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材料
- 格式:pdf
- 大小:264.94 KB
- 文档页数:12
整理:机智小组-13生态
题纲:何东进 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1
名词解释
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区域。
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
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科学。
3.斑块: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4.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正是这种非线性的
相关机制,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作用,突变而产生有序结构。这种把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
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
5.生物多样性: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的结合构成的稳定综合体,包括生境多样
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多样性。
6.景观多样性: 由不同类型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
样化或变异性。
7.空间异质性: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8.尺度外推: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来推断其
他尺度上的特征,这一过程即尺度外推
9.干扰: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者
事件。
10.景观生态规划: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
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
对策及建议
11.景观格局:指形状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
空间分布和配置等。
12.生态交错带: 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间形成的界
面。
13.景观功能:是景观生态过程所引起的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效应。 整理:机智小组-13生态
题纲:何东进 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2 14.景观异质性:指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5.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6.景观生态建设:合理调整或构建景观单元的空间结构,提高景观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是人类对
景观演化的影响步入良性循环
17.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方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
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
1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
效用
19.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
20.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上与理论上所描述的相近则是健康的
21.走廊:与本地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做是一条带状或现状的斑块
22.本底(基质):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23.景观变化: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也称景观动态。
24.亚稳定:系统受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25.连通性:单位长度廊道中中断数量来度量
26.时滞效应: 生态过程的因果之间或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及其引起的生态响应之间常常有
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称作为时滞效应
27.扩散:溶质或悬浮物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移动,物质通过自身的布朗运动作无规则的运动。
28.时间尺度:即生态过程和现象持续多长时间或在多大的时间间隔上表现出来。
29.空间尺度:一般是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规模和空间分辨率,用面积单位表示
30.空间数据:反映景观要素空间位置、空间大小或规模、空间形状、空间关系的数据。
31.属性数据: 是指反映景观要素或景观中任意空间点上的自然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
济学和美学特征或属性的数据,既有定量数据,也有定性数据。
32.植被区划: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
此有区别,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的植被地理区。
33.景观适宜性评价:根据对景观组成、结构、功能、动态的分析,结合一定景观功能的需求提出
并比较不同规划和利用方案优劣的评价过程
34.散布运动:即动物个体离开出生的巢区到达一个新的巢区的运动
35.迁移:动物在不同季节利用的不同区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运动
36.复合种群: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
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1.景观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1)视觉美学:景观一词最早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等于风景
2)地理学: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
性陆地区域;
2.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具有系统整体性,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特征,遵循一般系统论的
基本规律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整理:机智小组-13生态
题纲:何东进 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3 3.试简述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及其之间关系?
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
4.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有哪些?
基本原理:①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②生物多样性原理;③物种流动原理;④营养再分配原
理;⑤能量流动原理;⑥景观变化原理;⑦景观稳定性原理。
5.景观生态学特点有哪些?
1)宏观性:研究的主要层次包括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 2)异质性
3)强调空间分异 4)注重人为活动
6.景观生态学有哪些流派?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具体见课本P13-P14)
1)欧洲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研究
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研究 4)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
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
7.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热点地区分别是什么?
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或者说景观格局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地区:流域系统、湿地、文化景观、城乡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
8.试分析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答:尺度效应: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
也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过程。第九章2章
分析:在低海拔的地方是以居民点为中心,通过农田,河流等向四周扩散的干扰景观格局,
而在高海拔的地方,则以茶园为主要干扰源,以天然马尾松林为主体的天然格局。(第二章以
武夷山分析为例)
9. 加强景观生态建设有什么意义?(P22)
1)发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研与实践基础实力雄厚的优势2)体现中国景观生态研究特色
3)提高我国的景观研究水平4)加速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步伐。
10.耗散结构的形成通常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系统的开放性2、在远离平衡态中发展3、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书p38)
11.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
1)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间不断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
2)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平衡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
3)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种群控制机制,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生物地
球化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机制。当生态系统不断从环境中吸取能量和物质时,系统总熵减少,
信息量增加,结构复杂性增加。当生态系统达到顶级状态时,负熵和有序性达到最大,生态
系统形成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
性,都依赖于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连续不断的负熵流。
12、等级系统理论有什么意义?
明确提出了在登记结构系统中,不同等级层次上的系统都应有相应的结构、功能和过程,需
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特定的问题既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也就是在
一定的生态系统等级水平上加以研究,还需要在其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考察其
效应和控制机制。 整理:机智小组-13生态
题纲:何东进 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4 13.景观异质性研究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意义:1、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即组成要素的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的异质性。
2、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基本动力,各种生物和人类社会
都需要利用景观中所固有的异质性,并在提高景观异质性中不断得到满足。
3、景观异质性是基本生态过程和物理环境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共同作用的产物,
是景观要素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变异程度的综合表现。
4、景观异质性与尺度密切相关,异质性和同质性因观察尺度变化而异。
为何核心: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较大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而这些内
容与景观异质性密不可分。景观异质性作为一个经管结构的重要特征,对景观的功能过程具
有显著的影响。景观异质性是许多生态过程和物理环境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尺度连续共同作用
的产物
14. 景观连接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1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有哪些意义?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研究物种生存过程的时空耦合理论,既涉及物种的空间分布,又
涉及物种的迁移、扩散、存活及动态平衡,它的最大贡献就是把生境斑块的空间特征与物种
数量联系在一起,为此后许多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直接的应用价值则是为生物保护的自然保护区设计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并为景观生
态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与其他相关理论的结合为景观综合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6. 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有什么关系?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成土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空间的异质性,进而影响到景观异质
性。土壤异质性影响土壤侵蚀特性进而影响地貌过程,土壤异质性影响植物分布进而影响植
被景观,土壤异质性也会影响土壤生物群落并进而影响景观的多样性。
17、干扰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反映干扰状况的指标?P69
类型:1)按其产生源可分为自然干扰和认为干扰
2)按其功能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3)按形成机制可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4)按传播特征可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指标: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频率、干扰空间分布(如斑块的大小、形状、分散程度等)
18、请分析干扰作用的多向性 干扰的作用 P173
自然界中发生的同样的事件,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对生态系统形成干扰,但在另外一种环
境条件下可能是生态系统的正常波动。是否对生态系统形成干扰不仅取决于干扰本身,同时
也取决于干扰发生的客体。对于干扰事件反映不敏感或抗干扰力强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发生
干扰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种干扰行为只会成为系统演变的自然过程。
对于不同的干扰客体,干扰的作用可能表现为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如对于天然草原群
落的放牧干扰来说,它使草原群落形成与一定放牧压力水平相适应的放牧生态系统,阻断在
自然条件下草原群落的生态掩体过程,但它对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群和个体的作用也有明显区
别:放牧可以抑制或破坏羊草种群或个体的发展,但对冷蒿种群或个体来说放牧则对促进其
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19、干扰对景观演替有什么作用?
1)干扰影响斑块内的环境条件和异质性
2)干扰的强度不仅影响立地的开放性,也影响繁殖体的生存和更新
3)干扰的持续时间长短能决定立地对特定物种的有效性
4)干扰通过对个体的综合影响,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和遗传结构,且生活史特征与干
扰作用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种群相应模式的进化
5)干扰也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