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雏鸡的饲养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157.75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可采用地面散养、网上平养和笼养,地面散养选择麦草作垫料。
垫料要求一定要干燥、无霉变、不应有致病性病原菌和真菌类微生物。
(2)在接雏2-3小时内让雏鸡自由饮水,水温30℃,水中加“速补14”和适量红糖,水槽、饮水器至少每天清洗消毒1次。
(3)在饮水3小时后开食。
开食用全价配合料,采取自由采食方式。
饲喂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日加料5-6次,头两周喂粉碎料或粉料,两周后喂颗粒料。
20日龄后每周供给500克干净细砂粒,百只鸡,以增强消化功能,刺激食欲。
(4)雏鸡7-10日龄时断喙。
断喙前1-2天日粮中加维生素K和“速补14”。
(5)根据雏鸡不同日龄适时调整育雏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量、雏鸡密度、光照制度,同时注意鸡舍既要保证温度,又要保证空气新鲜。
(6)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鸡体、用具、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等综合性防病措施预防疾病。
(7)注意观察鸡群动态,及时选出弱雏,单独饲养。
如发现异常现象,要查明原因,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是指0-60日龄的小鸡。
雏鸡出壳后身体小,绒毛稀短,散热快,体温调节差,要求在饲养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一)育雏准备1、备好饲料、疫苗、防(治)药物。
2、备齐饲养管理器具,如料槽、水槽、饮水器、天平、温度计、注射器等。
3、如在市场购买,要选好健康无病的鸡苗。
(二)育雏方式母鸡带育数量小,不作专门介绍,这里仅介绍常用的地面平养育雏技术。
地面平养指的是在地面上铺垫15-20公分厚的锯末、谷壳等,雏鸡养于垫料上的育雏方式,期间可逐步加厚垫料或清除更新垫料。
地面平养育雏应把握好以下饲养管理要点:1、分群:把健康无病的雏鸡选出后,按体重和体质相近的分在同一群。
2、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为1-2周龄40-50只,3-5周龄30-40只,6-9周龄20-30只。
3、采食饮水设备:料槽2.5-5公分/只;料桶30-40只/个。
水槽1.5-2公分/只,饮水器80-100只/个;乳头饮水器10-15只/个。
4、温度:1-2日龄33-34℃,3-4龄32℃,5-7日31℃,第2周30℃,第3周26℃,第4周22℃,第5周20℃,第6周18℃。
通常采用白炽灯提供光照和取暖,灯泡离鸡约10cm高,夜间尤其应注意开灯,供暖的同时还可防蚊虫叮咬和传染病。
5、湿度:适宜的湿度使雏鸡感到舒适,休息和食欲正常,不易得病,室内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
6、光照:前3-4天连续光照,每平方米4-6瓦;5-14天每天18小时光照,每平方米3瓦,2周以后可夜间持续照明,每平方米1.3瓦。
通常第4天起光照14小时,以后每天减少15分钟至每天8小时恒定光照,雏鸡2周龄后可以放在背风处晒晒太阳、每天运动30分钟。
7、通风换气:养鸡后往往从第二周开始鸡舍氨气浓度上升较快,遇有刺鼻、眼情况应在气温较高的午后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可以装小型排风扇换气。
8、断喙:断喙优点在于节约饲料和防止啄癖,提高育成率。
9、饲料:推荐使用专用雏鸡料。
畜禽饲养誄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前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垫料、育雏用具,备好常用药物和疫苗,准备好育雏期间所用的记录表格,制定出具体的育雏操作规程。
育雏舍要求保温、通风良好、地势干燥、环境安静并有利于防疫,用前进行检修。
土地面要更换新土,水泥地面要进行洗刷,然后对地面和墙壁彻底消毒(用2%烧碱水溶液喷洒消毒)。
地面铺撒上生石灰,其上铺好垫料。
料槽、饮水器和育雏所需要的全部用具用1%烧碱水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备用。
把这些用具都放在育雏舍后,在育雏舍的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舍内最后进行熏蒸消毒,封闭门窗1~2天后放净烟雾再让雏鸡进入。
接雏前2天,要做好育雏室和育雏器的试温工作,使之达到所需要的温度。
2运输雏鸡应注意的问题雏鸡在出壳后6~12小时运到育雏室最好。
冬季、早春运输雏鸡时要用棉被或棉毯遮住雏箱,千万不能用塑料布包盖,以防盖的过严将雏鸡闷死。
在运输途中,要经常观察雏鸡动态,防止死亡事故发生。
夏季运送雏鸡要携带防雨用具,因雏鸡淋雨后容易感冒,会大量死亡,影响成活率。
夏季运送雏鸡最好在早晚凉爽时分进行,以防雏鸡中暑。
运送雏鸡最好使用专用雏箱,若没有专用箱,也可用其他纸箱代替,但应注意箱壁留有通气孔,并注意分隔。
运雏箱使用前要烟薰消毒,为了防病起见,雏箱不能互相借用。
3肉雏鸡的饲养雏鸡出壳后第1次喂食称开食,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初生雏鸡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长发育。
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在孵出后36小时才完全具备消化功能,过早开食有害消化器官,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不利;过晚开食会消耗雏鸡的体力,使之变得虚弱,影响以后的生长和成活。
