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1
内蒙古和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对比分析作者:丁晓龙来源:《北方经济》2018年第11期摘 ;要: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内蒙古与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对比,特别是对俄罗斯贸易优势分析,就内蒙古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 ;对比分析 ;外贸增长一、内蒙古与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对比情况(一)进出口额对比情况2000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为29.76亿美元(246.36亿人民币),内蒙古进出口总额为20.36亿美元(168.55亿人民币)。
2017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为188.89亿美元(1280.7亿元人民币),全国排名第22位,自2000年起,年均增长24.7%;内蒙古进出口总额为138.97亿美元(942.42亿元人民币),全国排名第25位,年均增长27%。
2000年以来,内蒙古进出口额年均增长高于黑龙江省2.3个百分点(见图1.2)。
(二)外贸依存度对比情况2000年黑龙江省GDP为3151.4亿元,全国排名第13位,进出口总额246.36亿元,外贸依存度为7.8%;内蒙古GDP为1539.12亿元,全国排名第24位,进出口总额168.55亿元,外贸依存度为10.95%。
2017年黑龙江省GDP为16199.88亿元,全国排名第21位,进出口总额1280.7亿元,外贸依存度为7.9%;内蒙古GDP为16103亿元,全国排名第22位,进出口总额942.42亿元人民币,外贸依存度为5.6%。
内蒙古外贸依存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2年至2008年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全国排名第一,2017年GDP是2000年的10倍,而黑龙江省仅增长5倍,基数增长幅度大,造成内蒙古外贸依存度低于黑龙江2.3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商品对比情况长期以来,内蒙古与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商品种类大体相同。
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鞋帽、纺织品、机电产品、农副产品等。
自俄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原油和成品油、原木、锯材、肥料、铁矿砂及其精矿、粮食、纸浆、煤、成品油、合成橡胶等。
调整对俄经贸结构促进黑龙江对俄经贸战略升级张宏艳【摘要】黑龙江省在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中俄正处于合作的最好时期,黑龙江省要牢牢把握机遇,调整贸易结构,深度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好大项目建设,政府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对俄经贸结构调整升级.【期刊名称】《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结构调整;战略升级【作者】张宏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与俄罗斯有2981公里的边界线,同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滨海边区、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和外贝加尔边区隔江相望,水陆相连,在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俄贸易额累计实现440.6亿美元,年均增长23.3%,成为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1年以来,我省对俄贸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对俄进出口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对俄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拳头商品,形成了多种贸易方式并存局面,对俄贸易的主体不断壮大,形成了口岸牵动型贸易格局。
为了加快对俄经贸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我省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省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按照省政协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对黑河、绥芬河、东宁、海林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对一些基础材料的分析、整理,客观分析目前中俄区域合作的战略机遇期,总结我省对俄贸易尚存在的问题,探索对俄经贸战略调整的对策,以期为我省对俄贸易的战略升级获取良策。
(一)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及相互交流机制日趋完善,奠定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投资合作的政治和交流基础。
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在安全、经贸、能源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快速推进,并积极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走出去”的新形式,既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也有利于培养东道国的产业集群。
目前,中国已经在15个国家建设了19个国家级境外贸易合作区,多数分布在亚洲、非洲及东欧等地。
本刊汇总了这些贸易合作区及其产业定位,以供读者参考。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版图1.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定位:主区以有色金属、型材加工、仓储、物流为主导产业,分区以商贸服务、现代物流、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配套服务为主导产业2.泰国罗勇工业区投资企业:中国华立集团项目地点:泰国东部安美德罗勇工业城产业定位:汽配、机械、家电等3.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投资企业:海尔集团产业定位:家电、汽车、纺织、建材、化工4.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投资企业: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轻纺服装、机械电子、高新技术、物流等配套服务业5.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企业:广东新广国际集团公司产业定位:家具、建材、陶瓷、五金、医药、电子6.毛里求斯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企业: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信息商务服务、物流贸易、生产加工、社区服务及配套生活服务走出去与信贷662013年第8期7.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企业:上海实业集团产业定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8.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企业: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轻工业、木材加工业和家电业9.委内瑞拉中国科技工贸区投资企业:山东浪潮集团产业定位:定位电子、家电和农机等产业10.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中尼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商贸物流、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11.越南中国(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医药生物12.越南龙江工业园投资企业:浙江省前江投资管理公司产业定位:集中在轻工、电子、建材、化工、服装等行业13.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企业:浙江吉利美日汽车有限公司产业定位:以吉利美日汽车公司投资为主14.