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瓣环成形技术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51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修复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修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直视下成形术(或/和)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ICD-9-CM-3:35.12004,35.33001)。
(二)手术指征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2014年AHA/AC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编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年),《2017年AHA/AC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irculation,2017年),《2017年欧洲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7年)。
1.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1)无症状二尖瓣关闭不全,30%<LVEF≤60%或LVESD ≥40mm。
(2)有症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LVEF>30%。
(3)无症状二尖瓣关闭不全,LVEF>60%且LVESD≥40mm,且手术风险较低而成功率较高,或合并心房颤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0mmHg。
2.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三)标准住院日≤18天(四)进入路径标准“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直视下成形术或(/和)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ICD-9-CM-3:35.12004,35.33001)。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7天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血型+术前配血。
二尖瓣成形的手术配合目的分享二尖瓣成形手术的配合过程及经验。
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完成二尖瓣成形。
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返病房。
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充分准备,考虑全面,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给予连续有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节。
标签:二尖瓣成形;手术配合心脏瓣膜病是什么病?正常人的心脏共有四个主要的心瓣,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
它们张开时让血液流过,关闭时则防止血液倒流,令血液正常地循环全身。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某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心脏瓣膜病一般就是指心瓣的开合有问题,例如张开的幅度不够阔(即心瓣狭窄),又或者关闭时并不完全封闭了信道,仍留有空隙(即心瓣关闭不全)。
引起心脏瓣膜病主要原因有炎症、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先天性的心瓣疾病就是患者出生时已发现的心瓣毛病,大多没有明显病因,例如有些患者的主动脉瓣只有两叶,较正常的少了一叶,结果那个主动脉瓣只能够张开一点,影响血液流通。
心脏瓣膜病轻则使得人活动力明显不足,重则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甚至引发死亡。
当然,瓣膜病只有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心瓣膜病主要可以进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
内科治疗对于出现钠水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用利尿剂。
而外科手术可以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
另外还有介入治疗,主要是对狭窄瓣膜的球囊扩张术。
部分患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咯血,某些患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在活动后出现头晕、黑蒙甚至晕厥。
也可出现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症状。
以下部分主要讲解如何通过手术来治疗患者。
1 临床资料本组91例,男46例,女45例,年龄35~60岁,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6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2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缩窄性心包炎l例。
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进行,采用瓣叶裂隙修补、瓣叶部分切除缝合、腱索折叠或转移成形、人工腱索成形、交界成形、双孔法成形、人工瓣环成形等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道及胸内心表超声检查,术后超声检测成形效果。
心脏瓣膜成形术xx年xx月xx日•概述•病理生理•临床诊断目录•治疗•手术效果评估•预防与康复•研究进展与展望01概述心脏瓣膜成形术是一种修复心脏瓣膜病变的手术方法,主要通过修复或置换病变瓣膜,以恢复正常的瓣膜功能。
定义心脏瓣膜成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通常被视为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理想方法之一。
特点定义与特点1历史与发展23心脏瓣膜成形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心脏外科医生开始尝试修复心脏瓣膜病变。
起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脏瓣膜成形术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
发展历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瓣膜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技术进步适用人群心脏瓣膜成形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如先天性瓣膜畸形、风湿性瓣膜病、缺血性瓣膜病等。
禁忌证心脏瓣膜成形术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等。
适用人群与禁忌证02病理生理瓣膜狭窄是指瓣膜开口狭窄,导致血流受阻的现象。
定义主要病因包括瓣膜钙化、先天性瓣膜畸形、风湿热等。
病因瓣膜狭窄会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影响全身血液循环,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影响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是指瓣膜在关闭时不能完全闭合,导致血液反流的现象。
瓣膜关闭不全定义主要病因包括风湿热、缺血性心脏病、瓣膜脱垂等。
病因瓣膜关闭不全会导致血液反流,影响心脏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影响病因主要病因包括慢性炎症、缺血性损伤、瓣膜老化等。
定义瓣膜钙化是指瓣膜组织发生钙盐沉积,导致瓣膜变硬、失去弹性等现象。
