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初中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初中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初中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周灿茹

日期:2012.2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课时:16课时左右

课程目标:

(1)会利用各种方式在PowerPoint中输入文字,并能够根据需求对文字进行相关的处理。

(2)会利用各种方式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并能够对图片进行相关的设置。

(3)掌握自选图形的使用并能利用自选图形自行设计一些图形。

(4)能够根据需求让PowerPoint中的对象动起来。

(5)了解层及组合,并在有些时候能够使用它们来完成一些设置。

(6)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和视频,并能够根据需要对声音和视频进行相关的设置。

(7)能够根据多媒体作品来为其设置相应的背景。

(8)会建立超级链接,实现交互式放映。

(9)能够根据需求为多媒体作品设置相应的切换方式,包括切换的动画、效果及换片方式。

(10)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工具。

(1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一些常用的软件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利用这些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及需求,对现有教材的安排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具体安排如下:

准备课1课时

第一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8课时

第一课时文字素材的处理

1、利用文本框输入文字的设置及处理。

2、利用艺术字输入文字的设置及处理。

3、网上下载文字的处理。

第二课时图片素材的处理

1、直接插入图片的设置与处理。

2、通过自选图形插入图片的设置。

3、如何利用层对图片进行设置。

第三课时自选图形的应用

1、会根据需要插入自选图形并对自选图形进行相关的设置。

2、会利用自选图形来设计出其他的图形。

3、能够使用组合工具对一些图形进行组合。

第四课时让对象动起来

1、会根据实际需要来为对象设置相应的动画效果。

2、会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对象出现的时机及方式。

第五课时制作多媒体作品(一)

1、为作品插入相关的声音和视频,并进行一些相关的设置。

2、建立超级链接,实现交互式放映。

第六课时制作多媒体作品(二)

1、为作品设置背景

2、作品设置切换效果

3、为作品设置放映方式。

第七、八课时综合实践

第二单元常用软件学习8课时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授课内容。然后或者进行学生合作学习,或者进行师生互动学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激趣导学、问题驱动、实践应用

(二)学习方法:主题活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课程评价本身的教育功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时主要考虑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如何评价。

考什么:围绕《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

怎么考:考试的形式、考试的管理、考试的控制、考试平台的建设。

如何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发展性评价

(1)活动过程评价:指组员的合作性,积极性及提供资料的多少——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自评、互评。

(2)活动成果的评价:指活动、制作等及时完成情况——由科代检查评定。

(3)活动效果的评价:作品展示等——由全体同学评定;作品内容的客观性、质疑性——由老师评定。

(4)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由学生平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及自觉性决定。将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准确性、缴交作业等学习行为习惯也纳入到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

2.终结性评价:

