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浅层反射地震勘探
- 格式:pdf
- 大小:5.25 MB
- 文档页数:41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来预测和防范地震。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浅层地震勘探是指在地表附近进行的地震勘探,其勘探深度一般不超过几百米。
这种勘探主要通过测定地壳中不同层次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揭示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浅层地震勘探变得更加精确和可行。
首先,浅层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工具是地震仪和地震传感器。
地震仪可以测量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而地震传感器则可以记录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特征。
这些工具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地震波的数据,从而揭示地下结构的信息。
其次,测绘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震波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重建地下结构的模型,并识别出不同地层的边界和性质。
这种地下结构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震活动的机制和演化规律,进而为地震预测和防范提供依据。
此外,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绘技术还可以辅助其他地质勘探方法的应用。
例如,通过利用测绘技术的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可以更好地确定地震源的位置和规模。
这对于预测地震的强度和破坏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其他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测绘技术可以用于地基勘探和土地规划,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合理布局。
在资源勘探中,测绘技术可以用于矿产和石油勘探,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度。
然而,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地球内部的结构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地震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勘探方法和技术需要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进行调整和改进。
其次,勘探成本较高,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
在某些地震活跃区域,由于政治因素等原因,勘探工作也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浅层地震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并为地震预测和防范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
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3总则3.1应用领域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h)地质填图;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c)判定砂土液化势;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b)铀矿床勘查;c)地热资源勘查;d)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勘查;e)建筑材料资源勘查;f)油气地震勘探中的低速带和降速带测定;g)古代遗存及地下埋设物探测等。
3 2应用方法及探测能力3 2 1进行浅层地震勘查工作设汁时,应根据各方法的探测能力,地球物理前提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适用的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直达波法和瑞雷波法。
各种方法在层状和似层状介质条件下应用,可得到较好效果。
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勘探在城市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以成都天府新区苏码头断裂为例刘远志; 刘胜; 李大虎; 夏友钢; 李颖; 周德帅【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9(039)009【总页数】6页(P910-915)【关键词】反射波; 地震勘探; 隐伏断裂; 叠加剖面【作者】刘远志; 刘胜; 李大虎; 夏友钢; 李颖; 周德帅【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成都市天府四街199号 610041;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9号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城市活动断裂探测背景干扰强烈、活断层延伸到松散的第四系沉积层内部、断距较小,因此选择合适的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非常重要[1]。
人工反射波地震勘探法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范围广、准确性好等特点,是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精细划分地层的有效技术方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主要是利用剖面上丰富的反射波组特征来判定断层是否存在,并确定断层产状等参数,在断层定位及几何特征的判定上具有较高的精度。
优化的数据采集方法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重要基础[2-3],合理的数据处理能有效提高地震勘探成像精度[4]。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反射波地震勘探法对成都天府新区内展布的苏码头隐伏断裂开展浅层地震探测工作,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间剖面,对成都平原隐伏断裂的活动性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城镇工程选址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核心部位,地处龙泉山脉西坡西北方向,海拔480~520 m,地势较平坦。
区内影响资料采集的干扰源较多,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增加了优选激发点位的难度。
但砂卵砾石覆盖层和基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能形成有效的波阻抗反射界面,有利于断层的识别,故研究区满足地球物理勘探所需要的物性差异条件,可以开展浅层地震勘探工作。
人工地震测线位于苏码头背斜轴部中段,背斜走向NNE,测线横跨断层。
原文地址:地震分辨率及薄层反射率反演(译文)Seismic Resolution and Thin-Bed Reflectivity Inversion Satinder Chopra, John Castagna, Oleg Portniaguine 著曹鉴华译引言自从上世纪30 年代地震方法引入石油勘探后,石油地球物理学家一直在要求拓宽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以便获得较高的分辨率。
事实上,地震分辨率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地层信息的关键,而且在过去的十年左右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分辨率包括两部分: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
纵向分辨率指的是分辨两个相近反射界面对应地层厚度的能力,而横向或者空间分辨率则是区分和识别两个相邻反射轴对应地质体边界的能力。
