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9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 2-1 解:1) 边际生产成本表达式:()502000dc q q dq=+ 2)按边际成本出售产品时,收入: 2()502000dc q q q q dq⨯=+ 利润=收入-成本222502000(252000)25q q q q q =+-+= 2-2 解:1)根据反需求函数:102000q π=-+,画出反需求函数曲线:当价格为零时,最大消费需求:max 200q =。
2)根据1)所示的反需求函数曲线,最高购买价格:max 2000π= 美元/件3)由1)的反需求函数曲线可知最大消费者剩余即为反需求函数曲线、价格坐标轴、数量坐标所围三角形的面积。
最大消费者剩余:120002002000002⨯⨯=美元但是生产者生产了产品,不可能什么都不卖,因此该最大消费者剩余不可能实现。
4)当价格π=1000美元/单位产量反需求函数曲线如下: 消费量:200010010q π-==总消费者剩余:1(10002000)1001500002⨯+⨯=美元 生产者收入:1000100100000q π=⨯=美元净消费者剩余:净消费者剩余=总消费者剩余-生产者收入 =15000010000050000-=美元 5)如果价格增加20%,则1000(120%)1200π=⨯+=美元/单位产量, 消费量:20008010q π-== 生产者收入:12008096000q π=⨯=美元 6)当1000π=美元/单位产量时,100q =需求价格弹性:110()110dqdq q d q d πεπππ===⨯-=- 7)如下图所示以需求为变量的反需求函数曲线:知总消费者剩余为一梯形,所以 总消费者剩余为:211111111(2000)(104000)5200022q q q q q π+⋅=-+⋅=-+ 总消费者剩余函数为:252000q q -+ 净消费者剩余为一三角形,所以净消费者剩余为:21111111(2000)(2000102000)522q q q q π-⋅=+-⋅= 净消费者剩余函数为:25q 以4)中当需求为100q =时检验,总消费者剩余:225200051002000100150000q q -+=-⨯+⨯=美元 净消费者剩余:225510050000q =⨯=美元 结果一样。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SNA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绿色G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5.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9.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
10.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
11.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
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
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根据所给资料进行:(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1.名词解释(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学基础是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并合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贸经、工商系各财经类专业必修的职业知识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学会思考”为出发点,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对当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
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 A 和E B 上达到均衡。
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
因此,不存在着贸易的基础。
2.答:因为,相对价格使得国际贸易成了物物交换的世界,消除了货币幻觉。
3.答: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更明显些。
4.答:(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相等。
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
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100,均衡数量为300。
(2)当价格为120时,A 国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 国将出口110个单位的产品。
(3)A 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
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
A 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
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
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
因此,总收益为1100。
5.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48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
两者相加,共损失25亿美元。
6.答:(1)在自由贸易及每桶18美元价格下,国内生产数量Q S 为18=0.6+6Q S ,或Q S =29亿桶。
国内消费数量18=42-4Q D ,或Q D =60亿桶。
第一章导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权衡取舍A、买一辆新汽车B、上大学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D、睡午觉E、以上各项都涉及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A、有效的B、经济的C、稀缺的D、无限的E、边际的3、经济学研究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A、可以为某人赚钱B、符合伦理道德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E、以上每种情况都不是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B、减少了市场势力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6、假设你捡了20美元;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本是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7、对外贸易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内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种类更多的物品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20%,我们可以预期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9、以下哪一种活动最可能产生外部性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D、学生在学生会吃汉堡包10、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的外部性能力最小A、香烟B、音响设备C、防止疾病的疫苗D、教育E、食物11、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A、一个农民对谷物价格的影响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C、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D、