开食饲料用配合饲料效果较好。
开食以后,要同时给水,以利清理肠胃,排除胎粪,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腹内卵黄的吸收。
因此,育雏中,不断地供给新鲜清洁饮水,是养好肉雏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早晚,千万不能断水,否则会引起鸡群的严重骚乱,减少采食,影响生长,甚至发生抢水暴饮,造成死亡。
给水的水温要适宜,最好供给温开水,水温在20℃左右。
雏鸡怎么饲养与管理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
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
最后再喂料。
然后,要经常供给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
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
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
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
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
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
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挑选无论是自己孵化的或购买来的雏鸡,为了保证所养鸡群的均匀和健康,都要进行个体选择。
健壮雏鸡的特征:眼大而有神,腿干结实,绒毛干燥松软,活动能力强,腹部收缩良好、泄殖腔周围干净,喙、眼、腿、爪等不畸形,把雏鸡握在手中感觉柔软有弹性,温暖和挣扎有力。
劣质雏鸡的特征:毛短、肚大、肚脐有黑痂(俗称"钉",这是肚脐收缩不良的表现)等,这类雏鸡不好养。
运输从外地购雏鸡,要做好运输工作。
可用木箱、纸箱或竹筐装鸡,木箱和纸箱最好垫些刨花或稻草,竹筐也要垫上稻草。
天冷季节运输木箱或纸箱外加盖棉毯保温,但要注意通气,木箱或纸箱要开通气孔,通气孔要开在箱子的两侧和后方,防止运输途中雏鸡被风吹。
小鸡饲养方法,雏鸡饲养管理要点小鸡要如何饲养呢?小鸡指的是刚出壳的雏鸡,一般从出壳到六周龄都是属于育雏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要精心饲养管理,因为小鸡刚出生,绒毛稀少、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系统功能弱、抗病能力低等,因此很容易受到环境、气温、饲养等因素影响到小鸡的成活率,所以在小鸡的育雏期期间要抓好各方面的饲养管理,提高小鸡的成活率:(一)开食初生雏雉初次喂食称开食,雏雉出壳24小时就应用玉米或碎米以温水拌均匀地撒在塑料布或浅加饲槽内作为开食。
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价料饲喂,第四天全部用全价料饲喂到1个月。
以后可用自配饲喂到2个月。
(二)开水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开水,一般雏鸡出壳后,毛干3小时可给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开水并来连饮3天,以消毒肠道后才用常水作为饮水。
饮水要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以保清洁(三)开青雏雉第一次喂饲料称开青,雏准2-3日龄后,可开始投喂干净切碎的青饲料,可占饲料总量10%左右拌入日粮中饲喂,也可单独饲喂,不宜过多,以防拉稀,随日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到20-30%。
(四)开荤雏雉初次投喂动物性饲料,称开荤。
雏准第一次喂食初几天内可用蒸熟折鸡蛋(每100只雏雉一个鸡蛋)碎拌于饲料中饲喂作为开荤。
7-10日龄后可在饲料掺3-5%的优质鱼粉(淡)以满足雏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五)饲喂次数开食后1-3日龄,每天饲喂6-7次,3-7日龄后,每天5-6次,7-30日龄,每天5次,1个月龄后每天4次。
(六)温度、密度、光照和通风1、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_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
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2、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
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日龄50一60只平万/米,10-20日龄30-40只/平万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万米,43-60日龄10-20只/平万米。
雏鸡的饲养管理及技术要点雏鸡是指刚出壳的小鸡,雏鸡的群居性较强,代谢功能旺盛,生长快,但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消化能力弱、胆小且容易受到惊吓、抗病能力差,因此雏鸡较其他生阶段的鸡更难饲养。
因此,饲养雏鸡要做到以下几点:1、育雏前的准备(1)育雏方式养殖户根据饲养的数量按计划修建育雏室,育雏室要求有窗户,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可以建成砖木结构也可建成大棚。
如果是网床育雏,那么网床应以立体式三层为宜,网床的多少以养殖鸡的数量来定,按每平方30—50只来计算,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且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盛粪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条或竹子或专门的育雏笼,四周和底部用塑料网固定好,合理配备好饲料桶和饮水器。