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投资企业: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冶金、建材、机械、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建材化工等15.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定位:石油装备、纺织服装、运输工具、机械电子和新型材料16.阿尔及利亚中国江铃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中鼎国际、江铃汽车集团产业定位:汽车、建筑材料及其相关产业17.韩国韩中工业园投资企业:重庆东泰华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产业定位:汽车、摩托车、船舶零部件,以及生物技术、物流及批发业等18.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投资企业: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定位:家用电器、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新材料相关产业19.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投资企业:中航林业有限公司产业定位:林地抚育采伐业、木材加工业、商贸物流业走出去与信贷672013年第8期。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介绍来源:发布时间:2007-8-8已被浏览2853 次经贸合作区项目概况及进展1、本合作区位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麦莱奥区,由康奈集团和吉信集团共同投资建设。
占地面积228 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63 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合作区内分生产加工区(105 万平方米)、商务区(8万平方米)、物流仓储区(20万平方米)和生活服务区(30万平方米)四部分,建设期为五年,计划引进60 家以上的企业,优先引进国内著名企业。
合作区产业定位鞋类、服装、家居、木业、建材、五金电器、阀门、汽摩配等。
2、合作区初级总体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为合作区建设和招商工作打好了基础。
同时已经在俄罗斯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期手续。
在俄企业的名称定为“ KANG工JI贸有限公司”。
根据合作区的现状及规划需要,目前正在对合作区内原有的8 万平方米厂房、办公楼、宿舍和库房进行整修和装饰,将于十月底前完工;年底之前建成合作区管委会办公大楼3300 平方米;区内1000 米主干道及给排水、排污、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动工,土地平整同步进行,预计在2007年初完工;22万伏变电所正在进行增容;根据入区制鞋企业的需要,新建厂房4000 平方米将于十月底前完工;计划收购紧挨合作区的一家俄罗斯企业,其大车间和库房面积达17000 平方米,作为合作区保税区仓库,预计投资200万美元;新建1000 人职工宿舍的前期准备工作将于十月中旬完成,争取十月底开始桩基施工。
经贸合作区投资者的国际化市场运作经验:康奈集团成立于1980 年,是一家以制鞋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皮鞋、皮件、内衣、服饰、模具及投资等领域。
企业现有员工4000 名,总资产 5 亿元人民币,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制鞋工艺和装备,年产中高档皮鞋规模达800 多万双。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现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营企业最具竞争力50 强企业、浙江省皮革制品制造业最大规模实力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
一、基本情况:国家一类口岸,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验放旅客能力为30万人次/年,共设10条旅检通道,高峰时最大验放能力为2400人次/日,过货量设计为60万吨/年二、交通:距珲春市区14公里,距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8公里,可直通俄罗斯扎鲁比诺、波谢特、海参崴等港口城市。
距俄波谢特港42公里,距俄扎鲁比诺港71公里,距海参崴港170公里。
三、地缘关系:对面是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开放的陆路口岸。
允许第三国人员出入境。
地缘经济:出口:(1)主体:私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占对俄贸易总额的87%,其中异地企业借助珲春各口岸对韩贸易,贸易额占据六成份额。
(2)客体:旅游购物商品出口占珲春口岸对俄出口贸易额的70%,其中织物制服装及衣着附件占珲春口岸对俄贸易出口65%的份额。
进口:珲春口岸对俄进口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四、服务软环境1珲春市设立了俄罗斯消费者维权服务站,2举办俄罗斯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活动,评出三星级和四星级“俄罗斯消费者满意单位”,并与星级企业签订了消费维权责任状3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工商会签署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领域合作协议”4三星级宾馆53家四星级宾馆1家绥芬河口岸一、基本情况: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00万吨,过客能力50万人次,是中俄边境最大的公路口岸。
二、交通:1公路:芬河公路口岸位于301国道东端中俄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陆路接壤2铁路:绥芬河站位于滨绥线终点,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格罗迭克沃站接轨,是牡分局管内唯一的口岸站,是国家对俄贸易的重要陆路口岸三、地缘关系: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四、服务软环境:1制定出台了《绥芬河市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重点企业扶持办法及有关奖励激励政策》、《关于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做实两服务、企民评百官”活动实施方案》2设立市委常委接待企业投诉联系电话3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管理办法、《绥芬河市机关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4发布《关于第一批减免涉企收费的通知》、绥芬河口岸调整收费标准一、基本情况:国家一类陆路口岸,12小时通关,开通对外国人直接签证业务,二、三、交通:距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最近的一级陆路口岸,两地相距153公里。
加快境外园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牵头领导:朱乃振责任人:魏景亮撰稿人:朱乃振魏景亮于爱国调研基地:牡丹江市商务局按照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我局围绕加快境外园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载体和平台这个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境外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了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我市从2003年开始探索辟建境外园区,相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米哈伊洛夫卡区辟建了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绥芬河远东工业园区3个境外园区。
目前园区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
1、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
该合作区是2006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建设的首批八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由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浙江康奈集团、温州华润公司共同组建的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总部设立在东宁,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其中:吉信集团占58%的股份,康奈集团占33.5%的股份,华润公司占8.5%的股份)。
