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概念及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94
内科学上消化道出血重点总结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重点总结如下:
1. 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胆道等器官的出血。
2. 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
3.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和黑便。
呕血通常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而黑便则为柏油样便。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
4. 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
5. 治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夹、电凝和注射药物等;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严重的出血或内镜治疗无效的情况。
6. 预防: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7. 预后: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需要紧急处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内科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上消化道出血名词解释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出血现象。
下面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术语的解释:1.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指食管黏膜下出现的、由静脉扩张和曲张所形成的血管。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等疾病的并发症,可因血管压力增加而导致出血。
2. 弥漫性胃黏膜充血(diffuse gastric mucosal congestion):指胃黏膜的血管扩张和充血现象,多见于胃溃疡疾病。
如果黏膜出现溃疡,则可能出现出血症状。
3.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溃疡:指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导致的胃黏膜溃疡。
这些药物会损害黏膜屏障功能,使黏膜易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袭,导致出血。
4. 胃底静脉曲张(gastric fundal varices):指胃底部的静脉曲张症状,多见于肝硬化患者。
胃底静脉曲张的破裂可能导致大量呕血。
5. 胃十二指肠溃疡(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分别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的溃疡。
这些溃疡可能由感染、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造成黏膜屏障受损,导致出血。
6. Malory-Weiss综合征(Malory-Weiss syndrome):指食管黏膜和胃黏膜的撕裂,通常由于严重的呕吐或剧烈的咳嗽引起。
这种综合征可能导致出血。
7.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泛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出血现象。
这种出血可能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大量便血等症状。
8. 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指能够拮抗维生素K作用的药物,如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用于治疗血栓疾病,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总的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涉及到多种疾病和病理机制。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的名词解释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上部的部位出血。
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是明显的鲜红色呕血或黑色便血,也可以表现为食管或胃黏膜出血的症状,如呕吐、黑便、贫血等。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可以分为急性出血和慢性出血两种类型。
急性出血是指大量出血且发生在短时间内,常常伴有呕血和黑便等症状。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急性胃炎等。
此外,创伤、肿瘤以及消化道畸形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急性出血。
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
常见的症状包括黑便、乏力、贫血等。
慢性出血的原因可以是胃肠道肿瘤、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此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酗酒、抽烟等也可能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引发慢性出血。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急性出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药物和负压吸引器等方法进行止血。
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内镜治疗,如黏膜下注射硬化剂、静脉曲张带扎闭术等。
对于慢性出血的患者,可以通过内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避免一些危险因素。
首先,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其次,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饮食过程中应缓慢进食,不要大口吃东西,避免创伤。
此外,不要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过度饮酒,戒烟等也有助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消化道检查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出血病灶,从而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概念: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大出血: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
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一、病因上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1.上消化道疾病(1)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2)食管、空肠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损伤2.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胆道出血4.血液病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测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肝功能、肾功能、血尿素氮、大便潜血试验2.内镜检查:是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措施。
一般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可明确病因,还可紧急止血。
3.X线钡餐造影检查:不能胃镜时使用;目前主张X线钡餐检查应在出血已经停止及病情基本稳定数天后进行。
4.选择性动脉造影:适用于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或不适宜作内镜检查者。
5.吞线试验:适用于不能耐受X线、内镜、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
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不能止血者,适于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对于无法进行内镜治疗,又不能耐受手术的严重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可考虑介入治疗。
五、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3.恐惧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4.潜在并发症:休克5.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出血液反流入气管有关;与三(四)腔气囊管过度压迫气管有关6.特定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六、护理措施1.休息:体位大量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或平卧位,可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2.治疗护理: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注意监测输液速度,测定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6.饮食护理(1)对急性大出血病人——禁食。
上消化道出血的名词解释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称胃肠道出血。
消化道广
泛指胃部,十二指肠,直肠,结肠等消化道的器官,出血指的是消化
道器官中出现的正常流出的血液。
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道器官神经系
统出现疾病或损伤时,从消化道各种器官出现的出血现象。
