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毕业论文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5.83 KB
- 文档页数:29
变形监测方法研究摘要: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造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形监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变形监测工作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可靠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避免某些不利的变化因素给安全带来事故,此时,制定可行的方案,掌握可靠的变形监测技术,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尤为重要,变形监测技术不断研究发展。
关键词:变形监测监测技术方案资料处理一,变形监测概述。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载荷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相对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二,变形监测目的及意义。
在现代化工程建筑物的更高要求前,变形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营期间,由于受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一旦超出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以大坝为例,意大利262m高的瓦伊昂拱坝1963年因库岸大滑坡导致涌浪翻坝且水库淤满失效;在桥梁方面,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的船撞桥事故,造成200m桥面被撞垮塌。
可见,保证工程建筑物安全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很现实的问题。
三,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首要目的是要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
而变形监测的内容,应依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来定。
主要有:(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就基础而言,主要观测内容是建筑物的均匀沉降与不均匀沉陷。
对于建筑物本身而言,就是观测倾斜于裂缝。
对于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对其动态变形,主要有振动的幅值、频率、扭转进行观测。
对于工业企业,科学实验设施与军事设施和军事设施中的各种工艺设备,主要观测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变形监测设计方案变形监测设计方案一、设计思路:变形监测是指对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预测结构的变形趋势、预警结构的变形异常,并提供科学依据为结构的维护管理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本设计方案将选用全站仪和振动传感器作为变形监测设备,通过将全站仪固定在监测点上,实时测量监测点的坐标变化,通过振动传感器测量结构的振动情况,进而实现对结构变形的监测。
二、设备选择:1.全站仪:全站仪是土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全站仪可以实时测量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并能生成三维图像,方便对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和评估。
2.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是测量结构振动情况的一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参数。
通过振动传感器可以判断结构的变形情况,以及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振动情况。
三、监测点选取:监测点的选取应根据具体工程的结构形态和变形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容易发生变形的区域为监测点。
监测点应包括主体结构和次要结构的监测点,以便全面监测结构的变形情况。
四、监测程序:1.安装全站仪和振动传感器。
2.对监测点进行初始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作为基准。
3.开启全站仪和振动传感器,开始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情况。
4.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和分析,生成结构变形和振动的曲线和图像。
5.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结构变形和振动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调整。
五、监测结果处理和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结构变形和振动的趋势,并与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对比,评估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六、安全措施:1.在安装和调试监测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人为损坏设备。
2.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撰写了该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以下是说明和具体设计方案:一、方案说明本方案主要针对某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和加固工程,全长约5公里。
由于路基土壤松软,陡坡沟壑较多,以及高速公路日常车流运输量较大,会对该路段进行3年的变形监测,以确保路基稳定安全。
二、监测方法和工具该路段的变形监测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1.基准测量法:将测量标志点进行预先设置,安装测量器具,通过GPS、电子测绘和其他现场测量设备,记录路基不同部位的各项数据,包括:高差、位移和倾斜度等。
这些数据可作为该路段变形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2.视频监测法:在路段的关键部位安装摄像机,通过采集视频影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关于路面变形和路肩滑坡等安全问题的预警信息,以及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视性方面的要求。
三、监测设置方案1.设置50个监测标志点,在路基的关键部位分别进行测量和监测,如在隧道出口、高山陡坡、涵洞口、桥梁和路面陡峭沟壑等地区。
2.在路面上设置单向车道以减少车流量。
3.在关键部位安装摄像机,在具体部位设置了反光镜,在棱镜的作用下,使监测方向发生变化,并可保证在视频影像上的观察条件。
4.在隧道出口、涵洞口、桥梁和路面陡峭沟壑等地区安装高灵敏度地震计,以及高峰位防护器材和滑坡预警器等。
5.进行GPS定位测量和摄像机动态监测,记录精度、可靠性和监测器具的性能并进行定期检查。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时间节点1.监测前:进行路面清理、摄像机安装和标志点设置等工作,并对监测器具进行初步测试和调整。
2.监测期间:对每个监测标志点进行定期巡视、监测数据记录和存储,根据监测数据和视频影像预警,及时分析和处理路面变形和滑坡等情况。
3.监测后:考虑到实际情况,对监测器材进行仔细检查,总结监测数据和现场情况,形成完整报告,并提出在未来改造工程中的建议。
方案实施的成本约为600万元。
但该方案可保证监测效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避免了建设工期较长和运行风险的情况,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公路通行和交通安全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摘要: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是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对结构体变形的及时、准确监测,可以发现结构体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加固,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目标、方法和应用场景,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变形监测技术。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随着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不断发展,工程结构体的变形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结构体的变形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荷载变化、材料老化、地震活动等。
及时监测结构体的变形,可以在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潜在灾害的发生。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可行的变形监测方案,以提供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工程项目中使用变形监测技术的指导。
第二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2.1 安全性任何工程监测方案的首要原则都是保障监测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因此,在选择监测技术和设备时,需要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2.2 准确性变形监测的目的是获取结构体的真实变形情况。
