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朝花夕拾》复习——文段阅读训练

(完整版)《朝花夕拾》复习——文段阅读训练

(完整版)《朝花夕拾》复习——文段阅读训练
(完整版)《朝花夕拾》复习——文段阅读训练

阅读《朝花夕拾》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二十四孝图》

(一)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莺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

1.作者在文中写“虫蛆、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净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二)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的是日本人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意与旧本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太平御览》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壁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3.两段都提到老莱子的孝亲故事,两者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深入探究]

4.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

5.简述(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6.结合《二十四孝图》全文内容,分析《二十四孝图》不受儿童欢迎的原因。

阅读《朝花夕拾)中《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一)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那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视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

1、作者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似乎没多大意思”,有何用意?

(二)

......他口里的阁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一不,鬼格。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

2、“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 鬼格。”作者这里先说成“人格”后又改为“鬼格”,有何目的?

(三)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給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效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者和尚说,这是飞娱蛤,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深入探究]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无常”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人们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6、《五猖会》文章题目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为什么?

阅读《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一)

......“父亲! ! !”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地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觉得是“对

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二)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域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2、《琐记》中“我”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的原因有哪些?

(三)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圆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3、“我”为什么觉得“这种欢呼”听得刺耳”?”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要说说变化的原因。

(四)

不知怎的我们便都笑起来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视,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本本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5、选文中“他”指的是谁?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深入探究]

6.《父亲的病》一文中,所谓的名医们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

7、《琐记》中行太太是怎样的形象?

8、范爱农的生是个悲剧心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D) A、周树人 B、鲁迅 C、周豫才 D、周作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 A )A、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C) A、浙江杭州 B、浙江温州 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A、“我家的”后面 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 D、“我家的”右面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A、少年 B、青年 C、壮年D老年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A、学堂名 B、书房名 C、书院名 D、私塾名 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D) A、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久D藤野严久郎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C ) A、日本 B、仙台 C、北京 D、仙台医专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A、《莽原》 B、《申报》 C、《奔流》D《晨报副刊》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A) 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 C、《旧事重提》 D、《伪自由谈》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B) A、12 B、10 C、14 D、8 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B) A、写作过程 B、编纂过程 C、修改过程 D、构思过程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16、《狗?猫?鼠》是一篇(B) 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 17、《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C) A、养狗 B、养猫 C、养隐鼠 D、都不是 18、《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 A、一种人 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朝花夕拾》阅读训练

《朝花夕拾》导读 一、《朝花夕拾》 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二、目录: 小引①狗〃猫〃鼠②阿长和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五猖会⑤无常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父亲的病⑧琐记⑨藤野先生⑩范爱农后记 三、分类 1-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8-10篇: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四、简介 1.《猫〃狗〃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试题 一、填空题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 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小学生粗粗的《儿童世界》与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4 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汉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五猖会》。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

微妙的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书,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民间传说。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 24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山海经》,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长妈妈送的。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题 《朝花夕拾》导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完整版)《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较全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作家作品】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 1926年6月至 11月间,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④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感受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误人的实质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朝花夕拾》知识点测试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知识点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D) A、周树人 B、鲁迅 C、周豫才 D、周作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 A ) A、散文集 B、论文集 C、文学评论集 D、杂文集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C) A、浙江杭州 B、浙江温州 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A、“我家的”后面 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 D、“我家的”右面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A、少年 B、青年 C、壮年 D、老年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A、学堂名 B、书房名 C、书院名 D、私塾名 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A)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 A、本城书塾 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 D、仙台医专 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D) A、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九D藤野严九郎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C ) A、日本 B、仙台 C、北京 D、仙台医专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A、《莽原》 B、《申报》 C、《奔流》D《晨报副刊》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C) A、《朝花夕拾》 B、《花边文学》 C、《旧事重提》 D、《伪自由谈》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B) A、12 B、10 C、14 D、8 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B) A、写作过程 B、编纂过程 C、修改过程 D、构思过程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16、《狗·猫·鼠》是一篇(B) 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 17、《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C) A、养狗 B、养猫 C、养隐鼠 D、都不是 18、《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 A、一种人 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1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A) A、长工 B、短工C日工D钟点工 20、《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D)

