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8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1)波兰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2)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对“闪电战”认识不足,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认识不深。

②根本原因: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③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兵力于西线,意大利趁火打劫。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

(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军将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反攻保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1940年,德国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不断空袭英国本土,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军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爆发:1941年6月22日,(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2)影响:①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②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

了德国的失败。③对整个战局: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2)影响:①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②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③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④对整个战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⑤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

(1)原因: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形成:1942年元旦,在华盛顿,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意义: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②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1941年9~12月)——(c)

(1)概况: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指挥)——德军。

(2)结果:德军被歼50余万人,仓皇后退。

(3)意义:①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c)

(1)概况:①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年7~11月),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②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年11月~1943年2月),全歼德国第六集团军。

(2)意义:①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②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具有深远影响。它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c)

(1)概况:①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②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

(2)意义: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4.阿拉曼战役(1942年10月)——(c)

(1)概况:北非战场上英军对德意军队作战,德意军队损失过半,被迫全线西撤。

(2)意义: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

(1)瓜岛战役

①概况: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退。

②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

①概况: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退出战争。

②影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

①概况: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库尔斯克地区苏军主力,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影响: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4)诺曼底战役(1944年6月,代号“霸王行动”)

①概况: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登陆。

②影响: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法西斯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了其灭亡。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c)

3.德国、日本的投降——(b)

(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欧洲战争结束。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b)

(1)德国: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迫害犹太人。

(2)日本:①在中国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使用生化武器。②在东南亚也犯下滔天罪行。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b)

(1)范围广。(2)参战人数多。(3)军费开支大。(4)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c)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有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二战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特点

(1)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占主流。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三次三国首脑会议,

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各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集团元凶——德国的重任。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4.英美对苏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1)变化:苏德战争爆发前,英美坚持反苏,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持苏联。

(2)原因

①法西斯到处侵略,已变成美、英、苏的共同敌人。

②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③当时援苏是英美国家利益的需要。

1.(2018·4月浙江选考,23)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苏德之间的战役,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故①②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2.(2016·10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答案 B

解析图示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此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主义政策,并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故选B。

3.(2016·4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

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

答案 D

解析图中所示是诺曼底登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作用是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考点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捍卫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其胜利是不可抗拒的。

(2)反法西斯阵营拥有远比法西斯侵略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

(3)轴心国集团内部缺乏紧密合作和战略协同,而反法西斯同盟则实现了战时的全面合作和战略协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二战的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的,能够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4)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3.多角度分析德、日对战争反省问题上的差异

(1)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战后,盟国通过纽伦堡审判等对德国法西斯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而东京审判,由于美国的庇护,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

(2)文化传统:德国思想文化有双重性,德国哲学中理性的一面有助于它对法西斯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日本则缺乏深厚的哲学文化传统,宣扬皇道精神,崇尚军国主义。

(3)地缘政治: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地区,周围有英、法、苏等世界性强国的包围和监视;日本是岛国,周边缺乏世界性强国的威胁,而且受美国的庇护和扶植,另外,日本因人口众多,国土狭小,国人的危机感比较强。

4.(2017·11月浙江选考)《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答案 D

解析《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和英国共同发表的,没有苏联,故A错误。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故B选项错误。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天,英美对日宣战,故C选项错误。《大西洋宪章》表达了美英两国反对法西斯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故答案为D。

观点1 美国由“中立”到反法西斯的转变

材料1939年当欧洲战事正式爆发时,罗斯福通过广播向全体美国人民宣布了政府官方的中立立场。……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后,国会终于同意修改早期的中立法案。在1939年11月4

日通过的修订案中,再次允许美国制造商向交战国出售武器,被称为“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在国会两院获得了通过,并于1941年3月11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租借法案的援助金额超过2 700万美元,包括枪炮、坦克、飞机、舰船、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到战争结束时共向38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美]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美国对法西斯势力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美国国会不断修改法案,逐步由“中立”转向支持反法西斯阵营一方。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一是法西斯侵略威胁美国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参战获取国家利益也是影响因素。

观点2 《开罗宣言》为钓鱼岛归属提供了法理依据

材料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同盟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开罗宣言》问题:“日本窃取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惩罚日本侵略;规定日本归还窃取自中国的领土;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上述规定加速了日本失败进程,为中国收复领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视角1 诺曼底登陆战役

在1944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美英盟军通过海陆空立体作战,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铁壁”。此战役使( )

A.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B.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局

答案 D

视角2 二战中的国际合作会议

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 ) 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是商讨大国对法西斯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相关事宜,并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不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而①②④国际会议则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排除含③的选项,本题正确答案选B。视角3 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文献

某国际公约上有“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军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的文字,该条约是( )

