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音乐:安旦节奏曲简谱
- 格式:pdf
- 大小:283.5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朝鲜民间舞蹈的审美意蕴作者:尹佳鸽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4期[摘要]朝鲜族是以农业耕种为主的少数民族,相比其他类型的少数民族而言,居住在东北方向的朝鲜族受汉文化的影响颇深,他们在接受汉族农耕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吸取了北方地区的舞蹈。
朝鲜民间舞蹈结合本地区独有的历史环境与生活状态,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情趣。
本文从朝鲜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形象及心理等方面分析朝鲜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审美意蕴;艺术形象朝鲜族是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的,传统朝鲜民间舞蹈由来已久,这个民族的人们将舞蹈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孕育出了民族的灵魂。
这中间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而富有美感的身体语言。
朝鲜族舞蹈姿态优雅,时而苍劲有力,时而轻盈洒脱,动作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传统民间舞蹈在保留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它融合时代的特征,使朝鲜舞蹈不失原有的风韵典雅、含蓄细腻、柔和悠长等艺术特质。
一、朝鲜族民间舞蹈的概述(一)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民族的祖先,大多在中国东北地区,传说中坛君时代的古朝鲜,还是貊貌、扶余、高句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他们是歌舞类的民族。
朝鲜民族有着久远的乐舞传统,时间可追溯到唐代和宋代,唐代乐舞兴盛,朝鲜族舞蹈不断的吸取着外邦的舞蹈,这些舞蹈与本民族传统的民间舞互为影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又由于宫廷的“乐舞”与民间的“乡乐”等舞蹈形式的渗透,给朝鲜族舞蹈增添了别样的民族色彩,并且专长歌舞的古老风俗至今盛行不衰。
朝鲜民族的人们万众一心、勇敢的抵抗残忍的侵略者,历史上记载他们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战斗比比皆是。
长期的反入侵斗争与抗暴斗争,使得朝鲜民族的性格更为坚忍和冷静,继而在民间舞蹈中的动作力度较强并且韧性的十足。
女性舞蹈更以柔和优美见长,而且优美中蕴含着如男子一般的刚劲力量,归咎原因,大概是朝鲜女子的日常劳作辛苦,还有就是长期对抗敌人所致。
至今,朝鲜民间仍然传承者民间集体舞,为了纪念斗争中死去的英勇烈士们,除此之外,朝鲜的民俗舞蹈也层出不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人转音乐教案的文章,希翼大家能够喜欢!《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爱慕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欢跃心情。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摹仿、探索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爱慕东北民歌。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份:1、欣赏:《家在东北》提问:(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俗世情、四季变化。
)三、新授部份: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非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漂亮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爱慕,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1)读歌词,体味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5、摹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8、启示、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130金妮娜1 娜达罕2(1.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演出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朝鲜族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要表现出这种独特的韵味,就要注重呼吸及动作在朝鲜族舞蹈训练中的意义,并且深入认识呼吸与朝鲜族舞蹈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研究朝鲜族舞蹈呼吸和动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探索了在朝鲜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如何通过呼吸和动作的有机结合,诠释出朝鲜族舞蹈独特而鲜明的神韵风格。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呼吸;动作;有机结合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6)02-130-03收稿日期:2016-04-03基金项目: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内蒙古文化传播的历史考察》(项目编号:2014J16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金妮娜(1980-),女,朝鲜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中,讲师。
