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以下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防止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以下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良?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假设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复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拟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1-9*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问应该怎样报告分析结果?〔P = 0.90〕

1-10解:

(1)用返滴定法测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计算结果应以位有效数字报出。

(2)pH=4.75,c(H+)=。

(3)c(H+) = 2.20×10-3 mol·L-1,则pH = 。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

2-1分析纯NaCl试剂假设不作任何处理就用以标定AgNO3溶液的浓度,结果会偏高,试解释之。假设H2C2O4⋅2H2O长期保存于放有枯燥剂的枯燥器中,用以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标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2-2计算以下各题:

〔1〕H2C2O4⋅2H2O和KHC2O4⋅H2C2O4⋅2H2O两种物质分别和NaOH作用时,△n(H2C2O4⋅2H2O):△n(NaOH)=;△n(NaOH):△n(KHC2O4⋅ H2C2O4⋅2H2O)=。

〔2〕测定明矾中的钾时,先将钾沉淀为KB(C6H5)4,滤出的沉淀溶解于标准EDTA-Hg(II)溶液中,再以浓度的Zn2+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 EDTA:

KB(C6H5)4+4HgY2-+3H2O+5H+=4Hg(C6H5)++4H2Y2-+H3BO3+K+

H2Y2-+Zn2+=ZnY2-+2H+

则△n(K+):△n(Zn2+)为。

2-3 称取基准物草酸〔H2C2O4⋅2H2O〕1.6484g,配制于250.0 mL容量瓶中,计算c〔H2C2O4〕。2-4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标定浓度约为0.1 mol⋅L-1的NaOH溶液时,假设要求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在±0.1%以,则至少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多少克?假设改用H2C2O4⋅2H2O为基准物,至少应称取多少?称量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2-5工业用硼砂1.000g,用c(HCl) = 0.2000 mol⋅L-1的盐酸25.00 mL恰好滴定至终点,计算样品中w(Na2B4O7⋅10H2O)、w(Na2B4O7)、w(B7)。

2-6测定试样中铝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2000g,溶解后,参加c(EDTA) = 0.05010 mol⋅L-1的EDTA标准溶液25.00 mL,发生如下反响:Al3++H2Y2-=AlY-+2H+

控制条件,使Al3+与EDTA配位反响完全,然后用c(Zn2+) = 0.05005 mol⋅L-1的锌标准溶液返滴定,消耗5.50mL: Zn2++ H2Y2-=ZnY2-+2H+

计算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

2-7称取含Ca(ClO3)2试样0.2000g,溶解后将溶液调至强酸性,参加c(Fe2+) = 0.1000 mol⋅L-1的硫酸亚铁标准溶液26.00 mL,将ClO3-复原为Cl-:

ClO3-+6Fe2++6H+=Cl-+6Fe3++3H2O

过量Fe2+用c(K2Cr2O7) = 0.02000 mol⋅L-1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10.00 mL: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计算试样中Ca(ClO3)2的质量分数。

2-8用高锰酸钾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CaO的含量。假设试样中CaO含量约为40%,为使滴定时消耗c(KMnO4) = 0.02 mol⋅L-1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约为30 mL,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3-1EDTA在水溶液中是六元弱酸〔H6Y2+〕,其p K a1~p K a6分别为0.9、1.6、2.07、2.75、6.24、10.34,则Y4-的p K b3为。

3-2利用摩尔分数,计算在pH= 7.00时,c(NaAc) = 0.10 mol·L-1的NaAc水溶液中Ac-和HAc的平衡浓度。

3-3写出以下化合物水溶液的PBE:

〔1〕H3PO4〔2〕Na2HPO4 (3) Na2S 〔4〕NH4H2PO4〔5〕Na2C2O4

〔6〕NH4Ac 〔7〕 HCl+HAc 〔8〕NaOH+NH3

3-4计算以下溶液的pH值:

(1)c(H3PO4) = 0.20 mol⋅L-1 (2) c(NaHCO3) = 0.1 mol⋅L-1

(3) c(Na3PO4) = 0.1 mol⋅L-1 (4) c(NH4) = 0.1 mol⋅L-1

3-5以下说法哪些正确:

〔1〕用同一NaOH滴定一样浓度和体积的不同的弱一元酸,则K a较大的弱一元酸:

①消耗NaOH多②突跃围大;③计量点pH较低;④指示剂变色不敏锐

〔2〕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时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①pH突跃围②指示剂变色围③指示剂颜色变化

④滴定方向⑤要求的误差围⑥指示剂的构造

〔3〕用同一NaOH滴定同浓度的HA和H2A〔至第一计量点〕,假设K a(HA)=K a1(H2A),则:

①突跃围一样② HA突跃较大③HA突跃较小

〔4〕c(NaOH) = 0.1 mol⋅L-1的氢氧化钠滴定同浓度的*弱一元酸,在±0.1%误差围,pH突跃围为8.0~9.7,将标准溶液和被测液均冲稀至0.01 mol⋅L-1后,突跃围为:

①9.0~8.7 ②9.0~9.7 ③8.0~8.7 ④8.5~9.2

3-6以下滴定,能否用直接方式进展?假设可,计算化学计量点pH并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假设不可,能否用返滴定方式进展?

(1) c(HCl) = 0.1 mol⋅L-1的盐酸滴定c(Na) = 0.1 mol⋅L-1的氰化钠溶液

(2) c(HCl) = 0.1 mol⋅L-1的盐酸滴定c(NaAc) = 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

〔3〕c(NaOH) = 0.1 mol⋅L-1的氢氧化钠滴定c(HCOOH) = 0.1mol⋅L-1的甲酸溶液。

3-7能否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以下混合溶液中强酸〔碱〕分量或酸〔碱〕总量?计算计量点pH。〔1〕c(HCl)=0.1mol⋅L-1,c(NH4Cl)=0.1mol⋅L-1

〔2〕c(HCl)=0.1mol⋅L-1,c(HAc)=0.1mol⋅L-1

〔3〕c(NaOH)=0.1mol⋅L-1,c(K)=0.1mol⋅L-1

3-8以下多元酸〔碱〕〔c = 0.1 mol⋅L-1〕能否用c(NaOH) = 0.1 mol⋅L-1的氢氧化钠或c(HCl) = 0.1 mol⋅L-1的盐酸准确滴定?假设可,有几个终点?各应选择什么指示剂?

〔1〕酒石酸〔K a1=9.1×10-4,K a2=4.3×10-5〕

〔2〕柠檬酸〔K a1=7.4×10-4, K a2=1.7×10-5,K a3= 4.0×10-7〕

〔3〕Na3PO4

〔4〕焦磷酸〔p K a1 = 1.52,p K a2 = 2.37,p K a3 = 6.60,p K a4 = 9.25〕

3-9试分析以下情况出现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将NaHCO3加热至270~300︒C的方法制备Na2CO3基准物时,假设温度超过300︒C,局部Na2CO3分解为Na2O,用其标定HCl时,标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

〔2〕用Na2C2O4作基准物标定HCl时,是将准确称取的Na2C2O4灼烧为Na2CO3后,再用HCl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假设灼烧时局部Na2CO3分解为Na2O,对标定结果有无影响?

〔3〕以H2C2O4⋅2H2O为基准物标定NaOH时,假设所用基准物已局部风化,标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

〔4〕c(NaOH) = 0.1mol⋅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当用它测定HCl 浓度,滴定至甲基橙变色时,则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用它测定HAc浓度时,又如何?

3-10称取基准物Na2C2O4 0.3042g,灼烧成Na2CO3后,溶于水,用HCl滴定至甲基橙变色,用去HCl 22.38mL,计算c(HCl)。

3-11100 mL c(NaOH) = 0.3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2.00 mmol CO2,假设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之,测得c(NaOH)实际为多少?

