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线韵壶”简约素雅的意境美
- 格式:pdf
- 大小:150.75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紫砂作品“线韵”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寓意作者:秦利君来源:《江苏陶瓷》2019年第01期摘; 要;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融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紫砂作品“线韵”由一壶两杯组成,彼此风格一致又相得益彰,通过深入浅出的艺术创作,呈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和深厚丰富的文化内蕴。
关键词; ;紫砂壶;线韵;刚柔并济宜兴紫砂壶作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在历代紫砂艺人和文人雅士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完善的壶艺体系,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成为形神俱佳、赏用一体的现代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紫砂作品“线韵”的造型设计对一把壶而言,“用”是基础,“神”是核心,而“型”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载体。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造型变化丰富,歷经不同时代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造型艺术体系。
目前,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大致可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型相融相通、相得益彰,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套组“线韵”(见图1)是以光器造型为主体,融入花器装饰工艺的作品,该作品由一壶、两杯组成,紫砂壶和主人杯相互统一又各自独立,彼此风格一致、相得益彰。
整套组集传统和创新于一体,表现出精简的风范、线韵的动感和不拘一格的艺术美。
欣赏此壶,壶身稳定如柱,圆润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敦厚的壶体,外观光洁平整,圆柱体边角处理为温润的钝角,刚柔并济,肩盖过渡柔中寓刚,不僵滞、不突兀;嵌盖与壶身浑然一体、严丝合缝,形成壶体的统一和谐感;垂直柱状壶钮与壶身造型统一协调,壶钮稍显高挺,将整壶向上拉伸,凸显出挺拔大气之感;直流自然向上伸展,显得生机十足;壶把为方形把,方中寓圆、圆中寓方,两者相呼应,凸显出稳健庄重的气势;壶身自壶把往下部分以线条环绕,线条分布均匀,中间稍留缝隙、疏密合理,提携壶韵,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用;柱钮与壶身装饰相统一,柱钮下部分以一圈圈的线条环绕,灵动别致。
论紫砂壶“六方宫灯”的造型美和意境美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珍品,不仅是茶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
六方宫灯紫砂壶是其中一种具有独特造型美和意境美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六方宫灯紫砂壶的造型美和意境美。
从造型美来看,六方宫灯紫砂壶的造型别致、独特,极具美感。
六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意义的数字,代表着吉祥、圆满、和谐等寓意。
而“宫灯”则是一种古代宫廷中使用的照明器具,寓意着光明、温暖和欢乐。
将这两种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六方宫灯紫砂壶的独特造型。
六方的造型使整个紫砂壶显得稳重、典雅,不失大气和庄重;而宫灯的设计则为紫砂壶增添了一丝活泼和灵动。
整体造型既不失传统,又融入了时代的元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造型美的角度来看,六方宫灯紫砂壶是一件具有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品。
从意境美来看,六方宫灯紫砂壶所蕴含的意境更是深远而富有内涵。
六方宫灯紫砂壶的造型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字文化和古代宫廷文化,它所蕴含的意境也是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数字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圆满和和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而宫灯则是古代宫廷中贵族阶层的专有照明器具,象征着贵族的优雅和典雅。
