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04 SL48SM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404 SL48SM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404 SL48SM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 48—94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1 原材料

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3 碾压混凝土试验

附录A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7 前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系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标准,自颁发执行以来,对推动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在起草该规程过程中,比较多地参考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J105-82和国外有关试验方法标准。随着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碾压混凝土试验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工程和技术情况的一套碾压混凝土试验方法,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对《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进行修订,以确保碾压混凝土质量,进一步推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989年5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负责组织《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的修订工作。1989年8月提出了修订大纲、总体框架及原则,同年10月提出初槁,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于同年11月在岩滩水电站工地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于199O年3月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发送至国内有关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整理后,1991年1月提出了送审稿。

1991年2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认为该规程(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整理后报主管部门审批颁布,并建议该规程为水利水电行业强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制性标准。

本规程内容包括原材料、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和碾压混凝土试验三章和一个附录,基本上避免了与《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J105-82的重复,并尽量保持其本身的系统性。本规程未涉及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均应按现行国标和行业标准执行。

本规程(送审稿)审查委员会主任为蒋元駉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的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蒋元駉、李允中、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鉴于碾压混凝土试验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该规程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修订,为此,希望各有关单位和使用者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1991年10月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7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7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7

离子含量测定(硝酸高汞法);硫酸盐含量测定(重量法);碳酸盐含量测定(EDTA法);溶解性固形物含量测定;耗氧量测定(高锰酸钾法)。

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2.0.1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室内搅拌方法。

拌和间的温度及碾压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初始温度对拌和物的VC值、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特别是对拌和物的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故条文中对拌和间的温度及原材料的初始温度状态作了相应的规定。

为验证拌和方法对拌和物均匀性的影响,曾进行多种拌和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规定的方法拌制的拌和物均匀性较差。拌和物中易出现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粉煤灰球粒。据观察,若石料投放顺序为小石、中石、大石,则搅拌过程中大石易集中于拌和机口。为避免或减轻这种现象,石料按大、中、小的顺序倒入拌和机中,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若按本规程规定的投料顺序而水泥与粉煤灰未预先拌均匀,为获得均匀性较好的拌和物,拌和时间需5min,拌和时间偏长,故本规程规定拌和时间为3min,相应规定“水泥和粉煤灰预先拌均匀”。实践证明,按本条规定方法,拌制得的拌和物均匀性较好。2.0. 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VC 值)测定。

2.0.2.1 碾压混凝土的振动液化与工作度关系。

碾压混凝土的振动液化与工作度:碾压混凝土的振实过程及原理与普通混凝土相似。拌和物在振动的作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用下其颗粒围绕某一不稳定平衡位置作颤振运动,并借助自身的重量向下产生位移。浆体在振动作用下发生了液化。逐步挤压了拌和物各组份之间的空气所占的空间,空气逐渐排出,因此拌和物得到逐步的增实。碾压混凝土特别干硬,内摩阻力大到自重所不能克服的程度,必须供给辅助力量,才能使其完成液化过程。通常的办法是施加压重,压重物的振动对拌和物做功,使其颗粒下移直至液化。从振动开始到表面液化完成的时间(s),因拌和物的干湿而异,它可以作为工作度的衡量标准,通常称VC值。

振动下拌和物临界液化时间和振动参数关系:混凝土拌和物受振动产生液化需要能量,除了压力以外,这能量主要决定于振动参数—频率和振幅。对同一拌和物采用不同频率、不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同振幅(或加速度),测得临界液化(出浆)时间必然不同。不同频率、振幅及振动加速度对液化临界时间影响的试验结果见图2. 0.2-1和图2. 0. 2-2。

图2.0.2-1的试验结果说明,碾压混凝土振动液化临界时间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图2.0. 2-2的试验结果说明,碾压混凝土的振动液化临界时间随振动加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加速度在5~10g范围内变化平稳。加速度小于5g时,振动液化临界时间随加速度减小而急剧增加。同时也说明,要用临界液化时间作为衡量工作度的标准,必须在固定的振动台和相同的振动参数下进行。