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平等地分配资源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A、美国的公会维护了高工资B、我们保护自己的工作免受国外竞争C、美国有高的最低工资D、美国工人的生产率高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14、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原因是A、公会使工资增加的太多了B、石油输出国组织使石油价格上升的太多了C、政府增加的货币量太多了D、管制使生产成本增加的太多了15、在短期内A、通货膨胀提高会暂时增加失业B、通货膨胀下降会暂时增加失业C、通货膨胀和失业是无关的D、经济周期被消除了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16、你根据销售额为2000美元的估算花1000美元盖了一个热狗店;热狗店快建完了,但现在估计总销售额只有800美元;你可以再花300美元盖完热狗店;你应该盖完热狗店吗假设你没有热狗的成本A、是的B、不是C、没有足够的信息回答这个问题17、根据上一题,你应该盖完热狗店的决策规则是盖完热狗店的成本小于A、100美元B、300美元C、500美元D、800美元18、下列哪一项不是去度假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A、如果你留下来工作可以赚到的钱B、你用于食物的钱C、你用于飞机票的钱D、你看百老汇表演所花的钱19、可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是A、提高最低工资B、提高工会会员的工资C、改善工人的教育D、限制与外国的贸易20、科学方法要求A、科学家使用试管,并有一间清洁的实验室B、科学家是客观的C、科学家使用精密仪器D、只有不正确的理论得到检验E、只有正确的理论得到检验21、以下哪一项最有可能产生一种理论的科学依据A、一个受雇于劳联—产联AFL/CIO的科学家研究贸易限制对工人工资的影响B、一个广播电视台访谈节目主持人在收集有关资本市场如何对赋税做出反应的数据C、一个名牌大学雇用的终身经济学家分析银行管制对农村贷款的影响D、通用汽车公司雇用的律师分析安全气囊对乘客安全的影响22、以下哪一个关于循环流向图的表述是正确的A、生产要素归家庭所有B、如果Susan为IBM工作并得到一张工资支票,这个交易发生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C、如果IBM出售一台电脑,这个交易发生在生产要素市场上D、生产要素归企业所有E、以上各项都不正确23、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假设最合理A、在估算气球下落的速度时,物理学家假设它在真空中下落B、为了分析货币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学家假设货币是严格的铸币C、为了分析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学家假设每个人的收入相同D、为了分析贸易的利益,经济学家假设只有两个人和两种物品;24、经济模型是A、为了复制现实而创造的B、以假设为基础建立的C、通常由木头和塑料组成D、如果他们是简单的,就没有用25、以下哪一种不是生产要素A、土地B、劳动C、资本D、货币E、以上都是26、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是A、有效率的B、无效率的C、不能达到的D、规范的E、以上各项都不是27、以下哪一项不会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A、资本存量增加B、技术进步C、失业减少D、劳动增加28、以下哪一项描述了经济增长A、沿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资本品移动B、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内移动D、从该曲线内向曲线移动29、以下哪一项与微观经济学相关A、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B、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C、赤字对储蓄的影响D、石油价格对汽车生产的影响30、一下关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哪一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对极其大的行业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范围内的问题B、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现象C、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D、不能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完全分开31、以下哪一项表述是规范的A、发行的货币过多就引起通货膨胀B、如果工资更高;人们就会更努力工作C、失业率应该降低D、大量政府赤字使经济增长更慢32、在做出下列哪一项表述时,经济学家更像一个科学家A、减少失业救济金将降低失业率B、失业率应该降低,因为失业剥夺了个人的尊严C、通货膨胀率应该降低,因为通货膨胀剥夺了老年人的储蓄D、国家应该增加对大学的补贴,因为经济的未来取决于教育33、实证表述是A、微观经济学的B、宏观经济学的C、涉及价值判断的论断性表述D、可以检验的描述性表述34、假设两个经济学家争论对待失业的政策;一个经济学家说:“政府应该向失业宣战,因为它是最大的社会不幸;”另一位经济学家反驳说:“胡说;通货膨胀才是最大的社会不幸;”这两位经济学家A、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科学判断B、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又不同的价值观C、实际上根本没有分歧,只是看起来有分歧D、以上各项都不是35、假设两位经济学家对待失业的政策;一位经济学家说:“如果政府可以增加500亿美元的政府支出,就可以使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另一个经济学家反驳说:“胡说;如果政府增加500亿美元的支出,只能减少千分之一的失业,而且,效果只是暂时的;”这两位经济学家A、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科学判断B、意见分歧是因为他们又不同的价值观C、实际上根本没有分歧,只是看起来有分歧D、以上各项都不是36、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那么A、它可以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机会成本生产该物品B、它可以用少于其贸易伙伴的资源来生产该物品C、它可以通过限制该物品的进口而获益D、它可以专门生产该物品并出口E、以上各项都不是37、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那么A、它可以以低于其贸易伙伴的机会成本生产该物品B、它可以用少于其贸易伙伴的资源来生产该物品C、它可以通过限制该物品的进口而获益D、它一定是唯一有能力生产该物品的国家E、以上各项都不是38、下列哪一种关于贸易的表述是正确的A、无限制的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是同等有利的B、那些在所有活动中其技能都高的人不能从贸易中获益C、贸易有利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有绝对优势的活动D、贸易有利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有比较优势的活动39、根据比较优势原理A、在生产每一种物品上都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不需要专业化B、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其消费的产品C、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其在生产中使用的资源小于其它贸易伙伴的物品D、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其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于其贸易伙伴的物品40、以下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A、自给自足是大多数国家的繁荣之路B、自给自足国家的消费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