通过笔试、上机考试、作品制作的形式进行评价。

(完整版)八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英语课程实施纲要 王钢华 课程名称:八年级英语课程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类型:初中英语必修课 学期课时:96学时 设计教师:王钢华 授课对象:八年级 设计日期:2014年2月25日 课程目标: 1.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学生能听说认读对本册书所提供的重要词汇,能在具体点语言环境下理解词汇用法,2/3的学生能灵活使用本册的重点词汇。 2.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本册书所涉及的听力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听力任务。全体学生能听说认读书后提供的听力材料的内容。2/3的学生能熟读听力材料内容,1/3的学生能背诵听力材料的内容。 3.所有学生能阅读理解本册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2/3的学生能根据语言材料完成阅读任务并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结构。 4.所有学生能理解本书中所有话题的目标语言并使用目标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2/3的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情景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自由对话。 5.所有学生能使用本书中的话题目标用语笔头简单描述。2/3的学生能用目标语言描述较为复杂的场景。1/3学生能熟练描述话题场景,写出200字左右的短文。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还可以替换或增加一些活动 内容。 2.其它资源:典中点,英语学习辅导报,网络课件与试题 二、实施手段 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学案的体例结构分为:任务型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前准备区、课中学习活动区、课后反馈区,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 1.精讲与练习相结合。通过温故知新、问题思考、故事引入、名曲欣赏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进行15-20分钟的精讲示范讲练,合理控制时间,组织学生练习。 2.启发诱导自主性学习。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和同学 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内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同一活动,达成统一目标; 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单词、课文的背诵。培养合作意识,习得合作方法和技能。 4.阅读与听说训练。以课文文章为基准进行听说训练,课前可进行演讲一 分钟等活动增强听话所能力,阅读训练可从网上或英语周报上摘取合适文章进行精读与泛读结合的训练。 5.作业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 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作业、报告、访谈等途径来实现。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 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 件/工具的应用技 能 体验信息活 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 问题意识敢于尝 试的创新精神 ↓↓↓↓↓ 初中 巩固兴趣发 现特长 拓展+提升 初步具备一技之 长 自主选择综 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 养,改进方案, 动手创新 ↓↓↓↓↓ 高中 专业学习和 发展兴趣 自选门类专 业发展 信息→知识 →智慧 某一技术门 类的设计、制作、 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课程纲要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第二学期 授课课时:90课时 设计者:白丽华 背景 本学期记叙类文本增加了科学环保和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文言文篇幅长度增加,理解难度增大;诗歌单元增加了宋词和元曲。这些变化,有助于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与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八年级下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已能比较准确的概括文本内容,评析人物形象;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浅易古诗文的大意;书面表达能做到叙事完整,并能初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但在品味语言的含义及妙处,评析文本的思想内涵,赏析文本的艺术手法,理解、鉴赏相对复杂的古诗文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尚需激发和培养;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和写作兴趣也有待提高。 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并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选用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朗读做到流畅自然,并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传达出语言背后的情味。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 3、在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针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面不易理解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有效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研读文本,能辨析和鉴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常用修辞手法,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有所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传统文化等有正确的认识。 5、能在读懂古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累计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词语,客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欣赏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至少背诵优秀古诗文27偏(首)。 6、能在45分钟内完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能根据需要恰当选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口语交际中,能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表达看法。能运用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中学部五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七年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八年级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简单的利用WORD处理文字工作,每周只有两节课,加之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仍使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编着的教材,本学期七年级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文字信息、加工数据信息等。其中加工文字信息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八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能简单的制作修改美化电子表格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九年级重点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技能,能用好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多电脑少这一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每节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机动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属地方(省级)管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理应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学校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其它教育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习者,在运用、管理、评价和理解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素养。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 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 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基本理念 (一)信息技术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有学生不论处在何种环境,不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应该有机会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程实施中既要注意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所规定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后结果是: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学习这些东西的方式和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应知应会”。 (二)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考虑课程内容,关注和尊重学生在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和承担责任等方面的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把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点。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依据青少年的认知心理,在受教育过程中应当达到的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由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知识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的认知领域;由价值观,判断力和个性发展等目标组成的情感领域;由模仿、操作等各种技能目标构成的动作技能领域。在每个领域分类中,根据认知逻辑关系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层次,详见附表。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抓住学习要 点,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 自我评价与判断,教师也可以从学习 者的行为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 学效果。 课程目标即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 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使学习者正确 把握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课程 目标应以学习者的行为来表述。也就 是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者的学习 结果。 课程目标:具有良好的科学与技 术素养,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每个公民 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是当今 所有的人必须掌握的一门通用技术, 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对每个人提出的 信息技术素养是:在各种场合运用信 息技术的能力;根据资源配置管理信 息技术的能力;以与时俱进、日益深 入的思维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能力; 明智的评价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 术课程是集科学与技术于一身的综合 性科目,它担负着使学生具备良好信 息技术素养的教育责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可归纳 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 概念和本领,理解构成信息技术的基 本要素,知晓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 的基本工作原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 术知识框架,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 势。 (二)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信息 技术工具和系统,形成自主构建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体系,适应信息技术 的发展变化。 (三)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通 过各种设计活动,能帮助人们解决实 际问题或实现某种需求。 过程与方法 (一)认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的意义,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的基本过程,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能逐步实现。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 通过探究性活动完善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 段解决自己发现的新问题或某种需 求,并能使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结 果和解决的方案交流给老师或同学, 进行恰当的评估,逐步养成良好的运 用信息技术的探究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一)具有良好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 高度政治责任感,保持和增强对信息技术 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初步建立对信息技术的辩证认 识,认识到任何一种技术形式不但可以用 来解决问题也同样可以造成新的问题。 (三)能理解信息技术是如何开发和 使用的,能评价信息技术对其他技术门 类、环境、社会和人身心的影响。 (四)理智的参与那些利用信息技术 支持的各种活动,遵守信息传播与通信的 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 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 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 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 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 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允许有独立的课 时。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 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 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 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 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 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 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 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 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 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 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 p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 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 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p 在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 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 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p 发展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技术活 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 技奥秘的兴趣; p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观察、 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 社会现象,养成适当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 内容设置和选择的原则(1)采 用“非零起点” 1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课程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授课时数: 18 课时设计教师: 李姗姗适用对象: 五年级设计时间: 2019 月 9 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教育学生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 1 / 11