娜达罕(1986-),女,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内蒙 古民族艺术剧院舞台美术部,舞台美术设计。
论朝鲜族舞蹈的呼吸和动作运用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且能歌善舞,祖祖辈辈从事农耕劳作,因此他们不仅热爱大自然,还把对大自然的热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特别喜爱白鹤,以至于白鹤成为朝鲜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他们把白鹤作为长寿、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这种自古形成的民族风格与审美特点,直接体现在朝鲜族的歌舞表演当中,逐渐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舞蹈风格,是内与外、动与静的有机结合。
要表现出这种独特的民族韵味,就要注重呼吸及动作在朝鲜族舞蹈训练中的独特表现,并且深入认识呼吸与朝鲜族舞蹈间的相互关系。
一、朝鲜民族舞蹈的呼吸特点虽然呼吸的运用在艺术表演当中是一个通用元素,但朝鲜族舞蹈在呼吸的运用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朝鲜族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气息的运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同中国的京戏一样,是以腹部的“丹田穴”为基础的,可是又与京戏不同,京戏是先“气沉丹田”,朝鲜族舞蹈却是以“气起丹田”为始。
舞台艺术研究Research on stage art朝鲜族舞蹈鉴赏郭欣雅(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摘要:朝鲜族人民有着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尤其是那些会唱歌和跳舞的人。
朝鲜族的舞蹈优美,种类繁多。
本文从朝鲜族舞蹈鉴赏的角度出发,通过朝鲜族舞蹈的体态、律动、音乐节奏、动作技巧与表演形式五个方面来展示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特征;风格一、引言朝鲜族拥有4000年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
这个国家会唱歌跳舞。
它具有勤奋,诚实,敬老,尊重知识,礼节和整洁的优点。
根据历史记录,朝鲜族古代“音乐和歌曲优美,舞蹈轻盈多彩”;扶余有“第十二届春节”的风俗;高句丽的习俗是“晚上将男人和女人分组以促进音乐”。
其独特的民族舞蹈风格特征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歌舞的民族”[1]。
二、朝鲜族舞蹈的历史文化概述朝鲜族民间舞蹈主要分布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辽宁等吉林省。
它们是根据古代朝鲜族,扶余,高句丽和朝鲜族半岛的传统文化形成的。
自明清以来,朝鲜族人民先后从朝鲜族半岛迁出,同时介绍了朝鲜族人民固有的民间舞蹈。
在辛勤工作和创业的日子里,他们每天辛苦工作后都会聚集在篝火旁,表演歌舞表演以消除耕种的辛苦劳动,同时也期待着美好的生活。
民间舞蹈运动比较简单,好像是民间劳动的基本运动,具有独特的耕作和劳动特点,后来发展到我国东北的特殊环境,舞蹈高雅而拘谨。
舞蹈包含了朝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意识,他们的故乡和天生的乐观民俗。
如今,朝鲜族舞是我国五种主要民族舞蹈之一,至今仍然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和赞扬。
三、朝鲜族舞蹈体态的特征基本特征是松弛、胸部、肩膀掉落、腰部积聚,臀部和下沉呼吸,显示出内在的内在美。
这种体格特征生动地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内向、柔和、坚强和战斗的精神。
四、朝鲜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传说来自对白鹤的热爱。
因此,在舞蹈中,他们要注意“柳手鹤步”,将内外结合,动静结合,要求表演者以呼吸作为运动的动力来驱动外在运动与内在运动。
长白山下的歌谣教学目标:一、听赏与跟唱歌曲《阿里郎》,感受朝鲜音乐的特点以及初步了解朝鲜族的民俗风情。
二、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嗯嘿呀》,并能用“安旦长短”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嗯嘿呀》听赏《阿里郎》教学难点:安旦长短五六小节演唱教学教学过程:一、走进朝鲜族听音乐《大长今》进教室师:刚才的音乐熟悉吗?(生:)对,《大长今》这部电视剧不仅让我们了解朝鲜族的很多朝鲜民族的风俗人情,而且更上我们看到了朝鲜民族的人民那种顽强的精神。
今天,徐老师就与大家一起走进朝鲜族音乐。
1、初听《阿里郎》师: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长白山脚下。
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朝鲜歌曲《阿里郎》,就是朝鲜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你们知道他在唱些什么吗?(生:)2、复听师:看了这段MTV后,请你说一说《阿里郎》这首歌曲的内容。
师:阿里郎〔朝〕古老的朝鲜民歌,它象征着朝鲜人民不屈的性格。
略带悲哀的旋律,似螺旋式的升降,委婉缠绵,往往使人联想起朝鲜民族苦难的历史。
