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资料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资料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资料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资料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得分

一、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0分)

41+8= 42+3= 28-2= 53-20= 43-3+7=

25+40= 14+5= 78-5= 42+7= 44+5-5=

36-30= 48-3= 40+6= 72+3= 23-10+5= 42+7= 40+7= 89-30= 22-10= 62+7-4=

二、想一想,填出正确的答案。(26分,每空1分。)

1、找规律,填空:

(1)5、10、15、()、()、()、35、();

(2)74、()、70、()、66、()、()、60。

2、89比6大(),40比62小()。

3、和8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89后面的一个数是()。

4、40比()大1;比()小1。比50大3的数是()。

5、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它们相差()。

6、在得数是三十多的算式后面画“√”。

66-3() 24+5()23+10()46-10()87-40() 5+32()40+20()44-1()

7、在里填上“>”“<”或“=”。

+7 72--50

36-++48 4+-4 三、列竖式计算。(16分)

21+36= 49-42= 8+51= 99-8=

一班植树42

棵。二班植树54棵。 35+52= 17+22= 65-60= 86-26=

四、小小数学家。(48分)

1、(3分)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6分)

(1)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2)一班比二班少植多少棵?

3、

已经运走了13个。 还剩11个萝卜。

4、学校体育室有65个足球,给一(5)班每个学生发1个,还剩3

个,一(5)班有多少个学生?(3分)

5、(3分)

原来有多少盆花?

6、(6分)

有45人来开会,还要搬多少张桌子和多少把椅子?

桌子:

椅子:

7、(4分)幼儿园大班有男生45人,女生40人,一共

有多少人?每人发一个桔子,够吗?

不够

已经搬走了20盆。

8

、(6分)

(1)小芳一共要浇多少棵花?

(2)小军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9、(7分)

(1)小红比小明多跳多少下?

(2)小刚比小红少跳多少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0、聪明题

(1)小红和小军看同一本故事书。几天后,小红还剩28页没有看,小军还剩16页。谁看的页数多?

(2)小力送给小明10枝铅笔后,两人铅笔的枝数就同样多。原来小力比小明多多少枝铅笔?

第二节 (3)一个小朋友吃一个苹果需要5分钟,照这样算,4个

小朋友吃4个苹果,至少需要( )分钟。 动能 势能

小明 小红 小刚 42下 54下 30下

【温故知新】

1、回忆初中学习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物体做功的条件是什么?

3、试探讨做功与物体能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方法与典型例题】

能量

1、能量的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功和能的关系: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后,它的一部分能量就转移到了这个物体上,因此,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

【例一】一个质量为m ,静止的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 。试导出物块此时动能的表达式。

2、动能的表达式:22

1mv E k 3、动能是标量,SI 制中,单位为:焦耳(J )

4、动能是状态量。

【例二】足球运动员向足球踢了一脚,踢球的力F=100N ,球以8m/s 的速度飞出,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S=50m 。已知足球的质量m=0.8kg ,求球离开脚时的动能多大?脚对球做的功多大?