3-12写出用甲醛法测定硫酸铵样品时,求算w(N)、w(NH3)、w{(NH4)2SO4}的计算式。

3-13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中含氮量,称取奶样0.4750g,消化后,加碱蒸馏出的NH3用50.00mL盐酸吸收,再用c(NaOH) = 0.07891 mol⋅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3.12mL回滴至终点。25.00mL HCl需15.83mLNaOH中和,计算奶样中氮的质量分数。

3-14H3PO4样品2.000g,稀释至250.0 mL后,取25.00 mL,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c(NaOH) = 0.09 460 mol⋅L-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1.30 mL滴定至终点,计算样品中H3PO4和P2O5的质量分数。

3-15 *人配制了3种溶液各25.00mL,中可能含NaOH、Na2CO3、NaHCO3,用c(HCl) = 0.2500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此3溶液,计算溶液中各组分的质量浓度ρ/g·L-1。1号样:用酚酞作指示剂时耗用HCl 24.32mL,假设改用甲基橙,则耗用48.64mL;

2号样:用酚酞作指示剂时耗用HCl 15.20mL,再参加甲基橙后,又耗用33.19mL到达终点;3号样:用酚酞作指示剂时耗用HCl 35.21mL,再参加甲基橙后,又耗用18.85mL到达终点。3-161.00g过磷酸钙试样溶解后,在250.0 mL容量瓶中定容。取试样25.00 mL,将磷沉淀为磷钼喹啉,沉淀用50.00 mL c(NaOH) = 0.14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反响为:〔C9H7N)3H3PO4·12MoO4 +27NaOH → 3C9H7N + Na3PO4 + 15H2O + 12Na2MoO4

剩余的NaOH溶液用c(HCl) = 0.1000 mol·L-1的盐酸20.00mL回滴至生成Na2HPO4终点,计算试样中有效磷含量,以w(P2O5)表示。

3-17一试样可能是Na3PO4、NaH2PO4和Na2HPO4,也可能是H3PO4、NaH2PO4及Na2HPO4的混合物。称取试样1.000g,用甲基红为指示剂,以c(NaOH) = 0.2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用去7.50mL;另取一样质量的试样,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终点需25.40 mL。计算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第四章沉淀滴定法

4-1填空:

(1)在酸性较强的情况下〔pH=4.0〕,用莫尔法测Cl-离子。测定结果。

(2)法扬司法测Cl-离子时,假设选曙红为指示剂,将使测定结果。

(3)用佛尔哈德法测Cl-离子时,未加硝基苯测定结果。

(4)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是,其作用原理是。

4-2简答:

〔1〕如何用莫尔法测NaCl 、Na2CO3混合物中的Cl-?

〔2〕如何利用沉淀滴定法测定KI 中的I-?

〔3〕如何测定NaCl、Na2HPO4混合物中的Cl-?

4-3称取基准物质NaCl 0.1537g,溶解后参加30.00 mLAgNO3溶液,过量的Ag+用6.50mLNH4S 溶液回滴。25.00mL AgNO3溶液与25.50mL NH4S溶液完全作用,计算c(AgNO3)和c(NH4S)。4-4称取*KCl和KBr的混合物0.3028g,溶于水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用去c(AgNO3) = 0.1014 mol⋅L-1的硝酸银溶液30.20mL,计算混合物中KCl和KBr的质量分数。

4-5称取可溶性氯化物样品0.2266g,参加30.00mL c(AgNO3) = 0.1014 mol⋅L-1的硝酸银溶液,过量的AgNO3用c(NH4S) = 0.1185 mol⋅L-1的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滴定,用去6.50mL,计算样品中氯的质量分数。

4-6 纯洁的KIO*样品0.5000g,复原为碘化物后用c(AgNO3) = 0.1000 mol⋅L-1的硝酸银溶液滴定,用去23. 36mL,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5-1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常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假设试样经盐酸溶解后,调节pH=10.0,可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试解释为什么?假设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12.0,可用EDTA单独滴定Ca2+试解释为什么?假设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8.0,用EDTA滴定,可测定什么?为什么?

5-2 EDTA是的简称,它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螯合比一般为。

5-3计算EDTA二钠盐水溶液pH值的近似公式是。〔EDTA相当于六元酸〕

5-4PAN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In- pK=12.4 H+ +In2-,

〔黄〕〔红〕

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显红色,则使用该指示剂的pH围是。

5-5计算pH=4.50时,用c(H2Y2-) = 0.02000 mol⋅L-1的EDTA溶液0.02000 mol⋅L-1NiCl2滴定溶液,达化学计量点时pNi值。

5-6计算pH=5.00时,Mg2+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此时计算pH=4.50时,能否用c(H2Y2-) = 0.020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准确滴定?当pH=10.00时,情况如何?5-8计算用c(H2Y2-) = 0.020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Mn2+时所允许的最低酸度和最高酸度。

5-9取自来水样100.00mL,控制溶液pH=10.0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21.56mL c(H2Y2-) = 0.020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计算水的总硬度。

5-10称取0.5000g煤试样,灼烧并使硫完全氧化为,处理成溶液并除去重金属离子后,参加c(BaCl2) = 0.05000 mol⋅L-1氯化钡溶液20.00mL,使之生成BaSO4沉淀。过滤后,滤液中的Ba2+用c(H2Y2-) = 0.0250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0.00mL。计算煤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5-11在含有Zn2+和Ni2+的25.00 mL溶液中,参加50.00 mL c(H2Y2-) = 0.01250mol⋅L-1EDTA 标准溶液,过量的EDTA用c(MgCl2) = 0.01000mol⋅L-1氯化镁溶液7.50 mL返滴定至终点。再参加过量的二巯基丙醇〔BAL〕,它只从ZnY2-中置换Zn2+:

2H+ + ZnY2- + BAL = ZnBAL2+ + H2Y2-

用c(MgCl2) = 0.01000mol⋅L-1的氯化镁溶液21.50 mL滴定游离出来的EDTA至终点,计算溶液中Zn2+和Ni2+的浓度。

5-12拟定分析方案,测定自来水中CaO的含量〔水中有少量杂质Fe3+〕。写出所用试剂、条件及主要步骤。

5-13配位滴定法测定Al3+的方法是:先参加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于酸性试剂中,调节pH≈3.50,并加热煮沸溶液数分钟,冷却后调节pH = 5.00~6.00,参加二甲酚橙指示剂,用Zn2+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EDTA。计算pH=5.00时的K f'(AlY)、滴定的最低pH和最高pH。

第六章氧化复原滴定法

6-1选择题

(1) 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c(1

6

K2Cr2O7) = 0.1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c(FeSO4) = 0.1

mol⋅L-1的FeSO4溶液,其计量点电势为0.86V。最适应的指示剂为〔〕

A. 邻二氮菲亚铁〔ϕ'θ= 1.06V〕

B. 二苯胺〔ϕ'θ= 0.76V〕

C. 二苯胺磺酸钠〔ϕ'θ= 0.84V〕

D. 亚甲基蓝〔ϕ'θ= 0.36V〕

(2〕高锰酸钾法在酸性溶液中进展时,调节酸度应使用( )

A. H2SO4

B. HCl

C. HNO3

D. HAc

(3〕间接碘量法参加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

A. 滴定开场前

B. 滴定到中途

C. 接近终点时

D. 碘的颜色完全褪去后

(4) 在c(H+) = 1 mol⋅L-1的HCl介质中,用FeCl3{ϕθ(Fe3+/Fe2+) = 0.77V }滴定SnCl2{ϕθ(Sn4+/Sn2+) = 0.14V },终点时溶液的电极电势为〔〕

A. 0.56V

B. 0.54V

C. 0.46V

D. 0.35V

(5) 酸性介质中,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高锰酸钾溶液的速度为〔〕

A. 快速进展

B. 开场几滴要慢,以后逐渐加快,最后缓慢

C. 始终缓慢

D. 开场快,然后慢,最后逐渐加快

6-2填空题

(1)一氧化复原指示剂,ϕθ'=0.86V,电极反响为O*+2e-=Red,则其理论变色围为伏。

(2) 在0.5mol⋅L-1H2SO4介质中,ϕθ'(Fe3+/Fe2+)=0.68V,ϕθ'(I2/2I-)=0.54V。则反响2Fe2++2I-=2Fe3++I2的条件平衡常数为。

(3) 在c(H2SO4)=4mol⋅L-1H2SO4溶液中,ϕθ'(VO2+/VO2+)=1.30V。该电极反响为。假设[VO2+]=0.01 mol⋅L-1,[VO2+]=0.02 mol⋅L-1,则ϕ (VO2+/VO2+) = 伏。

(4) 实验中标定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采用的滴定方式是,参加过量KI的作用是,使用的指示剂是。

6-3准确量取H2O2样品溶液25.00 mL,置于250.0 mL容量瓶中定容;移取25.00 mL,参加H2SO4酸化,用c(KMnO4) = 0.02732 mol⋅L-1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掉35.86 mL。计算样品中H2O2的质量浓度。

6-4用KMnO4法测定试样中CaO含量时,称取试样1.000g,用酸溶解后,参加(NH4)2C2O4使Ca2+形成沉淀CaC2O4,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再溶于H2SO4中,用c(KMnO4) = 0.02500 mol⋅L-1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H2C2O4,消耗20.00 mL。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分数。