相传里郎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失败后,和妻子隐蔽在深山。
一天,里郎外出归来,见地主在引诱妻子,因而怀疑妻子不忠,愤而离家。
妻子痛苦地用央求的声音叫着:“阿里郎,阿里郎(我的里郎)!”这首歌的起源与产生地点已无从考证。
在朝鲜,有许多以阿里郎命名的山峰,各地都流传着旋律结构各不相同的《阿里郎》。
据说1865年朝鲜国王为了修建宫殿,征集各地农民于汉城。
农民们思念故乡,唱起家乡的民歌,于是各种各样的《阿里郎》就在全国传开了。
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人民都哼着《阿里郎》,以表示对祖国、对故乡的怀念。
3、再听新《阿里郎》师:如今朝鲜人民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幸福美满,于是人们又把带有思念气息的传统歌词进行了改变,他们用《阿里郎》的音乐唱出了现在生活的幸福与美满,请同学们跟着音乐看着歌词来唱一唱书中的阿里郎吧!二、看朝鲜舞蹈,学习安旦长短1、看舞蹈师:朝鲜族人民和其它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朝鲜族的舞蹈。
1、新东北风教材分析:《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分:1、欣赏:《家在东北》提问:(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第一课第一课时教课内容1、演唱新东寒风2、听赏喜丰年教课目的1、能用轻盈开朗的声音演唱歌曲《东寒风》,感觉东北人过上好日子那喧闹、洒脱、欢乐的情形。
2、愿意听赏钢琴独奏曲《喜丰年》,感知东北乡村丰产时的欢乐心情和翩翩起舞的喧闹场面。
教课要点经过《东寒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认识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课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课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组织教课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分1、赏识:《家在东北》发问:(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你对东北有哪些认识?(学生们一同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地点、风土人情、四时变化。
)设计企图:经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联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领会感觉东北乡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拥有的热忱豪放的风格特点。
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东北。
三、学唱歌曲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特别漂亮的自然景观,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风趣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日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拥有浓烈乡老气味的东北民歌《新东寒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领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解说曲谱节奏:强拍弱起4、猜一猜:有一种乐器,只需一吹响它,喜庆的氛围就油但是生?(唢呐)5、模拟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6、学生试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你感觉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8、启迪、指导学生用快乐开朗热忱的情绪完好演唱歌曲。
四、听赏《喜丰年》1、初听音乐。
听后谈谈乐曲的演奏乐器,乐曲共分为几个部分。
2、分段赏析。
要点指引学生比较乐曲的每一部分在情绪、节奏、旋律、速度等方面的不同。
节奏、节拍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1.节奏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音乐形象中的节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事物的运动——节奏形式,如呼吸、行进、机械的律动、劳动的号子、谬鼓点、奔跑的脚步等等。
在舞蹈作品中,节奏所带来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规定动作的快慢。
在音乐作品中,常常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应用某一种特定的节奏或者节奏型,为的就是刻画某一种特定的节奏或节奏型。
在舞蹈《走、跑、跳》中,正是使用了一段特定的节奏型,来刻画解放军在训练场上的画面。
该舞蹈音乐的呈示部一直在“浓墨重彩”地强调这个特有的节奏型,使其深入人心,即可表示军队训练的整体划一,有可以表现士兵们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
在舞蹈《新家园》中,1'16分钟处即呈示部B乐段出现了一段打“阿嘎”的节奏型,这段舞段正是运用劳作是循环往复所形成的节奏型,来表现劳作的场面,在劳作的“号子”声中,用舞蹈本体给观众展现出了军民一家亲,辛苦劳作的场面。
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节奏型本身就有其表现意义。