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具有节约空间、育雏量大等特点,适合专业化规模养殖。
如果是平面育雏就是在地面上铺上1寸长左右的草为垫料,厚度约2公分,3—5天追加铺垫草,保持垫草干燥直到雏鸡脱温,放养时彻底清除垫草,这种做法适合刚起步的养殖户。
(2)育雏用品育雏用品最好是用全价的雏鸡配合饲料、饮水器、饲料桶、干湿温度计、喷雾器、保温设备、常用药物等。
(3)全面消毒对第一次养鸡场地作常规的喷雾消毒即可。
2、育雏的基本要求(1)育雏温度对于刚出壳的雏鸡来说,它们的体温比成年鸡低2度—3度,因此,保温工作很重要,雏鸡第一周温度要求达到32度—34度,第二周温度要求达到30度—32度,以后每周降温不超过3度,4周后20度即可。
要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在育雏室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分别放一支温度计,可以随时了解室内温度是否均衡。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小鸡是否均匀安静地分散在网床上或垫料上,如果挤在一起(打堆)说明温度低了,如果小鸡分散张嘴哈气说明温度高了,需要调整温度。
(2)适宜的湿度雏鸡一般是由相对湿度为70%的出雏器孵出,如转入温度高、垫料干燥的环境导致雏鸡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发,从而使雏鸡羽毛生长不良、脚趾干以及引起呼吸道疾病。
雏鸡养殖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对鸡雏养育的好坏,存活多少,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能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雏鸡养殖技术,看一看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育雏前的准备
消毒应在进鸡前一星期,将鸡舍的每个角落包括饮水器、料桶使用合理有效的消毒药进行彻底的消毒。
进雏前的温度不要一下子升高到标准温度,等到搬运鸡雏的工作完成后再缓慢升温至标准温度。
湿度也要达到适宜,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湿度是人进入鸡舍里要有湿气扑脸的感觉,理论上为75%。
雏鸡的饲养方法
开水时的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类和维生素c,可明显的提高成活率,开水开食可同步进行,但第一天不要使用任何药物。
开口药的使用,常规多为抗生素类药品,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对鸡体产生伤害,尤其是对不健全的肝肾伤害更大,也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在药物选择上,要选光谱安全、长效、对肝肾刺激性小的药物,以减少对娇弱雏鸡的伤害。
雏鸡的管理技术
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绒毛稀少,不能起到御寒作用,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必须严格掌握育雏温度,
1。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
刚孵化出来的幼鸡个小体弱,抗病力也差,进入育雏箱之前,应饮用青霉素水洗胃肠1次,水温为20℃-25℃,100万国际单位的喂50-60只。
1-3日龄雏鸡,每天喂熟鸡蛋碎块4次,并且保证充足的饮水,水温为2℃-25℃。
箱温为35℃,第一周每日降低温度1℃。
4-10日龄雏鸡,每天喂4次豆饼,同时适当的搭配玉米面、碎米、糠麸和青菜,也可喂肉食鸡的雏鸡饲料,箱温保持在28℃-30℃之间,室温控制在24℃-26℃之间。
12-20日龄雏鸡,每日可喂5次含高蛋白质的鱼粉10%、豆饼粉25%,箱温保持在25℃。
此时,可在好天气放到室外进行日光浴2小时。
21-60日龄后的雏鸡,就可以在白天放到笼网里,晚间赶回育雏舍。
60日龄后的雏鸡,完全可以放到笼网里饲养,每日喂3-4次肉鸡混合饲料,也可以自己配饲料,玉米面40%、麦麸15%、豆饼10%、鱼粉10%、高粱或碎米等25%。
在饲料中要加适当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抗生素等。
并保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1周饮用1次高猛酸钾水。
另外,雏鸡14-20日龄时,要断喙3毫米,40-60日龄时,再行断喙一次,以控制互相喙斗和叨肛,并且减少浪费食物。
- 1 -。
PoultryScience饲养管理收稿日期:3中图分类号:S831.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08)4-0023-02蛋用雏鸡(6周龄内),由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特有的生理状态,如温度调节机能较弱、消化机能不完善和抗病能力差等,而雏鸡又代谢旺盛、生长快。育雏期饲养管理控制的好坏将影响其育成期的生长、发育以及成年产蛋的情况。因此,加强蛋用雏鸡的管理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蛋鸡的产蛋成绩和养殖效益。1高温育雏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低2~4℃,且绒毛稀短,保温性能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极为敏感,过低或过高或忽冷忽热都会导致发病率或死亡率增加,必须人为地加以控制,使雏鸡生活在最佳的环境温度内,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平时注意观察鸡群,若鸡都往热源附近凑,则说明温度低;若远离热源则说明温度高。