六方宫灯紫砂壶所蕴含的意境是吉祥、圆满、优雅和典雅的。
在当下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而六方宫灯紫砂壶所蕴含的意境恰恰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具体表现。
在欣赏这样一件作品时,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吉祥如意、圆满幸福以及贵族般的优雅生活。
从意境美的角度来看,六方宫灯紫砂壶所蕴含的意境是与众不同且深远的。
六方宫灯紫砂壶的造型美和意境美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美好向往。
它的独特造型和富有内涵的意境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值得一提的是,六方宫灯紫砂壶不仅在造型美和意境美上突出,在制作工艺上也是精益求精,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独运,堪称艺术品。
不论是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收藏品的角度来看,六方宫灯紫砂壶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珍品。
论紫砂壶“秋水”的简约之美和人文意境作者:严志权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3期摘要在宜兴紫砂匠人的辛勤耕耘之下,紫砂行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规范体系,紫砂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茶友最为熟悉的茶具,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赢得了壶友们的青睐,宜兴已经成为了许多紫砂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也投入到紫砂艺术之中,共同促进了紫砂行业的进步和繁荣。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秋水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亭亭玉立的姿态,各元素的起承转合也非常的巧妙,很好地诠释出了“秋水”的名字,宛如一位秋水般的伊人,在水一方,淡雅如烟,气质如兰,让人一见而倾心,难以忘怀。
用此壶喝茶,特别是在福建、广东喜欢用朱泥“秋水”小壶泡高香茶,袅袅茶香袭来,让人如梦似幻、如醉如痴。
关键词紫砂壺;秋水;简约之美;人文意境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明水秀、人文流彩的江南水乡,早在7 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进行陶瓷制作,今天的宜兴以独步天下的紫砂器闻名于世,其实在过去的宜兴“五朵金花”均陶、精陶、彩陶、青瓷和紫砂共同构成了中国陶都的靓丽身影。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紫砂壶顺应了饮茶文化的发展潮流,在宜兴紫砂匠人的辛勤耕耘之下,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规范体系,紫砂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茶友最为熟悉的茶具,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赢得了壶友们的青睐,宜兴已经成为了许多紫砂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也投入到紫砂艺术之中,共同促进了紫砂行业的进步和繁荣。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之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是十分丰富且深厚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促使中华文明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
宜兴紫砂壶由于茶文化的不断兴起,因此而诞生、发展,也就是说,壶是为茶而生的,而茶则为壶所用。
在紫砂壶的创造和制作之中,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品种等方面,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应用与表现,也就是民俗文化方面的元素,因而在紫砂壶中所散发出来的时代特征十分的鲜明,这是在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之下所形成的一种客观规律。
浅谈紫砂造型之美紫砂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美观,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瑰宝”。