6-5 不纯的碘化钾试样0.518g,用0.194g K2Cr2O7〔过量的〕处理后,将溶液煮沸,出去析出的碘,然后再参加过量的KI处理,这时析出的碘用c(Na2S2O3) = 0.1000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10.00mL滴定至终点。计算试样中KI的质量分数。

6-6土壤试样1.000g,用重量法获得Al2O3及Fe2O3共0.1100g,将此混合氧化物用酸溶解并使铁复原后,用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进展滴定,用去8.00mL。计算土壤样品中Al2O3及Fe2O3的质量分数。

6-7解:Ba2+可与K2CrO4作用生成铬酸盐沉淀,试设计一用碘量法测定Ba2+的方法,写出相关反响式、重要反响条件以及测定结果计算式。

第七章光度分析法

7-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

A. 向长波方向移动

B. 向短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但峰值降低

D. 不移动,但峰值增大

7-2 吸光光度法能用于定性测定的依据是物质对,能用于定量测定的理论依据是。

7-3 绘制吸收光谱的目的是,绘制工作曲线的目的是。从理论上讲,工作曲线的形状应是。 7-4用双硫腙光度法测定Pb 2+,50mL 溶液中含Pb 2+

0.080 mg ,用2.0cm 吸收池于波长520nm 处测得T = 53%,求双硫腙-铅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7-5一束单色光通过厚度为1cm 的*有色溶液后,强度减弱20%。当它通过厚度为5cm 的一样溶液后,光的强度减弱多少?

7-6一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一定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239 11--⋅⋅L mol cm 。液层厚度为1.0cm ,测得该物质溶液透光率为75%,求该溶液的浓度。

7-7一未知摩尔质量的苦味酸铵,摩尔吸光系数为41113510--⨯⋅⋅.L mol cm 。称取该苦味酸铵0.0250g ,用95%的乙醇溶解后,准确配制成1L 溶液,用1.0cm 的比色皿,在380nm 处测得吸光度0.760。求苦味酸铵的摩尔质量。 第八章 电势分析法

8-1电势分析法中,被测的物理量是:

〔1〕指示电极的电极电势 〔2〕膜电势

〔3〕工作电池电动势 〔4〕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8-2以下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1〕甘汞电极只能做参比电极 〔2〕饱和甘汞电极可作为Cl -

指示电极

〔3〕各种甘汞电极中,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最低

〔4〕电势分析测定中,工作电池放电电流强度应趋于0

8-3膜电势的产生是由于。

8-4填空题

〔1〕pH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目的有二:。

〔2〕:pH 电势测定中,必须用标准pH 缓冲溶液对仪器定位,目的是。

〔3〕TISAB 的作用主要有三:。

8-5用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原电池,当电池溶液是pH=4.00的缓冲溶液时,在25℃时用毫伏计测得电池电动势为0.209V ;当缓冲溶液由未知溶液代替时,毫伏计读数如下:〔1〕0.312V ;(2)0.088V ;〔3〕-0.017V ,计算每个未知溶液的pH 。

8-625℃时,以下电池电动势为0.518V :

Pt ∣H 2 (105 Pa),HA(0.01 mol ⋅L -1),A -(0.01 mol ⋅L -1)‖饱和甘汞电极,计算该弱酸溶液的

离解常数K a 。

习题答案:

第一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1〕× 〔2〕× 〔3〕 √〔4〕×

1-2 以下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良?

(1) 天平两臂不等长,属于系统误差。可对天平进展校正或者更换天平。

(2) 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 2+

。属于系统误差。可更换蒸馏水,或作空白试

验,扣除蒸馏水中Ca 2+对测定的影响。

1-3 填空

(1) 假设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细度应用相对相差表示。

(2) 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测定中有无系统误差,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判断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是否因试剂、蒸馏水不纯等所致。

(3) 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组测定结果的精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4) 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 检验。

(5) 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d 1~d 6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 6为-0.0002。〔提示:一组平行测定,各单次测定结果偏差的代数和为0〕

1-4 解: 纯FeSO 4·7H 2O 试剂中w (Fe)的理论值是: 绝对误差:20062009003.%.%.%x T -=-=- 相对误差:003022009.%.%.%

-=- d i 分别为:0.04%,-0.03%,-0.02%,-0.01% 平均偏差:0040030020010034

....%.%d +++== 相对平均偏差:

003022006.%.%.%d x == 200972780201020032004200520064

-1

-1

42(Fe)55.85g mol (Fe).%(FeSO H O).g mol ....%.%M w M x ⋅===⋅⋅+++==

标准偏差:003.%s ==

变异系数:003022006.%.%.%

s x == 1-5 解:

相对相差:24932487022490.%.%.%.%

-= 1-6 解:〔1〕用Q 值检验法: ∴12.47%应保存。 (2) 用4d 检验法: ∴12.47%应保存。 1-7 解:解法一: ∴ 有系统误差。 解法二:

∵21.42%不在平均值置信区间,所以有系统误差。 1-8 解:

s 1 = 0.6% s 2 = 0.9%

2222

09291206...s F F s ===<=大表小∴s 1和s 2间无显著性差异

即两组数据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有系统误差,即温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1-9解:30.12%为可疑值 〔1〕用Q 值检验法: ∴30.12%应舍弃。 〔2〕用4d 检验法: ∴30.12%应舍弃。 1-10 解:

(1) 用返滴定法测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计算结果应以三位有效数字报出。

(2) pH=4.75,c (H +

) =1.8⨯10-5

(pH=4.75为两位有效数字)

24902505062505.%.%

.%

.%

RE -=

=-

(3) pH = 2.658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

2-1 答:分析纯NaCl 试剂假设不作任何处理就用以标定AgNO 3溶液的浓度,结果会偏高,原因是NaCl 易吸湿,使用前应在500~600︒C 条件下枯燥。假设不作上述处理,则NaCl 因吸湿,称取的NaCl 含有水分,标定时消耗AgNO 3体积偏小,标定结果则偏高。

H 2C 2O 4⋅2H 2O 长期保存于枯燥器中,标定NaOH 浓度时,标定结果会偏低。因H 2C 2O 4⋅2H 2O 试剂较稳定,一般温度下不会风化,只需室温下枯燥即可。假设将H 2C 2O 4⋅2H 2O 长期保存于枯燥器中,则会失去结晶水,标定时消耗NaOH 体积偏大,标定结果则偏低。 2-2 计算以下各题:

(1) H 2C 2O 4⋅2H 2O 和KHC 2O 4⋅ H 2C 2O 4⋅2H 2O 两种物质分别和NaOH 作用时,

△n (H 2C 2O 4⋅2H 2O):-△n (NaOH)=1:2 ;△n (NaOH):△n (KHC 2O 4⋅ H 2C 2O 4⋅2H 2O)=3:1 。

(2) 测定明矾中的钾时,先将钾沉淀为KB(C 6H 5)4,滤出的沉淀溶解于标准EDTA —Hg(II )溶液中,在以浓度的Zn 2+

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 EDTA : KB(C 6H 5)4+4HgY 2-+3H 2O+5H +

=4Hg(C 6H 5)+

+4H 2Y 2-+H 3BO 3+K +

H 2Y 2-+Zn 2+

=ZnY 2-+2H

+ K +

与Zn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 2-3解:

2-4解:NaOH + KHC 8H 4O 4 = NaKC 8H 4O 4 + H 2O

-△n(NaOH)=-△n (KHC 8H 4O 4)

m (KHC 8H 4O 4) = c (NaOH)V v (NaOH)M (KHC 8H 4O 4)= 0.1mol ⋅L -1⨯0.020L ⨯204.2g ⋅mol -1=0.4g

△n (H 2C 2O 4⋅2H 2O) = (1/2)△n (NaOH)

m (H 2C 2O 4⋅2H 2O)=(1/2)⨯0.1mol ⋅L -1⨯0.020L ⨯126g ⋅mol -1=0.13g

0.00020.2%0.13E g

RE T g

±=

==± 2-5解:滴定反响:Na 2B 4O 7⋅10H 2O+2HCl=4H 3BO 3+2NaCl+5H 2O

△ n (Na 2B 4O 7⋅10H 2O)= (1/2)△n(HCl) △ n (B) = 2△n (HCl)

S

S m M V c w w M M w w M M w m M V c w B)

((HCl)(HCl)2B)(%

81.10%36.95mol 381.4g mol 10.81g 4O)10H O B Na (O)H 10O B (Na (B)4B)(%

30.50%36.95mol g 4.381mol 201.2g O)H 10O B (Na O)H 10O B Na ()O B Na ()O B (Na %

36.959536.0g

000.1mol 381.4g L 02500.0L mol 2000.021

O)

