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某规模猪场主要寄生虫病调查及防控
- 格式:pdf
- 大小:238.86 KB
- 文档页数:3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94 ·2021.15疼痛感出现于上腹部或整个腹部。
一些病猪的食欲呈现出增强态势,伴随发生腹泻现象。
2.2 病理变化通过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有囊肿现象存在于咬肌、舌肌与心肌部位。
病猪机体消瘦特点明显,出现不同程度贫血现象,腹部肿胀,完全溶解消失掉皮下脂肪。
病变集中于小肠部位,小肠黏膜出现明显水肿、充血现象,且有坏死病灶存在。
通过镜检肠道内容物,能发现有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虫体存在。
肠黏膜脱落严重,肠系膜淋巴结的充血、肿大症状较为明显。
3 实验室诊断3.1 涂片镜检对病死猪肠道病变组织、小肠黏膜与肠道内容物等进行无菌采集,实施涂片、染色、镜检处理,没有革兰氏阳性或阴性致病菌存在。
3.2 细菌培养于无菌环境中向普通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上述病料,培养温度保持在37 ℃。
持续48 h 培养后,致病菌皆未从上述培养基中长出,血液、肉汤没有发生变化,沉淀现象没有出现。
3.3 粪便检查于100 mL 饱和食盐水中放入病猪的10 g 新鲜粪便,混合静置后,去除掉上层液体。
然后将饱和食盐水继续添加到沉淀物中,上层液体清澈后停止添加工序。
涂片处理沉淀物,利用100倍显微镜观察沉淀物,能发现有虫体、孕节存在。
虫体多为白色、乳白色状态,头节形状与圆形接近,且有4个吸盘、不发达顶突生长出来。
节篇宽度较大,虫体两侧或一侧具有生殖器孔开口[3]。
4 治疗4.1 西药治疗结合病猪体重差异,按照30 mg/kg 的标准利用丙硫咪唑片治疗病猪。
或依据0.1 g/kg 的标准由病猪空服硫酸二氯酚。
也可依据50 mg/kg 的标准以悬浊液形式配制氯硝柳胺,向病猪灌服。
4.2 中药治疗取槟榔15 g 、厚朴30 g 、甘草20 g 及各25 g 的木通、肉蔻、龙胆草、苏木等中药材,研制成粉末后,按照1/4的量向病猪灌服。
5 预防措施5.1 完善猪场隔离制度要将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制度构建,圈舍内的所有生猪出栏后,需进行15 d 左右的空置,且将清洗、消毒等工作彻底落实下去,促使圈舍内的病原得到杀灭,避免有交叉感染、连续感染等问题出现。
95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顾 茜(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姚安 675300)摘 要:众所周知,猪的疫病防治一直是个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猪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规模化猪场养殖越来越普遍。
由于规模化猪场猪群的相对密度较高,促使一些传染性疫病的发病几率增加,导致对整个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规模化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1 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流行特点1.1 疫病较为复杂相对于其他养殖的动物疫病来说,猪的疫病是比较复杂的。
猪的疫病种类繁多,常见的猪传染病主要有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其中病毒病是经常发生且难以治疗和预防的。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增多,一些老的疫病还没有被完全消灭,新的疫病又接踵而至,不同的疫病间可能出现相似的症状,不能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导致了疫病的复杂性,对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2 呼吸道疾病较为严重猪呼吸道疾病全年都容易发生。
规模化养猪场基本都存在呼吸道疾病问题。
猪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一般在30%-60%,死亡率可达5%-30%,这和规模化养猪场的饲养密度、猪舍通风换气件是否优良、猪场内有没有多重感染等因素有着重大的关系。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较为普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传染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引起的,而是由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所导致。
混合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时,同时合并病毒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时,同时合并细菌感染。
继发感染是指在猪群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同时,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就存在于体内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例如猪喘气病与猪肺疫可能混合感染,而猪蓝耳病又可能继发猪链球菌病的感染。
由于感染多样导致疫病的治疗出现困难。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摘要:云南墨江某规模猪场综合效益近年来持续下降,母猪具有明显的繁殖障碍,仔猪保育阶段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疾病混合感染情况相对严重,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均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该猪场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检查,采集不同猪体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确诊为猪弓形虫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效果确切。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诊断;治疗云南墨江某规模猪场近年来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经济效益不理想,疫病发生风险较大,养殖户采用诸多抗菌素治疗,整体效果不理想,疾病复发问题严重。
2022年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前往该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症状体征分析、剖检、实验室检验等确诊为弓形虫病。
根据感染情况为养殖户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1.症状表现病猪主要为保育猪、种猪,体重在10-50kg之间,其中保育舍中处于关键发育阶段的仔猪发病率较高。
具体表现为急性经过,食欲明显下降,2-3天后病猪被毛粗乱,不具有光泽,精神不振,不喜动,离群独居,每日多数时间处于伏卧状态。
进一步观察病猪的症状体征,可见鼻盘干燥,体温明显升高,在40℃左右,稽留一周左右恢复至正常体温,濒死期处于低体温状态,且病猪嗜睡严重。
呼吸明显加快,表现为腹式呼吸或犬坐式呼吸,伴有一定的咳嗽症状。
打喷嚏频次较高,流清涕,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时观察鼻孔可发现分泌物和饲料粉末。
眼眶有异物,眼角有眼屎,表现为浆液性、脓液性或血样。
粪便表现为颗粒状,外部附着黏液;部分病猪拉稀严重,少数有呕吐症状;尿为橘黄色或褐色;部分病猪的病程较长,伴有慢性消耗性症状。