2.0.2.2 附加压重和振动液化临界时间关系。

普通混凝土的工作度以坍落度表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示,一般干贫混凝土和零坍落度混凝土可以用VB值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八)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DLT 5113.8—2000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总则 4 坝基及岸坡处理 5 中间产品 6 坝体碾压混凝土铺筑工程 7 防渗体工程 8 原型观测仪器埋设 9 碾压混凝土质量评定 附录A(标准的附录)五种质量评定表 条文说明 打印 刷新 P25 备案号:J4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113.8— 2000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八) 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 Quality degree evaluate standard of unit engineering for hydro 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eight) Hydraulic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engineering 主编单位:华源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2000]1048号 2000-11-03发布2001-01-01实 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前言 80年代以来,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发展很快,为了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检查、评定和验收工作,特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是突出碾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对基础有其特定要求。碾压混凝土性能受原材料品质影响较大,故将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列入正文,参加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源水利水电工程咨询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福建省水电工程局、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河北省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运鸾、颜玉明、黄绪通、高建中、汪毅。 本标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负责解释。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总则 4 坝基及岸坡处理 5 中间产品 6 坝体碾压混凝土铺筑工程 7 防渗体工程 8 原型观测仪器埋设 9 碾压混凝土质量评定 附录A(标准的附录)五种质量评定表 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水工碾压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防渗处理,坝基、坝体、岸坡处理,原形观测仪器埋设,钻孔取样等。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水工碾压混凝土的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19 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 DL5108—199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JB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SDJ12—78补充规定 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7—87编写说明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DJ338—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 SDJ338—89编制说明 4 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 规程SL19—90编制说明 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条文说明 6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47—94条文说明 7 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94 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94条文说明 8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条文说明 9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条文说明 10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条文说明 11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条文说明 12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92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92 条文说明 13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条文说明 1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 条文说明 15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条文说明 16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条文说明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最新)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码头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交通部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 规程规范名称出版日期备注 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 1999年 泵站技术改造规程SL—254 2000年 提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 2000年 提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 1999年 提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1998年 提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1999年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1994年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 336-89 试行2000年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SL/T154-95 2000年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行标)1999年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水利部农水司)1998年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2000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 204-98 1999年 碾压混凝土设计导则DL/T 5005-92(行标)1992年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2000年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09-95(部标)1997年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SL 56-93 1998年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1999(行标)1999年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2000年 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规范SL/T225-98 2000年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205-97 1998年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101- 1995年 水工钢闸门系列标准—充水阀SL/T248-1999 2000年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 191-96 1998年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 211-98 1998年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999年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2000年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105-95 2000年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105-95 1992年 ( 1 ) 水工金库结构焊工考试规则SL-35-92 1992年

404 SL48SM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404 SL48SM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 48—94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1 原材料 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3 碾压混凝土试验 附录A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7 前 言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系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标准,自颁发执行以来,对推动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在起草该规程过程中,比较多地参考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J105-82和国外有关试验方法标准。随着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碾压混凝土试验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工程和技术情况的一套碾压混凝土试验方法,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对《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进行修订,以确保碾压混凝土质量,进一步推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989年5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负责组织《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的修订工作。1989年8月提出了修订大纲、总体框架及原则,同年10月提出初槁,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于同年11月在岩滩水电站工地组织专家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于199O年3月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发送至国内有关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整理后,1991年1月提出了送审稿。 1991年2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和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认为该规程(送审稿)内容基本可行,可按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整理后报主管部门审批颁布,并建议该规程为水利水电行业强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27

现行水利水电施工规范名称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规范名称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J1-81、DLJ203-8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 (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19-90)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SL27-91)水闸施工规范 (SL27-91)水闸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36-92)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SL38-92)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SL39-92)露顶式弧形闸门液压启闭机系列标准化 (SL40-92)QPG型卷扬式高扬程启闭机系列标准 (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 (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条文说明 (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条文说明 (SL53-94)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 (SL53-94)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条文说明 (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条文说明(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条文说明 (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条文说明(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一)篇 (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二)篇

