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自防水浅谈
- 格式:docx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技术要点摘要:地下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施工质量要求的关键是满足施工标准和防潮防渗要求。
在过去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对地下工程的防水认识不充分,造成了地下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隐患,因此,地下各种物件损坏严重,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给工作人员和居民带来了心理负担和压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在地下工程中,使用防水混凝土施工受到关注,成为预防和控制地下室渗漏现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1 地下工程渗漏水原因及堵漏措施1.1 地下工程渗漏水原因1.1.1 设计因素在具体设计环节,施工设计工作人员对于地下水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未能做到合理分析,导致后续工程防水设计存在问题,标高确定也缺少准确性与合理性。
施工过程中忽视底层滞水的危害,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对这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和不科学的设计。
同时,在建筑项目中,所选择的方案和设计标准不适合当地环境,且不完善,并且细部结构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细部结构出现材料选择不当、施工方案不科学等隐患,造成严重的施工质量缺陷。
1.1.2 施工因素侧壁与底板的连接措施及连接工艺选择不科学、不完善,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质量缺陷和隐患,进而导致接缝渗漏现象,并且结构本身也存在一些质量缺陷。
变形缝是地下室漏水的主要来源,也是拌合混凝土最常见的渗透缺陷,产生变形缝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止水带施工选择上不合理,对止水带功能造成影响,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次在材料质量上选择不合理,容易引起施工不密实,可能导致渗漏现象的产生。
同时,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缝造成的地下室漏水现象更加严重,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处理技术不科学,容易引发混凝土开裂现象,进而引起较大的渗流通道和渗流现象。
1.2 堵漏施工技术措施1.2.1 面渗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优先选择使用火焰喷灯类的工具对渗水面位置进行持续烘烤。
浅谈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处理措施及设计建议摘要:地下室渗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质量通病,一般情况下,地下室的防水设计主要是根据地下室的防水等级、地下水的压力及地下水水质情况等参数进行设计,主要分为两层,一层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亦即P8(P6)抗渗混凝土刚性防水、一层为柔性防水也即防水卷材或高分子涂膜。
两层防水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其渗漏的原因也有很多,有设计原因、有施工原因、有原材料原因,但主要还是施工原因和原材料原因。
尤其是以下部位更容易渗漏:1、地下室的施工缝及后浇带部位;2、地下室外墙的墙根或地下室的阴角部位;3、地下室变形缝部位;4、穿越地下室外墙的套管(管道)部位;5、地下室凸出顶板的楼梯间、采光井部位;6、地下室外墙止水螺杆等部位,其渗漏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分析如下关键词:地下室渗漏;混凝土;措施一、地下室混凝土容易渗漏部位的原因分析:1、地下室混凝土的施工缝部位:一般情况下,施工时都是以后浇带作为施工缝,分段浇筑,但有时候受自然条件限制或突发事件影响导致地下室底板、顶板或外墙板处产生施工缝,此时,如对施工缝处理不当,就可能容易产生渗漏。
通常施工缝部位埋设300-500*3mm钢板止水带,在二次浇筑另外一边时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渗漏,尤其是竖直施工缝如不仔细处理更容易渗漏,原因是竖直施工缝支模时端头不易封严,特别是用二层钢丝网封堵,经常跑浆,仅留下砂石和少量水泥浆,形成类似泡沫混凝土,二次浇筑前如不提前彻底清理出松动的石子和水泥浆块,并用水冲洗干净,该部位特别容易形成渗漏点。
2、地下室外墙的墙根部位:1)底板和墙板根部间歇时间太长,形成冷缝,2)该部位振捣不密实,3)墙板浇筑后,底板进行了二次震动,导致墙板混凝土未跟着下沉,同时,该部分应力过于集中,养护不及时也易造成干裂引起渗漏。
3、地下室变形缝部位:1)主要是金属止水带焊缝不饱满或与钢筋相连形成渗漏通道,橡胶或塑料( PVC)止水带接头没有锉成斜坡沉降缝漏水比较普遍,由于缝中橡胶带不易固定牢靠,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跑位,有时跑位严重,特别是顶板和底板止水带常落到下层钢筋上。
高层建筑和多层住宅进年来的广泛普及,车辆平均拥有量的增加,停车位数量需求的随之增加,地下室开发与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大。
相关数据表明,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失效、渗漏水的状况普遍存在,但地下室防水一旦失败从技术上说很难补救,而且相关花费成本也会很高,维修工期长,不只影响结构安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也无法保证。
地下室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地下室防水一般采用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两道防水方式。
结构自防水主要是指,结构钢筋混凝土自身具有自防水功能,外防水附加柔性防水材料。
工程实施过程中,附加防水层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接头多,采用空铺法,施工中一旦有损坏或接头有渗漏,受压力作用,地下水渗入到外防水层内部,外防水层就失去了防水作用。
柔性外防水层因房屋整体荷载的增加,在地基及垫层变形、沉降的情况下,在每平米几十吨的压力下,容易受到损坏。
所以地下室附加外防水层的防水作用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际使用中未能充分发挥防水作用,实际要依靠结构钢筋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地下室防水不渗漏的关键要保证抗渗混凝土浇注密实、不留缝隙。