重力势能

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例三】将一个质量为m 、静止的物块,用力F 匀速举高h 。试导出物块此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优学托教2017暑假班四年级数学试卷 姓名分数 一、填一填(一空1分,共26分) 1.一粒黄豆约重0.35克, 0.35中的3在()位上,表示()个(),5在()位上,表示()个()。 2.一个数由2个十,6个0.01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 3.5.62828……是一个()小数,可以记作()。 4.12.486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整数是()。 5.淘气今年a岁,爸爸比他大26岁,爸爸今年()岁。妈妈的年龄是淘气的3倍,妈妈今年()岁。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千克80克=()千克 75厘米2=()分米2 7.把 2.65、2.56、2.065、2.60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 8.把29.3扩大1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移动()位。 9.在下面线段中,用第()、第()和第()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1cm ②2cm ③3cm ④4cm 10.一个房顶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底角30°,它的顶角度数是()。 11.三角形ABC中,∠A=25°,∠B=48°,∠C=(),这是一个()三角形。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1.把3.6×5.78中乘数的小数点都去掉,积会比原来扩大1000倍。() 2.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是锐角,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5.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三、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8分 1.下面各数,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 A.50.09 B.4.005 C.7.0900 2.用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90°的角,看到的角是()。 A.90° B.900° C.180° 3.0.3与0.4之间的小数有()。 A.9 个 B.10个 C.无数个 4.有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图形一定是()。 A.梯形 B.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5.下面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A.4χ+3.2 B.3χ= 0 C.3χ-0.5>1 6.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算式是() A.2.8×0.5 B.2.8÷0.5 C.2.8-0.5 7.下面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8.小东和小伟下军旗,通过掷骰子决定谁先走(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6),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及专项练习(1)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认识计数单位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 2、100以内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 3、100以内数的读法 读数要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是几。末尾的0不读。 4、100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要从最高位写起,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除最高位外,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5、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比较十位,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6、百数表 7、用语言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两数相差很少,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 两数相差很多,用“多得多”“少得多”描述。 8、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 几加几十等于几十几。 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 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看图写数。 二、填空。 1.58里面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2.47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35的“5”在( )位上,表示( )个( )。 4.6个十和6个一是( )。 5.和79相邻的数是( )和( )。 6.比91小,比88大的数是( ).和( )。 7.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8.100里面有( )个十。 三、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47 28 55 45 69 76 58 79 67 ( )>( )>( )>( )>( )>( )>( )> ( )>( ) 四、填一填。 五、口算。 1.7+70=2.35+5=3.66—6= 4.83—3=5.43-3=6.4+60=7.90十9=8.3+40=9.50—40=10.97—7=11.80—60=12.50+5=13.50+50=14.99+0=15.30-30= 六、比一比 1.93○90-3 2.80○85-3 3.100○90+9 4.78-8○80 5.42+8○49 6.20+6○30 7.5+50○100 8.69-9○70 9.53-3○50 10.20○22-2 11.3+70○37 12.99○99-9 七、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完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姓名班级 一.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 组 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1)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也一样多。 四.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12人,喜欢吃白菜的有()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体育课上,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人, 3.二年三班一共有()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并解答出来。

六.下面是二年一班同学喜欢春游的地方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喜欢去()的人数最多,喜欢去()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场的少()人。 3.如果让你组织这次春游活动,你想组织同学去什么地方春游?为什么? 七.下面是二年二班同学阅读课上阅读图书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表,并回答问题。 1.喜欢阅读()的人数最多,喜欢阅读()人数最少. 2.二年二班一共有()人。 3.学校图书室响购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八.胜利小学要举行阳光少年评选。二年三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评选,下面是同学们投票的情况。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2.0乘任何数都得();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3.()-56=130 89×()=356 4.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 ()() 360÷20=18 ()() 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 40×(5+4) 40×5+4 24+102+0 (24+102)×0 150-(120+15) 150-(120-15) 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A.28B.312C.38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459-15)×4

B.459-15×4 C.459×4-15 3.根据算式选择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 km,乙步行每小时行 6 km,经过4 小时两人相遇。 (1)15×4() (2)15+6() (3)(15+6)×4() A.甲、乙两人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C.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A.被除数B.除数C.商 5.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A.0+△B.0÷○(○≠0) C.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2.25×4÷25×4=100÷100=1 ()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计算。(1题5分,2题10分,3题4分,4题8分,共27分) 1.口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谨慎填写(20分)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2、0.28里有()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元。 3、160度角比平角少()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5、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的小数 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7、丁丁和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 外层一共有()个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个玩具 小人。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度,五边形()度。 9、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1、 9020千克=()吨32.76千米=()千 米()米 5米20厘米=()厘米 二、准确判断(4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用三根分别长4厘米、6厘米和9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 3、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4、131-63+37=131-(63+37)。() 5、大于2.4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三、慎重选择(6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小数20.090化简后是()。 A 、20.9 B、20.09 C、2.9 2、4.03扩大到100倍是()。 A、0.043 B、403 C、40.3 3、两个()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 、完全一样 4、0.72等于()。 A、0.720 B 、7.2 C、 72 1000 5、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201008 B、300.06 C、805.07 D、190.07 6、4、0.72等于()。 A、0.720 B 、7.2 C、 72 1000 四、细心计算(共35分) 1、请你口算。(8’) 0.38+0.06= (155+20)-65= 64.2+5.7= 54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8 = 9800÷25÷4= 3.5+0.6= 5-0.15= 4.35+ 5.36= 99×66+66= 0.81+0.09= 0÷78= 50-20÷5= 35×25×4= 2、请用递等式计算。(12’) 72-3×8÷6 3600÷(20-5) (450+27) ÷(21-18) 86.7-(14.3-3.8 ) 60-(12.87+0.75) 95.6-(26.3-8.3)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课前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一 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1. 下面是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报纸的情况。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2)算一算,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3 )如果二(2)班订阅报纸,选择( )合适。如果全年级订阅同一种报纸,选择上述报纸合适吗? 为什么? 2. 寒假里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 (1)最喜欢( )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类的人数最少。 (2)我们班最喜欢漫画书的有( )人。 (3)我最喜欢阅读的数是( ),最喜欢这类书的有( )人。 3.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学科,把结果填入下表。 (2)我们班最喜欢数学的有( )人。 (3)我最喜欢( )学科,最喜欢这个学科的有( )人。 (4)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1. 下面是小丽记录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 (1) 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3) 最喜欢踢足球的比最喜欢跑步的少几人? (4)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 几个同学对二年级舞蹈小组同学的年龄进行了统计。 (3) 如果再来几个同学加入舞蹈小组,哪种年龄的同学可能最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一数据收集整理 第三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2)卖出()矿泉水最多。 (3 )如果你们班要去春游,用班费为每位同学买一瓶矿泉水,你有什么建议?(2)我最喜欢吃(),全班最喜欢吃这种主食的有()人。(3)如果学校食堂要给班上同学供应早餐,说说供应哪几种早餐合理? 2.下面是实验小学二(1)班同学植树情况。每个■表示一棵树。 □□□■ □□□■ ■■□■ ■■□■ ■■■■ ■■■■ ■■■■ ■■■■ 杨树柳树松树椰树 ()棵()棵()棵()棵(1)二(1)班一共植了()棵树。 (2)()树植得最多,( )树植得最少。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检测题全册精编版