Sl48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 48-94 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目录 1 原材料 2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3 碾压混凝土试验 附录A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名词解释

附加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布《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 48—94的通知 水建「1994」97号 为适应我国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技术进步的需要,我部委托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为主编单位,对《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DJS10-86进行了修订。经审查,现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其编号为SL48-94,自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司和主编单位。 本规程由水利部建设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1 原材料 1.1 胶凝材料 1. 1. 1 水泥试验方法。 水泥试验按有关国家标准及《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的规定方法进行。 1.1.2 掺合料试验方法。 掺合料试验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和《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的规定方法进行。 1. 1.3 胶凝材料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1.1.3.1 目的及适用范围。在热量计周围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直接测定热量计内胶凝材料胶砂温度的变化,计算热量计内积蓄和散失热量的总和,从而求得胶凝材料水化热。本方法适用于7d内的胶凝材料水化热测定。 1.1.3.2 仪器设备。 (1)热量计。 1)保温瓶:可采用备有软木塞的2.27kg广口保温瓶,内深220mm,内径为85mm。 2)截锥形圆筒:用厚约0.5mm的黄铜(或白铁皮)制成,高170mm,上口直径75mm,底直径65mm,带盖,盖的中心有一个直

22、碾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碾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碾压混凝土试验与检测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碾压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常态混凝土性能试验大致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试件成型时须根据试件尺寸大小分层装入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且振实密实时须有 4900Pa 压强要求,且振捣时视下层或中层或上层分别为 2 ~ 3 倍 VC 值的施振时间,以下简要介绍几项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与硬化碾压混凝土性能试验(该几项与常态混凝土有较大区别)。其他性能项目参见《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相关项目规定。 (一)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工作度( VC 值)测定 目的及适用范围。用于试验室及现场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 VC 值,以评定拌和物的工作度,为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方法适用于 VC 值为 5 ~ 35s 的碾压混凝土拌和物。 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有 HGC—1 型维勃工作度仪、配重砝码及秒表等。 试验简介。将拌和物筛去大于 40mm 粒径的粗骨料,拌和均匀,分两层装入容量筒,每装一层用捣棒从容量筒周边开始向中心螺旋形均匀插捣 25 次。 将装料的容量筒固定于振动台上,把透明塑料压板、砝码滑杆及配重砝码加到拌和物表面(总质量 17 . 75kg),开动振动台同时计时,记下从振动开始到圆压板周边全部出现水泥浆所需的时间(读数精确到 0.5s,即为混凝土拌和物VC 值)。 试验结果处理。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精确到 0.5s)作为拌和物的工作度(即 VC值)。当混凝土拌和物的 VC 值处于 5 ~ 15s、16 ~ 25s、26 ~ 35s 范围内,两次测试结果之差分别不得超过 3s、5s、7s,否则试验必须重作。 (二)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密度测定 (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单位体积的质量,为配合比设计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校核设计密度。当已知所用材料密度时,还可以计算出拌和物的近似含气量。在获得现场实测压实密度的基础上,可用以计算相对压实度。 (2)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有容量筒、振动台及压板压重块(压板

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朱昌河大坝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工程概况 朱昌河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1461.4m,河床开挖高程1360.5m,最大坝高为100.9m;坝轴线长264.9m;共分10个坝段,坝体混凝土总量约62.5万m3(其中RCC约为51.5万m3)。根据坝体结构要求,除基础垫层、坝顶部位、溢流面、导墙及闸墩等部位为常态混凝土外,其余均为碾压混凝土。坝体防渗结构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和变态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内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15。 为便于承包人进行试验安排,特提出本试验技术要求。承包人应根据本本试验技术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现场试验大纲报监理人审批。 1.2 本技术要求系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12-2009、《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433-2009的有关条款规定,结合现场碾压混凝土试验的具体要求编写而成。因此,在混凝土试验中,除应遵守本技术要求外,凡技术要求未提及或不够详尽之处,仍应遵守上述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1.3 在试验过程中,如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必须预先向监理人申报原因、对策措施等有关事宜,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2 试验目的 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在常温季节进行,其目的为:验证室内选定配合比的可碾性和合理性;选择和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包括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变态混凝土的加浆量和加浆方式等;研究不同层面的处理方式和不同间歇时间对层面粘结度的影响;雨天施工标准及措施;实测碾压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评定其强度、