C、自给自足的国家充其量只能在其生产可能性的边界上消费D、只有在每种物品生产中都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才应该努力实现自给自足41、假设一个国家的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4只手表或12个戒指;如果没有贸易A、1个戒指的国内价格是3只手表B、1个戒指的国内价格是1/3只手表C、1个戒指的国内价格是4只手表D、1个戒指的国内价格是1/4只手表E、1个戒指的国内价格是12只手表42、假设一个国家的工人每个小时可以生产4只手表或12个戒指;如果没有贸易A、1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3个戒指B、1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1/3个戒指C、1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4个戒指D、1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1/4个戒指E、1只手表的机会成本是12个戒指以下表示澳大利亚和韩国一个工人每月可以生产的产量;根据该表回答第8——15题A、澳大利亚在粮食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而韩国在电器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B、韩国在粮食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而澳大利亚在电器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C、澳大利亚在粮食的和电器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D、韩国在粮食和电器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44、澳大利亚生产1单位电器的机会成本是A、5单位粮食B、1/5单位粮食C、4单位粮食D、1/4单位粮食45、韩国生产1单位电器的机会成本是A、2单位粮食B、1/2单位粮食C、4单位粮食D、1/4单位粮食46、澳大利亚生产1单位粮食的机会成本是A、5单位电器B、1/5单位电器C、4单位电器D、1/4单位电器47、韩国生产1单位粮食的机会成本是A、2单位粮食B、1/2单位粮食C、4单位粮食D、1/4单位粮食48、下列哪一种关于比较优势的表述是正确的A、澳大利亚在粮食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韩国在电器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韩国在粮食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澳大利亚在电器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C、澳大利亚在粮食和电器的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D、韩国在粮食和电器的生产上都有比较优势49、韩国应该A、专门从事粮食生产,出口粮食,并进口电器B、专门从事电器生产,出口电器,并进口粮食C、生产这两种物品,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D、两种物品都不生产,因为在这两种物品的生产中它都有比较劣势50、电器的价格可以用粮食单位来表示;使两国可以从贸易中获益的电器价格范围是什么A、价格应该是大于1/5单位粮食,但小于1/4单位粮食B、价格应该是大于4单位粮食,但小于5单位粮食C、价格应该是大于1/4单位粮食,但是小于1/2单位粮食D、价格应该是大于2单位粮食,但是小于4单位粮食51、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美国和墨西哥——组成;再假设只有两种物品——粮食和衣服;下列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A、如果美国在粮食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那么,墨西哥在衣服的生产上就应该有绝对优势B、如果美国在粮食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墨西哥在衣服的生产上就应该有比较优势C、如果美国在粮食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它在衣服的生产上也应该有比较优势D、如果美国在粮食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墨西哥在粮食的生产上也许也会有比较优势E、以上各项都不是根据下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回答第52——54题;假设每个国家有相同的工人量,比如说2000万工人,而且,横轴和纵轴都用每月的吨量来衡量52、阿根廷在生产哪种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A、水果和牛肉B、水果C、牛肉D、水果和牛肉都不是53、秘鲁将出口A、水果和牛肉B、水果C、牛肉D、水果和牛肉都不是54、秘鲁生产1吨牛肉的机会成本是A、1/3吨水果B、1吨水果C、2吨水果D、3吨水果E、6吨水果55、Joe是一名税务会计师;他从事税务工作每小时收入100美元;他每小时可以把10000个字母打入表中;他可以雇一个每小时能把2500个字母打入表中的助手;下列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A、Joe不应该雇佣助手 ,因为助手打字没有他快B、只要Joe支付给助手的工资小于每小时100美元,他就应该雇佣助手C、只要Joe支付给助手的工资小于每小时25美元,他就应该雇佣助手D、以上各项都不是二、简答题1、空气是稀缺的吗清新的空气是稀缺的吗2、3、把你工资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的机会成本是什么4、为什么平等和效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5、水是生命所需的;钻石并不是;增加一倍水的边际利益大于还是小于一克拉钻石的边际利益,为什么6、你的汽车需要修理;你已经为修理变速器花了500美元,但它仍然不能正常运行;你能以2000美元的价格按现状售出你的汽车;如果你的汽车可以修理好,你可以卖2500美元;再花300美元保证可以修好你的汽车;你应该修理你的汽车吗为什么7、8、你认为为什么安全气囊所减少的死于车祸的概率小于我们所希望的9、假设一个国家生产农产品较具优势有更肥沃的土地,而另一个国家生产制成品较具优势有更好的教育体制和更多的工程师;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它较具优势的东西并进行贸易,总产量比每个国家都生产所需要的农产品和制成品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10、11、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说:“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由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你认为他的意思是什么12、如果我们更多的储蓄,并用储蓄构建更多的物质资本,生产率就会提高,而且,将提高我们未来的生活水平;未来增长的机会成本是什么10、如果政府发行了两倍于现在的货币,而且经济已经在最高能力时生产,你认为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11、一个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平等或公正地分配资源;如果每个人都有相等的能力并同样辛勤的工作,你将如何分配资源如果人们的能力不同,而且;一些人辛勤工作,另一些人工作懒散,你将如何分配资源12、是买者更利己,还是卖者更利己13、描述科学方法14、在任何一门科学中,假设的作用是什么15、超现实的模型总是最好吗16、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负的向右下方倾斜17、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出18、经济学的两个分领域是什么哪一个分领域更可能是另一个分领域的基础为什么19、当一个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他更可能是作为科学家还是政策顾问为什么20、哪一种表述是可以检验的:实证表述还是规范表述为什么21、说出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两个原因22、说出90%以上的经济学家看法一致的两个经济观点23、为什么人们选择互相依赖,而不是自给自足24、为什么在贸易的决定中重要的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25、贸易的好处是什么26、为什么对贸易的限制会减少物质福利27、假定一个律师每小时可以赚200美元;也可以没分钟打200个字;律师应该雇佣一个每分钟只能打50字的秘书吗为什么28、评价这句话:在生产每一种东西上都比其邻国强的技术先进国家,如果关闭贸易边界,贸易会更好,因为生产率低的国家对先进国家是一个负担;一、单项选择题1、E2、C3、B4、D5、D6、C7、A8、A9、B 