因此,监测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减小或消除误差,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3 实用性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应该考虑实际的监测需求,并选择适当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同时,方案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维护。
第三章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方法3.1 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根据被监测结构体的性质和监测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监测、位移传感器监测、应变传感器监测等。
在选择监测技术时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2 确定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结构体的特点和监测目的进行。
通常,监测点需要均匀分布在结构体的关键位置,以便捕捉结构体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
3.3 设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是变形监测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监测技术和监测点的多少,可以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设备和软件,并设计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以提取有用的监测信息。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一、引言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旨在对××工程的变形监测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和说明。
本文将从工程背景、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确保变形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程背景××工程是位于某市中心区域的一座大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总长度约为10公里。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城市地下管线交叉、密集、混乱的问题,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能力。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三、监测目标1. 监测地表沉降:通过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管线沉降引起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
2. 监测结构变形:对工程内部的结构变形进行监测,如管道的变形、位移等,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相互影响,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性。
3. 监测地下水位:对工程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工程的排水和防水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方法1. 地表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法进行监测,选取工程区域内的代表性地点,定期进行测量。
测量间隔为每月一次,持续监测时间为工程施工期及一年的运营期。
2. 结构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工程内部的结构进行监测,包括管道的变形、位移等。
监测频率为每季度一次,持续监测时间为工程施工期及五年的运营期。
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监测井,在工程周边选取代表性位置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持续监测时间为工程施工期及十年的运营期。
五、监测仪器设备1. 全站仪:用于地表沉降监测,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地表沉降的变化情况。
2. 高精度测量仪器:用于结构变形监测,包括管道的变形、位移等。
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结构变形的情况。
3. 水位监测仪器:用于地下水位监测,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准确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特大型工程(以发电厂为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及信息的处理分析和预计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水工建筑物、大型工业厂房和高层建筑物,大型建筑物在国民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许多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而变形监测研究和其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为保证建(构)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并为施工和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变形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变形监测是指测定构筑物及其地基在构筑物荷重等各种因素的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工作,它是对构筑物上的一些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 从这些观测点位置的变化中了解构筑物变形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情况。
合理设计变形监测方案是变形监测的首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监测网的质量标准、选择观测方法、点位的最佳布设和观测方案的最佳选择。
在过去的30年,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研究较为深入和全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较好的实用效益,其主要发展是监测方案的综合设计和监测系统的数据管理及综合处理。
为了了解变形的整个过程,大型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测量往往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做出相应的设计,然后在建筑物的施工及整个运营期间进行定期观测或是在后期补设标志点来进行观测。
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案、施工周围环境详尽的调查了解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由于变形监测方案的制定将影响到观测的成本、成果的精度,因此应当认真、全面的考虑。
同时,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营期间, 对它们进行定期监测, 根据已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其作出相应预测预报是非常必要的。
对已有的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和分析,挖掘出高精度的函数关系和模型, 是资料分析整理的重要过程。
常见的几种变形分析和预报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模型、Kalman 滤波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等。
中文摘要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论文题目:变形监测拟合预测模型的分析及优化专业: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硕士生:*** (签名)指导教师:*** (签名)摘要数据处理是变形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变形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平差处理和拟合预测两个部分。
本文主要针对变形监测的拟合预测部分展开分析和研究。
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分别论述一些常用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灰色分析法等。
考虑到将这些模型应用到变形监测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不同的方法都进行了改进。
(1) 运用初等函数理论,定义了一种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关联系数。
用来分析和评价影响因素与变形值的相关关系。
以此来提高建立模型的效率和质量。
避免了主观因素在相关分析中的影响。
(2) 在模型的参数估计时,定义了变量——步长。
通过选取相应步长的观测数据,增加了模型在做拟合预测时的灵活性,使得到的拟合预测模型精度更高。
并用不同的变形监测算例对每种方法的改进都进行了验证。
证明了模型改进的有效性。
为了能够综合考虑不同预测模型的优缺点。
本文用GMDH算法将各种模型进行组合,得到一个更优的组合模型。
在用GMDH算法时,根据变形监测的特点也进行适应性改进。
(1) 增加迭代中止准则。
当模型的预测精度超过了观测精度时,模型迭代中止。
防止“过渡拟合”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2) 基本方程的选择。
组合模型采用的基本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用低次方程可以有效降低计算量,最后模型的结构比较简单。