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根据以上内容,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课程目标定为以下几项: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 IE 浏览器并能够使用浏览器熟练地浏览网页。 2、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并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3、能够熟练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并会保存文件。 4、会申请电子邮箱、熟练地收发邮件,能够识别病毒及垃圾邮件并将其删除。 5、会下载附件、发送大的文件并能够解压缩文件。 6、会利用电子留言版和网上论坛发布和获取信息、寻求帮助。 7、良好利用网上图书资料并能够共享资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8、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好的网络环境中积极探索、学习。 9、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完成相关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0、培养学生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其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意识。 11、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并注意网络安全。 (二)课程内容课题课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 1 步入网络世界 1 1 1、了解因特网的作用。 2、认识 IE 浏览器窗口。 3、掌握浏览网页的基本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启动 IE 浏览器。

(完整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课程纲要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 课程名称:生物学科八年级下册 设计老师:王玲玲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总课时数:34课时 授课教师:王玲玲 授课对象: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八年级1~8班 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1、解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的原因。 3、如何避免感染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 4、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本册教材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课程内容

本学期的内容包括: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本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轴,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 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帮助你学会健康生活,本书将“健康地生活”单独列为一个单元。“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当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健康。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单元除选取“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本单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 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 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 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 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勇于质疑的问题意体验信息活动形成小学工激发兴趣保持学习掌握常用软件/识敢于尝试的创新具的应用技能动机信息意识精神↓↓↓↓↓初中创新能力培养,改自主选择综合运用提升初步具+拓展巩固兴趣发现特长 备一技之长进方案,动手创新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专业学习和发展兴信息→知识→智慧自选门类专业发展高中 计、制作、创造趣

八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教学材料:人教版 授课时间:约67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了解最二次根式的要概念。 3.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计算。 4.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实行简单四则运算。 5.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经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探索过程,知道这两个定理的联系和区别,能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交流,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能使用它们实行证明和计算。 3.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等线之间的距离。 4.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5.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水平。 6.通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相关问题的证明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水平。 7.通过度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概念之间的联系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以探索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前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函数模型表示变量之间的单制对应关系,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际,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和图像法),能结合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它们的表达式,会画它们的图像,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增减变化,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5.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等内容的理解,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6、实行探究性课题学习,以选择方案为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升综合使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 2015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 3 - 1.知识与技能... - 3 - 2.过程与方法... -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3 - 第二部分具体安排... - 4 - 一、一年级信息技术初步... - 4 - (一)内容标准... - 4 - (二)教学目标... - 4 - (三)活动建议... - 5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5 - 二、二年级 Windows 操作系统简介... - 5 - (一)内容标准... - 5 - (二)教学目标... - 6 - (三)活动建议... - 6 - (四)考核评估建议... - 7 - 三、三年级画图... - 7 - (一)内容标准... - 7 - (二)教学目标... - 8 - (三)活动建议... - 8 - (四)考核建议... - 9 - 四、四年级文字处理... - 9 -

(一)内容标准... - 9 - (二)教学目标... - 10 - (三)活动建议... - 10 - (四)考核建议... - 10 - 五、五年级网络的简单应用... - 11 - (一)内容标准... - 11 - (二)教学目标... - 12 - (三)活动建议... - 12 - (四)考核评估... - 13 - 六、六年级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 13 - (一)内容标准... - 13 - (二)教学目标... - 14 - (三)活动建议... - 14 - (四)考核评估... - 15 -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 - 15 - 第四部分课程评价... - 15 - 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 15 -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 16 - 三、评价的全程化... - 16 - 四、评价结果... - 16 - 第五部分资源的开发... - 16 - 一、基础设施与设备... - 16 -