紫砂陶瓷的造型之美是紫砂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造型观念,也展示了紫砂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特色。
紫砂造型之美体现在其简洁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上。
紫砂陶瓷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动与曲折,强调朴素与灵动的结合。
无论是壶盖、把手、壶嘴还是整个壶身,都能看到流畅而自然的线条,给人一种舒展、流畅的感觉。
紫砂造型之美还体现在其精湛的造型技艺上。
紫砂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个作品。
紫砂陶瓷的制作包括原料的选取、制胚、修整、细胞、放水、雕饰等多个环节,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心打磨和处理,以保证最终作品的质量和美观。
紫砂造型之美还表现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上。
紫砂陶瓷是一种有机的艺术,它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形式,不仅可以制作出实用的日用品,还可以雕刻成各种意境深远的艺术品,如人物、山水、花鸟等。
无论是实用的茶具还是艺术品,紫砂陶瓷的造型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创造力。
紫砂造型之美还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密切相关。
紫砂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紫砂文化强调朴素、内敛、古朴的美感,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内在的深度,以契合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紫砂造型之美是紫砂陶瓷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通过对紫砂陶瓷的造型美进行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紫砂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紫砂造型之美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和借鉴,可以用于其他艺术形式和设计领域的创作和发展。
朴实无华 致四方浅谈紫砂传统光素器之美*蒋敏(蒋敏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21)摘要中国的传统美术一直都崇尚着一种独特的简朴之美,这是一种通过日常生活不断积累所提炼出来的生活的智慧,在简朴的背后,是对设计简洁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㊂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类似的简朴贯穿始终,当代紫砂壶艺在创新中不断前行,同时也保留着这种根植于民族性的美好特质㊂笔者通过紫砂光器‘致四方“壶的创作,可以让人们发现简单造型背后的简朴之美㊂关键词紫砂造型简朴文化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157-02紫砂光器从古至今给人的感觉都是朴实无华的,如果说哪些紫砂壶造型最能够体现紫砂的简朴之美,那么紫砂方器肯定当仁不让,方器的端庄㊁大气,一直以来都广受欢迎,其能够体现阳刚气质的特点,让许多人都偏爱方器,在紫砂壶造型中也许并不存在最理想的造型,但每一个喜爱紫砂的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紫砂茶壶,这种对于紫砂壶造型的辨识,本身就成为了紫砂文化中的一种乐趣㊂一次成功的紫砂壶创作,必然是能够抓住一些人内心审美的点,这使原本简单的紫砂壶拥有了丰富的情感需求,在塑造情感㊁传递情感的过程中,紫砂艺术的美也就诞生了㊂1紫砂方器的造型美紫砂方器的造型通常十分简洁,因为方器是由最基础的几何轮廓所组成的,精简的几何形态本身便代表了一种美,现代社会在经历了工业化的洗礼之后,就特别青睐于这种类似于机械切削下的几何之美,很多现代设计都是基于这种形体上的特点作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紫砂壶的审美气息显然更加古朴,其于现代设计乍看之下格格不入,但在紫砂方器的设计和制作上,却有着十分显著的共通点㊂经典的紫砂方器有着切削感十足的平面,例如在作品 致四方 的造型中,其标志性的平肩就显得十分显著,平直的线条带来的是一种牢固的平稳,这样的壶肩也为后续的壶身奠定了形态基础,以至于原本方形的壶体倘若继续沿着平肩制作垂直的壶面会让茶壶显得过于呆板,进而采用了稍稍内收的策略,让壶底部的面积明显小于壶肩的轮廓面积,然而正是这种重心偏上的设计,却依然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感受,这便是形体设计所带来的艺术魅力㊂除此之外,紫砂方器的美还体现在它的形体衔接上,由于紫砂壶制作采用独特的全手工工艺,泥片经过拍打成型,而方器又是通过将拍打好的泥片一快快镶接而成,这就使其造型天然的具有一种分割化的块面感,其造型轮廓的衔接也就如同阶梯一般,层次分明㊂在作品 