各单个模型在模型结构中的关系十分清晰,有利于分析模型的结构。
d d 。
在组合计算时,不仅能将两个(3) 在模型输入量中加入常数向量(1)i模型组合后进行对比,也是对单个模型之间的对比。
同时在不断的迭代过程,可以将适应性比较差的模型剔除掉,将适应性比较强的模型优势组合。
GMDH组合算法,即是组合的过程,也是选择的过程。
比较适合用来做多模型之间的组合计算。
关于单一模型和组合模型的每项改进,文中用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都表明各项改进有效性,验证了GMDH算法组合模型的可行性。
第1篇一、全站型仪器监测全站型仪器是工程施工变形监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它具有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通过全站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度等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全自动跟踪全站仪(测量机器人)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全方位的自动监测,提高监测效率。
二、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变形监测方法。
它利用高分辨率相机采集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实现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变形监测。
数字摄影测量具有以下优点:1. 监测范围广,不受地形、环境等因素限制;2. 监测精度高,可达亚毫米级;3. 数据处理速度快,可实时获取变形信息。
三、实时摄影测量实时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变形监测方法。
它通过连续拍摄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图像,实时监测其变形情况。
实时摄影测量具有以下特点:1. 监测速度快,可实时获取变形信息;2. 监测精度高,可达亚毫米级;3. 数据处理简单,便于分析。
四、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是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变形监测方法。
它利用光纤的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实现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变形监测。
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测量精度高,可达亚毫米级;2. 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环境;3. 可实现长距离、大范围的变形监测。
五、遥测垂线坐标仪遥测垂线坐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建筑物或结构物垂直位移的仪器。
它采用自动读数设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达0.01mm)。
遥测垂线坐标仪具有以下特点:1. 测量精度高;2. 自动化程度高;3. 操作简便。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变形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变形监测方法,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第2篇一、基本概念工程施工变形监测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结构、地基基础、周边环境等产生的变形进行实时、连续、系统的观测和记录。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回归分析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性别指导教师职称2012年6 月15 日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这对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造型、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生产进程.因此,对大型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
而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并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和预报,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变形监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阐述总结了变形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监测技术发展概况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常用处理方法等;其次较系统的阐述了回归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接着说明了回归方程的建立,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最后结合实例数据处理分析,并通过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曲线图以及残差曲线图,说明回归分析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关键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ed。
The scal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modeling,the difficulty in an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Large buildings or structures of safe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for the large-scale building or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monitoring data are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Model report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Experiment变形监测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形监测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三维动画制作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篇章1:变形监测实验报告文档应用全站仪对科技楼楼顶避雷针进行变形观测首先认真理解前方交会原理,然后利用GPS做静态控制得出控制点坐标,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一个控制点A上,另一个控制点B架上反射棱镜,将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定向,然后置零,转动照准部对准避雷针顶端C,记录角度,然后盘右观测,一站观测两个测回,得出夹角α将全站仪与反射棱镜互换位置,同样方法测得夹角β,根据已知A,B两点坐标可求得避雷针顶端的平面坐标,然后在另一已知点D上架全站仪,A点架上反射棱镜,以A点做后视定向,观测A,D两点间夹角,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γ,同时观测竖角β,量取仪器高,根据观测数据计算进行比较检核。
A点坐标 X xxxxxxx.175Y 527483.758B点坐标 X xxxxxxx.348Y 527412.793D点坐标 X xxxxxxx.239Y 527259.558α=76°22′05″,β=80°37′19″,γ=88°39′44″(检核角)竖角θ=37°24′03″C点坐标:X xxxxxxx.2304Y 527453.3827通过本次实验巩固了在变形监测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仪器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以后应该多加练习,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地铁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与变形分析摘要:随着城市人口总量和密度的快速提升,有限的城市空间、城市道路带来了人口超饱和、交通阻塞、车速下降、事故频繁、城市绿化面积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地铁以高效快捷、节能环保、运能大、受气候影响小等众多优势成为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主体。
地铁结构的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地铁施工、既有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以及地下穿越工程施工均会影响原有地铁隧道的结构安全。
因此,为确保在建或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需对其进行变形监测。
本文论述了变形监测方案在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对基准网点和监测点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铁;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地铁的变形监测山于精度要求高,而且基准点和监测点都只能布设在地铁隧道的狭长空间中,地面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LI前还难于达到要求;此外,地铁施工位于地下,而精密水准测量只能作沉降监测,且费工费时。
因此,用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建立地铁变形固定式持续监测系统或移动式周期监测系统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荷载变化不大且变形缓慢的地铁监测可采用监测模式,实时分析可用日报告代替。
