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护理职业的理解

我对护理职业的理解

我对护理职业的理解
我对护理职业的理解

我对护理职业的理解

岁月如梭,转眼十八年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近不惑之年,十八年的护理生涯平凡之中有着过多的感动,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轰轰烈烈痕迹。我热爱这个职业,虽然曾经有过困惑、有过失望、有过欣喜,但更多的是振奋和努力。从多年的护理职业的关注和思索中对护理的内涵有些许的理解和感悟,热爱护理、理解护理、关注护理、振兴护理是每一位从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希望这个职业因社会各界的理解而变得有尊严,并崇高而伟大起来。

在护理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身健康,稍有疏忽或懈怠都有可能给人之最宝贵的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损失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例如一次艰苦复杂手术,从早晨做到傍晚,是一个年轻的护理人员在手术台上配合从上级医院请来的赫赫有名的专家做手术,眼看患者的刀口即将缝合,这位姐妹突然严肃的盯着专家说:“我们用了12块纱布,但只取出了11块。”“我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不,不行!”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很清楚”。专家仍然不理睬,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护士毫不含糊的说道:“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专家冷漠的脸上浮出欣慰的笑容,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向所有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这就是我们这个职业不能缺失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的见证。有人说,责任就是去做你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这更是责任的深层含义。

护理工作看起来很平常,但它是集精细的、微小的和艺术的工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束鲜花多么温馨而又平凡的小事啊。但它融入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浓浓亲情,为患者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病魔笼罩的黑暗。如果说一些职业可以由机器人替代的话,那么我要说浸满温情和爱心的护理职业却是永远无可更替的。护士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因为职业的关系,对患者的情绪体验自然有着更深的感受。可以说,患者的欢乐与生命中,包含着护士的辛劳与付出,患者的痛苦与死亡中,也包含着护士的无奈与内疚。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主要以救治疾病为主,很少在健康教育方面下功夫,而患者最需要的是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患者入院除了治病之外,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些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而不只是从头到尾全方位的机械护理,这一切需要用耐心和细心来完成,这恰恰是护理职业自南丁格尔的正规护理教育模式于1860年问世以来,护理职业的不断发展趋势。

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护理工作离不了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医院,护士的工作最平凡,这工作不容易总结,不容易搞发明创造。然而,正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解决了医院和病人的大问题。护士的工作最辛苦,没有医生工作的大风险,但劳动强度却很大,病房的巡视,配药,上中、夜班不能睡觉,长期的这种辛苦是难以承受的。护士的工作怕不得羞,给病人导尿不能分性别,手术中要面对“赤身裸体”的病人。护士的收入与同属于白衣天使的大夫相比少的可怜,但除了“非典”时期以外却从没有被现实社会视为高尚的职业,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然而社会上对护理工作仍有偏见,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能真正理解,在70年代,护士是一个让人羡慕和尊重的职业,社会地位高、收入也不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的地位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护理工作不仅繁重,而且还经常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患者骂护士甚至动手打护士的事情时有发生。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中提出要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是毛泽东主席早年的题词。1981年,全国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邓颖超同志,在首都护士座谈会讲话中强调:“全社会要尊重护士和爱护护士……护士工作是做人

的工作,只有人的身心健康,才能创造物质财富和讲求精神文明”。我们的服务可能不是尽

善尽美,但是我们从事的不是一般的服务,我们是靠知识、靠技术、靠灵巧的双手、靠疲惫的腿脚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应该得到每一个人的尊重。

护理工作是不断学习的职业。有句老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正是这种无形中形成的传

统观念,我们的护理人员抱怨,护士是医生的工具,干的再好也是工具。从而影响了我们的.职业信念,影响我们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已转向全

面照顾或帮助人们去预防疾病,促进和保持健康,治愈疾病和恢复健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

不但要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护理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以消除社会上有些人

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和误解。有人分析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一是护士的知识价值体现不

够充分;二是护士对自身职业不够热爱;三是管理体制对护士不够关心;四是护士工作责任

分散;五是护理工作与传统上的“家务劳动”相关联。我们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最终能够通俗化的把医学知识传递给大众。这才是护理职业得到价值体现的

关键。

护士的职业是崇高的。曾经有一位患者要出院了,已经办好了出院手续,而她迟迟不走,非

要等到为她做护理的护士来了,和她见了面,亲自向她道谢,才离开医院。马克思说过,如

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虽不是

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朋友们,燕尾帽虽然比不上皇冠的高贵和博士帽的荣耀,但它却是护理工作者圣洁美丽的

标志,呼吁更多的人来选择护理这一尊严而崇高的职业,并为这一尊严和崇高而骄傲和奋斗吧!”我如是说。

护理的概念、任务和目标

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护理活动的萌芽。护理(Nursing)一词是

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对护理的定义,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环境和文化以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人们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明。纵观护理发展历史,其概念和内涵随着其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逐步

从简单的“照料、照顾”向纵深方向拓展和延伸。以下为在不同历史

阶段的一些代表性的护理定义:

1943年,修女欧丽维娅()认为护理是一种艺术OliviaSister

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

康。.

1957年,以库鲁特()为代表的护理定义是:护理是对Kreuter

病人加以保护和教导,以满足病人不能自我照料的基本需要。使病人舒适是其重要的一点。

本世纪60年代,道诺思·约翰逊(DorothyJohnson)则认为护

理是:某些人在某种应激或压力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要,护士给他提供技术需求,解除其应激以恢复原有的内在平衡。

1966年,弗吉尼亚·亨德森()认为:护理是HendersonVirginia

帮助健康人或病人进行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直到病人或健康人能独立照顾自己。

1970年,玛莎·罗格()提出:护理是协助人们达Roger Martha

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只要是有人的场所,就有护理服务。

1973年,国际护士会()的ICNNurses,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定义是:护理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或者平静地死去。

同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提出的Association

定义是:护理实践是直接服务并适应个人、家庭、社会在健康或疾病

时的需要。.

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又将护理学定义为: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

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反应的科学。

1986年,我国在南京召开全国首次护理工作会议,卫生部顾英

奇副部长在发言中指出:“护理工作除配合医疗执行医嘱外,更多、更主要的是对病人的全面照顾,促进其身心恢复健康”。

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护士作

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况,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同时,“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

询的义务。”

以上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阐述的护理概念和护士工

作内涵,从中可以看到护理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护理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病人,而是扩展到处于疾病边缘的人以及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是人而不仅仅是疾病,其任务除完成治疗疾病的各项任务外,还担负着心理、社会保健任务;护理的目标除了谋求纠正人生理上的变异外,还要致力于人的心理社会状态的完满与平衡。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它通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来体现。不仅是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面向家庭、社区,为提高整个人类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