致四方 的制作中,从壶底开始,到壶肩㊁口㊁盖㊁钮,每一层的轮廓都是向上递进的关系,看起来一层堆叠着一层,这也使原本就具有厚重感的方形轮廓,加上了层叠的重量,其重心会在视觉反馈中就被固化下来,让人形成一种无法撼动的感觉,方器形态所带来的厚重敦实之美也就由此而来㊂2作品 致四方 的制作紫砂壶中的方并不一定意味着平,紫砂方器给人的感受,主要是通过横向的视觉反馈来实现的,人的视野对于纵向间的形体变化相较横向平面较弱,这是由于纵向视野在观察紫砂壶时常常带有视差,典型之处就在于往往会将垂直的线条看作斜线,而将斜线看作㊃75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蒋敏(1983-),本科;主要从事紫砂壶制作㊂笔直的直线,在作品 (见图1)的制作中也运用了这种原理,其壶面就不是严格的垂直面,整个茶壶的身筒实际上呈倒梯形,在制作泥片镶接的时候,也是采用梯形泥片左右镶接而成,且在镶接的过渡处理上也不是直角,而是采用了类似 传炉壶 造型的浑角,浑角是紫砂壶制作中较为常见的工艺,尤其可以表现出紫砂包浆的圆润感,减少生硬的轮廓转折,在作品 致四方 的制作中,由于是横向的面与面之间的过渡,所以采用了浑角处理,这样在实际使用中手掌与茶壶接触时就不会有明显的棱角,而在横向的视觉反馈中又保留了方器的特点㊂图1致四方除此之外,作品 致四方 的另一大制作要点就在于身筒的封口与开口,在泥片镶身法制作完身筒以后,就需要制作满片将壶身封口,封口时朝内侧的泥片拍打要多余外侧泥片,使封口以后泥片内部的空气膨胀,从内部将身筒向外撑起,从而让器身更加饱满;开口时则要注意,空气骤然流出会使泥片向内收缩,所以开口要缓,出气要慢㊂而作品 致四方 的另一大制作难点就在于开口以后的壶口制作,由于采用了大平肩设计,壶口堆叠的重量会使壶肩部的泥片承受压力,稍有不慎就会向下塌陷,所以在制作壶口之前,对于壶肩的处理要预留一定的角度,从而为后续的烧制留出形变的空间㊂壶口与壶盖相叠,由于壶盖本身就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在平肩之上加入升颈,与壶盖的高度形成一致,通杀上下相互叠加的造型也能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㊂壶盖内部则需要进行细致的倒角,其弧度与外部轮廓大致相当,壶钮通过钮座明接与壶盖中央,由于壶口是长方形,所以壶钮的造型也塑造成长立方体,且四面浑角,做出圆润的效果㊂壶流的制作是作品 致四方 的另一大特色,流身有一半左右都依附于壶身,整体制作成一弯流的轮廓,流身根部连接壶面的出水口,通过调整出水口的大小来设计流口的出水压力,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这把壶的壶腹宽阔,容量大,压力大,出水口只要略大于流口,就能保证水流压力,做到出水有力㊂同样流身的造型也采用四方带浑角的过渡,与茶壶的身筒保持一致㊂壶把则采用了尖耳把的造型,减小了整体的弧度变化,更加靠近几何形态,同样把身也是四方浑角处理,这样以来,壶身的各个部分都是方中带浑,整体步调统一,做到了四方壶 致四方 ㊂3文化的融入作品 致四方 对于文化的融入是十分简便的,这把壶有着简洁的轮廓,协调一致的造型,简单的诠释着四面八方 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四方代表着天地,代表着自然,于当代则隐喻人们当下所生活的世界,而用茶壶致敬四方,即致敬生活㊂4结语简单的美丽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艺才能得以表现,同样用简单的轮廓㊁简单的工艺,最终糅合成简洁㊁明快的造型㊂在古典气息十足的方器造型之中,我们只需要摒弃过去岁月的呆板,面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生活情感,用智慧去塑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这样的道理数不胜数㊂当代紫砂壶艺术创作既是古典的,也是未来的,它有着喷薄向上的动力,也有着广博如渊的文化后盾㊂在新的世代,紫砂艺术必将伴随着新的思想,新的情感继续不断前行㊂参考资料[1]贺云翱,朱棒.宜兴紫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2]沈泓.紫砂壶里的中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3]孙迷迷.品茗赏梅 论吴昌硕紫砂茶画中的审美意蕴[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11):104-106.[4]高贵云.从紫砂壶 六方仿古 来看方器之美和经典传承[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10):91-93.[5]陈顺根.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论紫砂器 笑樱壶 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内涵[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2(8):102-103+112.㊃85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艺术)2023年11月。