一、概述由于地铁它具有载客多、时速快、营运时间准、污染较少和安全舒适等特点, 很多城市选择建设地铁的方法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地铁建于复杂的城市环境条件,在地下开展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稳定的地下结构会引起地铁地表发生变形•那么形变量达到什么程度会使周围建筑物受到较大的影响其至倒塌,这就需要在地铁施工期间进行监测以便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并且了解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提供参考。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相比,都属于精密工程测量,要求监测精度高以外,还要求监测周期的更短,基坑开挖阶段要观测3次/天,变形量更小等特点,对于变行量本身就很小,所以要求采用的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精度一定要高,符合要求,尽量减小数据误差。
二.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1、变形监测基点网的设计。
变形观测中的测量点通常分为:基准点.工作点和观测点,基准点通常位于变形影响区域外、而且其点位稳定不易发生变形,作为建筑物是否发生变形的参照基准点,作为量取数据分析的依据。
变形观测设计方案变形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被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揭示其变化和演化过程。
变形观测设计方案是进行变形观测的基础,下面我将提供一个1200字以上的变形观测设计方案,以帮助您更好地开展研究。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变形观测,研究地区地壳变形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为地质灾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内容:本实验将在地区选取若干观测点,采用变形观测技术对地壳运动进行监测。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壳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构造活动、地震活动、岩石性质等。
观测点的布设应尽可能避开人为干扰,并考虑被观测对象的代表性。
实验时间:本实验将持续一年时间,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时间的选择应考虑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尽量避开恶劣天气条件。
实验方法:1.GPS观测:在每个观测点布设GPS接收器,记录其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并设置观测间隔为10分钟。
GPS观测可通过卫星信号的接收,精确测量地表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2. InSAR观测:选择适当的星载雷达卫星,对目标地区进行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观测。
通过计算雷达信号在地表发生的位移,可以获得地表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3.GNSS观测:选取两个相距较远但相对稳定的GNSS基准站,在观测区域分别设置移位观测点。
使用GNSS接收器定期进行观测,以获得地表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4.环境监测:在每个观测点布设环境监测仪器,记录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环境参数。
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分析,可以了解环境变化对地壳变形的影响。
数据处理:1.GPS数据处理:对每个观测点的GPS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到相对位移数据。
然后将相对位移数据转化为绝对位移数据,以最稳定的基准站为基准。
2.InSAR数据处理:使用InSAR算法处理卫星雷达数据,得到每个观测点的位移数据。
通过多时相的InSAR数据叠加,可以获取地表点的变形速率和变形梯度。
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案一、前言工程变形监测是指针对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精准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条件和使用环境,变形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满足工程变形监测的精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本方案将通过分析变形监测的技术原理、监测方法和应用场景,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工程变形监测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领域的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原理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原理主要涉及传感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监控技术等方面。
1.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工程变形监测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包括位移传感技术、应变传感技术、倾斜传感技术、振动传感技术等。
传感器通过将物理量(如位移、应变、倾斜、振动等)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等处理,最终形成可供监测分析的数字信号。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是将传感器监测到的模拟信号采集、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存储和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
这项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并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3.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其中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通过通信技术,监测中心可以实时获取工程变形的监测数据,做到实时监控。
4. 监控技术监控技术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发现工程变形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工程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工程变形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精密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NSS定位测量、应变片测量、倾斜仪测量等。
1. 精密水准测量精密水准测量是通过测量水准仪的读数变化,研究出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平面变形的监测,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的优点,但仪器比较昂贵,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
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6届)题目基于VB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学号20120456008学生姓名蒋培所指导教师刁建鹏(讲师)评阅人杨雪银(讲师)2016年05月16日基于VB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蒋培所(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650224)摘要:变形监测作为建筑物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型复杂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针对大型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周期较长、数据量较大的特点,非常有必要设计一套专门的系统来对监测成果通过数据库管理起来,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切实提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效率和质量,这就是本课题的真正来源。
本论文通过绪论章节,阐述了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和建立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再通过对数据库的概念设计、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运用VB语言进行程序的编写完成设计的基本功能,成功的实现了内业合格数据从导入、计算、管理、分析、保存到成果输出的一体化,同时还为水平位移监测中运用方向观测法采集的原始数据提供数据预处理功能。
然后,本文对变形监测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工具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对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成及编程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以富民县永定镇的一个环保工业园区厂房沉降监测数据和土坝水平位移监测数据作为系统可行性的检验数据;最后,结合沉降监测验证数据和水平位移监测验证数据,介绍了变形监测管理系统如何在工程变形监测中具体实施,如何利用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成果进行管理和成果输出等内容。
