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一单元 第1课 《物种起源》绪论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1.99 KB
- 文档页数:6
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的:一、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二、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筛选局部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长句,对长句中一些词语的作用进行挖掘、归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就象是不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人们总在对生物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做着不懈的探索。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怎样产生的。
导言,即绪论,一种文体,一般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二、明确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下列工作: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可以有不同理解。
(一)四方面: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书的性质;书的主要观点。
(二)两方面:书从写作到出版的一些说明;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三)三方面:写作经过;出版说明,书的基本观点。
2.解决需要注意的词语:趋向:V,朝着某个方向发展;N,事物发展的方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传布:广泛散布。
3.网页提示本文背景知识: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1.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此题其实就是课后练习一的变换,训练对作者观点的把握)2.胶片选择: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一般的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问题导学1.达尔文为何提早第一版《物种发源》?2.作者获得“物种不是被独立创建出来的,而是像变种相同,是从其余物种传下来的”这一看法的依照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对待“ 自然学者们经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由归之于如天气、食品等等外界条件”的?这一态度说了然什么?4.本文语言正确严实,谈谈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 1)在 1837 年我就想到,假如耐心地收集和考虑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系的各样..事实,或许能够关于这个问题获得一些认识。
....( 2) 1844 年,我把这些简洁笔录扩大为结论的大纲,这些结论我当时..以为是正确的。
( 3)关于物种发源,他获得了差不多与我完整相同的一般结论。
.....自主研究达尔文在《物种发源》一书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计”这一看法,你是如何对待的呢?文法导析语言正确慎重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语言正确慎重。
动词、形容词使用正确,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恰到利处,关系词语运用适当,语意表现得严实周祥,有相当强的逻辑性,表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脚踏实地的精神。
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祥慎重的意思。
比方“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散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感动”,句子虽长,但结构慎重。
该句的骨干是“我被感动”,被什么感动?被“一些事实”感动,这些事实是指南美洲的生物散布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再如“我充足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这个两重否认句很有表现力,它不只增强了语气,一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并且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判。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选择你认识的一种科学理论或科技产品,写一个作文片段,介绍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力争语言正确、简洁,300 字左右。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在“ 神创论” 与“ 生物进化论” 思潮强烈斗争的期间,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喧哗,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全球航行。
《物种起源》绪论一、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
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 资料链接(1)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文体介绍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
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物种起源绪论》最新同步教案《物种起源绪论》教案8教材简析1.这篇课文的地位、作用《〈物种起源〉导言》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属基本篇目讲读课。
本课安排,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学习重点。
归纳出筛选信息的要点,并灵活的应用于下两篇的自读课中,这篇课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目标的确定极其依据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现代文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语言、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而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3.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要求“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及这一课的学习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因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A.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B.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而言,因为这篇课文比较枯燥也不易懂,要正确、迅速地筛选出有关信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学的重点A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简析方法1. 教的方法:温故知新法点拨法讨论法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是如何筛选信息的,然后“知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采用讨论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找出相关信息,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2.学的方法:联系法归纳法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先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上的筛选信息作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联系前一课配合这课讨论思考找出相关信息,归纳出筛选信息的方法,然后由理性意识指导运用。
《物种起源》绪论问题导学1.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2.作者得到“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对待“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的?这一态度说明了什么?4.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了解。
..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2)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3)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结论。
...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自主探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文法导析语言准确严谨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谨。
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关联词语运用得当,语意体现得严密周到,有相当强的逻辑性,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善于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比如“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句子虽长,但结构严谨。