10、E11、C 12、A 13、D 14、C 15、B 16、A 17、D 18、B 19、C20、B 21、C 22、A 23、D 24、B 25、D 26、A 27、C 28、B 29、D30、A 31、C 32、A 33、D 34、B 35、A36、B 37、A 38、D 39、D 40、C 41、B 42、A 43、C 44、C 45、A 46、D 47、B 48、A 49、B 50、D 51、B 52、C 53、B 54、D 55、C二、简答题1、空气不是稀缺的,因为为了得到空气,你不比放弃任何东西;清新的空气是稀缺的,在得到它而不放弃任何东西汽车排污设备等的情况下,你无法想要多少新鲜空气就得到多少;2、如果将这部分工资用于消费,你可以享受道德东西现期消费;3、税收和福利可以使我们更平等,但削弱了辛勤工作的激励,减少了总产量;4、一杯水的边际利益通常很低,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水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增加一杯水的价值如此之少;钻石的情况正好相反;5、应该修理;因为修理汽车的边际利益是2500美元减去两千美元等于500美元,而边际成本是300美元;与原来修理付的钱是无关的;6、因为安全气囊使发生一次车祸的成本降低了;着改变了激励,使人们开车更快,而且车祸更多;7、如果两国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总产量就更多,因为更方都在做自己效率最高的事;8、屠户、酿酒师和面包师尽可能生产最好的食物不是出于仁慈,而是由于这样做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利己可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9、我们所放弃的今天的消费10、指出翻了一番,但由于产量仍保持不变,物价也翻了一番;11、每个人有相等能力的情况下:平等要求每个人得到相同的份额,因为他们能力相当并且工作同样努力;人们能力不同的情况下:平等要求人们得不到相同的份额,因为他们能力并不相同,工作努力程度也不相同;12、他们都是利己的;卖者将以最高出价出售,而买者将以最低报价购买;13、通过观察、检验和在观察,无偏见的建立并检验理论;14、简化现实,以使我们可以把思考集中在实际重要的事情上15、不一定;现实模型是较为复杂;他们会引起混乱,而且不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16、因为如果一个经济有效的运行,生产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如果我们想要多一种东西,就必须少要另一种东西;17、由于资源是专业化的,因此不能同等地适用于生产不同物品;18、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更可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为我们在解决宏观问题比如失业时,必须考虑个人对工资和福利这类工作激励会做出什么反应;19、更可能是政策顾问;因为规范表述是关于应该是什么样的论断,而且在某种程序上基于价值判断;20、实证表述是对事实的表述,而且可以通过考察证据来否定;21、经济学家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经济学家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22、租金上限低了可获得的住房数量和质量;关税和进口限额通常减少了一般经济福利;23、由于消费者能以比他们自己生产时低得多的成本得到更多种类的产品;这就是说,存在着贸易的好处;24、在贸易中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相互贸易,一国的成本与其他国家又怎样的差别;这是由各国之间的相对机会成本决定的;25、增加的产量来自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的各国专门生产自己国内机会成本低的东西;26、由于这迫使人们以高于他们贸易时支付的成本进行生产;27、是的;只要秘书赚得小于每小时50美元,律师就有利可图;28、这并不正确;如果各国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所有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益,即使生产率最低的国家也在生产某种东西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它可以在该物品上以低于发达国家的机会成本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2.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3.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4.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5.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A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6.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7.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A应该如何运行 B实际如何运行 C应该是什么 D应该怎样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D 广告业雇员人数10.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1.D2.C3.D4.C5.D6.B7.B8.D9.B 10.C二.填空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问题。
3.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的有限性就引出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稀缺性;它是相对的4.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把这种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5.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第二章1.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解答: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总效用是消费者在这一时间内所消费的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得到的效用加总。
很显然,一个消费者消费特定商品获得的总效用取决于消费商品的数量。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与消费商品的数量密切相关。
边际效用表示了总效用的改变率,而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构成了这些商品的总效用。
2.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试解释其经济意义。
解答: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就会导致逻辑上的错误。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它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
因此,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另外一种商品产生了替代。