第47卷第1期
2014年02月
江苏陶瓷
Jiangsu Ceramics 47’ 39
February 2014 ,
浅谈紫砂“线韵壶”简约素雅的意境美
蒋惠娟
(宜兴214221)
摘 要 紫砂壶的艺术发展,融合了各门艺术的长处来完善自身,最终形成作品独有的鲜明特征,
开出了芬芳的艺术之花。在诸多表现紫砂壶的元素中,“线”的艺术能更深刻、更丰富,更能多韵律、
多层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审美及其思想。优秀的紫砂壶作品都有着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气”
与高雅的“线体”风貌。紫砂壶的线条不仅有着乐感的跌宕起伏、婉转绵延,还有着金石的质感与力
感.更有着“道法自然”表现自然美的人文主章与艺术感悟。
关键词 紫砂壶;意境;线韵壶
紫砂壶艺作品千变万化、丰富多姿的形象支撑,大多依赖
于线的质感、神韵及变化。传统的关于造型的艺术,诸如书法、 绘画、篆刻、雕塑艺术与玉器、陶器、铜器、木器、瓷器的造型, 以及戏剧、舞蹈艺术等,无不以线条去构建自己的艺术体系。 所以有人这么说:紫砂壶艺是线的艺术。刚、柔的线体,不是两 级分化的孤立存在,而是在发展中找到彼此的契合点,和谐统 一。达到方中寓圆、圆中存方、刚柔相济的高妙境地。现以紫砂 “线韵壶”为例(见图1),谈谈以线为主而设计的壶器,其观赏 情趣、艺术价值以及简约素雅的意境。 图1线韵壶 1紫砂“线韵壶"的造型 紫砂壶作品的线韵之美。以形体为骨干。以气韵为灵魂。 紫砂壶艺术在多层次、多角度、多空间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风 采。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全方位打造出线条艺术的无穷魅力。紫 砂“线韵壶”色泽明快、泥质细腻、手感舒适,整款壶为扁圆形, 壶身五条圆线穿过,线条流畅、自然有致,腹以下斜收,平底、 短颈、大口斜肩、坡盖、一弯嘴,圆润柔美,壶把与之迎合,略见 几分娇憨,甚是可人。“线韵壶”整体感强,自然舒畅,柔态毕 现,是典型的女性作风,然而柔中不媚、娇而不俗,堪称雅致。 壶身刻行草“天下”,作品既有文人气息,又尽展紫砂风华。 2紫砂“线韵壶”的线韵之美 用线条装饰紫砂“线韵壶”。此壶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壶 收稿日期:2014—01—04 嘴和壶把上的曲线,仿佛要一直伸展向上,直至永恒。在整个 “线韵壶”的壶体上。从壶流、壶把再到壶钮。大大小小的圆形
形成此壶丰富的层次感,且由大到小的圆的排列富有节奏变
化。而壶身的装饰线条之间距离相等、大小相似,具有对称美。
紫砂“线韵壶”虽然只是运用了几种简单的线条。却把紫砂壶
塑造得立体而多变。
紫砂“线韵壶”的线韵之美,有着凌驾于整个制作过程与
结果之上的气度与境界。线条的艺术结构与生命的结构相同,
蕴涵很多必要元素。“线韵壶”的线韵之美,是一种“内润而滋
外”的流露,壶的诞生、发展好像一个生命的流动成长:先由里
到外,继而由外到内,包含着自然美、变化美与和谐美。紫砂
“线韵壶”形体的纵横有着像随转起合的线体,它表达的是体
量感、空间感与形象感。紫砂“线韵壶”肥、纤皆得其宜,方、圆
自然协调。呼应有致,轻重有变,气韵贯通,达到了“尚法”的极
致.它体现着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气与高雅的线体风貌。
“线韵壶”的线的感觉,是在经过长期实践的自我积累和
多方位考量、研究后的反复精炼、体悟中自然萌生的,也是内
在意识对外在物质的独到见解的表述,更是综合了哲学观、宇
宙观、艺术观的“有察必现”的融会贯通与集中反映。
3紫砂“线韵壶”陶刻的文化解读
紫砂“线韵壶”的壶腹上陶刻的“天下”二字。蕴含着最终
寄寓此壶的文化。人生的道路,就像这把紫砂“线韵壶”的线条
刻画,它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迂回不平的,人行走在路上,沿途
有时是荆棘密布。有时雪雨风霜。走出荒芜的沙漠,穿过茂密
的森林,越过坎坷的浅滩,飘过漫长的海洋……沉浮在人海,
辗转如梦;潮起潮落时,岁月匆匆。淡淡的心事,淡淡的忧伤。
蓦然回首前尘,才知道多少繁华消失在时光的深处。一个人生
命的支撑,需要一种力量,正因为如此,紫砂“线韵壶”的诞生
就有了一种文化价值。它象征着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人心怀
“天下”的理想,就能一路走下去。而紫砂“线韵壶”的壶钮就像
一
柱灯塔,指引着心怀理想的人最终找到他的“天下”。紫砂
“线韵壶”赋予人一种生命的激情。从心底萌发出一种无法抵
40江苏陶瓷Jiangsu Ceramics
御的冲动;紫砂“线韵壶”还给人一种温馨的遐想,让人有了一 种强烈的渴望:不知何时至“天下”,理想却每日每夜地冲击着 心的海岸,永不放弃。而紫砂“线韵壶”的壶钮,远远望去它就 像一盏明灯伴随着你,一起见证未来理想实现夜的美、一路追 逐梦想的深情。 从美学角度看,紫砂“线韵壶”所具有的形态、色彩乃至饮 2014年02月第47卷第1期 茶实用性。具有形象的直接性和可感性。人们不仅在使用紫砂
“线韵壶”中产生美感,而且在鉴赏时产生了美感。壶身陶刻的
“天下”两个字。增添了这件作品的文化元素和艺术趣味。使紫
砂“线韵壶”以简洁的形制反映作品简约素雅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贺西林.寄意神工(古代雕塑)[H].三联书店.2008年.