在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局部细微特征时两种分辨率都显得很重要。
考虑到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偏移手段来减小菲涅尔带半径从而提高横向分辨能力,所以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纵向分辨率。
纵向分辨率通常情况下,如果地震子波主频在30HZ左右,25米厚的储层在地震剖面上是不会有对应的顶底反射界面的。
采用这种地震资料对于构造类目标识别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地质目标大部分都在10 米以下或者更薄。
为了分析这类目标体,由此提出了很多提高地震资料频率的方法。
传统的经验大多来源于30 年前Widess(1973 )年提出来的观点。
Widness 认为入/8为分辨率的极限,其中入为波长。
如果存在噪音或者是随着子波在地下传播范围增大,这个结论变为入/4直到现在地球物理学家还引为真理。
由此可见,波长是分辨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波长又与速度和频率有关。
对于速度我们是无法改变,它还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那在Widess 模型中关键因素就是频率了。
因此,为了从地震数据中获取更丰富的反射信息,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首先从地震数据采集阶段开始,如对现场参数、地震震源和信号记录质量等进行优化,然后在处理阶段尝试拓宽频谱宽度。
水域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数据处理及工程实例(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28福建建设科技20211No 12■工程勘探与监测水域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数据处理及工程实例刘宏岳(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350001[提要]本文介绍了水域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技术的采集方法与数据特点,阐明了水域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工程物探水域地震反射数据处理多次波Ab s tra c t:The paper intr oduces the data gathering method and its p r operties in shall ow marine seis m ic reflecti on with the general data p r o 2cessing fl ow chart be exp lained .The real p r oject exa mp le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p 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 s olving the shall ow marine geotechnical p r oble m.Key wo rd s:engineering geophysical p r os pecting;marine;seis m ic reflecti on;data p r ocessing;multi p le wave收稿日期:2021—01—251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库大坝等大型工程的建设日渐增多,此类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大部分在水域中进行,其工作难度比陆地要大的多,且具有钻探工期长、耗资大的特点。
因此在水域勘察中采用工程物探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方法。
本文介绍的水域水域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可以较好的探明水下地形、覆盖层分层、基岩面起伏及地质构造情况。
2012年9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September2012 第18期总第26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8T o tal N o.268高分辨率地震波在高速公路采空区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刘向东(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散射波法在荣城至乌海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初勘的实例,阐述了在公路穿越采空区时地质勘察的工作原理及运用方法,旨在探索适合山区公路科学高效的勘探措施。
关键词:高分辨率;地震波;公路勘察;高速公路采空区;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P631.4(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8—0056—02 随着内蒙古公路建设的纵深发展,传统的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山区公路的勘察中,传统的钻机勘探,到位难、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满足勘察设计的要求;笔者介绍了高分辨率地震波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作原理,通过在荣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在揭示地下介质的物探方法中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1 项目概括本勘察设计项目荣成至乌海高速公路十七沟至大饭铺段(第SDT J-1合同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十八横的第四横中内蒙古境内之一段,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交界的十七沟村,终点为清水河县的窑沟乡小沙湾村。
路线长为60.2km,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路线所经主要控制点为十七沟、杨家川、桦树土焉、小沙湾。
该段行政隶属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本合同段位于东经118°18′57″~119°46′40″,北纬48°13′20″~49°15′33″,路线走向基本呈东南——西北向。
线路位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带,黄土覆盖较厚,地势由东南向西渐次低下。
地表因受水流长期侵蚀切割,沟壑纵横交错,起伏较大,地形较为复杂。
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研究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极具破坏力的一种,而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灾害预防和地质勘探探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本文将对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进行探讨。
一、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概述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是指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石、土层中传递时所产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对地震波的接收、解释和处理,对地下结构及其性质进行研究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为地质勘探、地下水资源寻找、建筑物基础设计等领域提供精确的地质信息。
二、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的研究内容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波传播和反射规律的研究。
地震波在不同的地质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折射和反射,知道地震波传播和反射的规律有助于我们确定探测方案。
2.地震波数据采集与处理。
