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简介(ppt)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74
qiangzu羌族Qiang nationality中国的少数民族。
(见彩图)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等地,共102768人(1982)。
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最大的羌族聚居区。
羌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峰峦重叠,河川纵横,气候温和,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是宜农宜林宜牧的好地方,尤以大熊猫和金丝猴的主要产地而闻名于世。
使用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除茂汶县赤不苏区和黑水县的羌区为北部方言外,其余羌区均为南部方言。
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通用汉文。
族源 羌族历史悠久,可溯源于3000多年前的古羌人(见羌)。
羌人中的一支约在春秋、战国时从甘肃、青海地区络绎迁居于岷江上游一带生息繁衍,与当地居民相融合,逐渐形成为今日的羌族。
羌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由来已久,除汉朝在岷江上游设置汶山郡外,从隋到宋都设过羁縻州。
元明推行土司制度,清朝实施“改土归流”。
19世纪末,英法帝国主义势力侵入羌区,与官僚、军阀、地主相勾结,残酷地压迫剥削羌族人民。
反帝反封建斗争 羌族富有革命传统。
他们曾以各种方式进行过多次反抗土司统治的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羌族人民曾经和藏、彝等族人民组成2000人的军队开赴浙江前线,在宁波镇海战役中,重创英国侵略军。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羌族地区增粮增税,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1905年,清政府又在茂州设立“官盐店”,对食盐进行专卖垄断,从中渔利。
羌族人民不堪其苦,终于爆发了武装反抗,他们联合了黑水、松潘的藏族人民,汇成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开进茂州城,捣毁“官盐店”,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取消食盐专卖,允许食盐自由买卖。
辛亥革命中,羌族举行了反清起义,加速了赵尔丰在四川统治的崩溃。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羌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21年,理县通化乡佳山寨等地羌族群众,为反抗反动官府苛捐杂税,愤怒地处死了作恶多端的团总。
发展历程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
《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
”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
”《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其国近南岳。
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