三闸门与启闭机操作、检修、维护规程

三、闸门与启闭机操作、检修、维护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电厂闸门与启闭机的运行、维护以及事故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电厂闸门与启闭机的操作维护工作。 2.引用标准 设计说明书。 电业安全工作规定。 3.设备规范 4.闸门的启闭操作 4.1 基本术语和说明: 4.1.1 术语定义 4.1.1.1 就地控制:当屏上的就地/远程控制开关打在就地档位时,只有现地手动可对监控对象进行控制,中控室及远程计算机不能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4.1.1.2 计算机远程控制:当屏上的就地/远程控制开关打在远程档位时,且自动/手动控制开关打在自动档位时,控制权限转交给了中控室的泄洪闸计算机。无论在就地或远程控制方式,中控室泄洪闸计算机都可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视。 4.1.2 基本操作: 4.2 现地LCU屏手动操作 4.2.1 工作条件:现地手动工作方式时,启闭机不受PLC控制,通过操作面板上选择“就地”和“手动”按钮。 4.2.2 闸门手动启动操作:先将操作面板上转换开关切至“就地”位置,再操作“上升、下降”转换开关。 4.2.3 闸门纠编操作:闸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闸门左右不同步,产生左右偏差,这是操作员参考人机界面的闸门开度数据或屏面上闸门高度仪数据,通过操作面板上“左位移”或“右位移”转换开关纠偏(台车适用)。 4.2.4 闸门状态指示:指示闸门实时状态。在控制面板上有闸门的开启状态数值、可反映监视闸门的实时状态指。 4.3 LCU远程控制操作系统 4.3.1 系统登录画面操作

4.3.1.1 后台开机后,进入系统登录画面 4.3.1.2 登录操作步骤: 点击【自动控制】按钮,切换到画面 点击监控系统画面,弹出一键盘,从键盘上输入密码,点击所须操作的闸门,输入数据确认,即可操作,按ENTER键结束。 5.闸门的操作注意事项及维护 5.1 闸门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都必须充分了解闸门的结构性能和工作条件、闸门结构布置和荷载传递方式。同时,了解这些闸门施工和检修的质量优劣,安装误差的大小以及存在的缺陷和隐患。 5.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强管理和观测,对闸门运行中所暴露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分析,总结,不断改进管理水平。 5.3 闸门的运行,必须根据闸门设计的工作条件,执行上级管理单位的规定,按操作规程和制度进行启闭,不能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要求自行随意变更。 5.4 当遇到水工建筑物遭到破坏或需要维修水工建筑物,为防止事故扩大或配合水工建筑物维护,制定不同水位流量和防冲刷等措施的临时启闭方案时,还应执行本规程。当上级管理部门的调度运行计划有相应要求时,闸门操作仍应按本规程执行。 5.5 闸门的操作只有接到水库调度人员的操作命令方可执行,其他人员的命令操作人员有权拒绝。在人身、设备、建筑物受到威胁时,操作人员有权采取紧急措施。操作人员在接到调度人员的闸门启闭命令后,应马上将送、受话人、启闭时间、门号、启闭高度等记入到值班日志上,并迅速赶到通知的门号处按规定进行就地操作,操作完毕断开电源开关,将控制开关切换到“停止”位置。(由中控室或水调远方控制的闸门除外),关好控制箱门后迅速将闸门启闭情况反馈于水调人员或下达命令者。 5.6 在启闭闸门操作以前,操作人员应先对上下游进行观察,是够有船只、排筏等,开启上游闸门信号灯,夜间操作应向大巴上下游近区发出告警信号,并对闸门及其启闭设备做好检查和准备工作。若启闭闸门所产生的水位和流量变化的影响涉及到上下游有关施工单位的人员与设施、排筏、船只的安全时应及时报告,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可采取应急措施关闭闸门或改变启闭闸门门号高度等,但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将情况报给闸门启闭调度人员。当遇到洪水或闸门提到最高位置时,每班需对闸门检查2~3次,观察闸门是否有下滑如有下滑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5.7 闸门在运行中,要观察启动和升降过程是否平稳均匀,支铰或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有无不正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法 按照本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应规范要求,并根据我单位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强度等级、工程部位、入仓方式、抗渗抗冻要求,对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砂浆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和、制模和养护等试验计划,于试验前35 天报监理人审批,并在配合比试验前至少72小时通知监理人,试验过程接受监理人的监督。 一、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优选试验提出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能和施工和易性要求,并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设计依据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依据:本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招标文件”(合同编号:CDT -TZK/C -001-11)中的有关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遵循《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 -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 -2001)和标书中的有关规定。 3、常态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 (1)混凝土用水量选择试验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5〜7cm范围内,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保持相同条件下进行各种常态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试验选择。

