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浅层反射地震勘探
- 格式:pdf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41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来预测和防范地震。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浅层地震勘探是指在地表附近进行的地震勘探,其勘探深度一般不超过几百米。
这种勘探主要通过测定地壳中不同层次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揭示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浅层地震勘探变得更加精确和可行。
首先,浅层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工具是地震仪和地震传感器。
地震仪可以测量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而地震传感器则可以记录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特征。
这些工具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地震波的数据,从而揭示地下结构的信息。
其次,测绘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震波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重建地下结构的模型,并识别出不同地层的边界和性质。
这种地下结构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震活动的机制和演化规律,进而为地震预测和防范提供依据。
此外,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绘技术还可以辅助其他地质勘探方法的应用。
例如,通过利用测绘技术的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可以更好地确定地震源的位置和规模。
这对于预测地震的强度和破坏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其他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测绘技术可以用于地基勘探和土地规划,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合理布局。
在资源勘探中,测绘技术可以用于矿产和石油勘探,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
然而,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地球内部的结构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地震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勘探方法和技术需要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进行调整和改进。
其次,勘探成本较高,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
在某些地震活跃区域,由于政治因素等原因,勘探工作也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并为地震预测和防范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
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3总则3.1应用领域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h)地质填图;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c)判定砂土液化势;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b)铀矿床勘查;c)地热资源勘查;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
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城市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以成都天府新区苏码头断裂为例刘远志; 刘胜; 李大虎; 夏友钢; 李颖; 周德帅【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9(039)009【总页数】6页(P910-915)【关键词】反射波; 地震勘探; 隐伏断裂; 叠加剖面【作者】刘远志; 刘胜; 李大虎; 夏友钢; 李颖; 周德帅【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成都市天府四街199号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城市活动断裂探测背景干扰强烈、活断层延伸到松散的第四系沉积层内部、断距较小,因此选择合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非常重要[1]。
人工反射波地震勘探法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范围广、准确性好等特点,是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精细划分地层的有效技术方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主要是利用剖面上丰富的反射波组特征来判定断层是否存在,并确定断层产状等参数,在断层定位及几何特征的判定上具有较高的精度。
优化的数据采集方法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重要基础[2-3],合理的数据处理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成像精度[4]。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勘探法对成都天府新区内展布的苏码头隐伏断裂开展浅层地震探测工作,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间剖面,对成都平原隐伏断裂的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城镇工程选址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核心部位,地处龙泉山脉西坡西北方向,海拔480~520 m,地势较平坦。
区内影响资料采集的干扰源较多,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增加了优选激发点位的难度。
但砂卵砾石覆盖层和基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能形成有效的波阻抗反射界面,有利于断层的识别,故研究区满足地球物理勘探所需要的物性差异条件,可以开展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人工地震测线位于苏码头背斜轴部中段,背斜走向NNE,测线横跨断层。
原文地址:地震分辨率及薄层反射率反演(译文)Seismic Resolution and Thin-Bed Reflectivity Inversion Satinder Chopra, John Castagna, Oleg Portniaguine 著曹鉴华译引言自从上世纪30 年代地震方法引入石油勘探后,石油地球物理学家一直在要求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以便获得较高的分辨率。
事实上,地震分辨率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地层信息的关键,而且在过去的十年左右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分辨率包括两部分: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
纵向分辨率指的是分辨两个相近反射界面对应地层厚度的能力,而横向或者空间分辨率则是区分和识别两个相邻反射轴对应地质体边界的能力。
在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局部细微特征时两种分辨率都显得很重要。
考虑到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偏移手段来减小菲涅尔带半径从而提高横向分辨能力,所以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纵向分辨率。
纵向分辨率通常情况下,如果地震子波主频在30HZ左右,25米厚的储层在地震剖面上是不会有对应的顶底反射界面的。
采用这种地震资料对于构造类目标识别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地质目标大部分都在10 米以下或者更薄。
为了分析这类目标体,由此提出了很多提高地震资料频率的方法。
传统的经验大多来源于30 年前Widess(1973 )年提出来的观点。
Widness 认为入/8为分辨率的极限,其中入为波长。
如果存在噪音或者是随着子波在地下传播范围增大,这个结论变为入/4直到现在地球物理学家还引为真理。
由此可见,波长是分辨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波长又与速度和频率有关。
对于速度我们是无法改变,它还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那在Widess 模型中关键因素就是频率了。
因此,为了从地震数据中获取更丰富的反射信息,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首先从地震数据采集阶段开始,如对现场参数、地震震源和信号记录质量等进行优化,然后在处理阶段尝试拓宽频谱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