朝花夕拾阅读问答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问答 《狗?猫?鼠》 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 答:《狗?猫?鼠》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1)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捕食定要尽情玩弄,待玩腻了在吃,与人们的坏脾气相同。(2)天生一副媚态。(3)在交配时嗷叫,令人心烦;(4)吃了“我”心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非猫所害,但“我”是不会对猫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我”认为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暴虐者”。充分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答: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么心情? 答:“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表现“我”的惊讶。“我”只是随口跟她提起,并不会料到长妈妈会把它买了回来,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敬意”。 3.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答:阿长是个朴素的乡村妇女,她虽然有些迷信有些喜欢说别人闲话,但是她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美好憧憬。 《二十四孝图》 1.《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高兴”是因为我一人所独有;“扫兴”是因为“我”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对之前想做孝子的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答:对书中那些孝子的做法感到可疑甚至反生反感。 3.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答:不是。作者并不反对孝道,只是对中国古代孝道深表怀疑。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暴,对中国古代儿童的怜悯和同情。孝顺是优秀的品质,但不能过分虚假,不然就变的愚不可及了。 《五猖会》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可以看出父亲是个对子女要求严厉的人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结集,共篇。最初以《》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目前我们学过的《》就是出自本结集。 2、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补充下列句子。 读名著,我们能学习到人物的高贵品质,如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我们能学到他嫉恶如仇的高贵品格;读名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柔情,如鲁迅《朝花夕拾》里讲述的,。 3、你作为学长,将要对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我”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 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题目的序号填在①②③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 《藤野先生》 J.《范爱农》 (2)在第④⑤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短语。 4、《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的人物是:、、 、、。 5、《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脸谱化的,而是饱满而立体的。例如范爱农,他是一位觉 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对此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在他身上还有一种懦弱、妥协的特点,请用事例佐证后者。 6、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有哪些?(写出三点即可) 7、概括《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它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

七上名着《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原名《》。“朝”的意思是,“夕”的意思是。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和《》。请简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5、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的照片。 6、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7、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8、鲁迅原名是我国着名的家、家、家 二、简答题 1、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2、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3、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4、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 5、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6、《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7、《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哪个城市? 8、《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9、请写出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 《朝花夕拾》试题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有答案

七年级名著阅读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A. 12 B. 10 C. 14 D. 8 2.《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 A. 写作过程 B. 编纂过程 C. 修改过程 D. 构思过程 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A. 本书的写作过程 B. 本书的编纂过程 C. 本书的修改过程 D. 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 《风筝》 B. 《无常》 C. 《父亲的病》 D. 《藤野先生》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A. “我家的”后面 B. “我家的”前面 C. “我家的”左面 D. “我家的”右面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 《五猖会》 B. 《琐记》 C. 《父亲的病》 D. 《无常》 8.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9.《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 学医太难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苏联 D. 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A. 东京 B. 北平 C. 横滨 D. 绍兴 1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A. 一件 B. 两件 C. 三件 D. 四件 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A. 孔乙己 B. 范爱农 C. 藤野先生 D. 寿镜吾老先生 1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鲁迅《朝花夕拾》中考名著习题及答案

鲁迅《朝花夕拾》 1.《》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不同经历和体验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很多故事令我们回味无穷,难以忘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故事,《藤野先生》中的故事。2.名著阅读(2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3.《》是鲁迅所写的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作品《》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4.《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集子记述了先生少年时代以至到日本的若干生活片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里的捕鸟活动;《》中;《父亲的病》中作者为给父亲治病四处索求药引的情景;《》中……这一篇篇文章,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地方民俗,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 5.在《朝花夕拾》10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理由是什么?(2分)6.《》和《藤野先生》都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在这两篇散文里,鲁迅回忆了他的两位老师。其中,藤野先生以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等高尚品质赢得了鲁迅的尊敬与怀念。 7.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①;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②;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③的好品质。8.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作者儿时,读__________(人名)给“我”买《山海经》,看闰土父亲雪地捕鸟,坐船看目连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故事极度为反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健康成长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答案1.名著阅读(共3分)朝花夕拾(1分)示例:雪天捕鸟(1分)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1分)2.答案示例:《藤野先生》中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善良淳朴、不拘小节的长妈妈(或:虽然有些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长妈妈)(共2分。每空1分,作品名称0.5分;人物的主要特点0.5分。没有写主要特点,只写人物,不得分)3.答案:朝花夕拾后两空填《从白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文章名和对应人名均可。(共3分。共三空,每空1分)4.答案示例:《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在新年到来之时教作者说吉祥祝福的话《琐记》作者在矿路学堂求学开始接触新书《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为作者细致修改讲义《范爱农》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在同乡会上与范爱农格格不入(本题2分。每空1分。能答出作品名称和相关片段即可。作品名称0.5分,相关片段0.5分)5.答案示例:篇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由:记述了作者童年上学前后的一段生活经历,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妙趣横生。评分:写对篇名给1分,阐述理由时,内容正确,表达通顺,给1分6.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评分:共3分。每空1分。每空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7.藤野先生三味书屋善良8.长妈妈(阿长)折梅花(寻蝉蜕)郭巨埋儿(老莱娱亲)(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朝花夕拾》阅读训练检测题(七年级名著阅读)

七年级名著阅读检测题——《朝花夕拾》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A. 12 B. 10 C. 14 D. 8 2.《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 A. 写作过程 B. 编纂过程 C. 修改过程 D. 构思过程 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A. 本书的写作过程 B. 本书的编纂过程 C. 本书的修改过程 D. 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4.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 《风筝》 B. 《无常》 C. 《父亲的病》 D. 《藤野先生》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A. “我家的”后面 B. “我家的”前面 C. “我家的”左面 D. “我家的”右面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 《五猖会》 B. 《琐记》 C. 《父亲的病》 D. 《无常》 8.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9.《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 先生不重视自己 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 学医太难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苏联 D. 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A. 东京 B. 北平 C. 横滨 D. 绍兴 12.《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A. 一件 B. 两件 C. 三件 D. 四件 1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2018《朝花夕拾》阅读检测题有答案