合作区规划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区内划分有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产服务区。
重点发展轻工、机电(家电、电子)、木业等产业,建设为5年,计划引进60家国内企业。
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①合作区自筹资金2亿元;②银行贷款3亿元;③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2亿元;④入区企业投资13亿元。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合作区一期启动面积54公顷,已入驻企业9户,其中有7户制鞋企业和2户木业企业,目前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共完成投资6.65亿人民币,其中:合作区自筹资金21500万元,入区各企业投资已达4.5亿元。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140万美元、税金1520万美元。
制鞋厂主要是来自温州和福建的鞋类生产型企业。
生产方式是将国内运来的鞋类半成品,在合作区进行组装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远东及莫斯科等地市场。
加快境外园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牵头领导:朱乃振责任人:魏景亮撰稿人:朱乃振魏景亮于爱国调研基地:牡丹江市商务局按照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我局围绕加快境外园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载体和平台这个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境外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了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我市从2003年开始探索辟建境外园区,相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米哈伊洛夫卡区辟建了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绥芬河远东工业园区3个境外园区。
目前园区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
1、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
该合作区是2006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建设的首批八家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由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浙江康奈集团、温州华润公司共同组建的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总部设立在东宁,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其中:吉信集团占58%的股份,康奈集团占33.5%的股份,华润公司占8.5%的股份)。
合作区规划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
区内划分有生产加工区、商务区、物流仓储区、和生产服务区。
重点发展轻工、机电(家电、电子)、木业等产业,建设为5年,计划引进60家国内企业。
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①合作区自筹资金2亿元;②银行贷款3亿元;③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2亿元;④入区企业投资13亿元。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合作区一期启动面积54公顷,已入驻企业9户,其中有7户制鞋企业和2户木业企业,目前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共完成投资6.65亿人民币,其中:合作区自筹资金21500万元,入区各企业投资已达4.5亿元。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8140万美元、税金1520万美元。
制鞋厂主要是来自温州和福建的鞋类生产型企业。
生产方式是将国内运来的鞋类半成品,在合作区进行组装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远东及莫斯科等地市场。
家具厂和木材加工厂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进行加工后,将产品就地销售或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市场。
目前中国胶鞋之王荣光集团、温州康福鞋业、巨豪鞋业、天宏鞋业等四户企业已签定了入区投资协议,这四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8亿元人民币。
另外,广东尤伟集团、福建拓福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也与合作区签署了入区意向书。
近期合作区已经通过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认,排名在境外合作区的前两位。
2、俄罗斯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
该园区规划占地120公顷,计划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
2003-2008年第一期工程,已建成种植养殖后勤基地一个,十月区工业园一区、十月区工业园二区、戈连金木业加工厂区等三处厂区,总占地面积30公顷,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已有14户企业入园。
目前在俄投资额已达6894万美元(合4.7亿元人民币)。
年产旅游等鞋1500万双、家具200套、彩钢5万平方米,种植面积2600公顷,主要以玉米、黄豆、蔬菜种植为主。
生猪出栏10000头,现存栏9000头。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亿元、税金600万元。
2009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30公顷。
并计划投资1.7亿元用于园区建设。
3、绥芬河市远东工业园区。
该园区位于滨海边疆区米哈依洛夫卡区,2004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与俄罗斯经济贸易部共同组织中俄投资促进合作项目批准建立,园区占地面积145公顷,总投资7亿人民币,2007年开工,到2012年全部完成,目前已投资8000万元,由广东水电二局承担建设。
该园区由轻工产品加工区、机电电子产品加工区、木材加工区组成。
地理位置优越,是俄滨海边区海参崴市通往哈伯洛夫斯科及莫斯科等地的公路、铁路必经之地,距滨海边区最大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的乌苏里斯科市15公里。
市场定位在以出口轻工产品、家电及农副产品,以进口俄罗斯木材为主。
市场的营销方式为以产权发售与租赁为主。
目前该区的境外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合资企业注册、土地规划、土地租赁等项工作已完成。
园区由绥芬河市组建园区管委会协助广东水电二局在俄方管理园区工作。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原定今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准备落户园区的企业目前推迟了进驻园区的时间。
二、“吉信模式”的成功启示党的十六大确定了“走出去”战略,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市是对外贸易大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俄辟建境外园区,是我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俄罗斯政策变化,降低投资贸易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更好地发挥中俄两国间产业互补优势,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的必然选择,对我市进一步提高沿边开放层次和水平,打造全省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我市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创建园区的一种新探索,通过“境内半成品-出口低关税-境外成品销售”模式,有效规避俄“灰色清关”、“禁商令”和欧美贸易壁垒,这种模式被称为“吉信出口加工模式”,“吉信模式”的成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吉信模式”丰富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吉信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获得了中俄两国政府的支持。