一般约到3周龄时,体温才能达到成年鸡的生理指标。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采用高温育雏,第一周舍内环境温度应在33~35℃,以后笼养时每周下降2℃,平养时每周降低3℃,直至与室温相同即可停止供暖。控制舍温还要遵循“前期稍高,后期稍低;白天稍低,夜间稍高;晴天稍低,阴天稍高”的原则。2控制湿度舍内相对湿度前期应在60%~65%,后期在55%~60%,以人进入舍内感觉舒适为宜。鸡的体温高,代谢旺盛,从第2周起要注意适当进行通风换气,特别是在炎热夏季,而在冬季尤其要解决好通风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尽量做到既保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又要保持舍内空气的流通,以防止因空气质量差而诱发呼吸道疾病。良好的通风可以使舍内空气新鲜,也可稀释并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病原菌和多余的水分。通风不良会阻碍雏鸡的发育,还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3适宜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应控制适宜,密度过大会影响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群体整齐度差,发病、死亡率高。一般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30~40只/m2为宜。夏季的饲养密度应比其他季节减少15%,以1~3周龄33只/m2,4~5周龄25只/m2为宜。4合理的光照制度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是为了保证蛋雏鸡的生长发育,使其适时性成熟。光照太强易发生斗殴和啄癖,太弱影响采食和饮水,起不到刺激作用。一般多采用渐减光照法:入舍后1~3日龄内采用24h光照,初期可用60~100W灯泡,4~7日龄时18h光照,换成45~25W灯泡。2周龄时17h,3周龄时16h,4周龄时15h,5周龄时14h,6周龄时13h,以后采用自然光照至18周龄即可。光照强度由最初的10~20Lx逐渐减弱到5Lx,只要不影响雏鸡的正常采食、饮水即可。5及时饮水与开食雏鸡经过运输、环境的刺激易脱水。进雏后先饮水后开食,两者间隔4~5h。在饲养过程中出壳后48h内应饮水,因此入舍后应先饮水后喂食。开始饮水可采取人工助饮的办法,让雏鸡都能饮到水,供给水中应配制成5%的葡萄糖,添加充足适合雏鸡生长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防止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药物,提高育雏成活率。最好是在出壳后48h内饮水,水的温度最好是30℃左右,一方面补充运输中消耗的水分,一方面促进清除胎粪。为防止雏鸡感染传染病,也可连续喂一周的白开水。一般要在饮水3~6h之后提供饲料。前3应供给5%~%的白糖水或口服补液盐、雏鸡宝等以补充能量及多种维生素等,提浅谈蛋用雏鸡的管理控制要点李继珍1,侯娟1,程森2,刘召乾2(1.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畜牧局272400;2.山东省济宁农业学校272000)32008--10
雏鸡是什么意思,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雏鸡是什么意思呢?雏鸡是指孵出不久的小鸡,一般以0~21日龄为育雏期,是雏鸡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任何饲养管理措施的不当都会使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或导致死亡。
1.控制好温、湿度育维温湿度对于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温度的高或低都会影响雏鸡的活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因此这一阶段应保证适宜的温度。
随着鸡只的生长,其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在可控的条件下每周逐渐降温2℃左右;鸡舍昼夜温差变化控制在0.5℃~1℃2.适当逼风换气在保证鸡舍适宜温度条件下,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通风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在较寒冷季节应采用地下送风道和天窗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在鸡只身上。
舍内空气质量以无粉尘、天异味为宜。
3.合理光照为鸡群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是提高鸡只生长率和成活牢的重要措施。
鸡舍内光照应分布均匀,整个饲养期内光照强度亦采用由强变弱的方法。
4.适时扩群根据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扩群。
饲养密度与商品肉鸡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联系,饲养密度过大,个体发育不匀,体弱易发病,死亡率上升;饲养密度过小,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及时调整鸡群密度,并对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的鸡只进行淘汰。
5.垫料管理垫料要求松软、干燥、吸水性强,厚度应在5~10厘米并基本保持一致,不要露出地面,经常翻动垫料,防止结块并必须随时保持于燥。
