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理学

什么是理学

本文由aisiegaep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3课
程颢
朱 熹
陆九渊
程 颐
王守仁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儒学、道教、 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 的产物,它以“ 天理” 的产物,它以“理”(或“天理”)为 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 人生命运, 宇宙自然和 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 孔孟正宗, 治理国家的新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 儒学。 儒学。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程颢、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认识论: 格物致知” (3)认识论:“格物致知”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 朱熹,
思想:(1 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 :( 三纲五常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2)“存天理,灭人欲” 著述: 四书章句集注》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孟子》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大学》、《中庸》
影响:成为官方哲学; 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
三、陆 王 心 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南宋: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唯心论; 唯心论; 提出“致良知” 知行合一”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 学说; 学说;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 怎样理解二程、朱熹、 的异同? 的异同?
《赏花》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 天生的。 二程说:“天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朱子说: 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 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 美丽的。” 主观唯心主义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外在的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 内在的 “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认为本心是“ “心”,认为本心

是“理”。
《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
二程说: 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 朱子说: 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 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父子君臣 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阳明说: 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 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 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
道德修养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礼 的思想,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影响相同: 2、影响相同: 本质一致,都以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 A、本质一致,都以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有助于 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 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 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外在的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 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 内在的 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 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把握“ 的途径不同: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 王心学提出,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内心的反省, 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有

哪些? 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总结) (总结)
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
万物的本原是“天理” 万物的本原是“天理” 社会伦理道德是“天理”的反映, 社会伦理道德是“天理”的反映, 人们应该遵守伦理道德, 人们应该遵守伦理道德,服从统治 人欲和天理是对立的, 人欲和天理是对立的,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格物致知” 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 更好地理解天理, 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 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 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 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乐而乐。 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避趋之。”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的孩子, 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的孩子,未来 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从容、踏实。 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从容、踏实。
消极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统治,压抑、 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产生了消极影响。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酷吏以法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其谁怜之? 其谁怜之?” ——戴震 (清) 戴震
知识梳理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创立: 成熟:南宋朱熹 成熟: 发展:陆王心学 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探究学习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 风景时, 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 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 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 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 王阳明回答: 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 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 来看此花时, 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 就说明此花不在的的以外。 来,就说明此花不在的的以外。”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