如:朝鲜族舞蹈中,“古格里”节奏,便是舒缓的、平稳的、柔和的代表;“安旦”则是活拨、欢快、喜悦的代表;“赫毛里”则是奔放、急速、旋转的代表。
池福子老师曾说过,“编创朝鲜族舞蹈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编创,这样的舞蹈才对‘味道’”。
在舞蹈《长白祥云》中,4'38分钟处(中段)使用的安旦节奏,“顿移动律”,动作大方、感觉跳跃、情绪高涨。
与呈示部的古格里节奏所表现的含蓄、柔朝、细腻、动静相间的节奏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使我们感受到了天边“祥云”在安静祥和之后的“欢腾翻滚”。
2.节拍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节拍是节奏及其重音循环出现的周期性序列。
因此节拍和节奏是相互依存的。
节拍的表现作用主要体现在音乐的题材方面,当然它与客观存在的重音规律是有密切联系的。
正确的使用节拍类型也可以为舞蹈作品带来更加生动有型的舞蹈形象。
2/4、4/4、3/4等不同的节拍往往会给舞蹈带来不同的节奏效果。
试论朝鲜族舞蹈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作者:李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1期摘要:朝鲜族舞蹈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素为基础,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觉。
其舞姿柔婉袅娜,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它反映出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本文从朝鲜舞蹈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两方面出发,对朝鲜舞蹈的基础训练、音乐教学以及如何体现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教学;技巧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64-02朝鲜族由于受汉族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朝鲜族舞蹈在其舞蹈的套路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礼”学的风韵典雅。
此外朝鲜族舞蹈还讲究“对称”性的原则,例如,我们从舞蹈动作上欣赏朝鲜族舞蹈一般多以圆形为主,手臂、身体以及行动路线都是圆形的,因此不管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运动轨迹均能够充分给人一种视觉的对称之美。
从朝鲜族舞蹈的形态外观来分析,主要体现出围、柠、含、曲、圆这几方面的特点,而动作部位主要在上肢,不管是折臂行,还是其他姿态,都能够表现出舞蹈的“对称”性,使得舞蹈给人一种整齐、稳重、和谐的美感,我们在朝鲜舞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到这些特征和细节。
一、朝鲜舞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训练对于刚刚接触朝鲜舞的学生,教学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训练开始。
在学习朝鲜舞其他方面知识或者动作之前,呼吸和步伐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
众所周知,呼吸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延续生命机能,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离不开呼吸。
有人曾说过,“呼吸是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枢纽,舞蹈是靠它来支配动作和贯穿到动作中去的”,可见呼吸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呼吸是朝鲜舞蹈主要动率的关键,也是朝鲜舞蹈的韵律,同时呼吸也使朝鲜族舞蹈展现出了欢快、细腻等等的特点。
因此,朝鲜族舞蹈之所以能够展现出不同类型的韵味,呼吸是功不可没的。
教学者可将呼吸训练贯穿于学生日常训练的始终。
除呼吸之外,教学者还必须注重学生步伐的训练,也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朝鲜族舞蹈动作元素,例如:“屈伸”训练、“推手”训练等等。
朝鲜族舞蹈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基础训练第一环节应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朝鲜族舞蹈的规格、要领、韵律及风格。
在这一阶段,通过提炼动作元素,从脚部、臂部、肩部到头部进行分解练习,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朝鲜族舞蹈。
强调“呼吸”“屈伸”“划手”“扛推手”以及“步法”的训练,重点解决拧、倾、含胸等基本体态以及各种节奏的步法。
以“呼吸”训练为例,它是训练朝鲜族舞蹈主要动律的关键。
朝鲜族舞蹈以“呼吸”作为动作的动律,在“呼吸”的带动下使其动作呈现出含蓄、柔韧、细腻、欢快、动静相间的特点。
所以,“呼吸”是朝鲜族舞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动律,也是体现朝鲜族舞蹈各种韵味的主要动律,如同藏族踢踏舞中的颤动律、汉族东北秧歌舞中的哏动律,决定内在感觉和韵味。
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贾作光先生曾说:朝鲜族舞蹈中徽妙的动静韵律来自于“呼吸”。
朝鲜族舞蹈教育家金艺华老师也常教导学生:朝鲜族舞蹈中的“呼吸”是带动全身感觉的关键动律。
此外,“屈伸”训练、“扛推手”与“划手”训练、“步法”训练等分别训练下身动作的动律、臂部动作的动律以及上身动作的动律。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朝鲜族舞蹈的规格、要领、韵律及风格,并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打好基础。