H 10O B Na ((HCl)(HCl)2

1

O)H 10O B Na (1-1

-274227421-1

-272227227427421-127422742=

=⨯⋅⋅⨯=⋅⨯⋅==⨯⋅⋅=⋅⨯⋅===⋅⨯⨯⋅⨯=⋅=⋅-或:2-6解:Al 3+

+H 2Y 2-=AlY -+2H +

△n (Al 3+

) = △n (EDTA) △n (Al 2O 3) = (1/2)△n (EDTA) Zn 2+

+ H 2Y 2-=ZnY 2-+2H +

△n (Zn 2+

) = △n (EDTA)

2-7解:ClO 3-+6Fe 2+

+6H +

=Cl -+6Fe 3+

+3H 2O

△n (ClO 3-)=(1/6)△n (Fe 2+

) △n [Ca(ClO 3)2] = (1/12)△n (Fe 2+

) Cr 2O 72-+6Fe 2+

+14H +

=2Cr 3+

+6Fe 3+

+7H 2O △n (Fe 2+

) = 6△n (Cr 2O 72-)

%

08.12g

2000.0mol g 0.207)L 01000.0L mol 02000.06L 02600.0L mol 1000.0(121

])Ca(ClO [1

1123=⋅⨯⨯⋅⨯-⨯⋅=---w 2-8 解:Ca 2++C 2O 42-

=CaC 2O 4 CaC 2O 4+2H +

= H 2C 2O 4+ Ca

2+

5 H 2C 2O 4+2MnO 4-+6H +

= 2Mn 2+

+10CO 2+8H 2O △n(CaO) = △n (Ca) = (5/2)△n (MnO 4-

)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3-1EDTA 在水溶液中是六元弱酸〔H 6Y 2+

〕,其p K a1~p K a6分别为0.9、1.6、2.07、2.75、6.24、10.34、则Y 4-的p K b3为: p K b3=p K w -p K a4=14-2.75=11.25 3-2解:

*(HAc) = 1-0.99 = 0.01

c (Ac -) = 0.99⨯0.1mol ·L -1 = 0.099 mol ·L -1 c (HAc) = 0.01⨯0.1mol ·L -1 = 0.001 mol ·L -1

3-3 (1) H 3PO 4 的PBE :c (H +

) = c (H 2PO 4-

)+2c (HPO 42-

)+3c (PO 43-

)+c (OH -

) (2) Na 2HPO 4的PBE :c (H +

)+c (H 2PO 4-

)+2c (H 3PO 4) = c (PO 43-

)+c (OH -

) (3) Na 2S 的PBE :c (OH -) = c (HS -

)+2c (H 2S)+c (H +

)

(4) NH 4H 2PO 4的PBE :c (H +

) = c (NH 3)+2c (PO 43-

)+c (HPO 42-

) +c (OH -

)-c (H 3PO 4) (5) Na 2C 2O 4的PBE :c (OH -

) = c (HC 2O 4-

)+2c (H 2C 2O 4)+c (H +

) (6) NH 4Ac 的PBE :c (H +

)+c (HAc)=c ( NH 3) +c (OH -

) (7) HCl+HAc 的PBE :c (H +

)=c (OH -

)+c (HCl)+ c (Ac -

) (8)

NaOH+NH 3的PBE :c (OH -

)=c (NH 4+

)+c (H +

)+c (NaOH)

3-4计算以下溶液的pH 值: (1)c (H 3PO 4)= 0.20mol ⋅L -1

因为K a1/K a2>10,(c /c )/K a2>10

2.44

,∴只考虑H 3PO 4的第一步解离

又因为(c /c )/K a1=29<400,∴用近似式计算:

034.02

2

.0109.64)109.6(109.62

/4/)H (32331211=⨯⨯⨯+⨯+⨯-=

++-=

---Θ

Θ

+

c

c K K K c c a a a

pH=1.47

(2) c (NaHCO 3)= 0.1mol ⋅L -1

NaHCO 3为两性物质,其酸常数p K a (NaHCO 3)=10.25,其共轭酸的酸常数p K a (H 2CO 3)=6.38 用最简式计算:c (H +

)/ c = [K a (H 2CO 3)· K a (NaHCO 3)]

1/2

= 4.8⨯10-9

pH=8.32

(3) c (Na 3PO 4)=0.1mol ⋅L -1

Na 3PO 4K b1=2.1⨯10-2

, K b2=1.6⨯10-7

, K b3=1.4⨯10

-12

因为K b1/K b2>10,(c /c )/ K b2>10

2.44

,∴只考虑Na 3PO 4的第一步解离

又因为(c /c )/K b1<400,∴用近似式计算:

2

22221211106.32

1

.0101.24)101.2(101.22

/4/)OH (----Θ

Θ

-

⨯=⨯⨯⨯+⨯+⨯-=

++-=

c c K K K c c b b b pOH=1.44,pH=12.56 (4) c (NH 4)= 0.1mol ⋅L -1

NH 4 为两性物质,其酸常数p K a (NH 4+

)=9.25,其共轭酸的酸常数p K a (H)=9.31 用最简式计算:

28.925.931

.94101010

)NH ()HCN (/)H (---+Θ+=⨯=⋅=a a K K c c pH=9.28 3-5 〔1〕②③ 〔2〕⑥ 〔3〕② 〔4〕③ 3-6 解:(1) K b (-) = K w / K a (H)=2.0⨯10-5

因为(c /c )K b >10-8

, ∴能用HCl 标准溶液准确滴定Na 滴定反响:HCl+Na=H+NaCl 化学计量点时c (H) = 0.05mol ⋅L

-1

610109.42

1

.0109.4//)H ([--ΘΘ+⨯=⨯

⨯=⋅=

c c K c c a pH=5.30 选择甲基红指示剂

(2) K b (Ac -) = K w / K a (HAc)=5.6⨯10-10

因为(c /c )K b <10

-8

∴不能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NaAc 。也不能用返滴定法测定。 〔3〕K a (HCOOH)=1.7⨯10-4

因为(c /c )K a >10-8

,∴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HCOOH

化学计量点时c (HCOONa) = 0.05mol ⋅L -1

pOH=5.78 pH=8.22 选酚酞指示剂

3-7解: (1) 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c (HCl)=0.1mol ⋅L -1

,c (NH 4Cl)=0.1mol ⋅L -1

的混合溶液,因K a (NH 4+

)<10-9

,达第一化学计量点有突跃,可测强酸的分量。 此时溶液中c (NH 4Cl)=0.1 mol ⋅L -1

/2=0.05mol ⋅L

-1

6104103.505.0106.5/Cl)NH ()/H (--ΘΘ+⨯=⨯⨯=⋅=c c K c c a pH=5.28

因为K a (NH 4+

)<10-7

,不能用NaOH 滴定,即不能测总酸量。

〔2〕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c (HCl)=0.1mol ⋅L -1

,c (HAc)=0.1mol ⋅L -1

的混合溶液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无突跃,故不能测强酸的分量。

因为K a (HAc)>10-7

,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有突跃,即可测总酸量。 此时溶液中c (NaAc)=0.1 mol ⋅L -1

/3=0.033mol ⋅L

-1

610103.43

1

.0106.5/)NaAc (/)OH (--ΘΘ-⨯=⨯

⨯=⋅=

c c K c c b pOH=5.37,

pH=8.63

(3)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c (NaOH)=0.1mol ⋅L -1,c (K)=0.1mol ⋅L -1

的混合溶液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无突跃,故不能测强碱的分量。

因为K b (K)>10-7

,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有突跃,即可测总碱量。 此时溶液中c (H)=0.1 mol ⋅L -1

/3=0.033mol ⋅L

-1

610100.43

1

.0109.4/)HCN (/)H (--ΘΘ+⨯=⨯

⨯=⋅=

c c K c c a pH=5.40 3-8解:〔1〕因为K a 1>10-7

,K a 1/K a 2<105

, ∴不能分步滴定

因为(c /c )⋅K a 2>10-8

, ∴可以滴定至第二终点

滴定终点产物为酒石酸钠,c (Na 2C 4H 4O 6)=0.1/3 mol ⋅L -1

6

36.5142b1-108.23

1.010101///)OH (---ΘΘ

Θ⨯=⨯⨯=⨯=

⋅=c c K K c c K c c a w

pH(计)=8.44 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2〕因为K a 1 >10-7,K a 1/K a 2 <105; K a 2 >10-7,K a 2/K a 3 <10