2020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检测题全册精编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检测题 (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 一、连一连。(6分) 从前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8分) 1、李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皮球,一共花了68元,一副羽毛球拍32元,一个皮球多少钱?( ) A、68÷6 B、(68-32)÷6 C、68-32÷6 2、观察下面的物体,( )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 B、 C、

3、花店昨天卖了16束鲜花。今天比昨天多卖了8束,每束花12枝,今天卖了多少枝花?( ) A、16×12-12÷8 B、12×(16+8) C、16×(12+8) 4、下面算式中,先算加法的是( ) A、75-12+18 B、8+4×6 C、400÷(12+8) 5、下面算式,先算减法不需要使用小括号的是( ) A、25×17-7 B、75-12+13 C、100-20÷5 6、李强数学前三单元的平均成绩是96分,第四单元考了100分,那第李强数学前四单元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正确算式是( ) A、(96+100)÷2 B、96×3÷2+100÷2 C、(96×3+100)÷4 三、仔细推敲,分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4分) ( )1、36÷4×3与36÷(4×3)的结果相同。 ( )2、75+25÷25+75 的结果是1。 ( )3、0乘或除以任何数,都得0。 ( )4、用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 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搭这个立方体图形至少需要5个小 正方体。 四、算一算。(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48÷8×9= 0+12×0= 45+8-23= 28÷7×7= 0÷5×1= 3×8÷6= 2、计算下面各题。(12分) 240×[64-(95-39)] 410-(54+54÷6) 42+8×12÷4 75+225÷(20-5) 3、笔算,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8分) 420÷35= 28×32= 4、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列出综合算式。(6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答案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2 分) 1、根据2468+543=3011,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11-543=(),3011-2468=()。 2、200.06 读作();零点九零五写作() 3、1.25 里面有()个0.01 ;0.9 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3.6 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5、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 5角2 分=()元 4.09米=()米()厘米(共1 分) 38 角=()元1045克=()千克 0.85 平方米=()平方分米8吨50 千克=()吨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 度,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度。 7、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是30.4 。原来 这个小数是()。 8、计算21×98+21×2 时,运用()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9、将7.5 、7.05 、7.49 、0.705 、7、0.75 按从大到小排列. (3分)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到十分位是7.5 ,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1、学校组织国学竞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 分,小红共抢答了10 道题,最后得分为84 分,小红答对()道题。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面的括号内。共10 分) 1、三根小棒长度(cm)如下,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一组是()。 A、3、4、5 B 、3、3、3 C 、2、3、6 D、3、3、5

2、在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最大的内角是88°,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 、不能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一、小小统计员。(8分) 二、下面是二年级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25分) 1.完成下表。(8分) 2.回答问题。(17分) (1)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的人数最少。(6分)(2)最喜欢小白兔的比最喜欢小猫的多()人。(6分) (3)你还能发现什么?(5分) 三、下面是小红养的几种花。(20分)