(上接第37页)
中有“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的诗句。莲花又称荷花,“荷” 与“和”、“合”谐音,民间常用木雕或年画形式的“和合二仙”来 象征婚姻和合,所以莲花符号常被赋予甜蜜爱情和美满婚姻 的象征功能。莲花的这层含义在紫砂“雨露莲心壶”上得到了 继承与延伸。雨露和莲心本是萍水相逢,但是两者却产生了自 然之爱情。这种美好的爱情感染了我,使我在壶器的盖面上同 时设计出了莲心与雨露,就像祝福雨露和莲心的爱情长长久 久地在一起,永不分离。 通过对紫砂“雨露莲心壶”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分析. 我们了解到莲花符号在表达人们思想情感、思想品质的同时,
还能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说.紫砂“雨露莲心壶”渗透着中国传
统的艺术语言,它以符号的可视形式,不仅带来感官层面的审
美与愉悦,更带来精神层面的寄托与满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
美好。
参考文献
『11沈兴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看海归派女掌门濮雅萍如
何立足印染跳出印染叨.天天商报.2007年12月30日.
f21彭立勋.关于审美知觉的特性问题——评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
视知觉》[J].社会科学家.1989(4):56—59.
(上接第38页)
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砂“皆 大欢喜壶”壶盖雕塑的弥勒佛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 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凝视紫砂“皆大欢喜壶”,我们就能时 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大度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 保持一颗豁然的心灵。只要肚量大、心胸宽,即使是遇到太大 的困难、遇到最大的冤家,我们也能淡然处之。看着紫砂“皆大 欢喜壶”他那憨憨的笑容,他为什么笑?在笑什么?我们沉思, 在这个社会里有谁还会有那样纯真的笑?在这个现今世界里, 我们如果能够淡薄名利。用弥勒佛来点拨我们的人生。也许也 能像这把紫砂“皆大欢喜壶”里的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这样 也就真正地做到皆大欢喜了。 手执这把紫砂“皆大欢喜壶”,无论身处天南海北任何一
个地方。盖面上的弥勒佛总能以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
携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萨形象面对世人。将此壶翻身过来,也
是见到一尊弥勒佛。由于大肚弥勒佛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它
的形象代表了佛教宽宏大量、慈悲为怀的宗旨,因此深受大众
喜爱。男女老少在见到这把紫砂“皆大欢喜壶”时,都会激发出
轻松愉快的心情。正如我国不少寺院都有这样的对联与弥勒
佛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
之人。”这把紫砂“皆大欢喜壶”寓教于乐,启迪人们的心灵,为
人们的饮茶休闲生活带来愉悦的气息。
参考文献
【11周准街.笑口常开弥勒佛【M】.团结出版社.2005年.
^'Ill’’’ll ’ ’’’’ ’ ’’l l ’ l’ Il ’ ’ ’’ ’’
^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考核结果公布
^
2
2 2月18日,宜兴市文广新局发文公布2013年度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考核结
果,其中陶瓷行业的单位和个人有:考核优秀的保护单位: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彩
: 陶工艺厂(宜兴彩陶装饰技艺);考核优秀的代表性传承人:汪寅仙(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顾绍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
: 艺)、毛国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华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李守才(宜兴陶堆花技艺)、方卫明(宜兴陶堆花技
艺)、谈志坚(宜兴青瓷制作技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