5

∴不能分步滴定至第一,第二终点

因为(c /c )⋅K a 3>10-8

,∴可以滴定至第三终点

滴定终点产物为柠檬酸钠,c (Na 3OHC 6H 4O 6)=0.1/4 mol ⋅L -1

5

7143

110

5.24

1.0100.4101///)OH (---ΘΘ

Θ-⨯=⨯⨯⨯=⨯=

⋅=c c K K c c K c c a w

b

pH(计)=9.40 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3〕Na 3PO 4为三元碱

因为K b 1 >10-7,K b 1/K b 2 >105 ; K b 2 >10-7,K b 2/K b 3 >105

∴可分别滴定至第一,第二终点

因为(c /c )⋅K b 3 <10-8

, ∴不能滴定至第三终点 滴定至第一终点时生成Na 2HPO 4

假设用最简式计算:pH=(1/2)(p K a 2+p K a 3)=(1/2)(7.21+12.32)=9.77 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至第二终点时生成NaH 2PO 4

假设用最简式计算:pH=(1/2)(p K a 1+p K a 2)=(1/2)(2.16+7.21)=4.69 可选甲基红作指示剂 (4) 焦磷酸H 4P 2O 7

因为K a 1>10-7

,K a 1/K a 2 <105

, ∴不能分步滴定至第一终点

因为 K a 2>10-7

,K a 2/K a 3 >104

, ∴能分步滴定至第二终点

因为 K a 3>10-7,K a 3/K a 4 <105, ∴不能分步滴定至第三终点

因为c ⋅K a 4<10-8

, ∴不能滴定至第四终点 滴定达第二终点时生成H 2P 2O 72-

pH(计)=(1/2)(p K a 2+p K a 3)=(1/2)(2.37+6.60)=4.49 可选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3-9答:

〔1〕用将NaHCO 3加热至270—300︒C 的方法制备Na 2CO 3 基准物时,假设温度超过300︒C ,局部Na 2CO 3分解为Na 2O ,用其标定HCl 时,标定结果将偏低。

〔2〕用Na 2C 2O 4作基准物标定HCl 时,是将准确称取的Na 2C 2O 4灼烧为Na 2CO 3后,再HCl 滴定至甲基橙终点。假设灼烧时局部Na 2CO 3分解为Na 2O ,对标定结果无影响。

〔3〕以H 2C 2O 4⋅2H 2O 为基准物标定NaOH 时,假设所用基准物已局部风化,标定结果将偏低。 〔4〕c (NaOH) = 0.1mol ⋅L -1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 2,当用它测定HCl 浓度,滴定至甲基橙变色时,则对测定结果无大影响。用它测定HAc 浓度时,应选酚酞作指示剂,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3-10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11

422422L mol 2029.0L

02238.0mol g 0.134g

3042.02HCl)()O C Na ()O C Na (2)HCl (--⋅=⨯⋅⨯=⋅=

V M m c 3-11解:2NaOH+CO 2=Na 2CO 3+H 2O

所以,吸收CO 2后,NaOH 的实际浓度和Na 2CO 3的浓度分别为: 假设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此溶液,发生的反响为: HCl+NaOH=NaCl+H 2O HCl+Na 2CO 3=NaHCO 3+NaCl

过程中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0.1000L(0.2600mol/L+0.0200mol/L)=0.02800mol 故据此计算得NaOH 的浓度c ′(NaOH)=0.02800mol / 0.1000L =0.2800mol/L

3-12答: 滴定反响:4NH 4+

+6HCHO=(CH 2)6N 4H +

+3H +

+6H 2O

(CH 2)6N 4H +

+3H +

+4OH -=(CH 2)6N 4+4H 2O 3-13解:

3-14解: 滴定反响:H 3PO 4+NaOH=NaH 2PO 4+H 2O 3-15解:(1)样品为Na 2CO 3 (2)样品为Na 2CO 3和NaHCO 3

(3)样品为 NaOH 和Na 2CO 3

3-16解:〔C 9H 7N)3H 3PO 4·12MoO 4 +27NaOH → 3 C 9H 7N + Na 3PO 4 + 15H 2O + 12Na 2MoO 4

HCl + NaOH = NaCl + H 2O HCl + Na 3PO 4 = Na 2HPO 4 + H 2O

2525-111

11

[(NaOH)(NaOH)(HCl)(HCl)](P O )226(P O )10

11

(0.1400mol L 0.05000L 0.1000mol L 0.02000L)141.9g mol 226

1.00g

13.6%

--⨯-=⨯⨯⋅⨯-⋅⨯⨯⋅==s

c V c V M w m 3-17解: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消耗7.50mL NaOH ,滴定产物应为NaH 2PO 4,说明原试样溶液中含有H 3PO 4,而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滴定产物应为Na 2HPO 4,且消耗NaOH 体积大于2×7.50mL=15.00mL ,因此样品中还含有Na 2HPO 4,应为第二种组合。V 1(NaOH) = 7.50 mL ,V 2(NaOH) = 25.40 mL ,

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

4-1填空:

(1) 在酸性较强的情况下〔pH=4.0〕,用莫尔法测Cl -

离子。测定结果偏高。 (2) 法扬司法测Cl -离子时,假设选曙红为指示剂,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3) 用佛尔哈德法测Cl -离子时,未加硝基苯测定结果偏低。 (4) 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是K 2CrO 4,其作用原理是分步沉淀。 4-2简答:

〔1〕用HNO 3中和Na 2CO 3,再调pH=6.5-10.5后,再用莫尔法测定。

〔2〕可采用佛尔哈德法中返滴定方式进展测定。假设指示剂参加过早,Fe 3+

会将I -氧化为I 2,影响测定结果。

〔3〕可采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一般不用莫尔法测定,原因是有PO 43-离子干扰测定。 4-3解: 4-4解:

4-5 解: 4-6 解:

解得:M (KIO *)=214.0g ⋅mol

-1

M (K)+M(I)+M (O)⨯*= M (KIO *)

39.098g ⋅mol -1

+126.9 g ⋅mol -1

+16.00 g ⋅mol -1

⨯*=214.0 g ⋅mol -1

解:* =3

即:该盐的化学式是KIO 3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5-1答:〔1〕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其比例约为1:1 。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是将试样经盐酸溶解后,调节pH=10.0,用EDTA 滴定Ca 2+

、Mg 2+

总量,原因是:pH=10.0时,lg αY(H)=0.45,由于lg K f (CaY)-lg K f (MgY)<6.0,Mg

2+

的干扰严重,αY(Mg)=1+c (Mg)·K f (MgY)≈106.7

,lg K f '(CaY)= lg K f (CaY)-lg[αY(H)+ αY(Mg)-1]≈4.0 <8.0,故第一化学计量点附近无明显pCa 突跃,但lg K f '(MgY)=8.70-0.45=8.25>8.0, 第二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明显pMg 突跃,故可测钙镁含量。

〔2〕假设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12.0,可用EDTA 单独滴定Ca 2+

,原因是:此时形成Mg(OH)2沉淀,Mg 2+

被掩蔽,lg K f '(CaY)= lg K f (CaY)-lg αY(H) >8.0,故可单独滴定Ca 2+

〔3〕假设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8.0,用EDTA 滴定,Ca 2+

、Mg 2+

均不能被准确测定。原因是:pH=8.0时,lg αY(H)=2.35,由于Mg 2+

的干扰,αY(Mg)=1+c (Mg)·K f (MgY)≈106.7

,使得 lg K f '(CaY)<8.0,不能分步滴定Ca 2+

,且lg K f '(MgY)=8.70-2.35 = 6.35 <8.0,故Ca 2+

、Mg 2+

均不能被准确测定。

5-2 EDTA 是乙二胺四乙酸简称,它的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螯合比一般为1:1。 5-3pH=(1/2)(p K a4+p K a5) (=4.5)。〔EDTA 相当于六元酸〕

134********(KCl)[(KCl)](AgNO )(AgNO )

(KCl)(KBr)(KCl).% (KBr).%

w m w m

c V M M w w -+=∴==003000022663344-1-1

[(AgNO )(AgNO )(NH SCN)(NH SCN)](Cl)

(Cl)(0.1121mol L .L-0.1185mol L 0.00650L)35.45g mol .g

40.57%c V c V M w m

-=

⋅⨯⋅⨯⨯⋅=

=

5-4pH<12.4。

5-5解: pNi 计=(1/2)(lg K 'f (NiY)+p c 计)=(1/2)(lg K f (NiY)-lg αY(H)+p c 计) =(1/2)(18.62-7.60+2) =6.51