朝鲜族音乐“长短”教学第二环节是进行朝鲜族音乐“长短”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朝鲜族音乐节奏感,使他们知晓朝鲜族舞蹈是以该民族音乐“长短”为基础而创生的道理。
在朝鲜族舞蹈中,朝鲜族音乐“长短”是其存在得基础因素,是完成其民族舞蹈动作不同缺少的要素。
“长短”与舞蹈如此水乳交融的关系,无疑要求舞者对“长短”有深入的把握。
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以“长短”为基础的朝鲜族舞蹈特点,也就是说,不能至善至美地体现朝鲜族舞蹈的美妙舞韵。
在跳朝鲜族舞蹈时,准确理解和掌握其音乐“长短”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每个“长短”都具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情绪。
本阶段的重点是学习朝鲜族舞蹈中常用的“古格里”、“安旦”“扎津古格里”“塔令”“阳山道”“挥毛里”“萨尔普里”等“长短”的节奏性、速度、以及抑扬顿挫的内在风格。
朝鲜族舞蹈形式及风格摘要: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
在生活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
朝鲜民族典雅、含蓄、飘逸的内在精神风韵与优美舞姿的融合,构成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格。
表现在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中,这一风格特征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
动中有静、柔中带刚。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舞蹈种类风格特征舞蹈动作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f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83-01朝鲜族人民居住在中国东北部山清水秀的长白山下,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朝鲜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民族意识。
在大自然的陶冶下和各民族的交往中,保持着尚白、敬老、重礼节、喜洁净的习俗,勤劳善良的朝鲜族人民在饱受多年战乱之苦后,培养了沉着坚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形成了内柔外刚的舞蹈风格,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著称。
朝鲜族舞蹈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
朝鲜族人民喜欢鹤,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反映在舞蹈中多出现鹤步、鹤飞翔等形象,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
用气息带动优美的韵律与细腻的内在感情融为一体的风格是其独有的审美色彩,呼吸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的一大特点,也是重要环节,呼吸的长短、轻重、缓急、节奏等是体现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朝鲜族舞蹈种类朝鲜族舞蹈种类繁多如:古格里舞、扎津古格里舞、阳山道舞、它令舞、沙尔普里及挥毛里舞。
朝鲜族民间舞蹈首先要注意在节奏及表现力方面的处理,因为不同的动作具有不同的节奏特点,如:“安旦”是活泼、明朗的,节奏的处理是带有跳跃性的;“古格里”是深情的,节奏的处理是均匀而缓慢的;“它令”应该是深沉有力的。
其次,要注意呼吸的运用是否准确,因为人们常把呼吸的运用看成是动作的延续发展和把握动作分寸的内在力量。
朝鲜族音乐文化初体验——三年级歌唱课《桔梗谣》案例分析朝鲜族民歌《桔梗谣》是人民音乐出版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学期的歌唱课。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一直比较倾向于挖掘民族和地域性的音乐素材,而朝鲜族恰恰是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我们吉林省,居住着我国63%的朝鲜族同胞(2010年统计结果)。
朝鲜族的音乐别具一格,极富特色,这首《桔梗谣》更是堪称朝鲜族音乐文化“标签似的存在”——80年代之前出生的国人,一提起朝鲜族歌曲,恐怕马上就会想到这首“到拉基”。
(桔梗的朝鲜语发音是“do ra ji”。
)这首歌曲可挖掘的知识点十分丰富:节奏、调式、旋法、结构,歌曲背后的文化也是非常丰富:朝鲜族特色乐器、特色歌舞、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我校“率性教学”理念、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出发,最终,我将本节课的主线定在了歌曲的“节奏”上。
节奏,即音的长短的组合,在朝鲜族的音乐文化当中,直接把节奏称为“长短”,而且赋予其更多的含义,如强弱、节拍等等,并根据不同的长短组合命名,如“古格里长短”、“阳山道长短”、“安旦”等等。
“告诉我,我将忘记;给我看,我可能也记不住;让我试试,我就会理解。
”只有让学生切切实实的体验到,才会有可能做到“永生难忘”吧。
经过思考、向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专门研究朝鲜族舞蹈的教师请教之后,我决定设计“用长鼓演奏古格里长短”的体验环节,让学生切身体验朝鲜族音乐独特的韵味。
《桔梗谣》这首歌曲节奏复杂,旋律起伏大,音域高,演唱难度大,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是学唱歌曲的关键。