影响瓣膜钙化会影响瓣膜功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瓣膜钙化瓣膜感染是指瓣膜组织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瓣膜炎症、损伤、功能障碍等现象。
定义病因影响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性心内膜炎等。
瓣膜感染会影响瓣膜功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引起瓣膜破裂、穿孔等严重后果。
不同二尖瓣前叶成形技术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作者:查建华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二尖瓣前叶成形术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MI)病患的影响。
方法在2015.03~2017.09抽出外科收治的MI病患80例进行手术治疗研究。
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均分为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腱索转移组病患行腱索转移手术治疗,人工腱索组病患行人工腱索组置入手术治疗,观察2组瓣口面积、心功能和二尖瓣返流情况。
结果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病患术后瓣口面积、心功能和二尖瓣返流情况相比较差异较小(P>0.05)。
结论对MI病患行腱索转移手术和人工腱索组置入手术治疗的效果均较好,临床可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
【关键词】腱索转移手术;人工腱索组置入手术;MI;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2二尖瓣的关闭功能通常与人体瓣环部分、乳头肌部分、左心室部分、瓣叶部分和腱索部分功能及结构有关,这些部分的结构或者功能出现异常会导致二尖瓣关闭功能不全,引发疾病[1]。
目前对于MI病患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故本文尝试采取两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术来治疗MI病患,以改善病患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5.03~2017.09抽出外科收治的MI病患80例进行手术治疗研究。
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均分为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腱索转移组病患行腱索转移手术治疗,男和女各为28例和12例,年龄16~72岁,均龄(44±1.3)岁,人工腱索组病患行人工腱索组置入手术治疗,男和女各为27例和13例,年龄17~70岁,均龄(43.5±1.4)岁,排除癌症病患、严重脏器病变病患、精神异常病患和中途退出手术研究病患。
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的常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1.2.1 腱索转移组腱索转移组病患行腱索转移手术治疗,病患单根腱索发生断裂情况,中央区存在局限性的病变。
二尖瓣瓣膜成形术 (MVP)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M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确诊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共71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均在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
经收集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随访资料后,分析MVP术式治疗MR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
结果:(1)临床效果:患者MVP术式治疗1年后复查所得心腔内径(LAD、LVEDD)、肺动脉内径(MPA)指标数据均降低,射血分数(FVEF)指标数据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预后:患者术后1年时心功能NYHA分级中Ⅰ级患者占比提升,Ⅳ级患者占比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
(3)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8%。
结论: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效果显著,可在积极改善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后,积极改善心功能,为其临床安全预后的实现提供基础。
关键词:二尖瓣瓣膜成形术;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疗效;并发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类少见先天性心脏瓣膜疾病,多与其他类型心脏畸形合并发生,可间接或直接引发患者心功能异常,导致临床不良预后风险增加,特别是对于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而言,心脏不良事件预后发生率更高,需及时接受治疗予以改善。
二尖瓣形成术治疗是现阶段二尖瓣关闭不全首选治疗方案,可在最大程度保留患者二尖瓣原始结构同时,积极维护二尖瓣及左心功能,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但对部分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认识尚不足,仍存在较多质疑,亟待解决[1]。
因此,为分析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确诊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共71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均在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
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体会王水云;王保祥;宋云虎;於其宾;于钦军;王谦胜;程卫平【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08(006)012【摘要】目的总结36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实施二尖瓣成形术36例,其中后叶矩形切除13例,"双孔法"3例,后叶腱素转移1例,后叶矩形切除+"双孔法"4例,前、后交界环缩2例,单纯放人工瓣环11例,瓣叶裂修补1例,二尖瓣肿瘤切除1例.28例置人人工瓣环,其中Edward软环19例、Medtronic软环9例.结果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26例,少量反流10例.1例术后第10天发生心律失常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LA)(49.06±13.79)mm,左室(LV)(59.79±11.23)mm.术后心脏彩超检查:左房(39.47±6.63)mm,左室(50.21±5.07)mm.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检查:左房(35.26±5.42)mm,左室(45.18±4.25)mm.35例随访1~18个月,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4例.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治疗效果.【总页数】3页(P894-896)【作者】王水云;王保祥;宋云虎;於其宾;于钦军;王谦胜;程卫平【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相关文献】1.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58例临床体会 [J], 李屏2.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临床体会:(附20例报告) [J], 朱美;杨明智3.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分析 [J], 周琦云4.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前后左室扭转运动改变的评估[J], 周鼎文;禇雯;王华;王振华;张社芳5.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远期疗效比较研究[J], 庞帅;Muradyan Musheg;Muradyan Regina;陈宗皓;桑鹏超;谷腾飞;李嘉慧;袁金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先天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陈寄梅;张镜方;庄建;吴若彬;肖学钧;陈欣欣;岑坚正【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1(022)007【摘要】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病变治疗中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和临床结果。