(2 )混凝土砂率选择试验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5〜7cm范围内,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保持相同条件下进行各种常态混凝土配合比砂率试验选择;混凝土砂率是靠在试验拌和过程中逐步予以调整、选择出混凝土和易性好的为最优砂率。 (3)混凝土水灰(胶)比的确定 采用中热水泥42.5级水泥,粉煤灰掺量为0、15%、30%,水胶比为0.40 0.50 0.60 0.70级配为二、三级配混凝土进行7d、14d、28d、90d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混凝土水灰(胶)比和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依据设计提出的大坝常态混凝土技术要求”计算确定各强度等级混凝土水灰(胶)比。 (4)混凝土密度的检测确定 4、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 (1)混凝土用水量选择试验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7〜9cm范围内,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保持相同条件下进行各种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试验选择。 (2 )混凝土砂率选择试验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7〜9cm范围内,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保持相同条件下进行各种混凝土配合比砂率试验选择;混凝土砂率是靠在试验拌和过程中逐步予以调整、选择出混凝土和易性好的为最优砂率。 (3)混凝土水灰(胶)比的确定

混凝土现场质量控制与检测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验遵循《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44-200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50-2001)、《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 ( SL314-2004 ) 及《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L352-2022)和“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坝土建与金属结构安装工程Ⅱ标” (合同编号:CDT-TZK/C-001-II)中的有关规定。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必须经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2)混凝土拌和楼(站)的计量器具应每月检验校正一次,必要时随时抽验。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 (3)原材料称量以分量计,称量偏差:胶材、水、外加剂≤±1%,骨料≤±2%,每班应子细检查各种材料计量数值与

定称、输入、显示、贮存、打印等程序是否相符。 (4)严格按规定程序下料。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时间,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时,常态混凝土不少于90s,低温混凝土不少于110s,采用自落式拌和机时,常态混凝土不少于120s,低温混凝土不少于150s。碾压混凝土拌和时间需经试验确定。 (6)混凝土拌和必须均匀,外观颜色一致,低温混凝土加冰拌制时,出机口的混凝土拌和物中不得浮现冰块。 (1) 混凝土坍落度每班检查2~4 次,允许偏差应满足要求,气候条件突变时,增加检测次数。 (2)容重和含气量每班抽检 1 次,采用加气剂时,每班应增加为2~4 次。 (3)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气温、和水温每2~4 小时检测 1 次。 (4)混凝土凝结时间、泌水率、坍落度损失每月检测 1 次。 (5)抗压强度每300~500m3 碾压混凝土 1 次或者每班 1~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方案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28 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399-2007 2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 二工艺流程 2.1工艺流程图 不 合 格 升层停歇 层间间歇,进入下一个循环 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2.2工艺流程说明 2.2.1基础及缝面处理 2.2.1.1水平缝施工 (1)水平施工缝处理包括工作缝处理和冷缝处理。工作缝指按正常施工计划分层间歇上升的停浇面。冷缝指在浇筑过程中因故中止或延误,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或层面允许停歇时间的浇筑缝面。 (2)碾压混凝土铺筑应尽可能采取大仓面通仓、薄层、均衡、连续上升的方式浇筑,各层间应保持清洁、湿润,不得有油类、泥土等有害物质。 (3)连续上升铺筑的碾压混凝土,层间允许间歇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且碾压混凝土从拌和至碾压,宜在1小时内完成,不得超过2小时。对