地震波数据的采集需要专业的地震仪器和技术,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数据去噪、数据分析、成像处理等技术手段。
3.地下结构成像与解释。
地下结构成像主要是指通过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得到地下结构的信息,解释部分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推断和分析得出地质结构模型。
4.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勘探方案设计应用。
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可以为地下工程施工前的勘探和规划提供科学的地质探测信息,对避免地质灾害,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现有的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剖面自适应反演技术、地震成像和反演算法、全波形反演法、多分量、多照样、多角度地震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全波形反演法以其高分辨率的特点成为研究热点,该方法针对地下介质多种特性提出了一套现代化的、全波长反演的方法,可以在糊状、复杂结构和噪音干扰下提高成像分辨率,准确展现多种地下介质结构。
四、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交叉融合,高分辨率地震波成像技术必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未来的技术突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强化散射波和体波成像,提高成像分辨率。
夏垫断裂夏垫段浅部构造特征地震探测冉志杰;李皓;吕国军;温超;杨柳;杨歧炎;孟立鹏;彭远黔;骆艳欣【摘要】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对夏垫断裂夏垫段进行了探测,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划分出9条断裂构造,通过地震时-深转换剖面对比钻孔地层资料确定出断裂的上断点埋深,从而确定了断裂的活动时代.探测结果表明:夏垫断裂是由四条断裂组成,其中的主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在断裂的上盘还探测到三条活动时代较新的断裂构造.【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3(035)003【总页数】8页(P656-663)【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夏垫断裂;浅部活动特征;高分辨率【作者】冉志杰;李皓;吕国军;温超;杨柳;杨歧炎;孟立鹏;彭远黔;骆艳欣【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0 引言夏垫断裂是华北平原区北部一条重要的全新世活动断裂[1],它北起平谷岳各庄,向西南经马坊西、潘各庄,南至永乐店村南,总体走向NE45°,全长45 km。
1679年该断裂上曾发生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者对夏垫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及1679年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研究。
孟宪梁等(1983,1988)、向宏发等(1988,1994)调查了该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2],并开挖了潘各庄等探槽;冉勇康[3]开挖了东柳河屯探槽;江娃利等[4]对地表破裂带的古地震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向宏发等(1995)、黄礼良(1997)、张先康等(2002)、高景华等(2008)、赵成彬等(2010)、刘保金等(2011)对夏垫断裂进行了探测研究[5-8],显示了夏垫断裂的深、浅部构造特征和地层结构及断裂特征等信息,但夏垫断裂结构复杂,所获得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并不完全准确。
为此,我们在进行河北省地震局地震科研基金重点课题项目中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对夏垫镇附近的夏垫断裂浅部活动特征进行详细探测,进一步展示夏垫断裂的浅部特征。
2002年7月 水利水电快报EWRHI 第23卷第l3蚵 r~一一一一一一 ;地质勘测{
.—~.— .,t .,t .,t .,t .,t 文章编号:1006—0081(2002)013—0029.03
高精度水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应用研究 何振才 ,唐健 (1.株洲戴家岭铁四院工程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南株洲412003; 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浅层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水上工程地质勘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也不断在增 多。但水面和水底之间的地震多次波干扰、爆炸震源的气泡效应、水上锤击震源棒顶底多次反射及震源能 量弱等因素使得水上地震资料的品质降低。为此,提出高精度水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采用映射法和反射 法联合勘探。勘探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和地质推断解释的可靠性。 主题词:地震勘探;水上测量;测量技术;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P315.61 文献标识码:B
浅层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工程地质勘察中 已成为一种有力的手段。陆地上浅层多波地震勘探、面波地 震勘探等方法用来确定地层界面、基岩起伏的空间形态及岩 层的速度已逐步完善,尤其地震映射法以其分辨率高、显示 地质结构明显而倍受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 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水上工程地震勘探越来越受到重视, 方法也不断在发展,刘江平等人采用反射波法进行了某桥桥 址勘探,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水上地震勘探因受水流、 水上交通、水底淤泥等因素的影响,水面和水底之间的地震 多次波干扰、爆炸震源的气泡效应、水上锤击震源棒顶底多 次反射及震源能量弱等因素使得水上地震资料的品质降低, 进而影响到地质推断解释的可靠性。本文提出水上浅层地 震映射法和反射法联合勘探,并对震源类型、震源及水听器 沉放深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根据测区条件和任务要求, 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对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进行了精 心设计,对映射法和反射法资料进行了精细处理,对处理结 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相互验证和补充,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 果 工区地震地质条件概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与秦岭褶皱系 过渡交界部位,受襄广断裂的影响,推测有一条走向与长江 成斜交的断裂穿过,北岸出露白垩~下第三系东湖群紫红色 砂岩;南岸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亚粘土与砂砾石覆盖,尤 其河漫滩沉积较厚。据两岸钻孔资料可知,两岸基岩不一, 埋深差异大,砂岩纵波速度为3 000~4 500 m/s,平均密度 约2.25 g/cm3;水层纵波速度为1 450 m/s,密度为 1.0 g/cm3;第四系沉积层的纵波速度为550~750 m/s,平均 密度为1.64 g/cm3,具有低密度和低速度的物性特点。据 此,水层与基岩面、水层与第四系沉积层、第四系沉积层与下 伏基岩有明显的波阻抗分界面,可形成良好的反射面,为开 展地震映射和反射联合勘探提供了必要的地球物理前提条 件。但是,由于水与下伏介质之间的物性差异大而在水面和 水底之间产生较强的多次反射波;水底淤泥对地震波吸收较 大,导致深层反射能量弱,水中爆炸震源的气泡效应及水上 锤击震源棒顶底多次反射均会降低地震资料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