该句的主干是“我被打动”,被什么打动?被“一些事实”打动,这些事实是指南美洲的生物分布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再如“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这个双重否定句很有表现力,它不但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而且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选择你了解的一种科学理论或科技产品,写一个作文片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知识,力求语言准确、简明,300字左右。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在“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
其间,他以极大的兴趣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
第1页 共6页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 一、语言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波澜壮阔:比喻声势
浩大或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大。语境中说的是动物迁徙场面很盛大,两个词都适用。第二空,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文中说“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所以是“不是随遇而安”。第三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语境中说的是科学家努力探究,应选用“全力以赴”。第四空,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语境中说的是动物迁徙的秘密,它们的故事具有的特点,应选用“引人入胜”。答案 第2页 共6页
为B。 [知识卡片]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判定 “望文生义”表面上看放在原文中很贴切,但那只是照字面理解。很多成语有转义、比喻义。判断这种误用类型的方法只有一个:必须理解该成语的实质意义。所以,做题时对那些一眼看去放在原文中按字面意思理解很贴切的成语要格外留心。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①不足为训.(准则) ②不刊.之论(更改)
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 ⑤哀而不伤.(伤害) ⑥屡试不爽.(差错) ⑦一文不名.(占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回到原文,分析画线句,可通过划分句
子成分发现句子的问题。“它们”是主语,“利用”“获得”是谓语,“嗅觉和听觉”“方向”是宾语,“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是状语,“特殊的”是定语。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存在问题,“以……为参照”和“通过……”句式杂糅;“获得”和“方向”动宾不搭配。那么,就可以联系上下文确定此处的意思,然后对句子进行修改。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D两项没有解决句式的问题,C项“辨析方向”不搭配,排除A、C、D三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语境。括号前介绍
科学家发现乌鸦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括号后说它们天生就知道怎么迁徙。括号前用“也就是说”领起,可知括号内容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概括。A项本身“被……遗传”不合乎语言规范,排除A项。B项和D项,主语分别是“它们”和“上一代”,不符合此 第3页 共6页
处强调突出“方向感”的表述,故排除。C项最恰当,故选C。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他递上那篇稿子时,语气谦卑,态度诚恳,连连对我们的老编辑说:“敬请您拜读。”老编辑愣了愣,赶紧答应。 B.受害者家属对交警真切地说:“如果不是你们帮忙,令堂就得不到及时救助,凶手还会逍遥法外,谢谢你们!” C.15年来,赵君路共救助了124个孩子,他说:“我知道没爹没妈的滋味,只要有孩子需要帮助,我一定鼎力相助。” D.李娜的爸爸迎着张老师走过去,一边与他握手一边说:“劳驾您陪我跑一趟!您对孩子的关心我们都会记在心里。”
解析:选D。A项,“拜读”,敬辞,阅读。该句是请人读自己的作品,应改用“斧正”。
B项,“令堂”,敬辞,称对方母亲。该句是称呼自己的母亲,可改用“家母”。C项,“鼎力”是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该句用于“我”,可改用“全力”。D项,“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用在此处,符合李爸爸请张老师帮忙这一语境。 5.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每词 4字),概括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6分)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
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答案:搜集事实 思索问题 写出笔记 形成纲要 6.下面是一套评定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和平程度的指标,请把这套指标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解析:从图示看,“和平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社会安全,它又包括公民互 第4页 共6页
信程度、流亡人口数量、政治稳定程度;二是军事化程度,它又包括军事开支额度、维和人员数量、军事能力。把这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和平指标”包括社会安全和军事化程度两个标准。社会安全的衡量标准包括公民互信程度、流亡人口数量、政治稳定程度,军事化程度的衡量标准包括军事开支额度、维和人员数量、军事能力。 二、阅读提升(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进化论现在所处的位置很微妙,作为一个哲学观点,几乎任何一位教师都会给他的学生
讲到,但作为科学的依据,却很少被写进教科书中。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在于进化论的本身,我们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说眼睛。达尔文在进化论中也讨论过眼睛问题,但他没有具体论述视觉的生理机制,而是从自然界中存在低级感光器官和高级感光器官的区别中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并认为,像眼睛这样复杂的器官不可能通过一、二代进化完成,而需要许多代的缓慢变化。但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这个问题上达尔文狡猾狡猾地.....。
首先,如果不研究视觉的生理机制,不具体研究动物特殊眼睛的感光特点,光凭借自然界存在低级感光器官和高级感光器官的现实,不足以证明进化论的观点,这是一个论证上的逻辑错误。 其次,现代研究证实,像眼睛这类复杂的人体器官,它不可能通过长期的渐变累加而形成。眼睛必须在近乎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缺少任何一种条件,甚至所有条件不能同时协调工作,眼睛也不可能发挥作用。比如说,变位紫红质因一种被称为激酶的蛋白而产生化学反应,视紫红质经过化学变化以后,又与一种阻导蛋白相连以防止视紫红质产生更多的传导蛋白。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种变化都是以后变化的原因,也是以前变化的结果,缺少其中一项,我们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因此,如果说眼睛是进化而来的,那么应该先进化哪一项呢?实际上先进化哪一项都不行,只有同时进化眼睛才会有视觉。 在其他动物世界中,复杂的系统器官同样不可能是进化累加而来的。比如说,有一种甲 第5页 共6页
虫,它具有特殊的防卫系统,当受到威胁时,它会从身体后部喷射出一股滚烫的有毒溶液,这种甲虫被称为“炮手..”。原来,“炮手”甲虫在一个被称为分泌囊的特殊结构中同时制造
了两种高度的化学混合物,一种是氧化氢,一种是氢醌。这两种化学物质单独存在时没有热量,一旦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热能,其温度可以达到沸点,同时也有毒。甲虫一遇到危险,两种化学物质就会迅速混合在一起,并靠收缩肌肉使之喷射。问题是,这个甲虫在进化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进化以下东西:氧化氢和氢醌、由分胚腺产生的催化酶、储囊、括约肌、膨胀器、外排导管。如果“炮手”甲虫的防御系统是进化而来的,同样的问题:首先应该进化什么呢? 再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割破手指,如果伤口很小,即使不处理,血流一小会就自动停止。原来是血凝块在起作用。现代的研究表明,血凝块是由二十几种相互依赖的蛋白组成,在这个系统中,一个部件激活第二个部件,第二个部件激活第三个部件,以此类推,因此人们把这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称之为串连蛋白质链。比如说,一种叫作斯图亚特因子的蛋白质将凝血酶原切割,把它变成活跃的凝血酶,凝血酶就可以把纤维蛋白原切割成纤维蛋白朊并形成血凝块。为了保证凝血酶不乱起作用,这就需要斯图亚特因子以一种惰性状态存在,一旦需要它,才会被另一种叫作催速素的蛋白质激活。而为了确保在准确位置、准确时间形成血凝块,这就需要一种C蛋白质使凝结区域化……可以说血凝块的形成、限定、强化以及消除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物系统,具有“不可降低的复杂性”特点,某些单个部件出了问题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败。而要形成这个系统,也必须是同时产生,否则许多动物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不管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多么伟大,但他确实解释不了分子层次的生物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解释,任何生物的出现都是小部件叠加的结果,而生物分子科学的研究却彻底毁灭了达尔文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