部分病猪伴有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痹、行走失稳,或者突然倒地,嘶叫,有角弓反张症状的表现。
对病猪的耳尖、鼻端、下腹、股内侧等皮肤部位进行观察,可见点状出血或紫红色斑块,耳内整洁度较差,部分病猪耳尖存在干性坏死,耳壳上生成痂皮,颜色为黑色。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猪明显消瘦,伴有一定的贫血症状,眼结膜苍白,治疗时注射针眼部血凝情况较差,出血不止。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猪场寄生虫防控工作方案猪的消化道寄生虫占猪寄生虫产品种类的大多数,其中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主要消化道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猪毛尾线虫等;原虫有猪等孢球虫和艾美尓球虫等。
正大生物|猪场寄生虫防控方案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动物体,以多种方式侵占营养,损害健康,降低动物机能,酿成生产成本增加,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会发生在小肠中的蛔虫病猪蛔虫是寄生于猪蛔虫小肠的一种寄生虫,集约化饲养的猪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主要引发仔猪发育不良,生长速度下降,严重时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生在表皮下的疥螨病猪疥螨病是猪常见寄生虫病中的一种慢性体表寄生虫病。
微小的寄生虫寄生在鸭的表皮之下,以猪的淋巴液和皮肤组织为食在不断并猪的表皮下发掘进行发育和繁殖。
病情从头部开始,后蔓延全身。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会引起猪已引起毛发红肿甚至溃烂。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1.掠夺宿主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4.继发感染。
(二)寄生虫病的防控1.控制和消灭感染源①有计划地定期预防性驱虫,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在计划时间内投药;②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粪便统一侧重,无害化处理;③合理用药,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和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环节,一方便尽可能的减少宿主与感染源的接触机会,另一设法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3.“四加一”驱虫模式①集约化猪场中的种猪(公猪、母猪)一年驱虫4次;②保育阶段的猪,在60日龄左右驱虫一次;必要时120日龄再驱一次(养大猪);③后备原种并群前驱虫一次;④坚持采用以上方案。
4.为什么猪场要装配“四加一”驱虫模式?①较强多毛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成虫排卵数量巨大;②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消毒剂无效;③猪接触少量虫卵便可重复打交道感染;④坚持3个月驱虫1次,可将排卵前的成虫驱出体外,减少场地污染,逐步净化;⑤坚持种猪一年4次,减少肉猪感染几率,终身一次驱虫即可。
猪疥螨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猪疥螨病,俗称猪疥癣、癞,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在我国养猪场几乎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严重者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由于呈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过程,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被忽视,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是影响猪场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一种为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见于断奶后的生长猪。
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
猪感染螨虫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并引发迟发型和速发型超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
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
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痂皮。
另一种为角化过度型,有时称为慢性疥螨病,主要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
随着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
经产母猪及种公猪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子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感染。
二、猪患疥螨病怎么办?现将笔者多年临床实践体会介绍如下:1、立即对有瘙痒临床表现的病猪隔离治疗可选用下面3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治疗。
2、选用河北威远动物药业的爱普利,皮下注射,每33千克体重1毫升。
3、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乳油,300倍稀释,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
4、饲料中添加威远金伊维(0.6%伊维菌素预混剂),每吨饲料添加本品330克,连用7天。
5、杀灭环境中的螨虫在驱虫过程中,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环境驱虫以及猪使用驱虫药后7天~10天内对环境的净化。
规模化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方案规模化猪场预防保健表要点补充u—般地,一个生产正常的万头猪场的每月药费开资大约3万元(疫苗4000元占30%,预防药4000占30%,消毒药3000占23%,治疗药2000占17%);每头上市肥猪总摊药费1约5元;年总药费15万元。
u保健预防用药愈来愈受到大型猪场的重视.其在总药费中的比例逐步提高.u保健预防用药是控制细菌病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又有促生长作用;对减少病毒病的继发或并发症带来的危害也效果显著.u提倡策略性用药,因为疫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性的u提倡重点阶段性给药,既要降低药物成本,又要有效控制疫病u提倡脉冲式给药,净化有害菌,保持猪群体内有效抗菌浓度u提倡饲料与饮水给药u要考虑耐药性,同群猪尽量不重复用同一类抗生素u预防用药与治疗药物要分开(不交叉重复使用)u药物的选择与用法很关键:剂量;疗程;用药途经常见普通病药物防治一览表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u加强饲养管理u重视隔离饲养,新引进种猪隔离饲养40天以上u病猪隔离饲养,该淘汰的应及时淘汰u坚持全进全出,产房、保育舍应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