因此工程实践中,可以取消地下室附加外防水层,以节约地下室防水费用,降低工程造价。
结构混凝土自防水材料具有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的性能,是无机多孔复合材料,如果能采取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措施,就可以改善建筑物内部的布局,减少渗漏水的可能,处理得当就可完全阻挡侵入的地下水。
原材料精选,合理配比混凝土,掺加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CCCW)抗裂密实剂与DPS 减水剂等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
在原材料优选和混凝土级配优化方面,首先,各种原材料质量必须高,含泥量等多项要求要严格符合。
水泥要选用水化热较低的品种,来避免水热化,硬化收缩产生裂缝的情况。
粉煤灰加一些的话,可以用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紧密性和抗渗性。
为了减少混凝土中毛细孔、沉降缝隙、接触孔等,阻断其形成渗水通道,要严格对水灰比、含砂率、水泥用量和灰砂比进行控制。
浅谈地下室防水措施摘要:当前,人们为了扩大使用空间,城市建筑中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在地下都修建了地下室。
地下室防水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下室中的活动人群、存放物品和管道等的状况。
做好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工作对于建筑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地下室渗漏产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地下室防水结构的组成,阐述了地下室主体防水的主要途径、方法及构造。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结构自防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在向高空深度发展时,建筑也在不断的向地下扩展,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
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地下室防水工程属于比较关键的建设内容之一。
目前,防水失效、渗漏等现象已成为地下室防水工程中不可小觑的问题。
防水工程做不好,补救起来相当困难,若发生渗漏,则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产生影响。
此外,降雨等地表水容易侵蚀地下室的围护结构,而且地下水易浸入混凝土中引起可溶性侵蚀或钢筋锈蚀,不利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所以,致力于地下室防水研究,对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保用户放心使用有重要意义。
1 地下室工程渗漏水原因分析1.1 工程设计方面1.1.1 工程防水标高,防水等级的确定不合理,防水措施选用不当。
1.1.2 认为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厚度就能满足防水设计规范,但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会对混凝土抗渗性能造成影响,进而导致结构发生渗漏,比如工程质量,以及后期混凝土碳化会加速其中钢筋的锈蚀程度等。
1.1.3 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认识不清,设防不足。
1.1.4 勘察中未发现地下水或认为地下水位低于工程埋置深度,从而设计中未考虑防水措施。
由于设防不足造成工程竣工后发生渗漏。
1.1.5 设计部门各专业之间的磨合不到位,未严格按要求会签,预埋件埋设位置出错,甚至遗漏了预埋件,导致施工过程中不断返工,破坏防水结构。
1.1.6 没有注意上层滞水及壅水的危害,导致地下室渗漏。
浅谈地下防水工程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增多和向地下要空间的要求,地下室和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地下防水工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地下防水成功与否,不仅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维修。
现就地下工程渗漏水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对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外墙施工缝、后浇带以及变形缝的构造处理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探讨,供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借鉴。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细部构造1.地下工程渗漏水病害分析1.1 设计因素由于对地下水的运动认识不足,工程防水标高确定不合理,再加上忽视了上层滞水危害,该设防的未予设防,从而造成工程渗漏。
选用的防水方案没有考虑到当时的使用条件,如果与本工程的结构特点不相适应,也将造成工程渗漏水。
如地下通廊的设计中一般只取通廊的横断面,纵向均为构造配筋。
因此长达几十米的通廊刚度较小,虽然设置了变形缝,但混凝土仍出现环向裂缝而漏水。
结构细部防水设计不详细。
如变形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不当,以及选材不妥,使之成为地下工程渗漏水的主要隐患。
周围环境变化造成渗漏。
勘察时地下水位较低,因而没有考虑防水措施,工程建成后,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从而造成渗漏。
对地下水的浮力作用认识不足,施工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抗浮措施,造成地下工程整个浮起断裂或部分浮起断裂而造成渗漏。
1.2 施工因素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断裂。
防水卷材粘接不牢,拐角、留槎接槎处理不好或防水层碰伤等而造成渗漏。
变形缝或穿墙管等部位的施工,未认真将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部位进行定位;浇注两侧混凝土时,任意碰撞,形成止水带偏斜、搭接不良而造成渗漏。
回填土质量的好坏对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当回填土不密实时,由于大气降水和周围地表水的补给,回填土层就会形成含水量大的上层滞水层。
这层滞水对工程产生静水压力,如遇防水薄弱环节,则易造成工程渗漏。