1.完成下表。(8分) 2.回答问题。(12分) (1)小红一共养了多少朵花? (2)哪种颜色的花的数量最多? (3)蓝色的花的数量比黑色的花的数量多多少朵? 四、解决问题。(20分) 1.完成下表。(6分) 2.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多少人?(5分)

3.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的一共有多少人?(5分)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4分) 五、看图解决问题。(27分) 1.完成下表。(16分) 2.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涂一涂。(8分) 3.一共有多少个图形?(3分)

第一单元测试 答案 一、【答案】 二、 1.【答案】 2.【答案】(1)小狗,小猴子 (2)1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发现喜欢小狗的人数比喜欢小猫的人数多3人。三、 1.【答案】 +++=(朵) 2.【答案】(1)1393126 答:小红一共养了26朵花。 (2)答:红色花的数量最多。 -=(朵) (3)918 答:蓝色的花的数量比黑色的花的数量多8朵。 四、 1.【答案】 -=(人) 2.【答案】19181

答: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多1人。3.【答案】18221959 ++=(人) 答: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的一共有59人。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喜欢吃香蕉的和喜欢吃苹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人) 181937 答:喜欢吃香蕉的和喜欢吃苹果的一共有37人。五、 1.【答案】 2.【答案】 +++=(个) 3.【答案】567826 答:一共有26个图形。

(完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 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混合运算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关键: 先根据例题把运算顺序讲清,适当补充四则运算的题型和量。情景是作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为何可以这样计算的素材来加以理解。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后,再补充综合性的“解决问题”题型,从而使解题步骤和策略得以强化。 五、学生情况 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

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六、教学建议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七、课时安排 四则运算(一) 2课时 四则运算(二) 2课时 四则运算(三) 2课时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一、单元名称:位置与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单元知识结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1.8.26是由(______)个1、(______)个0.1和6个(______)组成的。2.3米8分米=(______)米 96克=(______)千克 3.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_)性,它的内角和是(____). 4.比较大小: 2.43×1.1_____2.43 8.16_____8.16÷0.3.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度,它的底角是(______)度;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度,它的顶角是(______)度。 6.2010年上海世博会5月1日和5月2日入园游客总计42.96万人,5月1日入园人数是a万人,5月2日人园人数是(______)万人。 7.与12.8相邻的两位小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8.红红、青青和兰兰三个小朋友同时买了同样的一支铅笔,三天后红红用去2.3厘米,青青用去2.45厘米,兰兰用去1.98厘米,她们三人中,(______)剩下的铅笔最长。 9.找出下面图形的规律,照这样排列,第(5)个图形一共有(______)个“·” (1)(2)(3)(4) 10.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____)1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_____)1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______) 13.50.201读作五十点二百零一。(______) 14.0.42×2.5的积是三位小数。(______) 15.下面各数中,去掉0后大小不变的是() A.8.05 B.0.090 C.600 D.21.0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一)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 表示。 2、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1 10,1 100,1 1000,…也可以写成0.1,0.01,0.001… 4、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1 10,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5、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6、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 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 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获去掉“0”,小数 的大小不变。(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9、单位换算 (1)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克=0.001千克

较小单位的量化为较大单位的量的方法:当两个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把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进而用较大单位的量表示。 (2)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数 部分)。 (3)其他改写方法:单名数互化 ①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 ②高级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复名数与单名数 之间互化:抄相同,改不同(同单名数互化方法)。 (二)比大小 1、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2、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按照题目 的要求按顺序排列。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谨慎填写(20分)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2、0.28里有( )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 )元。 3、160度角比平角少( )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 5、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把(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 7、丁丁和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外层一共有( )个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 )个玩具小人。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 )度,五边形( )度。 9、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10、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9020千克=( )吨 32.76千米=( )千米( )米 5米20厘米=( )厘米 二、准确判断(4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 用三根分别长 4厘米、6厘米和9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 3、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 4、131-63+37=131-(63+37)。( ) 5、 大于2.4 而小于2.6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

三、慎重选择(6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小数20.090化简后是()。 A 、20.9 B、20.09 C、2.9 2、4.03扩大到100倍是()。 A、0.043 B、403 C、40.3 3、两个()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 、完全一样 4、0.72等于()。 A、0.720 B 、7.2 C、72 1000 5、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A、201008 B、300.06 C、805.07 D、190.07 6、4、0.72等于()。 A、0.720 B 、7.2 C、72 1000四、细心计算(共35分) 1、请你口算。(8’) 0.38+0.06= (155+20)-65= 64.2+5.7= 54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8 = 9800÷25÷4= 3.5+0.6= 5-0.15= 4.35+ 5.36= 99×66+66= 0.81+0.09= 0÷78= 50-20÷5= 35×25×4= 2、请用递等式计算。(12’) 72-3×8÷6 3600÷(20-5) (450+27) ÷(21-18) 86.7-(14.3-3.8 ) 60-(12.87+0.75) 95.6-(26.3-8.3) 3、你能想出简便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吗?(12’) 25×5+74×5+5 6.74+12.62+24.38+3.26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三个:(1)数数的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4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①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②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③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④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置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突