于碾压前摊放过久或因气温较高而造成表面发白的混凝土料,应做废料处理,严禁加水碾压。 (4)工作缝处理采用冲毛等方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松动骨料(以露出粗砂、小石为准)。处理合格后,必须先铺设2.0~3.0cm厚扩散度大的砂浆(砂浆强度等级比混凝土高一级),然后立即在其上摊铺混凝土,并应在砂浆失水及初凝以前碾压完毕。 (5)冷缝视间歇时间的长短分成I型和II型冷缝,对I型冷缝面,将层面松散物和积水清除干净,铺一层2~3cm厚扩散度大的砂浆(砂浆标号比混凝土高一级)后,即可进行下一层碾压混凝土摊铺、碾压作业;II型冷缝按施工缝处理。连续浇筑允许层间间歇时间及I型、II型冷缝之间歇时间见下表。 连续浇筑允许层间间歇时间值 (6)Ⅱ型冷缝及遭污染的仓面必须按工作缝要求处理,处理措施须报监理人批准。对于要求铺砂浆的层面,必须使砂浆铺设均匀,砂浆稠度8~12cm。 (7)冲毛时间可根据施工季节、混凝土强度、设备性能等因素,经现场试验确定,并报监理人批准后执行。 (8)因施工计划改变、降雨或其它原因造成施工中断时,应及时对已摊铺的混凝土进行碾压;停止铺筑处的混凝土面宜碾压成不大于1:4的斜坡面。 (9)大坝迎水面每一层均铺一层砂浆。 2.2.1.2施工层面施工 (1)大坝碾压混凝土采取斜层平推法的铺筑方式施工,各层面间应保持清洁、湿润,不得有油类、泥土等有害物质;层间间隔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 (2)第一层碾压混凝土摊铺前,均匀铺1~2cm厚标号比混凝土高一级的大流动度(8~12cm)垫层拌和物,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碾压混凝土摊铺和碾压作业,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00 目次 1 范围7.6 成缝 2 引用标准7.7 层、缝处理 3 总则7.8 异种混凝土浇筑 4 名词术语7.9 变态混凝土浇筑 5 材料7.10 养护与防护 5.1 水泥7.11 埋设件施工 5.2 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7.12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施工 5.3 混凝土外加剂8 质量管理和评定 5.4 骨料8.1 原材料的检测与控制 5.5 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8.2 新拌碾压混凝土的检测与控制

6 配合比设计8.3 碾压混凝土 现场质量检测 7 施工8.4 质量控制与 评定 7.1 铺筑前准备附录A(标准的附录)不同高径比和圆柱体试件抗压强 度换算系数 7.2 拌和 7.3 运输 7.4 卸料和平仓条文说明 7.5 碾压 1 范围 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评定。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Ⅰ、Ⅱ、Ⅲ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其他工程的碾压混凝土施工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200-1989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J119-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标准 DL/T5055-19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 DL/T5123-200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D105-198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DJ207-19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48-1994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176-199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1 3 总则 3.0.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对于本规范未涉及的部分,仍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行业标准。 3.0.2 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宜进行现场试验,验证设计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系统及施工设备的适应性,并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 3.0.3 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容重、物理力学性能、抗渗性、抗冻性等项指标。 3.0.4 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应进行温度控制。 3.0.5 经实践检验和论证,并通过技术要求成果认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施工。