《朝花夕拾》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 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 《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 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 “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 “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 《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 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 “黄香扇枕” “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朝花夕拾》阅读指南

《朝花夕拾》阅读指南 步骤一:阅读内容前的准备 (1)书名(篇名、作品标题) 为何阅读这本书?有何阅读动机? 从书名和封面设计想到什么? 想要从书上获得什么? 如果是我,怎么写这本书? 从封底文字介绍中获得哪些信息? (2)翻看封底的介绍,了解内容概要与风格 (3)作者与作品风格 翻阅作者栏的介绍,了解作者写作风格与书籍的类别。 书的类别是文学类书籍还是非文学类书籍?文学类书籍注重感动与熏陶,非文学类书籍注重行动与印证。 是中文书写还是翻译著作?(牵扯到文化背景的考虑,作者所提供的见解是否是人性普遍的问题,还是文化情境的差异?) (4)序言与目录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两种写法。自序常是作者叙述写作动机、本书构想、创作历程以及想表达的概念等。他序是旁人从作者背景、专长、该书特色作推介或导读的文章。 可先看也可阅读全书后再看。先看的好处是了解作者写作此书的用意,缺点是破坏了阅读探索的乐趣;也可以在全文阅读完后再看,以作为统整之用。

目录:了解本书的结构方式,是因果式大纲(从原因到结果的内文安排)?还是并列式大纲(每个章节独立共存,没有前因后果的关联)?阅读目录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历程,建构整体概念。 步骤二:阅读正文,与作品对话 (1)圈点勾画(四部分) 重点关键:勾画出主旨句、关键句。 佳句共鸣:勾画出感动或产生共鸣的语句。 不了解之处:勾画出不懂的地方(艰深语句或生涩词语),以便查找资料。 不认同的地方:勾画出与作者看法不相同的地方,进一步思考。 温馨提示: 可以用不同的记号。重点处(*),佳句共鸣(○)、不了解(?)、不认同(×),等。 (2)批注:眉批、旁批等。 将随想的灵感与意见简单记在书上空白处。 (3)撰写读书笔记(读后的理解与感悟) 步骤三:统整与解读,与自己对话 (1)掌握要义(记忆层):运用圈点勾画的重点关键处联想 能否以自己的语言把这本书的内容简单讲出来? 将标题、目录化为问题,想想作者如何诠释每一单元。 串连书籍的目录、标题,寻找章节的关系、发展脉络,归纳、汇整,画出简明架构,掌握全文大意。 例如:记叙类

朝花夕拾练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精编版

朝花夕拾练习测试题及 参考答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和_______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 3.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 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5.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 6.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鞠挞的文章是_______。 7._______是鲁迅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8.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0.作者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_______。

11.“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是作者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3.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 14.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_______。 1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16.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寻别一类人们去”而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17.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________和________。 18.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________的照片。 19.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____。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中提及。 2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 2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________,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________,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的不合理。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名着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共?????篇,是一部蕴含着???????????????和???????????????的作品。其中的??????????????????????和?????????????????????????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接着将????????????????????????????进行对比,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这个学堂四天教授????????,一天教授????????,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他随后又考入了????????????,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父亲却要我??????????????,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黑无常又叫??????????,人们喜爱的是?????????。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知识竞赛题选 一、填空: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鲁迅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____人称叙事。 一 3、《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旧事重提 4、《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_______连载。 《莽原》 5、《朝花夕拾》共收录了篇文章,前两篇写 于,中三篇是,后三篇写在。 十北京寓所的东壁下流离中所作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6、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猫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7、“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阿妈阿长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_______。 长妈妈 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________。 阿长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_______”。 三哼经 11、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 长妈妈 12、《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①________②③ ④⑤⑥______ ⑦。刻画了一个、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 ①阿长的姓氏②喜欢切切察察③不许我走动④夏夜睡觉的姿态⑤讲求除夕的规矩和生活中的规矩⑥讲长毛的故事⑦为我买《山海经》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沉痛的悼念和怀念之情

13、“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二十四孝图》 1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_______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哭竹生笋 1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____________”,“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肉麻当作有趣 16、“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_____思想的著作。封建孝道 1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_______。 迎神赛会 18、“我”要到关东去看,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赛会是不允许看的,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赛会妇孺们读书人 19、在出发去关东前,父亲让我背,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关东。 《鉴略》 20、“我”和人们都喜欢,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慨。 活无常 21、“我”觉得一切鬼众中,就是_______有点近人情,那 鬼手里拿着________。 无常大算盘 22、在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无常》 23、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______”和“______,”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大戏目连戏 24、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___________玩耍。 百草园 25、“我”儿时的玩伴是_______。 闰土 26、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 比桑椹要好的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