所以,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外一种商品减少的数量越来越小,即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
3.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出现递减?解答: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定义为: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1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0分)资源的稀缺性是指()A.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B.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C.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D.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2【单选题】(20分)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A.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B.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C.通货膨胀D.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3【单选题】(20分)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C.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D.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4【单选题】(20分)下列物品中不是经济物品的是()A.空气B.彩电C.汽车D.手机5【单选题】(20分)经济学可定义为()A.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B.个人的生财之道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0分)面包的价格下降了,人们对蛋糕的需求量就会()A.不变B.减少C.不确定D.2【单选题】(20分)汽车的价格下降了,生产者对汽油的供给量就会()A.不变B.不确定C.减少D.增加3【单选题】(20分)市场均衡是()A.绝对的B.相对的C.不变的D.4【单选题】(20分)某时期,某商品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 5P,均衡价格是()A.25B.7C.6D.205【单选题】(20分)某时期,某商品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 5P,均衡数量是()A.6B.20。
第1, 2章习题一、判断1、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表现,以及政府如何影响这一表现。
(√)2、凯恩斯学派倾向于赞同自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提倡政府在促进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3、古董商出售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被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4、经济中所生产的产量翻了一番,则名义GDP也相应的翻一番。
(×)5、在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四部门经济中,若一个国家的消费增加200亿元,则其GDP 也增加200亿元。
(×)6、当计算一个国家的GDP时,政府支付给退休军人的退休金应该包括在内。
(×)二、单项选择1、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消费问题时,所关心的是(B)A.消费者具体购买的是什么B.消费者的各种支出进行加总而得到的一个总量C.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能否得到满足D.消费者的总群体的大小2、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D )A.当期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B.导致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C.导致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D.一国居民生活的普遍幸福3、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长期增长理论重点阐明生产能力的增长B.在长期内,生产能力看成是既定的。
产量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C.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变,产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D.短期内,失业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水平4、下列哪一项包括在GDP里?(A)A.顾客在餐馆支付就餐费B.一家工厂购买一栋旧厂房C.一供应商向制造个人电脑的公司出售电脑芯片D.一消费者从旧货市场买进一辆汽车5、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GDP里?(C )A.兴建一座商场B.政府公务人员的工资C.购买土地D.购买一台全新的洗衣机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中国公民决定购买一辆日本产的轿车,对中国GDP的影响是( C )A.GDP上升B.GDP下降C.GDP不变D.不能确定7、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正确( A )A.GDP减去GNP的差额是本国居民在国外所获得的净收入B.国内生产净值加上折旧等于国内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YD)等于消费(C)加上储蓄(S)D.可支配收入(YD)等于总收入(Y)加上政府转移支付(TR)减去税收(TA)8、某飞机制造公司向空军出售一架飞机和向国外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分别属于支出中的哪一项?(C )A.投资和消费B.政府购买和消费C.政府购买和净出口D.消费和净出口9、如果名义GDP由20000亿上升到23000亿,且GDP平减指数由1.25上升至1.5,则(B )A.实际GDP上升B.实际GDP下降C.实际GDP不变D.每个人均恶化10、假设在一个经济中,政府购买为400亿元,净税收(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出)为300亿元,储蓄为300亿元,投资为250亿元,则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为(D )A.150亿元B.50亿元C.-150亿元D.-50亿元11、以某一年的名义GDP上升时,下面哪一项总是正确的?(D)A.真实GDP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C.真实GDP和价格水平都上升D.真实GDP和价格水平有一个上升三、计算题1、假设以下数据是某个国家在一给定年份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资料。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D )。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B )。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对 )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8.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的变化( D)。 