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早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疑思问”;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由此可见,“问”的重要性。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率;并且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般的课堂提问是老师提,学生答。单纯的教师提问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学法的指导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思考、质疑和主动提问的能力。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问呢?首先要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探索的热情才会高涨。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以平等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用爱心和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和困惑,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经常

启发和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都大胆的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在看到课题后,学会提出自己想要理解的问题。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让学生就课题提出了几个为什么:1,最后一课是什么课?2,最后一课都上了什么内容3,是谁上的最后一课?4,为什么要写最后一课?有了这些疑问,学生自然就会想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内容。教师要在整个教学中,都时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问题课堂”。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教师只有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思考,乐于发问。如我在教《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时,与学生交换角色,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向我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除此之外,像建立“问题集”、提问竞赛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方法。

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因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词不达意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偏或比较幼稚时,教师也要适当给予鼓励,来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当然也不能毫无原则

的表扬),而且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如在学习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第一段,用了很大的笔墨描写了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与《端午的鸭蛋》联系不大,应该去掉。我首先表扬了这名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课文,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全班的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经过讨论得出了结论:先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题“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这也正体现了汪先生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这样,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不但树立了学生的信心,而且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刚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提问,找不到切入点。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和示范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去质疑问难。如对记叙文的分析,重点是把握住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议论文则要抓住事与理之间的关系,找出作者的论点及其议论的方法。我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把提问的重点放在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写、说明的方法及准确周密的语言上。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2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把句中的“几乎”去掉行不行等问题。学生抓住文体特点提出问题,不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也避免了提问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

现象。

引导学生提问,除了要抓住文体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班级不同,学生的构成必然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先要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提问。如在语文基础薄弱的班级,引导学生提出难度层次相对低一点的问题,在语文基础好点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一些难一点的问题。

总之,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用耐心、爱心、坚持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在以后实践中我会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和经验,让语文课堂思绪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