一般要求垫料的含水量在20%~30%为宜。
水槽及料桶周围的潮湿垫料要经常清除,换上干燥新鲜垫料。
垫料最好不要重复使用。
6、卫生消毒每天带鸡消毒1~2次,要不同种类的消毒液交替使用,以便于消灭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并防止其产生抗药性。
每天清洗、消毒饮水器2次;每天清理舍内粪便和污水1次。
消灭老鼠和蚊蜗,严禁其他畜禽及野生鸟类进入鸡舍。
雏鸡是很十分脆弱的,要想把它养大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
小鸡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那么我们在饲养过程中需要主要哪些方面才能把它养好呢?下面的文章将为您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温度。
保温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育雏期适宜温度为:第1周32--35℃,以后每周下降3℃,4周以后开始脱温,此后舍内温度以保持在25℃左右为最好。
保温操作时要根据鸡苗的行为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当。
温度适宜,雏鸡则均匀地散开;如果雏鸡倦怠、气喘乃至虚脱、脚干则表示温度过高;如果雏鸡挤作一团并“吱吱”鸣叫,则表示有贼风进入,此时应认真检查门窗及天花板有否漏风等。
供温可采用育雏伞、地坑、烟道及火炉、煤气炉等加温设备。
2.湿度。
雏鸡需要在干爽的条件下饲养,适宜的湿度为10日龄前60%--70%,10日龄后50%--60%。
鸡体对温度的感觉与湿度有关,夏季越湿越热,冬季越湿越冷。
3.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舍内的有害气体及尘埃密度,补充新鲜空气,保持舍内的气流速度,并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要求舍内氨气浓度低于20×10(右上负6),即以人走进鸡舍,眼睛、鼻子不会受到刺激为适度。
育雏阶段要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哪怕是最冷的天气,也要保证一定时间的通风。
具体做法是,先提高舍内温度,再开窗(或排气扇)通风片刻,等舍内温度降到要求的温度以下时即关闭窗户(或排气扇)。
如此反复通风数次,即可达到目的。
饲养中大鸡的鸡舍也应注意通风换气。
鸡舍可安装排气扇进行横向或纵向负压通风。
或安装牛角扇进行正压通风。
如果采用纵向负压通风加水帘设备联合应用,可同时起到通风及降温效果。
4.密度。
1--30日龄,地面或网上平养为每平方米30只左右;多层笼养(配负压通风系统)为每平方米46--60只。
31--60日龄,地面或网上平养为每平方米15只左右;阶梯式笼养为每平方米25--30只。
61--100日龄,地面或网上平养为每平方米8只左右;阶梯式笼养为每平方米12--15只。
雏鸡的饲养方法雏鸡是鸡的幼崽,是家禽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饲养方法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雏鸡的饲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雏鸡的饲养环境要求。
雏鸡对于饲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首先要保持温度适宜。
新孵出的雏鸡需要一个温暖、干燥的环境,室温要在30摄氏度左右。
其次,饲养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避免积尘和异味。
另外,要保持光照充足,让雏鸡处于良好的光照环境中,这对于它们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其次,对于雏鸡的饲料和饮水要求。
雏鸡的饲料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另外,要保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随时补充雏鸡的饮水,避免出现脱水现象。
接着,对于雏鸡的管理要求。
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雏鸡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保持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更换鸡舍的垫料。
其次,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另外,要注意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配比和数量,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最后,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要求。
在饲养过程中,要关注雏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配比和数量,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另外,要注意雏鸡的行为习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总之,正确的饲养方法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饲养环境的管理、饲料和饮水的供应、管理工作和生长发育的关注,才能够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祝您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