出血特点
常常是由于消化道器官包膜被损伤或失去张力,引起静脉、血管或淋
巴管的破裂,产生大量破血症状的血液流出。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多可表现为大量消化道出血或少量消化道出血,可出现贫血,口中留有血味,吐血,便血,便血量较多,以及腹痛,
腹胀,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脱水等症状。
此外,还可有皮肤面部萎缩,皮肤瘙痒,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表现为头
晕胸闷,心慌不安,血液稀薄等。
临床上,针对消化道出血,医生一般会实施病人血常规和肝功能
检查,胃镜检查,腹部超声,钡灌肠,CT检查等检查,检查出病因后
即可根据病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一般可采取消炎药、血管内皮素、抗凝血药等药物治疗。
此外,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可采取止血止痛手术,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
总的来说,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消化道器官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引
起的血液流出情况,引起出血现象。
症状多样,ci可采取药物治疗和
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应及早发现,以免发展成其他疾病,严重
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课件第一章:概述1.1 定义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概念和范围解释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区别1.2 发病率与死亡率统计我国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影响因素1.3 病因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解释各种病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第二章:临床表现2.1 症状详细描述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分析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的关系2.2 体征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体征解释体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2.3 并发症介绍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第三章:诊断与鉴别诊断3.1 病史询问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询问重点解释病史对于诊断的重要性3.2 体格检查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体格检查重点解释体格检查对于诊断的帮助3.3 辅助检查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辅助检查方法解释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3.4 鉴别诊断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解释鉴别诊断的重要性第四章:治疗与预防4.1 药物治疗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方法解释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指征4.2 内镜治疗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方法解释内镜治疗的优点和局限性4.3 外科治疗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解释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和风险4.4 预防措施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解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第五章:护理与康复5.1 急性期护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的护理要点解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5.2 饮食管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管理原则解释饮食管理对于止血和康复的作用5.3 心理护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解释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意义5.4 康复期指导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期指导内容解释康复期指导对于预防出血的重要性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一提供一个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6.2 案例二提供一个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6.3 案例三提供一个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第七章:家庭自我管理7.1 自我监测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家庭自我监测的方法和要点解释自我监测对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重要性7.2 药物管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家庭药物管理的方法和要点解释药物管理对于维持病情稳定的重要性7.3 生活方式调整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家庭生活方式调整的方法和要点解释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出血的重要性第八章:健康教育8.1 病因预防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预防方法和要点解释病因预防对于减少发病率的重要性8.2 疾病知识普及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普及方法和要点解释疾病知识普及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8.3 急救知识培训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知识培训方法和要点解释急救知识培训对于提高患者和家属应对能力的重要性第九章:研究进展9.1 病因研究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研究的新进展解释新进展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作用9.2 诊断技术介绍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技术的新进展解释新进展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的作用9.3 治疗手段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手段的新进展解释新进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强调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性和防治措施10.2 展望展望上消化道出血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目标和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溃疡病、胃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概念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屈氏韧带(又称 Trei tz 韧带)解剖位置在横结肠系膜根部、第二腰椎左侧。
正常情况下, 上, 下消化道是以十二指肠空肠曲为分界线的. 十二指肠空肠被这样的由少量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于腹后壁, 它像一条绳索, 将小肠提起并固定在腹后壁,称为屈氏韧带. 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门脉高压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性胃病消化道肿瘤胆道出血 Mal l ory-Wei ss 综合征(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Di eul afoy 病(杜氏病) Budd-Chi ari 综合征残窦综合征异位胰腺 Zol l i nger-El l i son 综合征:卓-艾综合征,系由发生在胰腺的一种非胰岛细胞瘤或胃窦 G 细胞增生所引起的上消化道慢性难治性溃疡。
由前者所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称之为卓-艾综合征Ⅱ型,而由后者引起的称之为Ⅰ型。
1955年 Zol l i nger 及 El l i son首先报道 2例此类病人 1956年由 Ei seman和 Maynard提出将此症候群称为卓-艾综合征。
以后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又出现了许多其他命名如胃泌素瘤、胰源性溃疡、原发性胃泌素增多症胰腺非细胞瘤等。
促胃液素瘤分泌大量的促胃液素,不断刺激胃壁细胞分泌大量胃1/ 13酸,终于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发生糜烂和溃疡,由于是肿瘤的缘故,这一过程始终在进行,故一般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治疗难以得到好的效用。
Di eul afoy 病(Di eul afoy s di sease)又称 Di eul afoy 病变(Di eul afoy s l esi on),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至今尚无一个确切的定义,病变是突露于胃肠道腔内活动出血的或黏附血块的动脉,动脉周围无溃疡形成这一特征已成为多数学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