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磁疗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33
第26章磁场疗法第一节磁场作用原理一、磁体与磁极能够吸附铁、钢、镍、钴等金属的物质叫作磁体。
磁体吸铁的性质叫作磁性。
磁性保持时间久,不易消失的磁体叫作永磁体.永磁体分为天然永磁体和人工永磁体。
人工方法制成的永磁体称人工永磁体,常用以制作人工永磁体的材料是稀土合金,如钐锢铜、铈钴铜、钕铁硼,人工永磁体的磁性好,磁场强度高,广泛应用于临床。
磁体的两极处磁性最强。
磁极具有不可分割性,当两块磁体相互接近时,就会出现同名极相互排斥,异名极相互吸引,即南极与南极相斥,北极与北极相斥,南极与北极相吸。
二、磁化与磁感应被磁体吸住的物体,当它们离开磁体后也具有磁性,这种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经过磁场的作用变为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叫作磁化.能够被磁化的物质叫作铁磁物质或磁性物质.铁、镍、钴能够被磁化,铜、铝、玻璃不能被磁化.人工永磁体就是通过磁化过程产生的。
如果磁化过程不是通过与磁体直接接触产生,而是隔着其他物体,如玻璃、纸张、空气等,这种磁化过程叫作磁感应。
三、磁场与磁力线磁力作用的范围叫作磁场。
磁场是无形的,在磁场中磁力是有方向的,磁力线从磁体的N极发出,通过空间进入磁体的S极,又在磁体内部从S极回到N极,形成封闭的曲线.磁力线的走行遵循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的原则。
磁极处的磁力线最密集,该处的磁性最强。
四、磁导与磁阻所有的物质根据其磁导率的不同分为抗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
抗磁性物质的磁导率低于真空的磁导率,u<1,这类物质包括玻璃、惰性气体、锑、铋等。
抗磁性物质不能被磁体吸引。
顺磁性物质能够被磁体吸引,在靠近磁极的部分产生异名极。
铁磁性物质能够被磁体吸引,并在磁场作用下易于磁化.五、磁电关系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通过电流作用产生的磁体叫作电磁体。
磁场也可以产生电流.六、磁场的作用原理(一)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二)产生感应微电流(三)局部作用和神经体液的作用所有物理治疗的共同作用机制,都是通过物理因子的局部作用和神经体液作用,超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磁疗 (magnetotherapy), 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份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磁疗的常用方法有:①静磁疗法。
用于穴位和病变局部。
②动磁疗法。
又称旋磁和脉动磁疗法。
③磁化水疗法和磁针疗法等。
临床常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表浅血管瘤、乳腺增生、神经痛、胃肠功能紊乱等。
磁疗的十大功效:1. 促进细胞代谢,活化细胞,然后加快细胞内废料和有害物质渗出。
2. 均衡内排泄系统(内环境)。
3.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微循环状态。
4. 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炎症红肿热痛等疾病痛苦。
5. 双向调理血压,特别能使高血压降低。
6. 促进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血液粘度。
7. 加强和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提升人体对疾病的谨防。
8. 有抗衰老(抗氧化)效果,肃清体内集聚的自由基。
9. 改善血脂代谢,有降低胆固醇效果。
10. 缓解人体疲劳、促进体力恢复。
11. 营养神经,减轻失眠和神经衰弱的作用。
简介磁疗(magnetotherapy), 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电荷微粒的运动、肌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份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磁疗的常用方法有:①静磁疗法。
用于穴位和病变局部。
②动磁疗法。
又称旋磁和脉动磁疗法。
③磁化水疗法和磁针疗法等。
临床常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表浅血管瘤、乳腺增生、神经痛、胃肠功能紊乱等。
磁定义“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我国用磁治病已有悠久历史。
汉代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传列》记载就已发现一种称之为“磁石”的天然矿物,具有磁性并可治疗疾病。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用磁石朱砂六曲制成的蜜丸,治疗眼病时“常顺益眼力,众方不及”,还说“主明目,百岁可读论书”。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