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域文化与人口

  • 格式:doc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

命题人:孙柱霞审题人:杜建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山川和河流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B.山水风光经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就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C.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

D.歌舞、书籍是文化,农田、工厂不是文化

2.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不起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作用往往相同

3.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宗教信仰盛行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受天主教的影响,成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德国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人口增长率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晚婚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

D.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使人口增长加快

5.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A.缩短代际更替周期

B.加大亲子年龄差距

C.稳定婚姻关系

D.延长生育时间

6.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②人口总数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初婚年龄变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之一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表现。重男轻女的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分析回答7、8题。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哥伦比亚、肯尼亚、菲律宾

D.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男性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 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制约了我国人口的增长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9. 据报道,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

A.养老保障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型

10. 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好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D.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

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女:男)为100:117,少数省份高达100:130,出生性别比失调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据此回答11、12题。

11.造成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B.婚姻的地域范围扩展

C.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D.农业经济占主导 12.解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B.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C.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D.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3.34%和2.58%下降到2004年的1.23%和0.59%。 材料二 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1970年为 20.8岁,目前约为24岁。 材料三 我国家庭人口规模1991年的4.84人变化为2006年的3.39人。

(1)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逐年推迟的原因

(2)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化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 (3)试分析我国家庭人口规模逐渐缩小的原因。 。

14.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 年前后,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原因: 。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在生育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 。 (3)中国文化对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使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 选择题

BCCDB ADABD CD

1.B 文化应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A 项中的空气、阳光、山川和河流都是自然物质和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人类开发山川河流使之成为旅游景点,旅游景点

属于文化的范畴;茹毛饮血的饮食是大自然的动物的本能;歌舞、书籍、农田、工厂均是人类创造的,都是文化。 2.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有很大影响;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有差异,所以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不同。 3.C 从地域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婚姻关系越稳定,人口的出生率越高;初婚年龄越小,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人口出生率越高;婚姻越稳定、离婚率越低,出生率越高。4.D 5.B 6.A“四海为家”的观念打破了封建保守的社会环境,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得以扩大,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大为提高。7.D重男轻女指数受民族传统习俗和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上是农业大国,受传统农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一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表中巴基斯坦、尼泊尔和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都很高,说明他们的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8.A “稻米文化”是指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因劳动强度大,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逐渐演变为“男性偏好”并形成传统;中国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但不会制约人口发展;基督教虽没有性别偏好,但并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没有性别偏好;从表中可知,发展中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并不是都很高。9.B 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新生人口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10.D 11.C 12.D 我国目前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但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重严重失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树立新的生育观才能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而新风尚的树立则可通过宣传教育,近期就可达到。

二、综合题

13.(1)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到位;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晚婚晚育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2)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大,使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3)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1)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这是一种论证思路;(2)由于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增大,最终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这个较容易推测。14.

(1)1960 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解析:(1)除注意读图外,还要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解答(2)(4)主要回答这个传统文化对人口的生育、职业选择和人口流动的呢个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