5-6解: 查表:pH=5.0时 lg αY(H)=6.61;pH=10.0时 lg αY(H)=0.50,lg K f (MgY)=8.70 pH=5.0时lg K 'f (MgY)=8.70-6.61=2.09<8 ∴不能准确滴定,

pH=10.0时lg K 'f (MgY)=8.70-0.50=8.20>8 ∴能准确滴定。 5-7解:查表:lg K f (FeY 2-)=14.32 lg K f (FeY -

)=25.10

lg αY(H)=14.32-8=6.32, 查表:pH 约为5.0,即滴定Fe 2+

的最低pH 约为5.0; lg αY(H)=25.10-8=17.10,查表:pH 约为1.0,即滴定Fe 3+的最低pH 约为1.0; 5-8解:最高酸度:

lg αY(H)= lg K f (MnY)-8 = 13.87-8=5.87,查表:pH 约为5.5; 最低酸度: 5-9解:

5-10解: 5-11解:

5-12答:

Ca 2+ 水样 Mg 2+ 加三乙醇胺 Ca 加NaOH Mg(OH)2 加钙红指示剂 Fe 3+ 掩蔽Fe 3+ Mg 2+ 沉淀Mg 2+ Ca 2+ pH=12 + CaY

5-13 答: 查表pH=5.00 lg αY(H)=6.61,lg K f (AlY)=16.30 lg K f '(AlY)=16.30-6.61=9.69 滴定允许的最高酸度〔最低pH 〕: 由lg K f '(AlY)≥8.0,则lg αY(H)的最大值:

lg αY(H) = lg K f (AlY)-8.0 = 16.30-8.0 =8.30 查表得此时pH = 4.1~4.2〔最低pH 〕 假设c (Al 3+

) = 0.02mol ·L -1

,则最低酸度〔最高pH 〕:

114010--=

==⨯θ

(OH )/.c c pH = 3.60

EDTA 不能直接滴定Al 3+

,因为Al 3+

与EDTA 的配位反响速度慢,在滴定酸度下水解,且对二甲酚橙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所以采用返滴定法测定,即在酸性试液中参加过量EDTA 标准溶液,调pH ≈3.5,加热煮沸,冷却后调pH ≈5~6,用Zn 2+

标准溶液返滴过量EDTA 。

分析化学章节题目

1.1 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1. 下列有关光分析化学定义的论述中,最符合的是哪一项?(C ) A. 化学中的信息科学,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B. 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降低检测下限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C. 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 D. 化学中的信息科学,以获取最大信息量为主要目的的学科。 2.有人将分析化学称之为化学中的信息科学,这是因为:(D ) A. 分析化学与计算机信息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B. 以计算机应应用为特征的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的发生; C.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D.分析化学要回答“是什么?有多少?”等化学信息,以降低系统的不确定度。 3.下列哪个方面与分析化学关联最少?(B ) A. 体育; B. 艺术; C.化妆品; D. 食品卫生。 4.下列对于分析化学的比喻哪个最生动形象?(C ) A. 放大镜; B. 显微镜; C. 眼睛; D. 大脑。 1.2 分析化学中的分类方法 1.按分析任务分类,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的项是(C )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仪器分析; D. 结构分析。 2.按分析方法分类,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的项是(D) A. 重量分析; B. 滴定分析; C. 仪器分析; D. 结构分析。 3.容量分析属于(B) A. 重量分析; B. 化学分析; C. 仪器分析; D. 结构分析。 4. 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化分析,药物分析,这是:(A) A. 按分析对象分类; B. 按分析方法分类; C. 按分析任务分类; D. 按数量级分类。 5.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质谱分析四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B) A. 仪器分析方法; B. 波谱分析方法; C. 光分析法; D. 色谱分析法。 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都属于(C) A. 电化学分析法; B. 波谱分析法; C. 光分析法; D. 结构分析法。 7. 下列哪种分析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D) A.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B.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C.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1.3分析化学的变革与发展 1. 普遍认为分析化学经历了几次重要变革?

化学分析分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选择题 1.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A)<0.1%(B)>0.1%(C)<1%(D)>1% 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 (A)微量分析(B)微量组分分析(C)痕量组分分析(D)半微量分析 3.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 (A)精密数字(B)准确数字(C)可靠数字(D)有效数字 4.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5.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和真值之差 (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C)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D)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6.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 )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区间 (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的范围 (C)真值落在某一个可靠区间的概率 (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7.指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置信度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 (B)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宽 (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 8.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进行仪器校正<恒定值> (B)增加测定次数(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9.偶然误差具有() (A)可测性(B)重复性(C)非单向性(D)可校正性 10.下列()方法可以减小分析测试定中的偶然误差 (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 (C)仪器校正(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11.在进行样品称量时,由于汽车经过天平室附近引起天平震动是属于()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D)操作误差 12.下列()情况不属于系统误差 (A)滴定管未经校正(B)所用试剂中含有干扰离子

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通过实验和分析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 成和特性。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 途径。本文将针对第四版分析化学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概念 1. 什么是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通过实验和分析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组 成和特性。 2. 什么是定性分析?什么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中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含量或浓度。 3. 什么是标准样品?为什么要使用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是已知成分和浓度的物质,用于定量分析中的校准和质量控制。使用 标准样品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化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 1. 什么是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2. 什么是平衡常数?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稳定值。计算平衡常

数需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各物质的浓度来确定。 3. 什么是反应速率?如何影响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 1. 什么是酸碱滴定?如何确定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是通过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反应,确定酸碱的浓度。滴定终点通常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pH计来确定。 2. 什么是络合滴定?如何选择合适的络合剂? 络合滴定是指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选择合适的络合剂需要考虑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的亲和力和络合常数。 3. 什么是滴定曲线?如何利用滴定曲线确定滴定终点? 滴定曲线是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反应的曲线。利用滴定曲线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pH值变化等来确定滴定终点。 第四章:分光光度法 1. 什么是分光光度法?如何测定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测定物质的浓度。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差异,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2. 什么是比色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比色试剂? 比色法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来测定物质的浓度。选择合适的比色试剂需要考虑试剂与待测物质的反应性和吸收光的波长。 3. 什么是荧光法?如何利用荧光法测定物质的浓度?

分析化学习题(含答案)

1、在pH=9.0时,以0.0200mol·L-1EDTA滴定50.0ml 0.0200mol·L-1Cu2+溶液,当加入100.00ml EDTA溶液后,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pCu'=lgK'CuY B. pCu'=pK'CuY C. lg[Cu2+]=lgK'CuY 2、DETA滴定法中所用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 ( 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好说 3、比色分析中,用1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T,若用2cm比色皿,则测得透光率为:( C) A. 2T B. T/2 C. T2 D. (T)1/2 4.下列不属于ISE的是:( D) A. 晶体膜电极; B. 非晶体膜电极; C. 玻璃电极; D. 参比电极。 5、用0.10mol·L-1的NaOH滴定0.10mol·L-1,pKa=3.0的弱酸,其pH突跃范围是7.0~9.7,用同浓度的NaOH滴定0.10mol·L-1,pKa=4.0的弱酸时,其pH 突跃范围将是( A) A. 8.0~9.7 B. 7.0~10.0 C. 6.0~9.7 D. 6.0~10.7

6、下列数据中,那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D) A. 3000-270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B. 3300-3010 cm-1,1675-1500 cm-1,1475-1300 cm-1 C. 3300-3010 cm-1,1900-1650 cm-1,1000-650 cm-1 D. 3000-2700 cm-1,1900-1650 cm-1,1475-1300 cm-1 7.(2分)偏差是衡量(A ) A. 精密度 B. 置信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8.(2分)0.01mol/L某一元弱算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 A. Kaθ≧10-6 B. Kaθ≧10-8 C. Kbθ≧10-6 D. Kbθ≧10-8 9、浓度为c mol·L-1(NH4)2CO3溶液质子条件是(B ) A. [H+]=[OH]-[NH3]+[HCO3-]+2[H2CO3] B. [H+]=[OH]-[NH3]-[HCO3-]-2[H2CO3] C. [H+]=[OH]-[NH3]-[HCO3-]+2[H2CO3] D. [NH3]=[HCO3-]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 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 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二、简答题 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 1、系统,偶然 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 3、0.002,0.0035,1.7% 4、精密度,标准 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 6、±0.02 ,±0.0002,20,0.2 7、5,2 8、准确,不确定 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 二、选择题 1、A 2、D 3、B 4、B 5、D 6、D 7、B 8、A 9、B 10、C 11、C 三、简答题 1.解:(1)产生系统误差。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 % 100132.13 214.01100%) SO )((NH (N)24 24 ⨯⨯= ⨯M M =21.21% 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 .%..03010021 2107 0-=⨯- 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 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 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分析化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6×0.2000的结果为12.00447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A、12 B、12.004 C、12.0 D、12.00 正确答案:D 2、pH=9的NH3--NH4Cl缓冲溶液配制正确的是()(已知NH4+的Ka=1×10-9.26)。 A、将35克NH4Cl溶于适量水中,加15mol/L的NH3·H2O,24毫升用水稀释至500ml B、将3克NH4Cl溶于适量水中,加15molmol/L的NH3·H2O207ml用水稀释至500ml C、将60克NH4Cl溶于适量水中,加15mol/L的NH3·H2O1.4ml用水稀释至500ml D、将27克NH4Cl溶于适量水中,加15mol/L的NH3·H2O197ml用水稀释至500m 正确答案:A 3、pH=5.26中的有效数字是()位。 A、0 B、4 C、3 D、2 正确答案:D 4、某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5010moL/L,它的有效数字是()。 A、2位 B、4位 C、5位 D、3位 正确答案:B 5、用基准无水碳酸钠标定0.100molL盐酸,宜选用()作指示剂。 A、溴钾酚绿—甲基红