浅谈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摘要:关于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讨论地下室的底板、外墙和顶板防水的设计与施工的做法。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建设也越来越广泛。
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由于基础都埋置较深,形成了可利用空间,一般设置地下室作为设备层、车库等,因此地下室主体结构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它的使用功能,即使事后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也费时费力费钱,而且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地下室主体结构的防水设计与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依据《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8)(以下简称《防水规范》)第3.1.4条,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1 防水混凝土防水在地下室整体混凝土结构中,防水混凝土是一道重要的防线,也是做好地下防水工程的基础。
混凝土防水结构是由防水混凝土依靠其材料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来达到防水目的。
混凝土防水结构既是承重、维护结构,又应有可靠的防水性能。
它简化了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防水混凝土属于刚性防水,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假外加剂,或掺和料等措施配置而成的一种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根据下表5.1.1选用。
(1)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并应根据地下室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腐蚀等耐久性要求。
b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c 配合比等均应符合《防水规范》的相关具体要求。
浅谈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摘要: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因此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规范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防水构造等方面加以控制,使地下工程的渗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 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防水卷材、防水构造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十分紧张,人们向地下要空间的渴望日趋强烈,城市建筑物地下室由原来的一两层增加到四五层甚至更深,因此地下工程防水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影响地下空间的正常使用甚至还有可能使主体结构钢筋腐蚀造成安全隐患。
笔者在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实践中, 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遵循了“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 在结构的迎水面设置全包柔性防水层, 并对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特殊部位采取了相应的构造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防水等级的确定;在地下防水设计中,防水等级的确定非常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正常使用和工程造价。
如办公、商场等属人员长期停留场所,配电间、消控室属少量湿迹会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场所或部位,档案库属少量湿迹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因此将其定为一级;而一般生产车间属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地下车库属有少量湿迹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场所,因此定为二级;城市地下公共管线沟属人员临时活动场所,战备交通隧道和疏散干道属一般战备工程,可定为三级等。
二、防水混凝土:按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其防水等级分为四级,不管哪个防水等级,结构自防水是根本防线。
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改善混凝土自身的抗渗能力,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
1、由于混凝土抗渗等级是根据素混凝土试件试验得来,而实际上地下工程结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
浅谈建筑地下室的渗水原因及预防措施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地下室对整个建筑物而言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也是建筑本身使用功能的一部分,对整个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地下室不但要满足使用上的功能和要求,还应该对整个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及使用的耐久性提供一种有力的保障。
但是,由于地下室渗水问题日益变得严重和突出,使得地下室本身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其进行防水就成了关键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下室的渗水问题进行解决,改进地下室的防水结构,对地下室渗水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筑地下室渗水的实例调查研究以始建于1997年的某建筑为例,该建筑地上15层、地下1层,地下室的总面积为10576m2,底板厚400mm,人工防水等级为6级,自防水等级为2级。
由于该建筑使用年限比较长,且不注重维修,导致地下室渗水特别严重,整个地下室都渗满了水,维修人员根本无法进入,且距离最近的一层住户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建筑地下室里的管线由于长期在水中浸泡着,导致其被腐蚀的特别严重,这对使用者来说非常危险,甚至于已经无法使用[3]。
