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夫茶茶礼介绍》

《功夫茶茶礼介绍》

《功夫茶茶礼介绍》
《功夫茶茶礼介绍》

《功夫茶茶礼介绍》

?焚香静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

?叶嘉酬宾: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洗茶壶,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玉液回壶: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个茶壶使茶汤更为均匀?游山玩水: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韩信点兵:壶中茶水少许时,则住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三龙护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手指喻三龙,另一手做护杯势

?喜闻幽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鉴赏三色:认真观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种颜色,故称三色?初品奇茗:观看、闻香后开始品茶汤味道(三口为一品)

?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农栽种,制作佳茗

风雅苑铁观音七泡有余香,诚邀茶友品鉴

第一泡:茶叶青翠微张,茶汤明亮,茶香四溢,滋味清苦

第二泡:茶叶鲜绿略开,茶汤金黄,茶香鲜爽,滋味甘甜

第三泡:茶叶翠绿半开,茶汤澄黄,茶香浓馥,滋味醇厚

第四泡:茶叶澄绿舒展,茶汤清锐,茶香高远,滋味清甜

第五泡:茶叶细嫩泛亮,茶汤略黄,茶香氤氲,滋味爽口

第六泡:茶叶绿中微黄,茶汤甘澈,茶香温和,滋味清淡

第七泡:茶叶完全展开,茶汤清黄,仍有余香,回味无穷

第二篇:闽台婚俗-茶礼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女家就

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第三篇:功夫茶表演讲述功夫茶表演讲述

大家好。很高兴为大家表演功夫茶艺。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有好茶,会喝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今天,由我为大家一一讲解,共同分享泡制功夫茶的乐趣。

泡制功夫茶共计24道程序。功夫茶艺的四要素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我们一一准备就绪,现在为大家泡制。

一、活煮甘泉(泡茶宜用山泉水、天然水、纯净水)

二、器皿介绍,也叫舒展仙姿

茶道组、紫砂壶(也叫孟臣壶)、公道杯、茶漏、品茗杯(也叫若琛)、闻香杯、茶托、茶床、茶巾、随手泡

三、叶嘉酬宾请鉴赏茶叶

这是您点的(铁观音)产自福建安溪,色泽砂绿,香馥郁如兰,形如观音,重似铁,素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是乌龙茶中的极品第

四、烫壶温杯,(也叫孟臣沐霖,若琛出浴)(孟臣壶,明代名茶壶,后人把

名茶壶称孟臣壶。若琛清初制杯名家,后人把名茶杯称若琛杯。)(由于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泡制时需要温度较高,烫壶温杯有利于激发乌龙茶的特质)

五、投茶(观音入殿、乌龙入宫)

六、净洗香茗(也叫游龙戏水——让茶叶舒展开)

七、春风拂面(刮去表面的泡沫)

八、乌龙入海(紫砂茶具有很好的吸香性,俗话说“买的是壶,养的是宝”,

我们用茶汤养壶,让杯吸香)

九、甘霖普降、巡城(用洗茶的茶汤养壶)

十、第一泡(悬壶高冲,泡功夫茶讲究高冲低斟,高冲—有利于茶汁的溢出,

低斟—香气不易散失)

第十

一、重洗仙颜

第十

二、花好月圆(祝大家幸福美满)

第十

三、玉液回壶(凤凰三点头)

第十

四、巡城

第十

五、韩信点兵

第十

六、倒挂金钟

第十

七、二龙护鼎

第十

八、龙凤呈祥

九、敬奉香茗(即凑杯敬茶,每一位客人都有茶再喝)

第二

十、喜闻幽香(铁观音香馥如兰,手上搓可以通经活血,对着眼睛熏可以明

目提神)

第二十

一、三龙护鼎(古人喝茶时用两手托杯,现在用三龙护鼎的姿势)第二十

二、初品奇茗(先闻香再观色,三品其味,不要一饮而尽,俗话说“美酒

千杯,难存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应细细品味,我想韵味就在其中。第二十

三、再斟流霞

第二十

四、请各位自斟慢饮

谢谢大家

第四篇:铁观音功夫茶解说词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王妍,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铁观音的功夫茶冲泡技法,所谓功夫茶即是:制茶有功夫,泡茶讲功夫,品茶磨功夫。今天为您冲泡的是产自闽南乌龙茶产区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茶—铁观音。第一道:焚香静气,火煮甘泉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

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火煮甘泉就是煮沸这壶中的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茶拨,用于向壶中拨取茶叶,茶漏,用来扩大紫砂壶壶口面积,以防干茶外溢;茶针,用来疏通堵塞的紫砂壶壶口;茶则,用来量取干茶;茶夹,用来夹取茶杯;茶巾,用来擦拭桌面壶底所留水渍;茶荷,用来鉴赏干茶;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用来冲泡乌龙茶,也称母壶;茶海,又称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也称子壶;茶滤,用来过滤茶渣;高的是闻香杯,用于闻取茶香。矮的是品茗杯,用于品饮茶汤。第三道大彬沐淋

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这是安溪名茶铁观音,色泽黛绿,形如珍珠,汤色金黄,味醇鲜爽,香气独特。古语有云:“谁人寻得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品饮此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铁观音是乌龙茶的珍品,我们将茶叶放入壶中,称为乌龙入宫。第四道

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

冲泡乌龙茶讲究高冲水底斟茶,悬壶高冲,借助开水的冲力使茶叶在壶内随水浪而上下翻滚,以达到洗茶的目的,在我们留客茶中称之为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既是用这壶盖轻轻的刮去漂浮在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这样使茶汤更加清澈洁净。第五道