B、酚酞 C、二甲酚橙 D、百里酚蓝 正确答案:A 6、能用水扑灭的火灾种类是() A、可燃性金属如钾、钠、钙、镁等 B、可燃性气体如煤气、石油液化气 C、可燃性液体,如石油、食油 D、木材、纸张、棉花燃烧 正确答案:D 7、由分析操作过程中某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正确答案:B 8、若弱酸HA的Ka=1.0×10-5,则其0.10mol/L溶液的pH为()。 A、2.00 B、3.00 C、5.00 D、6.00 正确答案:B 9、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 A、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B、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C、滴定突跃的范围;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正确答案:A 10、电气设备火灾宜用()灭火。 A、湿抹布 B、水 C、干粉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 正确答案:C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弱碱MOH的Kb=1.0×10-5,其0.10mol·l-1溶液的pH值为( D )A.3.00 B.5.00 C.9.00 D.11.00 2.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C ) A.HCl滴定Na 2CO 3 B.HCl滴定NaOH+Na 3 PO 4 C.NaOH滴定H 2C 2 O 4 D.NaOH滴定H 3 PO 4 3.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 1>V 2 ,则组成为( A ) A.NaOH+Na 2CO 3 B.NaOH C.Na 2 CO 3 D.Na 2 CO 3 +NaHCO 3 4.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5.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其它现象6.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C )A.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KMnO 4 D.二苯胺磺酸钠 7.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 [已知Eφ(MnO 4 /Mn2+)=1.51V,Eφ(Fe3+/Fe2+)=0.77V] A.320.0 B.3.4×1012 C.5.2×1062 D.4.2×1053 8.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 3 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A.Br- B.Cl- C.CN- D.I- 9.以K 2CrO 4 为指示剂测定Cl-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B ) A.PH为11—13 B.PH为6.5—10.0 C.PH为4—6 D.PH为1—3 10.用BaSO 4沉淀法测S2-时,有Na 2 SO 4 共沉淀,测定结果( A )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11.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若沉淀剂为Fe(OH) 3,称量形为Fe 2 O 3 ,以Fe 3 O 4 表示分

分析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章节试题及答案(仅供练习参考) 1、误差是衡量 ··········································································································· ( ) A.精密度 B.置信度 C.准确度 D.精确度 2、偏差是衡量 ··········································································································· ( ) A.精密度 B.置信度 C.准确度 D.精确度 3、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 A.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之和等于零 B.标准偏差是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 C.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D.偶然误差呈正态分布 4、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 A.总体平均值通常用σ表示 B.正态分布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C.标准偏差通常用μ表示 D.分析结果落在 μ±σ范围内的概率为% 5、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 ) A.系统误差加减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绝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绝对偏差的代数和 B.偶然误差乘除法的传递是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为各测量步骤相对偏差的代数和 C.置信度是以自由度来表示的 D.少量实验数据是按t 分布进行统计处理 6、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 A.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x ±n μσ B.少量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μ= x ± n t f ?αS C.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要用F 检验 实验法是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

习题 1(酸碱平衡) 1.从手册中查出下列各酸的酸度常数p K a,计算各酸的K a与相应共轭碱的K b值。 (1)H3PO4;(2)H2C2O4; (3)苯甲酸;(4)NH4+;(5)(参考答案) 答: pK a=4.62 2. (1)计算pH=5.0,的分布系数(或摩尔分数)δ3,δ2,δ1,δ0。 (2)假定各种形体总浓度是0.050 mol/L,问此时,,,

的浓度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答: 查表得:p K a1=2.16,p K a2=7.21,p K a3=12.32 当pH=5.0时,有:

3.某溶液含有HAc,NaAc和,浓度分别为0.80,0.29,, 计算此溶液中 的平衡浓度。(参考答案) 答: 4.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0.30mol/L HAc,欲分别调节值至4.50, 5.00及5.50,问应分别加入2.0mol/L 的NaOH溶液多少mL?(参考答案)

答: 已知,K a=1.75×10-5。在pH=4.50时: 达到终态平衡状态时,NaAc的物质的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同理,pH=5.50时: 同理,pH=5.00时: 5.已知的p K a=9.25,计算I=0.10时的p K a M和p K a c。(参考答案)答: 当I=0.10时:

或可查表: p K a c = 9.29 p K a M = 9.37 6.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 ,,,,(参考答案) 答: : : : : 7.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值: (1)0.10 mol·L-1(氯乙酸) ;p K a=2.86 (2)0.10 mol·L-1六次甲基四胺;p K b=8.87 (3)0.010 mol·L-1氨基乙酸; (4)氨基乙酸溶液等电点(即两种离子的浓度相等时);

(完整版)分析化学习题带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集 初小宇编 学部: 班级: 姓名: 黑龙江东方学院

第一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基础题 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 ) 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 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D、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2、在分析过程中,通过( A )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作空白试验 C、对照试验 D、校准仪器 3、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 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 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 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 D、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 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随机误差是随机的; B、随机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C、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5、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2.050×10-2是几位有效数字( D )。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6、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C )ml。 A、25.0 B、25

C、25.00 D、25.000 7、以下关于偏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C、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 D、由于不恰当分析方法造成的误差 8、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 A ) A、某学生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B、某学生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C、甲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 D、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9、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C ) A、 1 0003 .0- ? = +L mol c H B、pH=10.42 C、= ) (MgO W19.96% D、0. 0400 10、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不是系统误差的是(C ) A、砝码被腐蚀; B、试剂里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C、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是,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D、天平的零点突然有变动 二、提高题 1、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使用灵敏度为0.0001g的天平称取试 样时,至少应称取( B ) A、0.1g B、0.2g C、0.05g D、1.0g 2、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590×0.2000)的结果为12.0056298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C ) A、12.006 B、12.00 C、12.01 D、12.0 3、有关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 )。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篇一:分析化学课后题答案 (4)】 多少? 若此时y(h)。 y(h)= lgck 稳 y(h)=6.45,zn 2+ y(h)=16.50-6.46=10.05﹥8,可以滴定。 y(h)=4.65,lgk’=lgk 稳 y(h)=8.69-4.65=4.04, y(h)= lgk 稳 -8=0.69,查表5-2得ph≈9.6。 y(h)= lgk 稳 稳 -8=25.1-8=17.1,查表5-2得ph≈1.2 y(h)= lgk -8=14.33-8=6.33,查表5-2得ph≈5.1 2.8 y(h)= lgck 稳 2.8 5.6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吸取25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90ml。试计算: (1)edta溶液的浓度; (2)每毫升edta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和fe2o3。 5.8称取1.032g氧化铝试样,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25.00ml,加入tal2o3=1.505mg/ml的edta标准溶液 10.00ml,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oac)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至红紫色终点,消耗zn(oac)2标准溶液12.20ml。已知1ml

zn(oac)2溶液相当于0.6812ml edta溶液。求试样中al2o3的质量 分数。 25.00ml试液,调至ph=10,加kcn以掩蔽铜和锌,用同浓度edta 溶液滴定mg2+,用取4.10ml,然后再滴加甲醛以解蔽锌,又用同 浓度edta溶液滴定,用去13.40ml。计算试样中铜、锌、镁的质量 分数。 hg2+ + 2c12h11n2o3 = hg(c12h11n2o3)2 - 【篇二:分析化学课后答案__武汉大学__第五版_上册】>1. 称取纯金属锌0.3250g,溶于hcl后,定量转移并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计算zn2+溶液的浓度。解:czn 2? ? 0.325065.39250?10 ?3 ?0.01988mol?l ?1 2. 有0.0982mol/l的h2so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 0.1000mol/l。问应加入0.5000mol/l h2so4的溶液多少毫升?解: c1v1?c2v2?c(v1?v2) 0.0982mol/l?0.480l?0.5000mol/l?v2?0.1000mol/l?(0.480l?v2) v2?2.16ml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溶液25~30ml。问应称取基准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多少克?如果改用nnaoh:n kh8c4h4o hco?2ho 2 2 4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解: ?1:1 m1?n1m?cv1m ?0.2mol/l?0.025l?204.22g/mol?1.0g m2?n2m?cv2m ?0.2mol/l?0.030l?204.22g/mol?1.2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nnaoh:nh2c2o4?2h2o?2:1 m1?n1m??12