A.《九国公约》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 B

解析“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表明此时战争已进入最后关头,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由此可判定B项是正确答案。

视角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经验教训

(2018·温州选考评估抽检)“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 ) A.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维护和平

C.必须发展高科技武器才能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

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答案 B

解析题干中明显反映出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打败了法西斯,B项与之最相符。A项过于笼统,与题干不太相符;C项与题干完全不符;D项与当前客观事实不符。A、C、D三项均可排除,故选B。

一、选择题

1.(2019·温州选考评估)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通过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役完成的。依此观点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具有与瓜岛海战相似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柏林战役

答案 C

解析瓜岛海战后,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故C项正确。

2.在苏联某部电影中,有这样几组场景:敌方第六集团军在猛烈炮火下突入市区,激烈的巷

战开始;但敌方却始终不能占领全城,最终敌方将领保罗斯率残部投降。该电影反映的是哪一战役(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战役

D.阿拉曼战役

答案 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敌方第六集团军”“巷战”及“保罗斯率残部投降”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选择B项。

3.在国际公约中明确宣告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是( )

A.《雅尔塔协定》B.《德黑兰宣言》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答案 C

解析《开罗宣言》明确宣告了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4.“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俾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 )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实际上就是要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真正建立战后德国的民主与和平。这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会议中确立的对德国的处理原则。5.下列事件中,对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起到促进作用的有( )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②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③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④美、英、中三国签署《开罗宣言》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英法“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苏联为了自保,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美、苏、中、英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开罗宣言》签署时间为1943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6.(2019·嘉兴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对加速战争胜利有重要意义。以下战

役按结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中途岛战役③阿拉曼战役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②③①D.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①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3年2月结束,②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结束,③阿拉曼战役于1942年11月结束,战役按结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C符合题意。7.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有( )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解答时注意,四个选项都是三个要素组合,只要排除一个要素即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只适合于一战。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 )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隐患,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③不能靠出卖、牺牲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④世界和平是来之不易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的侵略引发的,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这为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战前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训深刻。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平来之不易,当珍惜和平。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答案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参与讲述战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2.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形式的复杂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新闻视频 教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周边很多国家的不满和愤怒。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引起很多国家的愤怒和不满呢?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新闻导入,对于这个新闻一直是很多人注意的事情,作为学生情绪可能更好调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战争的爆发与逐步扩大 1.二战的全面爆发