在论文结尾部分还对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变形监测;VB;数据管理;系统Design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VBJiang Peisuo(Depart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Abstract:Deformation monitor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hases,complex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 security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For constructing a larg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cycle is longer,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mount of data,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sign a special system to the monitoring results,avoid a lot of repeated work,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ervice efficiency and quality.This is the real source of the subje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ideas of this paper.Secondly,through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the database,the basic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the use of VB language program prepared to complete the design of the basic functions,successfully realized within the industry to pass data from the input,calculation,management,analysis,saved to output the results,but also for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using direction observation method to collect the original data provide data preprocessing functions.Then,in this paper,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ool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and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structure and programming realizatio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with Fumin Yongding County in the town of 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settlement monitoring data and earth da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data as test data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Finally,settlement monitoring and verifying data an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data validation,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how in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concrete implementation,how to make use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result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management and result output.In the paper at the end of the also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achieved in this subject,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paper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 words:Deformation Monitoring;VB;Data Management;System目录1绪论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国外变形监测管理系统研究状况 (1)1.2.2国内变形监测管理系统研究状况 (2)1.3主要研究思路 (3)2系统设计环境及工具介绍 (4)2.1Visual Basic语言简介 (4)2.2Access数据库简介 (5)2.3控件简介 (6)2.3.1ADO Data(ActiveX Data Objects)控件 (6)2.3.2CommonDialog1控件 (6)2.3.3Data Grid控件 (7)3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8)3.1数据库设计 (8)3.1.1数据库分析 (8)3.1.2数据库概念设计 (9)3.1.3数据格式 (10)3.2系统界面设计 (11)3.3项目管理设计 (11)3.3.1项目新建 (11)3.3.2项目预览 (12)3.3.3项目删除 (14)3.3.4数据预处理 (15)3.4监测数据管理设计 (21)3.4.1数据导入和数据入库 (22)3.4.2数据整理和数据入库 (24)3.4.3数据预览 (26)3.5监测点信息管理设计 (27)3.5.1监测点信息入库 (27)3.5.2监测点信息查询 (28)3.6系统管理设计 (29)3.7成果输出设计 (30)4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在工程中的验证 (32)4.1工程概况 (32)4.2项目监测 (33)4.2.1土坝水平位移监测 (33)4.2.2厂房沉降监测 (34)4.3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在该项目中验证 (35)4.3.1土坝水平位移监测中的验证 (35)4.3.2厂房沉降监测中的验证 (38)5结论与展望 (39)参考文献 (40)指导教师简介 (41)致谢 (42)1绪论1.1选题依据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步伐,各种大型且复杂的工程建(构)筑物日益增多,由于建筑物的增高,荷载的增加,在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变形,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形观测。
工程测量中的变形监测与预警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工程测量中的变形监测与预警,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提高工程测量对变形现象的监测能力及其灵敏度,为工程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工程测量;变形监测;预警;安全;稳定引言: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工程安全的日益关注,工程测量中的变形监测与预警在工程管理和维护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探讨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工程测量体系、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做出贡献。
1.变形监测与预警的背景和意义1.1工程测量与工程安全的关系工程测量是现代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通过对工程结构的测量和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程测量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还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因此,工程测量与工程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
然而,尽管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本身并不能完全预测和防止工程可能出现的变形和灾害。
因此,变形监测与预警的引入势在必行。
1.2变形监测与预警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工程建设阶段及时发现并跟踪工程结构的变形,并利用监测数据对工程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为工程管理者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及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工程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由于工程变形而引发的灾害事故。
1.3现有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局限性然而,目前存在的变形监测与预警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传统的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基于人工测量,耗时耗力且精度较低。
传感器的故障率较高,导致数据不准确或者丢失。
现有技术对于大型工程结构的监测通常面临挑战,无法有效地适应复杂环境和条件。