据相关调查了解,该建筑地下室的防水设计为一道刚性混凝土自防水,并且在外部又另加了两道柔性防水材料,由于年限较为久远,材料老化,造成地下室外部防水出现局部损坏,进而导致地下室出现渗水。
2.造成建筑地下室渗水的原因2.1外部柔性防水的局部损坏2.1.1受混凝土损坏而损坏混凝土由于自身结构出现的裂开、振漏或不均匀沉降等损坏问题,会导致柔性防水层也出现损坏。
另外,当底板混凝土出现较大的外向空洞时,由于受水压力的影响,防水层的局部会被击穿。
这些外部防水层由于受混凝土的损坏而造成的损坏,会促使建筑地下室漏水。
2.1.2柔性防水材料选用不当柔性防水材料质量的不合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工艺的缺陷、施工厚度的不够或两种以上防水材料复合的不好,都会对各自的防水效果以及最终整体的防水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下室结构自防水浅谈
【摘要】地下室防水是设计及施工的一个难题,造成渗水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因细节忽略而造成。
作为一个普通设计人员工作至今,对自己所经历过的地下工程设计的细节作出经验总结。
【关键词】防水;材料;变形缝;施工缝
一、地下室防水质量现状
作为整个工程的质量难点,即使到主体结构施工后期,地下室防
水也是质量检测的重点。
本人不论经历过的施工项目还是设计项目,可以说,地下室防水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
地下室防水之所以成为难点因为地上建筑会在设计上采取很多排水措施,在屋面上不会形成长时间的积水压力,但是地下室反而会长时间处于水压力的包围中。
一旦地下水渗入地下室结构,轻则损坏钢筋混凝土构件,影响使用,重则导致地下工程报废。
导致地下结构渗水的原因很多,如材料选取失当、或因“十缝九漏”的变形缝、再加上施工质量不佳等。
地下水几乎无孔不入,即使按照理论可以达到防水标准的某一措施,其真实效果也会
因为施工过程的不完美而打折扣。
不能草率处理,更要在细节上多加注意,往往一个工程的优劣最终决定于细节。
二、地下室防水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的预防措施。
从一开始的整体结构布局,就尽力将地下室的布局做到规则、均匀、整体性强。
当进入到防水设计考虑的第一步就是材料的选取:(1)在地下室主体结构选用混凝土等级的时候
并非设计强度越高越好,混凝土强度越高,它的水泥用量就会随之加
大,水化热就会过高,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30°,混凝土容易开裂。
混凝土等级宜选C30左右,不超过C40,本人所接触的工程大部分都是C3 0。
关于垫层,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地
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不应低于C15,厚度不小于100m m,在软弱土层中的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厚
度不应小于250mm;(2)钢筋的设置则是与平常概念相同,直径要小、布置要密,间距150mm左右是不错的选择。
若有必要,则可在图纸说明再次强调一遍确保构件的保护层厚度,这是重中之重。
2.变形缝的处理。
关于变形缝设置,它们在地下防水设计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历来的防水难题,有“十缝九漏”的说法。
尽量减少变形缝的设置是有效的便捷途径,当必须设置变形缝的时候,就需
要注意如下几点:(1)尽量采用复合式防水设计,比如嵌逢材料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2)关于设置在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在图纸说明上也应注明,两边的拉铁丝要固定在
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不能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振捣,确保止
水带的准确位置。
还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1)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
变形缝所设置的位置的混凝土厚度<300mm。
那样止水带到混凝土的距离<150mm,容易造成渗透,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设置变形缝
的混凝土厚度须>300mm,或者在变形缝上下500mm的范围内局
部加厚,加大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的距离;(2)对混凝土构件
准确设置的变形缝,可变形缝所在位置的装饰构件如隔墙、吊顶及面
层做法没有做相应的变形措施。
这样会造成处于此位置的装饰构件损坏,产生裂缝,甚至漏水,须对此位置的装饰构件做柔性处理;(3)采用
可卸式止水带,在变形缝两侧留出凹槽,没有使凹槽与排水沟相连。
这样的凹槽难免会产生积水,既包括渗透的水也会有内部清洗时的用水。
应设置一道明沟或暗沟与排水沟相连,或者可以在底板中预埋一条具
有坡度的排水管,将变形缝凹槽内的积水排至排水沟,这两种做法我
个人倾向于后者。
3.施工缝的处理。
后面就是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的处理亦是地下室防水成败的关键,不能因为这属于施工范畴,无设计责任就置之
不理,也须在图纸说明中明确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留置
施工缝。
当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
水带,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已经完毕,板墙已起台的时侯(施工
缝须留在高于底板上皮300mm以上的位置),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
焊接连接,插入榫头。
钢板焊接必须要求满焊,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半,施工后起到增加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
若混凝土墙需预
留孔洞,尽可能在确定施工缝位置之后,在确定洞口位置,施工缝距洞
口边缘的距离要在300mm及以上。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地下室的防水能力,有必要选用柔性防水材料(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这为地下室防水提供了双保险。
本文主要讨论结构自防水,在此就不赘述。
参考文献
[1]王晓峰,王炳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特点[J].科技
咨询导报.2007(17)
[2]陈金安.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 007(4)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