在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第九次、第十次会议上,双方将建设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列为两国政府支持的项目。
2008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推进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意见的批复”,作为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唯一一家在俄罗斯设立的中俄经济贸易合作区,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不仅将得到国家在财政、融资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而且俄政府在土地使用、行政审批、保护推介等方面也将给予优惠和支持,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规避了投资风险,有利于吸引国内及跨国企业参与中俄经贸合作。
2、“吉信模式”对于破解中俄贸易合作瓶颈,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新的途径。
实践证明,在俄罗斯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既符合俄罗斯政策,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乌苏里斯克园区中的鞋类生产企业都在俄注册商标,生产运输销售程序均符合俄罗斯的法律、法规,完全不受打击灰色清关政策的影响,有效规避了风险。
入驻园区企业主要采取国内生产半成品,半成品出口到俄罗斯园区再加工成成品销售的跨国连锁加工经营模式。
在合作区建厂,能大大地减少运输费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原来每车(120立方米的集装箱)能装载一万二千双成品鞋,每双鞋的通关运输成本约合十美元,现在出口半成品到俄境内加工,每车能装运半成品鞋三万双左右,每双鞋的清关运输成本在1美元左右,这样就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能缩短运输到俄罗斯市场三分之二时间,为企业占领市场抢占了时机、商机。
同样我市企业在乌苏里斯克进行原木初加工再以低关税进口到国内,既有效保证原料供应,又避免进口原木高关税的影响;木材行业原木成品率为60%,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少40%的运输费用。
3.“吉信模式”对于我市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抢占沿边开放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吉信模式”是我市“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并在境外成功运作的一种新模式,实现了我国优势产业快速占领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地推动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同时也将会带动半成品加工制造产业向牡丹江地区转移,促进境外境内产业集聚和联动发展,推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加快建设,形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抢占中国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制高点,为辟建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和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积累新经验。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园区建设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投入较大,而国内资金扶持和配套资金尚未到位,导致资金紧张,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资金链愈加不畅,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境外园区发展的瓶颈。
二是俄罗斯在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俄罗斯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合作区和园区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
俄罗斯联邦政府除对规划和建设中的经济特区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外,对合作区和园区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地方政府也只能在规定的用地范围内,给予低标准执行;另外,对入区企业的税收政策也与俄国内企业相同,没有特殊的税收政策。
当地政府对合作区和园区提供的服务措施,没有以文件的形式给予明确。
三是存在国内劳务人员出境办理合法务工手续难的问题。
俄罗斯新移民政策执行后,国内劳务输出难度增大,持旅游和商务护照不允许在俄打工,并且俄联邦政府分配给远东地区的劳务大卡数额减少,办事时间长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计划和合作区建设计划的落实。
争取劳务指标的工作也成为了合作区入区企业和招商企业落户的瓶颈。
四是存在通关难、项目批建手续繁琐复杂效率低下、卢布大幅度贬值以及黑社会及警察和官员的敲诈勒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境外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快境外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加快境外园区建设的对策1、加大招商引企力度,做大境外园区规模。
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内南方企业加快产业资本转移,纷纷看好俄罗斯市场的机遇,扩大媒体宣传,积极探索“筑巢引凤”的新路子。
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吸引有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鞋帽、家电、建材等行业到境外园区投资建厂,尤其是引进技术先进、品牌优势强的大型企业进驻园区,提高项目投资成功率,做实、做强、做大境外园区。
推动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尽快达到设计规模,加快建设华宇工业园区和远东工业园区,把境外园区建设成为我市境外投资的战略性、标志性项目以及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的示范区。
2、加大对境外园区支持力度,形成加快发展合力。
紧紧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我市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相结合,加快推进境外园区建设。
一是建立双边推进工作机制。
通过两国总理会晤机制,黑龙江省政府与俄罗斯远东州区地方会晤机制、牡丹江市、县政府与滨海边疆区友好往来等契机多层次推动境外园区建设,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外贸发展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资金要优先向境外园区企业倾斜,市、县财政也要对境外园区的开发和滚动发展提供贴息和支持。
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确保国家和省对康吉园区的扶持资金尽早到位,华宇园区尽快报批立项。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
充分抓住省政府第四次专题会议决议建立加快推进康吉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联席会议制度的契机,加强与十五个成员单位联系配合,通力协作,共同研究、解决园区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是推进“走出去”便利化。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简化办理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是加大对境外园区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