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4年春华师大网络课程在线测试马克思主义原理多项选择题100分
- 格式:pdf
- 大小:255.51 KB
- 文档页数:9
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A.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B.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3、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4、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5、在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D.上帝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6、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_______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A.以社会精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B.以统治阶级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C.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D.以人民大众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8、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两者相等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9、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10、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A.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1、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200元时,其价格为4000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2014年10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分数:1.00)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解析: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分数:1.00)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解析: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分数:1.00)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解析: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分数:1.00)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解析: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分数:1.00)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解析: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分数:1.00)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解析: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分数:1.00)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解析: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1.00)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解析: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分数:1.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解析: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分数:1.00)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解析: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分数:1.00)A.产品分配方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解析: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分数:1.00)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解析: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分数:1.00)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D.文化标准解析: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分数:1.00)A.制造和使用工具√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解析: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分数:1.00)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析: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分数:1.00)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解析: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分数:1.0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解析: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分数:1.00)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己主义√解析: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中的(分数:1.0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解析: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分数:1.00)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实现的√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解析: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分数:1.00)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解析: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分数:1.00)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解析: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分数:1.00)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解析: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分数:1.00)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解析: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分数:1.00)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解析: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分数:1.00)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解析: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分数:1.00)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解析: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分数:1.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解析: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分数:1.00)A.平均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解析: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分数:1.00)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分数:2.00)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解析:3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分数:2.00)A.普遍性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3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分数:2.00)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解析: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分数:2.00)A.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解析:35.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分数:2.00)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解析:3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分数:2.00)A.可变资本是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解析: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中,“三权”包括(分数:2.00)A.立法权√B.财政权C.行政权√D.司法权√解析:3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股票的票面价格B.股息√C.平均利润D.银行利息率√解析:39.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分数:2.00)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解析:4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分数:2.00)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解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 )1-37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 )2-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3-173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3-178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 )4-187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B )5-(要理解教材内容)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D )4-206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D )5-245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 D )5-250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 A )5-251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 D )5-262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 A )6-273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C )6-274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 B )6-29326.下列不属于...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6-300(结合教材理解)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 A )7-309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 D )7-334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D )8-345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第Ⅰ卷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天不变,道亦不变”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确答案:C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
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
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因此答案为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
A.哲学是一门抽象的理性学说,具体科学是具体化感性学说B.哲学研究世界发展最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单一领域或方面的规律C.哲学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具体科学没有国界,是超阶级的学说D.哲学思想源于理论斗争,具体科学研究源于实践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这是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2)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3)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D解析:恩格斯这句话表明的是历史灾难和历史的进步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附参考答案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答案:B2.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社会制度的更替C.阶级斗争D.精神文明的发展答案:A更多加微boge3.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意的答案:A4.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否认规律的客观性B.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D.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答案:D5.人在代价关系中()A.只能做价值主体B.只能做价值客体C.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D.只是代价目的,不是代价手腕答案:C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B.寒来暑往C.磨擦发热D.电闪雷鸣答案:C7.社会发展的决意力量是()。
A.生产方式B.人口身分C.地理环境D.社会意识答案:A8.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是非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答案:B9.社会基本矛盾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社会物资文明和社会肉体文明的矛盾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D10.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答案:C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D1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65分)1.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2.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的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3.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内核)。
4.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5.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7. 规律的根本特点表明,规律具有(客观性)。
8.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9. 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0.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1.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2.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
13. 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是(分析)。
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7道小题, 总分值35分)1.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BCD)。
A.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C.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D)。