播放:视频《二战的爆发》 教师:二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欧洲,1939年9 月1 日,德军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于9 月3 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教师:1939年9 月1 日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形势图》 教师: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27 天内征服了波兰,4 小时征服丹麦,23 天内征服挪威,5 天内征服荷兰,18 天内征服比利时,就连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在39天内被征服。30多万的英法联军被迫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看看下面这个法国人悔恨与无奈的表情,猜猜看,他可能悔恨什么呢? 展示: 学生:悔恨不该实行绥靖政策,不该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教师: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法国投降后,德国于1940 年秋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不列颠之战”。英国与法国的结果相同吗? 展示: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教师:面对气势汹汹的纳粹,从伦敦的重重迷雾中传来了新首相丘吉尔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决不投降!”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 拒,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2.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教师:1941年6月22日,德国掉头向东,进攻苏联。德军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很快就推进到苏联腹地,并调集精锐部队围攻苏联首都莫斯科。 展示:“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揭开了世界大规模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1945年8月,中国抗日军民发动全国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围歼日本关东军。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在中国、苏联和美国的全面攻击下,日本被迫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并在同年9月2日投降,战争最后以中国的胜利结束。 欧洲西线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62个师共160万人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后,德军接连向欧洲西、北和东南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1943年7月,英美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军集结268万人,成功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并在西欧各国抗德武装配合下,于1944年秋冬两季完全解放德占西欧国家。 欧洲东线战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撕毁1938年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纠集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出动550万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40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而苏联则仓促准备了2000万士兵和4000余辆坦克迎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反击,开始了卫国战争。在战争初期,苏联处于防御阶段,因对德国的突然袭击准备不足,加之党内高级军官此前被斯大林以叛党名义迫害,导致苏军前期作战严重失利,损失了60~90个师。至7月中旬,苏军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苏军在1941年9月—19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知识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 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战争初期情况: (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2)1940年.5月,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3)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 (4)1940年6月,法国败降 (5)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进一步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5二战全面扩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 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 (1)诺曼底登陆 时间:1944年6月6日 地点:法国 登陆者:英美盟军 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2)攻克柏林 时间:1945年 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 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8.二战的结束 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 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 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 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四个战场:亚洲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7、七个战役: 百团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8、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 1)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影响下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德国日本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③重要原因→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 a.含义:英法等大国为了逃避战争、把侵略祸水引向苏联,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b.表现: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加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大国都是默许 c.顶峰:1938.9德意英法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d.危害: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过程 ①爆发→1939.9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全面爆发 (1940德国向西占领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大部分地区,并轰炸英国) ②扩大→1941.6德军向东突袭苏联,战争规模扩大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最大) ③联合→1942.1被法西斯侵略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转折→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⑤协调行动 a.1943.11美英中三国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中国 b.1944.6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c.1945.2美英苏雅尔塔会议 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内容: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战后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⑥胜利 a.1945.8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b.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1945.9.2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性质 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4.影响 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欧洲战场主要是东边苏联与德国的苏德战场,诺曼底登陆是从西边开辟的打击德国法西斯的又一战场,称欧洲第二战场) (一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后被德国日本法西斯破坏,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初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初中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 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 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5.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攻克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典例题 今年6月6日,欧美国家在法国西部海滩隆重举行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70周年纪念活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定是哪一次国际会议作出的( ) A 根据以下图文信息,可以判断该事件是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备课人:孙存元 〖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知识回顾〗 1938年,英、法、德、意签定了《》 协定的影响: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绥靖政策:牺牲弱国利益,纵容侵略,苟且偷安的政策 时间:,标志着:二战爆发。知道“白色方案” 德国突袭苏联:时间: 标志:二战进一步扩大, 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时间: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标志:二战规模到最大。 个国家签订了《》 英美盟军在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内容:①②③ 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二战的性质: 〖备考建议〗 本考点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意本单元中的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如二战爆发的标志、扩大的表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标志、二战转折点标志等;注意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以及二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联系。 〖点击中考〗 例解1 (2005年南宁市中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本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思路】通过对二战爆发的结基本史实的回顾即可解决。 【解答】B 【评注】对于此类陈述式选择题,通过对课本基本知识的回顾就可解决。 例解2(盐城市2006年)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相似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从中获利 C.日本都是战败国 D.英国都是战胜国 【解答】C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总体概述) 本节课是复习课,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世界并不太平,需要我们谨记战争。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1937 年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1939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能力目标: 1、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分析有关战争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纵容侵略的后果是自作自受。 2、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标,体现今年中考新理念,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教学策略、学情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从开战前夜到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年表(从战争序幕到战争结束) 1914年8月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布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德国与协约国停战条约的签订,德国战败。 1919年1月巴黎和会。 3月意大利成立“战斗的法西斯”。 6月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被协约国没收。 1920年1月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成立,44国参加。 4月俄波战争。 1921年4月协约国在伦敦会议上确定德国战争赔款为1320亿德马克。 1922年4月约瑟夫.维.斯大林当选为俄共中央总书记。 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树立宣言。 1923年11月巴伐利亚“啤酒馆政变”,希特勒被捕入狱。 1925年7月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 1926年9月德国国际联盟加入。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同时德国600万人失业。 1933年1月希特勒内阁成立。 10月德国国际联盟的退脱声明。 1934年1月德国与波兰不可侵犯条约签订。 8月兴登堡总统死亡,希特勒总统继任。 1935年3月德国重整军备,德装甲师成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攻。 1936年3月德军进驻莱茵兰非武装区。 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义勇军被派遣。 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6月苏军“大清洗” 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慕尼黑协定”缔结,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终结。 英法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 4月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4月苏联日本签订《苏日和平协定》 5月4日~9月诺门坎战役 7月末-8月初张鼓峰事件 8月23日签订含有瓜分波兰秘密条款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10月6日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1945年大西洋争夺战(潜艇战反潜战) 1940年4月9日-6月10日挪威战役 4月至6月德国掠下荷兰,挪威,卢森堡,瑞典,法国等西欧低地国家 5月~6月法国战役 5月至6月4日敦刻尔克战役 5月至6月1日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巴尔干) 12月-1941年2月10日利比亚战役(北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战争起因 经济危机 法西斯独裁 一战祸因 双方阵营 轴心国阵营 同盟国阵营 战争经过 防御阶段 转折阶段 反攻阶段 结束阶段 主要战场 东欧战场 波兰战役、苏德战争 西欧战场 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 亚洲战场 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缅甸战场(滇缅战争) 非洲战场 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 大西洋战场 大西洋海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柏林战役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25日对柏林形成包围。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1945年5月2日柏林战役结束。 战争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成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2、民族独立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3、两极阵营 美国跃居世界头号强国地位,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在军事上抗衡美国的国家,战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所取代。

九年级历史复习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复习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考试说明】 1.(识记层次) 了解慕尼黑会议。 2.(识记层次) 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 3.(识记层次) 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4.(理解层次) 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二、【知识表解】