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

冲泡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所以这第一遍的茶是不喝的,用于烫杯和洗茶,我们将剩下的茶汤直接注入茶海,称乌龙入海。

当泡壶内的茶汤倒尽后,我们趁着茶热壶热再向紫砂壶内注入开水,为使茶壶内外温度一样高,我们用开水浇淋于茶壶表面,称为重洗仙颜。第六道

母子相哺

再注甘露

中国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说的好,一壶茶要泡出它的人情,乡情,诗情,而我们茶人最看重的是这人间的真情,我们将母壶的茶汤直接注入子壶,就好像母亲在哺喂婴儿一样,所以我们很形象的称之为母子相哺。当泡壶内的茶汤倒尽后,我们在向泡壶内注入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

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闻香杯上,称之为“龙凤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而去。我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飞黄腾达达。

乌龙茶的品饮最为讲究,请您不要急于品尝,稍后请您跟随我的动作,一同品饮佳茗。首先将闻香杯以轻旋的方式轻轻提起,置于掌中,轻搓杯身,感受铁观音独特的茶香。三龙护鼎,静品香茗,持杯品茶也讲究一个手势。用您的拇指和食指轻握杯沿,中指轻托杯底,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雅称为三龙护鼎,女士可微微翘起兰花指,寓意优雅大方,男士则可收回兰花指,寓意做事有头有尾大权在握。品茶时分三小口进行,头一口茶汤须缓缓吸入,俗称“龙吸”然后轻轻咀嚼,让茶汤布满口腔,当口中茶汤变浓时再徐徐咽下,再从杯沿小抿一口咽下,称“牛饮”,第三口将杯中茶汤一饮而尽,叫做“鲸饮”如此品茶,才有“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的感觉,因茶乃百草之冠,万木之英,所以这道程序既是{含英咀美入诗肠}

铁观音功夫茶技法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谢谢大家的观赏。

第五篇:功夫茶茶艺解说词功夫茶茶艺解说词

中国工夫茶艺本于唐朝茶道,肇始于明朝,形成于清朝,绵延至今。工夫茶艺所用茶为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俗称乌龙茶。青茶的制法在绿茶和红茶的之间,因而青茶兼有红、绿茶的优点,既有绿茶的爽快和清芬,又有红茶的色香和浓醇。欲品青茶,有一套精巧、讲究的茶艺。下面是工夫茶艺的二十一道工序:

1.备置茶具。工夫茶具有“四宝”,即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碨、潮汕炉,此外还有茶筒、茶船、茶匙、茶斗、赏茶盘、茶巾、茶巾盘等。

2.活煮山泉: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以泉水为上。“活水还需活火烹”,活火指炭之有焰。冲泡工夫茶水宜二沸,过嫩、过老都不利于茶的色、香、味的发挥。

3.叶嘉酬宾。宋代文豪苏轼曾作茶叶传记《叶嘉传》,后来便以叶嘉代指茶叶。今天我们请客人品尝的是产于福建安溪的“铁观音”,其外形条索卷曲壮结,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沉重似铁,美如观音,故称“铁观音”。

4.孟臣沐霖。烫洗茶壶。孟臣为明代紫砂制作名家,擅制小茶壶,人称孟公壶或孟臣罐。

5.观音上轿。用茶匙将铁观音茶从茶筒拨入茶荷(用茶荷从茶筒中量取茶叶)。

6.乌龙入宫:用茶匙将茶荷中的铁观音茶拨入茶壶中,茶叶量约占壶的

七、八成。(1/3)

7.砂壶初倾(温润泡)。即洗茶。环壶口内侧注水入壶,旋即倾出,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

8.高山流水。悬壶高冲。提起水壶从较高处缘壶口内侧一边冲下,使水满至壶口。冲水时要沿着壶的一侧冲,不可相中心冲,以免冲破“茶胆”。

9.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浮在壶口的泡沫杂质,又称“刮顶”目的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10.重洗仙颜。用开水淋浇壶盖、壶身,又称“淋眉”,即洗净壶的外表,又可提高壶温,确保发挥青茶的品质。

11.若琛出浴。烫洗茶杯。若琛是清初制瓷名家,擅制薄瓷小茶杯,故用若琛借指茶杯。

12.游山玩水。提壶使壶底沿茶船边绕转一圈,以刮去壶底的水滴。

13.巡城、韩信点兵。工夫茶斟茶要求低、快、匀、净。斟茶时壶嘴尽量接近茶杯,可避免茶汤易冷、冲出泡沫或溅出杯外不雅观。茶汤循环往复倒入茶杯,此称“巡城”,再将壶中残余的茶汤循环均匀地滴到每只茶杯中,此称“韩信点兵”,从而使每杯的茶汤量及浓度均匀.

14.敬奉香茗。将茶敬奉给客人。

15.三龙护鼎。端杯以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

16.细闻幽香。铁观音茶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17.鉴赏汤色。铁观音茶汤金黄,浓艳清澈,俗称茶油色。

18.品啜甘露。铁观音茶汤醇厚、味浓,回味甜爽。品字三个口,故分三口喝完茶汤。徐徐品味,慢慢下咽,并嗅闻杯底余香。

19.重酌灵芽。冲泡、分斟第二泡茶。

20.含英咀华: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领悟铁观音的神韵。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云:“洒茶即毕,乘客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味”。饮工夫茶不是为了解渴的需要,而在于品味其茶趣与气质。细品茶味,慢嗅其香,尽怡情养性之趣。谁能品出观音韵,不愧是个品茶人。

21.尽杯谢茶。喝尽杯中茶,感谢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