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B、技术水平变动;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9、均衡价格一定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10、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 B)。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二、判断题 1、需求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购买的商品量。X 2、生产技术提高所引起的某种商品产量的增加称为供给的增加。V 3、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X 4、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X 5、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X 6、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X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V 8、在商品过剩的条件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买者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V 9、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X 10、假定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交易量的减少.X 三、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3、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5,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8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1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 四、问答题 1、支持价格运用有何作用?政府应如何处理过剩产品? 2、试运用供求定理分析我国粮价走势(设币值稳定)? 3、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薄利多销”进行分析。 4、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谷贱伤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三、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解:由均衡条件有:
25155505100eesdQPPQPQ
2、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解:需求弹性2.0202030%10PPQQed, 由上式可知其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所以期价格与总收益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3、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5,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8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1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
解:设提价后dQP,销售量为价格为11
由需求价格弹性7605.0
%10
800
800dddddddQQ
PPQQQPPQ
Q
E
则:提价前总销售收入为:800010800PQTRd
提价后总销售收入为:836011760PQRTd 所以:360TR
四、问答题 1、支持价格运用有何作用?政府应如何处理过剩产品? 答:支持价格运用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积极作用。从长期限来看,支持价格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为:①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②通过不同农产品实施不同的支持价格,可以调节农业生产结构;③保障了农业利益,有利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消极作用。支持价格的运用,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 要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收购过剩产品。政府将过剩产品收购后,应如何处理?一是出口。出口可缓解供过于求,又可增加外汇收入。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这要求产品质优,同时他国对该产品不设进口限制。在不影响正常出口的情形下,也可考虑无偿援助他国。二是库存。通过库存调济市场余缺,丰年存入,歉收投放。但这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产品是可以库存的和产品库存费用较低,否则库存会得不偿失。三是销毁。销毁商品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是资源的浪费,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要的、有益的。 2、试运用供求定理分析我国粮价走势(设币值稳定)? 答:粮价呈上升趋势。 从需求方面分析:对粮食的需求将会较大幅度地增加。理由:一是人口增长。人口总量会缓慢增长;二是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大幅度地提高,对粮食的直接需求减少,但对粮食的间接需求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从供给方面分析:对粮食的供给会有所增加,但幅度有限。理由:一是可耕地减少。城市的扩展,公路、铁路的兴建,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二是农业政策效应发挥殆尽;三是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四是农业生产技术作用的有限性。 总之,粮食需求增加幅度大于粮食供给增加幅度,其结果必然是粮食的上升。 3、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薄利多销”进行分析。 答:(1)厂商的收益与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相关,并且都有是正相关,然而,一般情形下,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却是反向变动的。 (2)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幅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3)当商品富有价格弹性时,降价会带来销售量增加且销售量增幅大于价格降幅,其结果是总收益增加,对厂商有利,这就是“薄利多销”的实质。 4、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谷贱伤农”进行分析。 答:(1)厂商的收益与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相关,并且都有是正相关,然而,一般情形下,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却是反向变动的。 (2)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幅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3)当商品缺乏价格弹性时,降价会带来销售量增加但销售量增幅小于价格降幅,其结果是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低会导致农民利益减少,甚至收益不能弥补成本,会严重地挫伤农民的生产积级性,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实质。
Q P1 0 P
P2 Q1 Q2
Q P1 D 0 P P2 Q1 Q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