分析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1 简述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 化学分析法有什么特点? 1-3 仪器分析法有什么特点? 1-4 如何选择分析方法? 1-5 已知铅锌矿的K 值为0.1,若某矿石样品的最大颗粒直径为30 mm ,问最少应采集多少千克的样品才有代表性? 解: 当K = 0.1,d = 30 mm ,m = Kd 2 = 0.1 ? 302 = 90 (kg) 最少应采集90千克的样品才有代表性。 1-6 取锰矿试样15 kg ,已知K 值为0.3,当破碎至全部通过10号筛时,请问最少试样量为多少?用四分法可连续缩分几次? 解: 当K = 0.3,d = 2.00 mm ,m = Kd 2 = 0.3 ? 22 = 1.2 (kg) 即破碎至全部通过10号筛时,样品的最大颗粒直径为2 mm ,则最少试样量为1.2 kg 。由15/2n = 1.2,有2n = 12.5,n = 3.6 ≈ 3 (次) 用四分法连续缩分3次后,试样量为1.88 kg 。 1-7 一含Pb 试样0.5250 g 经过适当处理定量地生成PbSO 4沉淀0.4264 g 。求算该样品中Pb 组分以PbSO 4、Pb 和PbO 等形式表示的质量分数。 解: 4PbSO 0.4264 81.22%0.5250 ω== Pb 40.4264M(Pb)0.4264207.21 = = 55.49%0.5250M(PbSO )0.5250303.26 ω= PbO 40.4264M(PbO)0.4264223.21

59.78%0.5250M(PbSO )0.5250303.26 ω= =?= 1-8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相对密度为1.057含HCl 12%(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 (2) 相对密度为0.954 含NH3 11.6%(质量分数)的氨水溶液。解: (1) 1.057100012% c 3.5 (mol/L) 36.46 == (2) 0.954100011.6% c 6.50 (mol/L) 17.03 == 第2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2-1 按照误差的分类,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 (1) 砝码腐蚀。 (2) 容量瓶刻度不准确。 (3)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确。 (5) 标定用的基准物质Na2CO3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水分。 (6) 滴定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 2-2 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与区别。 2-3 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随机误差?二者各有何特点? 2-4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何异同?

分析化学题库及答案

分析化学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1.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加错试剂 C.看错砝码读数 D.滴定终点和计量点不吻合 E.以上都不能 ※2.由于天平不等臂造成的误差属于 A.方法误差 B试剂误差 C仪器误差 D过失误差 E.系统误差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若滴定时用去滴定液20.00ml,则相对误差为 A.±0.1% B.±0.01% C.±l.0% D. ±0.001% E. ±2.0% ※4.空白试验能减小 A.偶然误差 B.仪器误差 C.方法误差 D.试剂误差 E.系统误差 ※5.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E. A和B ※6.在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某同学的四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mol/L, 0.1024mol/L,0.1022mol/L、0.1023mol/L,而实际结果应为0.1048mol/L,该学 生的滴定结果 A.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B.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 D.准系统误差小。偶然误差大 E. 准确度较差,且精密度也较差 △7.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温度的变化 B.湿度的变化 D.实验方法不当 E. 以上A和D都对 △8.下列哪种误差属于操作误差 A.加错试剂 B,溶液溅失 C.操作人看错砝码棉值 D.操作者对终点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 E. 以上A和B都对 △9.精密度表示方法不包括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平均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以上A和D两项 ※10.下列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 A 1.005 B,2.1000 C.1.00 D.1.1050 E.25.00 ※11.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进行称量时.结果应记录到以克为单位小数点后几位 A. 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E.五位 ※12.一次成功的实验结果应是 A.精密度差,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准确度差 C.精密度高,准确度高 D.精密度差,准确度差 E.以上都不是 ※13.下列属于对照实验的是 A.标准液+试剂的试验 B.样品液+试剂的试验 C.纯化水十试剂的试验 D.只用试剂的试验 E.以上都不是 ※14对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的要求.通常是A.Rd≤2% B. Rd≤0.02% C.Rd≥0.2% D, Rd≤0.2%

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答案(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 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线光谱和带光谱: 4、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1 L; 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S 1 L J。 5、统计权重和简并度; 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 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6、禁戒跃迁和亚稳态;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7、 8、 9、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 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 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10、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分析化学概论 2.有0.0982mol/L的H2SO4溶液480mL,现欲使其浓度增至 0.1000mol/L。问应加入0.5000mol/LH2SO4的溶液多少毫升? 解:c1V1c2V2c(V1V2) 0.0982mol/L0.480L0.5000mol/LV20.1000mol/L(0.480LV2), V22.16mL 4.要求在滴定时消耗0.2mol/LNaOH溶液25~30mL。问应称取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多少克?如果改用解: H2C2O42H2O 做基准物质,又应称取多少克? nNaOH:nKHC8H4O41:1 m1n1McV1M 0.2mol/L0.025L204.22g/mol1.0g m2n2McV2M 0.2mol/L0.030L204.22g/mol1.2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 nNaOH:nH2C2O42H2O2:1 m1n1M cV1M2

0.2mol/L0.025L126.07g/mol0.3g2m2n2M cV2M2 0.2mol/L0.030L126.07g/mol0.4g2 20.3~0.4g应称取224 6.含S有机试样0.471g,在氧气中燃烧,使S氧化为SO2,用预中和过的H2O2将SO2吸收,全部转化为H2SO4,以0.108mol/L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消耗28.2mL。求试样中S的质量分数。 HCO2HO 解: SSO2H2SO42KOH w nM 100%m0 0.108mol/L0.0282L32.066g/mol100% 0.471g 10.3% 8.0.2500g不纯CaCO3试样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组分。加入 25.00mL0.2600mol/LHCl溶解,煮沸除去CO2,用0.2450mol/LNaOH溶液反滴定过量酸,消耗6.50mL,计算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解:CaCO32HCl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2 】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精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标是减小体系误差对测定成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周详度,瞄精确度无影响. (3)测定成果周详度高,精确度不必定高. (4)只要多做几回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成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形,将造成哪类误差?若何改良?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自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周详度运用表示. (2)对比实验的目标是,空白实验的目标是. (3)F磨练的目标是. (4)为磨练测定成果与标准值间是否消失明显性差异,运用磨练.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离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 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成果分离为20.10%,2 0.03%,20.04%,20.05%.盘算测定成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误差.相对平均误差.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由两次平行测定,分离为24.87%和24.93%,而现实w(Cu)为25.05%,盘算剖析成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成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磨练法和4d 磨练法分离断定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

7某剖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 的质量分数,成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剖析成果中是否消失体系误差? 1-8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成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明显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1- 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成果为30.49%,30.52%,30.60%,30.12%.问应当如何报告剖析成果?(P = 0.90) 1-10解: (1) 用返滴定法测定某组分含量,测定成果按下式盘算: 00250005123-1-1 0.1023mol L (.L-0.01921L)106.0g mol .g w ⋅⨯⨯⋅= 盘算成果应以位有用数字报出. (2) 已知pH=4.75,c (H +)=. (3) 已知c (H +) = 2.20×10-3 mol·L -1 ,则pH = . 第二章 滴定剖析法 2- 1剖析纯NaCl 试剂若不作任何处理就用以标定AgNO 3溶液的浓度,成果会偏高,试解释之.若H 2C 2O 4⋅2H 2O 长期保存于放有湿润剂的湿润器中,用以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标定成果将偏高照样偏低?为什么? 2-2盘算下列各题: (1)H 2C 2O 4⋅2H 2O 和KHC 2O 4⋅ H 2C 2O 4⋅2H 2O 两种物资分离和NaOH 感化时,△n (H 2C 2O 4⋅2H 2O):△n (NaOH)=;△n (NaOH):△n (KHC 2O 4⋅ H 2C 2O 4⋅2H 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