水利枢纽大坝工程试验及检验方案

水利枢纽大坝工程试验及检验方案 1.1 试验及检验工作概述 根据招标文件第一卷《技术条款》第1.11条对现场试验室的要求,承包人应在工地建立自己的试验室,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按合同规定和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各项材料试验,并为监理人进行质量检查和检验提供必要的试验资料和原始记录。为确保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原材料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质量控制、灌浆浆液试验、砌体工程试验及爆破试验等任务的完成,我单位将在亭子口水利枢纽施工工地成立现场试验室,对所有的检测工作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推行“顾客至上、以人为本、客观公正、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效规程规范,认真履行合同,让顾客满意,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创建一流试验室的质量目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对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确保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以优质的试验及检验

工作铸造精品工程。 1.2 工地试验室规划 1.2.1试验场地规划 按照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试验场地设置分前方和后方两部分: ① 前方在拌和系统设置混凝土质控班,主要在拌和系统进行出机混凝土质量控制,完成各类现场常规试验,在混凝土 出现异常情况时对现场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 ② 试验室设置在施工营区内,布置试验工作间共计28 间,主要有主任办公室、力学试验间、混凝土试验间、骨料试验 间、混凝土抗冻(渗)试验间、水泥试验间、化学试验间、混凝土养护间、混凝土热学试验间、监测间及技术资料办公室等。建筑面积约300 m 2,占地面积约800 m 2。 1.2.2试验人员配置 依据招标文件对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频率、配合比设计试验、质量控制等试验工作的需要,结合拌和系统拌制强度、布置情况,现场试验室设试验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技术负责 抗渗试验间 抗冻试验间 力 学试验间 骨料试验间 养护间 拌和楼一 班 拌和楼 二 班 拌和楼三 班 化 学 试验间 内 业 外 业 (质控负责人) 副主任 (质量负责人) 技术办公室 热学试验间 水泥试验间 拌合间 主 任 副主任 (技术负责人) 现 场观测班 监 测 间 图28-1 验室组织机构框图

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设备进场验收监理细则

. 编号:DSxz004/2016 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大沙调蓄水库工程 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设备进场核验和验收 监理实施细则 杭州亚太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大沙调蓄水库工程监理部 2016年10月

. 批准:日期:年月日 校核:日期:年月日 编写:日期:年月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2、控制目标 3、材料试验与设备控制内容 4、主要材料检测、试验 5、承包人应提交的资料

1编制依据 1.1 《硅酸盐水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9 1.2 《予拌混凝土》GB14902—94 1.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 1.4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92 1.5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1.6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1.7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 1.8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 1.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164—92 1.10 《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97 1.11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055—1996 1.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13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 1.14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100—1999 1.15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1.16 合同文件:HL—TJ—1 1.17 合同文件:HL—TJ—2 1.18 第Ⅰ标招标文件技术条款、 1.19 第Ⅱ标招标文件技术条款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ICS ×××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363-2006 P代替SD220-1987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Construction norm for hydraulic rolled bituminous concrete (报批稿) 2006发布200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要求修订的。 SD220-87《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试行)》(简称原标准,下同)自1987年颁布至今,已实施了20年,它对推动我国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发展,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防渗和适应土石坝沉陷变形性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工建筑物中,其施工技术和施工专用设备已趋于成熟。近年来,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湖北三峡茅坪溪防护大坝、四川南桠河冶勒电站大坝、东北尼尔基电站大坝等水电工程,均应用了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以及高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墙工程建设的出现,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的修订是在原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调研、考查,综合了多项工程的施工经验和工程实践,参照国际标准,增加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拌和厂(站)的安装调试、沥青混凝土机械化施工工艺、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标准等内容;对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标准的适用范围、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气象条件、沥青材料的选择、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施工设备及工艺参数选定、沥青混凝土低温及雨季施工措施、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吉林公路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厚贵、胡贻涛、田先忠、孙国伟、刘勇、戴会超、孙荣博、王德库、郭光文、鞠连义、高万才、陈宏、陈贵喜、孙建平、袁玉秀、彭澎、刘显斌、谭恺炎、于洪治、李晓力、叶远胜、马军、侯福江、王柏刚、赵启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