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①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②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据位置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在:①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②体会100以内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③会用10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制订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2例1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检测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人版小学生四年级检测卷全套试卷共30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三单元使用(2份) 3. 第四单元使用(2份) 4. 第五单元使用(2份) 5. 第六单元使用(1份) 7. 第七、八、九单元使用(2份) 8. 周培优测试卷(11份) 9. 期中检测卷(2份) 10. 期末检测卷(2份) 11. 模块过关卷(4份)

第1、2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2.0乘任何数都得();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3.()-56=13089×()=356980÷()=28 4.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 360÷20=18()() 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40×(5+4)40×5+4 24+102+0(24+102)×0 150-(120+15)150-(120-15) 7.计算32×[640÷(71-55)]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8.如果要把算式12×450-210÷5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那么算式应改为()。 9.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如右图),从()面和()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10.一个几何体,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这个几何体至少是由()个搭成的。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 ) 2.25×4÷25×4=100÷100=1 ( )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 ) 4.因为0×24=24×0,所以0÷24=24÷0。 ( ) 5.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甲数是96,比乙数的3倍多18,乙数是( )。 A .306 B .38 C .26 D .342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 .(459-15)×4 B .459-15×4 C .459×4-15 D .(459-4)×15 3.下面的算式中,计算顺序相同的一组是( )。 A.???16×25÷8 16+25-8 B.???75-15×4 75÷15×4 C.???96÷16×596-16× 5 D.? ????64-4+1564-4×15 4.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 A .0+△ B .0÷○(○≠0) C .0×△ D .8×0 5.在上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使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 ( )种摆放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10cm 7c m 10c m 9cm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卷首语:尽心尽力,轻松面对,用90分钟展示一下自己吧! 一、谨慎填写(23分,每一小题3分,其中第2、4、5、6题2分) 1. 计算56×(44+224÷4)时,先算( ),再算( ),最后的结果是( )。 2.我们可以根据( )和( )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如右图,一块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 这个角是( )度,原来这块纸片的形状 是( )三角形,也是( )三角形。 4.把10.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扩大10倍后是( ),10.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后是0.103。 5.右边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长度的和是 ( )厘米,高是( )厘米。 6.在 里填“×”或“÷”,在 里填数。 156÷12 =(156×3)÷(12 ) 156÷12 =(156÷3)÷(12 ) 7.李叔叔把一根木头锯成三段要10分钟,那么据同样的木头锯成九段就要( )分钟。 8.万田小学在第二届体育节方阵表演时中,最外层一共有有40人,参加这个方阵表演的一共有( )人。 9.小明在小丽的西偏北30°方向上100米处,还可以说成( )方向上;那么小 丽在小明的( )方向上距离是( )。 二、准确判断(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18×500,积的末尾有两个0。……………………………… ( ) 2. 0.58和0.58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等。 ……………( ) 3.(12+K )×5=60+5×K 。………………………………… ( ) 4.等腰三角形一定比等边三角形大。……………………… ( ) 5.甲在乙的东偏南40°方向上,还可以说成南偏东50°的方向上。…… ( ) 三、慎重选择(1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 、 B 、 C 、 3.下列数中与10最接近的数是( )。 A 、 9.98 B 、10.101 C 、10.05 4.小猴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 )的围法更牢固些。 A 、 B 、 C 、 5.a ×b 的一个乘数乘10,另一个乘数也乘10,得到的积等于( )。 A 、原来的积乘100 B 、原来的积乘20 C 、原来的积乘10 四、细心计算(共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2×300= 200×34= 50×110= 100×0.36= 600×50= 400÷50= 23×30= 2.05÷100=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书写 (4分) 总 分 得分 3厘米 3厘米 5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3厘米 3厘米 6厘米 2、小强看小林在( ),小林看小强 在( )。 A 、北偏东50° B 、东偏北50° C 、西偏南40° 小学 班级 姓名 …………………………装…………………………………订………………………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