方法56例14岁以下患儿因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病变,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术中同时进行了二尖瓣成形。
成形部位包括二尖瓣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等部分。
结果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为1.8%。
55例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出院复查提示二尖瓣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
随访1例死亡(1.8%),3例再次手术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5.5%),大多数患儿心功能为NYHA Ⅰ级或Ⅱ级(89%)。
结论儿童先天性二尖瓣病变治疗应首选瓣膜成形,大多数儿童二尖瓣成形效果良好。
【总页数】2页(P604-605)【作者】陈寄梅;张镜方;庄建;吴若彬;肖学钧;陈欣欣;岑坚正【作者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相关文献】1.儿童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成形术护理 [J], 周颖2.Inoue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2例 [J], 王树水;张智伟;徐衍梅;李虹;王慧深;李渝芬;潘微3.改良小切口Anderson-Hynes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肾积水32例 [J], 田俊严;张刚;孙劲松;刘丹丹4.腹腔镜辅助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肾积水的疗效观察 [J], 加依那西;李龙5.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病变疗效分析 [J], Yin Qiang;Han Yuehu;Li Hongling;Li Yuxi;Duan Le;Su Jie;Zhu Hailong;Sun Guocheng;Gu Chunhu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尖瓣成形的基本技术二尖瓣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手术技术。
本文将介绍二尖瓣成形术的基本技术。
一、引言二尖瓣是位于心脏左室和左心房之间的一种瓣膜结构。
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
二尖瓣成形术是一种保留自体二尖瓣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更好的术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术前准备在进行二尖瓣成形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三、麻醉和手术准备二尖瓣成形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
在手术前,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全身消毒,然后将患者覆盖以手术巾。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以便输注药物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手术步骤1. 打开胸腔:医生通过切开胸骨将胸腔暴露出来,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2. 切开心包:医生将心包切开,以便接近并操作心脏。
3. 分离二尖瓣: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将二尖瓣从周围组织中分离开来,以便进行后续的修复。
4. 修复二尖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如缩窄部分的切除、瓣叶的缝合等。
5. 重建二尖瓣环:医生可以使用人工材料或患者自身组织来重建二尖瓣环,以保证二尖瓣的正常功能。
6. 术后评估:医生会在手术完成后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修复效果。
五、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进行心电图检查等。
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同时进行抗凝治疗和抗生素预防。
术后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六、风险和并发症二尖瓣成形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栓形成、二尖瓣再狭窄等。
术前全面评估和术后严密监测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七、结语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
通过采用适当的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二尖瓣在收缩期没有完全关闭,导致二尖瓣反流的病症。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因包括二尖瓣前叶、后叶或乳头肌损伤、乳头肌断裂等,严重
情况可能会引发心功能障碍和心衰等病症。
目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方式。
其中,二尖瓣成形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通过对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分析,探讨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进一步提高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对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内容包括:
1. 回顾性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和医疗档案,对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2. 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手术方式等,对手术前后的二尖瓣功能、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3. 安全性评价:对手术中和术后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进行记录和分析,评估二尖瓣成形术的安全性。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数据,全面评估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于拓展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提高治疗水平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研究成果还可以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