u空栏时彻底清洗消毒,空置3-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u 严禁上一批病弱仔寄养到下一批u注意饲养密度,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如条件差,密度应低一些u注意通风和温度控制u搞好卫生消毒工作u减少应激: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仔猪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后仔猪继续在产房饲养3〜7天后再转入保育舍;断奶前后几天尽量不打疫苗;各阶段换料要逐渐过度。
u免疫接种u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疫情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执行猪场主要传染病建议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在生产实践中常见某些猪场发生免疫失败,除去免疫程序有错误外,而多数是由于疫苗接种时不注意以下事项造成的。
因此,应该重视以下注意事项:一、注意疫苗来源、运输与保存1.要使用国家或农业部制定的正规生物药品厂家生产的疫苗,或是经正规途径技术权威单位认可的疫苗。
规模猪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控措施1.加强疫苗接种: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对于PRDC常见病原体如猪支原体、猪流行性腹膜肺炎弧菌等,定期接种相关疫苗,并根据疫情动态及时调整接种方案。
2.严密的动物监测:加强对猪群的健康监测,对于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猪,及时隔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
定期对群体进行体温测量、观察呼吸困难、咳嗽等病状的出现,并做好记录。
3.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舍空气流通良好,降低湿度和温度,提高空气质量。
注意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秽物质,定期消毒猪舍。
4.防治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易导致PRDC的发生。
定期进行寄生虫驱除,可使用适量的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5.避免交叉感染:严禁引进未经检疫的动物,加强进货检疫,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猪。
注重猪群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物资、人员、工具的隔离与消毒,减少疫情的传播。
6.合理用药:对疫情高发期或有特定临床症状的猪,及时采用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但要遵从用药指导,按照疾病特征、用药时间和剂量进行合理用药,并严守用药间隔和禁药期。
7.强化兽医指导:在疫情高发期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请专业兽医到场进行诊断、制定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防控措施。
8.提高养殖环境质量: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包括合理饲养密度、适度增加运动场地、定期清理猪舍、优化饲料配方等,以提高猪的免疫力。
9.不断改进猪舍设计: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行为需求,合理分隔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避免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交叉感染,并确保猪舍的通风、采光等条件满足要求。
10.培训员工:加强员工对PRDC防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病意识和技能水平,落实消毒、隔离等具体操作规程,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执行。
总之,规模猪场在防控PRDC方面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疫苗接种、监测动物健康状况、加强饲养管理、防治寄生虫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合理用药、强化兽医指导、提高养殖环境质量、改进猪舍设计和培训员工等。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摘要: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飞涨,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价格已创下历史新高,规划化养猪场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但是,规模化养猪繁荣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
疾病防控是目前规模化猪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重点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规模化猪场疾病多发的原因、论述了规模化猪场几种常见疾病及其临床特征,并提出要在规模化猪场疾病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另外,本文重点论述了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疾病;原因;临床特征;策略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ork prices soaring, the nationwide hog prices have hit record highs, construction planning farms also is like a raging fire. however, behi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scale of pig,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one of the prominent problems and key problem currently facing the large-scale pig farm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ason of swine disease, and discusses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pig farms in several, and proposed in the first time of pig disease scale to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in addi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 swin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measures.keywords: large-scale pig farms; disease; caus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trategy中图分类号:tu2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前言当前,规模化猪场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疾病防控问题,据统计,在我国,已发生的猪病已多达83种,而这其中,传染病39种,占了近47%;寄生虫病16种,占19%;内科病15种,占18%;外科病13种,占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