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530.04 KB
- 文档页数: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年考点第一节垄断资本的产生及其实质1.垄断的形成06、05、05、04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02、06、06、04、04、03、02 3.垄断利润及其来源03、06、05、03、03、02、024.垄断和竞争0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06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对经济的调节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04、03、05、05、04、0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06、06、05、04、023.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06、05、05、04、04、04、03、03、03、03、02、0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实质06、04一、垄断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了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起先,银行只是一个简单的借贷中介人,在垄断阶段,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时代的普通借贷中介人,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
在这种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当垄断的银行资本由普通的借贷关系中介人变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时,也开始了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
银企关系的形成,工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以便实现对对方的控制和操纵,乃至银企之间人事上的相互融合。
我们把掌握了金融资本,能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本章内容概要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两个级段。
本章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形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等。
二、本章主要知识点提示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供条件;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2、垄断组织:最初的垄断组织主要是通过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包括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后,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是国际性的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生长而成的资本形式,称为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起来的。
第一,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投资来创办工业企业。
第二,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业中去。
第三,大工业和大银行之间在资本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人事结合。
掌握金融资本的少数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其在政治上的统治。
4、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因为:第一,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远离价值。
第二,垄断价格并没有增加价值的总量。
第三,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其源泉仍然是剩余价值。
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理论和政策在塑造和引导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经济理论和政策措施等方面来讨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问题。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垄断资本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兼具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垄断经济的特征。
其形成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企业的垄断与资本集中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减弱与垄断地位的形成。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理论1. 垄断理论垄断理论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根据垄断理论,垄断企业通过控制产品市场供给、价格以及市场准入等手段来获取利润最大化。
垄断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产品差异化以及广告等方式来维持垄断地位。
2. 垄断资本理论垄断资本理论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结构是由金融资本的形成和控制所决定的。
金融资本的控制使得大资本家能够通过金融手段来操纵经济运行。
这一理论强调了金融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金融与实业的关系。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政策1. 反垄断政策为了减轻垄断对市场竞争的抑制作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反垄断政策。
该政策旨在限制垄断企业的权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常见的反垄断政策包括企业兼并监管、禁止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2. 扩大消费政策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扩大消费政策。
通过提高人民购买力、提供基本保障以及刺激内需等手段,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与就业。
3.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为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问题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存在着一些经济问题,例如:1. 市场不公平垄断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与市场竞争减弱,进而造成市场失灵,影响经济效率。
2. 收入不均衡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