到所需要的帮助的场所。
共享办公空间
共享办公空间,又称柔性办公室、短期租赁办公室、联合办公室,也被称为创客空间或众创空间,主要为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租用短期办公空间。
不自不同公司的个人在联合办公空间中共享办公环境,独立完成自己的项目,从而降低办公成本。
共享办公室的目的是为不同的办公机构提供零距离交流的自由空间,让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享受“空间、服务、社群”全新体验。
联合办公室吸引了中国发展中的初创企业,包括信息技术、银行金融和从事专业服务的企业。
近三年来,共享办公已成为商业热点,各种资本都在积极抢占市场。
联合办公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