为此,我设计了“听辨节拍、表现节拍”的环节,引导学生专注聆听,并能够跟随音乐准确的表现节拍。
为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情绪,我简要地介绍了桔梗、朝鲜族文化,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触手可及的饮食文化,过渡到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见闻,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朝鲜族同胞对桔梗的喜爱,理解挖到桔梗的那种喜悦之情,这样才能在后面的演唱中将这些情绪表现出来。
论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农乐舞摘要:朝鲜族是一个以农乐生产为主的民族,反映农乐生产和农民生活及情感的民间舞蹈也比较多,其中“农乐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农乐舞起源于朝鲜祖先的原始崇拜与宗教祭祀及原始狩猎舞蹈。
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文化是农乐舞,小锣舞、小鼓舞、叠罗汉、扁鼓舞、长鼓舞、乞粒舞、面具舞、象帽舞等农乐舞舞蹈形式。
“农乐舞”不仅是深受朝鲜族喜爱的传统民俗舞蹈,还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特点,这一舞蹈形式是由古代庆祝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是朝鲜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
关键词:继承;朝鲜族“农乐舞”;文化发展首先,我们可以先聊聊“我”从哪里来。
舞蹈界的寻根得出了:“舞蹈源于巫俗”、“舞蹈源于劳动”、“舞蹈源于人类性爱”、“舞蹈源于游戏”等等之说。
其中“舞蹈源于劳动”的劳动论是倾向性颇大的。
笔者支持舞蹈来源于劳动的这一观点。
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舞蹈劳动范围是很广泛的。
就“朝鲜族”舞蹈来说,不仅仅是有本民族舞蹈家的插足,而且,雀跃相应的还有他民族的有心之士。
综其观点亮点,一种,认为朝鲜族舞蹈是来源于水田劳动;第二种,则认为是源于仿鹤[1]。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具千秋。
首先,从水田劳动发生说而言,朝鲜族很早以前便开始了水田劳作,而且,的确有很多与水田劳动相关的舞蹈。
朝鲜族人主要从事农乐生产劳动,尤其擅长这种种水稻,可以说朝鲜族是东北三省水稻生产的开拓者。
从朝鲜半岛迁徙来的朝鲜人一定居下来便开荒种稻,在开发水田的同时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他们用勤劳的双拦河坝、挖水渠、引水种稻、采运石头、割柳条、打草帘子用于修整河坝,当河坝的水顺利流入灌溉稻田的水渠时,朝鲜族农民高兴的欢声笑语、手舞足蹈跳起舞来。
所以,“农乐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但是,不可以说所有的朝鲜族舞蹈都是始源于水田劳动,有很多代表性的舞蹈,比如假面舞、长鼓舞、巫舞虽然说是与劳动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是由水田劳动产生。
朝鲜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
谈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作者:崔海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4期摘要:朝鲜族舞蹈要注重其风格特点和发展方向两部分,其每个要素不仅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还构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整体。
要对朝鲜舞蹈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进行研究,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朝鲜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风格审美作者简介:崔海慧,女(1963—),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4-0068-02一、舞蹈艺术的独特意义所有艺术中第一个在人类个人之中表现自身的艺术源泉的就是舞蹈艺术,舞蹈不光是身体高尚的表现,还有高尚精神思想的体现。
舞蹈艺术是最早的艺术,也可以说舞蹈艺术或许是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就有的艺术,朝鲜族舞蹈的表现非常高雅,使得舞蹈本身的魅力更具可视性。
舞蹈艺术来自生活本身,都是从生活中转化提炼出来的,正如拉黑尔·法恩哈根所说“舞蹈是唯一一种把我们本身作为它的材料的艺术,即使我们本人不是跳舞者,而只是舞蹈的旁观者,我们仍然能亲自感觉到舞蹈者正在展示和表现的我们自己种族潜在的冲动。
”而今天,我们好似可以从美丽的古老的朝鲜族舞蹈中体会出舞蹈的魅力,鲜族舞蹈也可以充分展示出舞蹈的本身的神秘性。
好象一位翩翩起舞的姑娘蒙着面纱让我们琢磨不透,当揭开面纱之后,我们不禁深深的陶醉于它所昭示的意义之中。
二、朝鲜族舞蹈的研究价值朝鲜族舞蹈是朝鲜族文化的载体,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产生机制使得朝鲜族舞蹈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内聚力。
朝鲜族舞蹈是朝鲜族很有特点的精神食粮,无疑具有典范价值。
从古至今,对我国的历史革命文化,也有着很特殊的作用。
朝鲜族有着丰富的舞蹈宝藏,这些少数民族的舞蹈是我们人民舞蹈事业的基础。
我们舞蹈工作者要认真仔细地去发掘舞蹈宝藏的实质并学习其技术与形式,使朝鲜族舞蹈在人民的生活中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