2.变形监测与预警的理论基础2.1变形监测理论的发展历程在工程测量中,变形监测与预警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变形监测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llR A(?rAB STRACT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is a newly developedthe earth’s surface from space.The technology has the technology which call surveyadvantages of all—weather,large—scale,hi曲precision,eontactlessness and rapidly become the study hotspot all over the world.Especially,Differential InSAR(DInSAR)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tect sub-centimeter ground deformation,such弱earthquake,ground subsidence,volcano movement,glacier excursion and mountain landslide.Besides,in order to avoid temporal and spatial decorrelation and atmospheric delay,many scholars have developed the technology of Persistent Scatterer(PSInSAR)and Comer Reflector(CmnSAR)in the base of InSAR However,above-mentioned technology can only detect one-dimensional ground deformation in the Line-of-Sight(LOS).Most of time,this on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can not reflect the real ground deformation.The main content of theto戳InSAR to detect three-dissertation is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howdimensionalground deformation..First,the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 of InSAR DInSAR PSInSAR and CRInSAR are Introduced.In addition,the sensitivity of lnSAR and the feasibility of DInSAR are analyzed.Second,some popular methods in the world of using InSAR detect three-dimensional ground deformation ale introduced.And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GAMMA software,which is one of the best SAR data processing Third,usingsotlcwares,and SAR data of Shanghai and Taiwan,the flow of interferometr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and geocoding ale demonstrated.Besides,the choosing of algorithms and parameters in the GAMMA a re analyzed.Fourth,the method of combining CRInSAR and Kalman filter to detectthree-dimensional ground deformation is discussed in the dissertation.The computat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example of Hongkong has been given.Finally,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bining several orbits SAR radarⅡ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nterferometric phase and amplitude to infer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displacement field are investigated.And 3D deformation fields caused by the 2003 Bam,Iran,earthquake are inferred using this method.The result is very satisfactory.KEY WORDS InSAR,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displacement,CRInSAR,Kalman filter,amplitude111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摘 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Keywords: building,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目 录 1绪论 ......................................................... 1 1.1引言 ................................................... 1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容 ...................................... 2 2建筑变形监测概述 ............................................. 3 2.1 建筑变形监测 .......................................... 3 2.2 建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 3 2.3 建筑变形监测的目的 .................................... 3 2.4建筑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 4 2.4.1 设计的原则 ...................................... 4 2.4.2 方案容的制定 .................................... 4 3建筑基坑变形监测容及方法原理 ................................. 4 3.1 工程概况 .............................................. 5 3.2 变形监测的主要容 ...................................... 5 3.3 监测方法原理 .......................................... 6 3.3.1 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 6 3.3.2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 ............................ 6 3.4 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 8 3.4.1 监测初始值测定 .................................. 8 3.4.2 施工监测频率 .................................... 8 4 建筑沉降监测 ................................................ 9 4.1 监测方法的分析与确定 .................................. 9 4.2 点位布设 .............................................. 9 4.3 建立高程控制网施测 ................................... 10 4.4 观测技术要求 ......................................... 10 4.5 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 ................................... 11 5 建筑水平位移的变形监测 ..................................... 12 5.1 测点布置和埋设 ....................................... 12 5.2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观测 ....................... 12 5.3 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 12 5.3.1 视准线法 ....................................... 13 5.3.2 测小角法 ....................................... 14 5.3.3 极坐标法 ....................................... 14 5.4 本章结论 ............................................. 16 6建筑变形监测新方法的研究 .................................... 17 6.1 变形监测新方法的提出 ................................. 17 6.2 三维坐标法基本原理 ................................... 17 6.3 工程实例 ............................................. 19 6.4 本章结论 ............................................. 19 结论 .......................................................... 21 参考文献 ..................................................... 22 致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