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渔业的稳步推进,休闲渔业在全国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得 到了快速发展。加快休闲渔业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却鲜有学者谈起。9月25 日在第四届青蟹节上,中国渔业协会举办了2010年(三门)中国现代渔业发展论坛,上海水产大学的陈蓝荪教授对这 一问题做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国渔业经济的推进告知,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将 加快渔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休闲渔业充分利 用渔区知名度和现有渔业设施,重点将由以物质生产为主向 以精神生产为主的新型模式的转换,有利于渔(农)村经济 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 中央一号文件十次聚jlIl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3O周年,中央一号文件十次聚焦“三农”,30 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 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 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 1.1982年~1986年:党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 的五个“一号文件”(见表1),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 众的首创精神,指导中国农村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实 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 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1978年~1984年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 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递增 17.71%。 2.2004年-2008年:由于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断面 临新的难题,特别是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 下降。期间连续出台五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 文件(见表2),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构建了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 章。 3.2009年:新一个“一号文件”,强调农村社会基础设施 建设的全面发展 2009年2月1日公布“2009年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 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向全面的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见表2)。 自古以来,农民就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农 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基本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这就是 4 《中国水产》201o年第1 1期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新农村建设的动因。顺应新形势,加 快休闲渔业等新型产业的开发,将振兴渔村经济,促进农村 两个文明建设。 二 新农村建设目标与休闲渔业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根据现代化建设目标,结合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和经济 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形成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 目标体系(见表3)。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必须促进渔村经 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渔业现代化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今天,我国休闲渔业发展将加快渔(农)村经济发展,提 高渔(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科学2:'fg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休闲渔业是渔村发展的新型产业 休闲渔业是融渔业、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 产业,是传统渔业的延伸和拓展。休闲渔业是一个跨行业发 展的新兴产业,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向 延伸、相互转移与融合。休闲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设备与空 间、渔业生产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 境与渔业人文历史资源等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渔业资源和 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把旅游观光和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 来,从而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在2006年全国休 闲渔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渔业劳动力人均达到807元。渔 业劳动力数量为1240万人。 根据山东省统计,以观光、垂钓、赶海、品鲜、购物和体 验渔家风情等以玩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2007年为山东 渔民增收3亿多元,为l0万多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N2OlO年,山东全省拟建成休闲渔业基地8000处,其中达到 ((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 的基地100处,全省休闲渔业增加 值争取达到60亿元,约占全省渔业增加值的6%。 浙江省的杭州、舟山、宁波、温州等地海上观赏渔业(海 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等)的年产值都在亿元以上。
决策参考 责任编辑李明爽 表1前期五个“一号文件”,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 发布时间 前期五个“一号文件” 主要精神和重大决策 1982年1月1日 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肯定了“双包”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全面 从理论上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 1983年1月 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 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1984年1月1日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 5年以上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衣副产品统购派购的 1985年1月 策》 制度,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 1986年1月1日 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表2近期“五加一”个“一号文件”,统筹城乡进程中的六座新丰碑 发布时间 近期五个“一号文件” 主要精神和重大决策 2004年2月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 新世纪的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 策的意见》 文件。重新锁定“三农”问题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 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 农业缥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力建设,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深化农村改 堇 2006年2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的若干意见》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08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 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9年2月1日公布 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全面的农村社会基础 若干意见》 设施建设发展 浙江三门县近年来以青蟹为主题的特色休闲渔业发展较决, 共有休闲渔业点20多个,还有数以百计的养殖垂钓点,年 接待游客10多万人,从业人员1000 ̄左右,年营业收入超过 3000万元。例如三门县的三特渔村在巩固传统的渔家餐饮、 旅馆、垂钓等渔业观光休闲项目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海八 仙”旅游商品,将建成全国A级以上旅游景点标准渔业休闲 基地。 当前,我国“渔业十二五计划”强调发展休闲渔业。休闲 渔业发展带给渔民真正的实惠,可以解决渔(农)民生产生 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将落实新农村的美好蓝 图。 三 休闲渔业与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十字方针 对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O个字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 美好蓝图,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的新要求。 休闲渔业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更多地注入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的内容,与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对 接。 (一)休闲渔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农村生产 力。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新的海洋制度的确立, 沿海各国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使我国失去了大面积的 传统渔场,许多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和现实困境。 休闲渔业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可以优化渔(农)业 区域布局,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进 《中国水产》201o年第11期
■5 表3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目标体系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项目 特征与性质 l 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是宗旨 .2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是目标 3 综合发展农村社会,重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是标志 4 发展农业、农村生产力 是首要任务 5 增加农民收入 是最重要的关键目标 6 统筹城乡发展 是关键 7 建设现代农业 是重要内容 8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是重要手段 9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是重点问题 10 发展农村公共设施 是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l1 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 是灵魂和政治保证 ’ 12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是前提和首要环节 l3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确保农民生活安康 是基本条件 1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是本质特征 15 加强党的领导 是重要保证 程,促进生产发展。休闲渔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壮大,可以带 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促进诸如交通、通信、旅游、餐 饮、渔具、水产品销售等行业的发展,通常依托养殖生产基 地的规范布局、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等有利条件,将农庄与 渔业生产基地融为一体,从而将提高渔(农)业综合效益和 竞争力。 (二)休闲渔业可以促进生活宽裕 前些年,尽管渔区经济持续增长,但是由于受资源环境 约束、产品价格约束、税费负担约束和投入风险约束,渔业 经济效益相对下降,渔民收入增长至今呈徘徊趋势。 休闲渔业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生活中的矛盾,有利 社会安定与经济稳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条件,加速农 民致富的步伐。以渔民增收为核心,休闲渔业投资少、见效 快,是常规渔业效益的4倍~8倍。 休闲渔业形态多样,是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途 径之一,促进渔业新的增长。休闲渔业可以开发一处景区, 致富一方人民,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使渔业增效、渔民增 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提高渔村效益,促进生活 宽裕。 (三)体闲渔业可以促进乡凤文明 渔家文化是发展休闲渔业的基础,渔民通过经营休闲 渔业项目,可以将渔业社会发展史、渔业变迁等渔业文化底 蕴等元素注入到休闲产品和服务中。休闲渔业不仅要求渔民 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还要求渔民具有适应旅 g 《中国水产》2010年第11期 游市场的经营管理素质。 休闲渔业作为连接城市和渔村的新的交流产品,提供了 城乡精神性、文化性交流融合的机会。通过城乡交流,促进 渔区对外开放,使得渔文化得到了保存和永续发展,有利于 渔民接受现代都市文明,转变观念,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 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和心灵,为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增添 了新的内容。 (四)休闲渔业可以促进村容整洁 文明生态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创建载体,是休闲 渔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农村经济基础 并不十分雄厚的情况下,先从改善村容、村貌、村风人手。坚 持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魅力村庄,实现村庄的硬化、净 化、绿化、亮化,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道路的开通、 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环境的美化都是新渔村建设的基础,使 农村不仅拥有和城里人_样的居住条件,更拥有城里没有的 宁静和清新空气。 休闲渔业的发展与文明创建互动,为吸引游客,需要优 美的风貌环境,提供方便、舒适的休闲环境和多样化、个性 化的服务。因此,发展休闲渔业将推进渔村村庄的环境整 治和家庭建设,将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促进村容整 洁。 (五)休闲渔业可以促进管理民主 发展休闲渔业需要探索提高渔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
度,要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