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 奇台二中八年级侍明媛课程名称:英语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 学期课时:80 设计日期:2019.4. 背景: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每个单元分A和B两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相比较七年级阅读量大大增加。本学期的重点是继续学习词汇和习惯用语,语法知识点:情态动词、反身代词、一般将来时、不定式、连词、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其中现在完成时和连词是本册的难点、重点。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句型和语法,因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些许自豪感,尤其在学习长篇课文时会兴趣盎然,如希望了解别国文化等。但是因为八年级逐渐语法规则增多,词汇量加大,学习要求如背诵、听力等难度加大,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失去兴趣,容易两极分化。所以教学需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听,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量,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 课标相关表述: 1、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熟悉话题的简单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参与角色表演等活动,并能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3、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4、能连贯、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 5、能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6、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7、能写出剪短的文段,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课程内容: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词汇和句型,并能熟练应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通过讨论健康问题,使用should给出正确的建议,并掌握反身代词的用法。 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通过谈论志愿活动和慈善活动,引出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学生会正确使用情态动词could 给出建议。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上课时间: 课题第十三课图文混排科目信息技术课时 1 年级初一年级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2、对图片进行格式设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插入不同类型的图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团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方法。 2、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知识准备:word软件使用的基本知识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室、word软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课:课前播放一首歌曲《老 师》。 师:老师刚才播放的是《老师》 这首歌,大家知道老师为 什么比方这首歌吗? 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今天我 们就要用我们的双手为我 们的班主任老师(韩伟)制 作一个电子的手抄报,来表 达我们对韩妈妈的感激之 情也为我们的班主任节增 光添彩。大家说好不好? 生:因为我校最近要举 行班主任节。 生:好!

教学过程师:看来大家对韩主任的感情 很深厚啊!老师先给他家展 示一下老师制作的电子手 抄报,大家来仔细观察我制 作的手抄报里都添加了什 么素材? 师:大家非常聪明,下面老 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添 加这些素材。 新授: 一、图片 1、图片的插入:“选择插入 点”--插入图片-剪贴画--出 现“对话框”--选取所需图 片插入--确定 2、图片的编辑 (1)图片的缩放 (2)图片的移动 (3)图片的裁剪 (4)图像处理 (5)设置环绕 (6)删除图片 二、艺术字 1、艺术字的插入:“选择插入 点”-- 插入图片艺术字--出 现“对话框”选取所需艺术 字式样--输入内容--确定 2、艺术字的编辑 (1)艺术字的缩放和移动 (2)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 (3)艺术字的颜色和线条 三、文本框 1、文本框的插入:“选择插入 点”--插入文本框 --出现“横向”、“纵向”-- 选取所需样式--插入--确定 生:图片,艺术字,背 景。 听述 思考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106中学 课程类型:必修 设计教师:景元克 日期:2011-9-27 适用年级:高一 课时:18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第1章绪言 1、阅读信息的三种定义 2、列举信息的主要特征,对于给出的实例能说出体现了信息的哪个特征 3、说出信息技术的定义 4、阅读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说出每次的标志 第2章信息获取 1、对于给定的总任务,能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的内容、类型、来源 2、说出网络信息检索的两种方式,列举两种方式的特点,对于具体的搜索任务能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 3、参考课本操作示例,建立分类目录 4、从网络检索并参考课本操作示例将网页、图片、文本等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下载并保存到指定目录 5、列举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给于给定的实例能判断出信息的价值 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对于给定的任务,能确定自己加工信息的需求 2、模仿操作教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 3、通过几次模仿后,能独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文字格式设

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设置、插入图片及艺术字并设置格式 4、模仿操作教程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 5、通过几次模仿后,能独立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排序筛选、单元格格式设置、求和求平均、求最大最小值、插入图表 6、自己选择主题、搜集信息、使用powerpoint展示作品 第4章信息资源管理 1、阅读课本,列举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2、阅读课本,列举信息资源管理的几种方式及适用范围 3、利用课本给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增减数据、修改数据,体验数据库操作 4、参考操作示例,尝试使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新建数据表、录入数据、综合查询。 二、课程内容 第1章绪言 阅读课本在网站回答问题:信息定义、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定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及标志 第2章信息获取 说明:这个模块学习的总任务之一是制作“庆元旦迎新年”的电子报刊,信息获取这一部分的学习为下一章信息加工与表达准备材料。 1、以组为单位收集“庆元旦迎新年”所需的资料,每人确定一个信息需求(包括需求的内容、类型、来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课程 纲要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郑州十九中《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 授课时间: 60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班 授课教师:朱昌盛 模块总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物理现象; (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的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的兴趣; (3)使学生练习实验操作技能,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的技能。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1课时) 内容标准: 第七章:力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第八章:运动和力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第九章:圧强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和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知道机械能和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