三、【中考题目链接】 (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34.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这里的“决定”出自 A.《九国公约》 B.慕尼黑会议 C.《凡尔赛和约》 D.雅尔塔会议 (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15.“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是下列哪国人? A.德国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奥地利 D. 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2009年·湖北省咸宁市)11.1939年9月1日, 德国军队对哪个国家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面爆发?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 兰 D.苏联 (2009年·山东省烟台市)24.右图为丘吉尔在1940 年5月就任首相时的演讲。请问丘吉尔所说的“胜利”是: A .摆脱经济危机 B .反法西斯战争 C .争霸世界 D .抢占殖民地 (2009年·重庆市綦江县)14. 右图展示的是二战时期法西斯轰炸某国的画面,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重庆大轰炸 B .珍珠港事件 C .德军空袭伦敦 D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2009年·湖南省衡阳市)17.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

A——————从经验来说: 1.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 2.战争促进科技发展,而科技的发展也促使战争更加残酷 3.由于战争的残酷,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 从教训来说: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2.不应由于政治上的偏见而排斥他国,应该共同合作 3.切勿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 4.国际需要一个联合组织,所以诞生了联合国 你写论文,不妨从二战的惨烈出发,引出原因,从原因剖析,说明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持续这么久,危害这么大,如果将来人类不珍惜和平,又爆发一次世界大战会有什么后果。 至于资料,网上非常多,可以就从自己熟悉的抗日战争说起,也可以从苏德战争说,毕竟这2个是我们最熟悉的。 C---------------战争促进科技的发展2:是人们更加的珍惜和平,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年,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是国际史学界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这方面的著作约有3万余种。在我国,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前夜,就已有这方面的著作问世。 1944年6月,湖南群社出版了文元钰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空前关注,相关研究成果百花竞放。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充分掌握历史文献资料,努力提出一些有说服力的新观点。比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在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认识的一些观点:战争开始阶段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为时很短,只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1940年4月德国进犯丹麦、挪威时期;到了6月,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开始活动,这时战争已具有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本着“博采众长,刻意求真”的精神,对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5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1999年版)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问题,强调“帝国主义制度全面危机的加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崛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根源”;“西方民主制国家的绥靖政策,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的加速剂”。关于引起广泛争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针对“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和“1940年说”等多种说法,该书基于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战争发动者不同的情况和战争发展轨迹的差异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分别在东方和西方先后爆发的。1931年9月,日本在中国挑起“九一八”事变、在东方揭开大战序幕后,又于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战由此在东方爆发。1935年10月,意大利在西方最早挑起入侵阿比西尼亚的战争。以后,又经过德意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不流血征服,到1939年9月德国大举进攻波兰,大战由此在西方爆发。应该说,这些分析多有新意,较为符合历史事实。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我国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尊重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进行综合研究,而不是仅仅作为军事史来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自觉清除“欧洲中心论的影响”,重视探求和揭示大战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和世界影响。 肯定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阐述抗日战争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 经过我国学者的多年研究,中国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具有重大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比如,胡德坤、罗志刚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专章阐述“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该书指出,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以“七七”事变为起点的中国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中国抗日战争代表了这一时期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方向。 中国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比如,王振德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指出:中国6年的局部战争、8年的长期抗战,迫使日本的一切军政施策均以解决侵华战争为中心,无力与德军呼应,致使德意日三国军事条约形同废纸。这样,同盟国无后顾之忧,才顺利执行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取得大战的完全胜利。如果低估了中国战场在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就不可能写出科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战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比如,韩永利著的《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通过对抗日战争对战时美国大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论证了中国战场承担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战略责任,有效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其他主要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战略关系是一种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而非美国的单向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 年10月B.A.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政权。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国执政。1936年3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它们同英法美等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影响: 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 ①历史原因 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 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 ①历史原因 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

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 2、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⑵时间:1935年——1936年 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⑷失败原因: 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⒊西班牙内战 ⑴背景: 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1936年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③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1.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 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 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3.战争初期情况: (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2)1940年.5月,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 (3)1940年6月,法国败降 (4)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扩大 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5二战全面扩大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 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时间:交战双方: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夏苏军与德军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 中途岛战役1942年夏美军与日军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阿拉曼战役1943年春英军与德意军队是非洲战场的转折。 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 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 (1)诺曼底登陆

(2)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法国登陆者:英美盟军 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2)攻克柏林 时间:1945年 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 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8.二战的结束 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 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 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 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四个战场:亚洲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 太平洋战场 5、两个会议 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2年1月1日1945年2月 地点美国华盛顿苏联雅尔塔 参加者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 斯国家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打败德国以后对其实施军事占领,彻 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 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 月内参加对日法西斯作战。 影响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 合,在物资上互相支援, 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反法西斯同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作出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有巨大影响。 6、二战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