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技术的价值
- 格式:ppt
- 大小:9.73 MB
- 文档页数:37
通用技术必修一: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技术:为满足人类需要而产生。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二、技术的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综合性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的两面性(举例说明)技术的专利性申请专利的六大步骤:发明专利有限期20年⑴提交申请阶段实用新型专利有限期10年⑵受理阶段外观设计专利有限期10年⑶初审阶段⑷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⑸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⑹授权阶段三、技术的未来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的盲目乐观。
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参与技术活动,并共同建构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相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
四、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⑴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⑵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设计的丰富内涵:核心是技术设计。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涉及广阔的领域。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
艺术设计:侧重于欣赏、审美,更强调感觉的需要。
五、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人机关系:当我们使用某些物品时,物品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价值——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1、技术的二重属性技术属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自然属性技术作为现实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
社会属性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社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2、技术价值的二重性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技术的自然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中,主要通过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3、技术价值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4、几种不同的技术价值观技术价值中立说技术负荷价值论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价值中立说技术本身是中性,不含有任何的价值判断,没有善恶和对错之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体系,可以作为人类目的的手段。
中立论:认为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
技术价值中立说的论据技术作为一种纯粹的手段,可被应用于任何目的(与服务的价值目的只有或然相关性)技术与政治无涉,与社会、政治因素无关。
技术对任何社会都发挥作用——技术的理性特征及其所体现的普遍性技术负荷价值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加拿大学者邦格:技术在伦理上绝不是中立的,它涉及伦理学,并且游移在善和恶之间。
技术伦理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
价值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伦理则是对正面价值的维护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
技术中的伦理问题1、对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负面效应的原因何在?人们不能完全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或预知社会体制的影响人类自身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2、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冲突生殖技术——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器官移植技术——传统的儒家伦理克隆技术、网络技术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在一方面是中立的、与价值无涉的,而另一方面却是有价值负荷的。
一、技术的发展(一)知识与技能追溯技术的历史、展望技术的未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感悟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畅想技术的未来,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四)核心素养技术意识二、学习者分析通用技术的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功能是唤醒技术的意思,以讲述、案例、活动为载体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这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技术的发展,展望技术的未来,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史,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技术的体验,畅想技术的未来。
五、教学准备钻木取火的套件、技术发展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追溯技术的历史1、技术的产生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产生了缝制、纺织、印染技术;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产生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产生了建筑技术;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产生了车船制造技术;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产生了通信技术。
2、技术体验活动:钻木取火体验目的:通过钻木取火,体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情境展示:孙宇所在的第一小组的任务是生火做饭。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干树枝和干草,垒起炉灶,开始生火。
他们准备效仿古人钻木取火,获得火源。
主要过程:体验一:(1)准备好助燃物。
(2)用手电钻在①号松木板中间位置钻出小凹孔。
(3)用木工夹固定带有小凹孔的①号松木板。
(4)将③号榉木棍对准凹孔并反复搓动榉木棍,钻木取火。
(5)将①号松木板替换成②号桐木板再次重复以上过程。
体验二:(1)使用表中③~⑥号材料组装成如图1-2所示的钻木取火工具。
(2)使用该工具在钻好小凹孔的①号松木板上钻木取火。
《通用技术》第一章知识总结1一、技术的性质(以技术的性质为核心,结合技术对人的作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技术对自然的作用等)1. 技术对人类的价值:(1)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有目的的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保护活动。
(2)技术对人的作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保护人:保护人不受身体(生理)上的伤害(注重排除法,可能保护心理)解放人:依靠技术延长或解放了身体器官,解放体力,提高劳动效率。
发展人:技术促进精神和智力的发展,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自我价值实现(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知识等)2. 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1)技术的目的性:强调功能、作用,用来干什么;(2)技术的创新性:与原来比较有不同、有变化都叫创新;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指: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变革与改进。
技术发明指: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同一系列的可能不属于综合性(注意与目的性的区别)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4)技术的两面性:强调对环境、人类的危害(含安全、健康)。
注意价格昂贵、工艺复杂等不是危害。
(5)技术的专利性:有类似专利(申请)的表述。
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专利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阶段一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3.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返回看材料,技术发展对设计的影响还是设计对技术的影响)设计: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注:现在的题目知识点越来越综合、越来越细,看看教材的角落是很有用的二、人机关系(以人机关系为核心,注重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1. 人机关系的含义:(一般功能不是人机关系)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称为人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