A.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C.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3.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9【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参考】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16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立叶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7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D(1分)教材出处:P41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78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61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80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102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95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106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课程在线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C2.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 (1分)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标准答案:D3.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 (1分)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标准答案:A4. 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 (1分)A.大股东B.资本家C.高级职业经理D.中产阶级★标准答案:C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1分)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标准答案:B6.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标准答案:A7.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1分)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标准答案:C8.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1分)A.人民当家作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标准答案:A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C10.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014届高三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把答案填写在第5页的表格里)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A.万事万物的总和 B.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公式定理④生产关系⑤法律A.①④B.③C.①③④D.①③⑤4.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5.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6.《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7.一个小偷,被别人抓住后为自己辩解说:“偷盗的我是刚才的我,现在的我已不是刚才的我。
大工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项]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项]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项]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项]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正确答案:D
2.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A.[项]目标
B.[项]结论
C.[项]前提
D.[项]基石
正确答案:C
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项]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项]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项]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项]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A
4.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之上,产生了()
A.[项]金融寡头
B.[项]货币
C.[项]垄断利润
D.[项]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A
5.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项]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项]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项]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正确答案:A
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A.[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项]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项]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项]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 E.微观规制答案:A,B,C,D,E32.实践的基本特征有( )。A.物质性 B.直接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性 E.历史性答案:A,B,C,D,E3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答案:A,B,D34.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答案:A,B3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E.都延长了劳动时间答案:A,B,C,D36.价值评价是一种( )的认识活动。A.具有客观性 B.主观随意性 C.在实践中起着激励作用D.在实践中起着制约作用 E.在实践中起着导向作用答案:A,C,D,E37.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英国的权利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法国巴黎工人起义E.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答案:B,C,E3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有(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E.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答案:A,B,C,D,E39.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圣西门 B.黑格尔 C.欧文 D.费尔巴哈 E.傅立叶答案:A,C,E41.金融资本( )。A.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居统治地位的资本B.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C.是在垄断基础上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资本D.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E.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答案:A,C,D4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答案:A,B,C,D,E4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B.实践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答案:A,B,C,D,E4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给自足的生产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答案:A,C4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答案:B,C,D46.唯物史观认为,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科技进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E.人民群众的实践及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答案:A,B,C,D,E47.交换价值的特点有( ) 。A.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B.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时量的关系或比例C.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属于商品的自然属性E.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答案:B,C,E4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是( )。A.唯物史观 B.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C.进化论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E.剩余价值学说答案:A,E49.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A.物质关系 B.思想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E.伦理关系答案:A,D50.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认为水是万物的起始 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C.认为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E.认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广延性答案:A,B,C,D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标准答案:A|B|C|D 3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就是方法论E.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标准答案:A|B|C 3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雇佣劳动标准答案:C|D 34.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E.人脑的分泌物标准答案:B|C|D 35.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真理问题不是价值问题,价值问题也不是真理问题B.实现价值与坚持真理互为前提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引导的E.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促进的标准答案:A|B|C|D|E 3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表现为(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产生后的发展方向C.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的状况标准答案:A|B|C|D|E 3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C.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D.由于认识水平对人类发展产生消极后果E.由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会对人类生存产生消极后果标准答案:A|B|C|D|E 38.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渔民出海捕鱼C.技术革新的试验 D.农民种田 E.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标准答案:B|C|D 39.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力水平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E.生产关系性质标准答案:A|B|D 4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凯恩斯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亚当?斯密 E.西斯蒙标准答案:B|D 41.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 )。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B.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E.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标准答案:A|B|C|D 42.垄断取代自由竞争的地位,但没有、也不可能消灭竞争,是因为(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B.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而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经济C.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还存在自由竞争D.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部门和企业E.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标准答案:B|C|D|E 44.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 )。A.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B.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C.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 D.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E.是摆脱了各种规律束缚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标准答案:A|B|D 4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唯物史观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家政权 E.社会主义民主标准答案:A|E 4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生动具体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标准答案:A|B|D|E 47.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 )。A.经济形态 B.政治形态 C.意识形态 D.生产力结构 E.物质形态标准答案:A|B|C 48.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资本论标准答案:B|C|D 4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E.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标准答案:A|B|C|D 5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正确的观点有( )。A.共产主义理论是能够实现的理论 B.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E.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标准答案:A|D|E 3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E.普遍性标准答案:A|B 3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一切服从人民群众的观点 B.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E.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标准答案:B|C|D|E 3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在( )的基础上形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A.剥削工人 B.生产集中 C.自由竞争 D.资本集中 E.资本积累标准答案:B|D 3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标准答案:A|B|C|D 36.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深刻体现了( )的统一。A.彻底的唯物论和彻底的辩证法 B.唯物主义与可知论C.唯心主义与可知论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E.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法标准答案:A|D|E 41.按照列宁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 D.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标准答案:A|B|D 42.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 )。A.人们获得绝对自由 B.人类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C.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