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以冲突简介

巴以冲突简介

巴以冲突简介

巴以冲突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长期争端与冲突,涉及领土争端、难民问题、宗教纷争等多方面因素。争端的核心包括对耶路撒冷地位的争夺、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控制,以及针对难民权利和回归的争论。政治组织如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LO)在内的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导致了一系列军事冲突、恐怖袭击和和平谈判。巴以冲突涵盖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层面,对于建立一个长期和平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挑战性。

领土争端:

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对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争端主要集中在东耶路撒冷,以及东耶路撒冷作为巴勒斯坦未来首都的要求。

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包括约旦河谷和山区)是巴勒斯坦建国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领土争端的焦点之一。

加沙地带:加沙地带位于东地中海沿岸,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由于受到以色列封锁和控制,成为冲突的热点之一。

难民问题:

1948年阿以战争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至今,难民问题仍然是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难民的权利、归还、赔偿等。

宗教纷争: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城,拥有犹太教圣殿遗址、基督教圣墓教堂和伊斯兰教的圣殿山清真寺,因此成为各宗教信仰者的焦点。宗教纷争在这一地区特别明显。

政治斗争: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LO):PLO是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和国家权利的主要组织,旗下包括多个武装分支。

巴勒斯坦政治体系:内部存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巴勒斯坦国际社会公认的政府)和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的伊斯兰组织)之间的政治斗争。

安全问题:

涉及恐怖袭击、军事冲突等安全问题,是冲突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国际干预和和谈:

国际社会一直在寻求通过外交、和谈等手段解决冲突。历经多次和谈,如奥斯陆协定、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等,但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人道主义影响:

冲突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基础设施的破坏、经济受损等问题。

总体来说,巴以冲突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历史深度的问题,解决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对于各类问题的综合考量和解决。截至我在2021年的知识截止日期,这一冲突尚未取得根本性的解决。

巴以冲突为何如此艰难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对巴以冲突及其前景的几点思考 朱应鹿 内容提要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争端久拖不决:一是巴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犹太人定居点、难民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都是棘手的问题;二是巴以力量悬殊,以色列在和谈中拒不让步;美国的态度也是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僵持的关键。但从长远看,和平进程还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巴以双方在谈判中虽存在根本分歧,但并非没有妥协的余地,巴以(中东)实现和平也并非不可能。 关键词中东问题巴以冲突前景 作者简介朱应鹿,中国前驻突尼斯(兼首任驻巴勒斯坦国大使)、埃及、挪威大使(北京100078). 自2003年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东,出席美、巴、以三国首脑会谈后,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笔者认为,这个计划对缓和巴以关系、恢复中断近3年的巴以和平进程可能会产生某些积极作用,但前景不容乐观,因为该计划回避了导致巴以冲突旷日持久、跌宕起伏的基本矛盾和重大争议。 笔者在中东地区做了30多年实际工作,访问过以色列,到过巴勒斯坦自治区,与巴以双方特别是巴方人士有些接触与交往,对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及其复杂性有所了解。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巴以争端为何这样难解决?持续12载的巴以和平进程为何如此曲折漫长?巴以关系将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始终萦绕脑际。 一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巴以冲突持续不断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一)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其根本原因是矛盾的特殊性和问题的复杂性。约4000年和3200年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远祖迦南人和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先后从两河流域迁徙到今巴勒斯坦地区。后来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那里建立过王国,但在2500多年前被异族灭亡,犹太人多次遭迫害,被屠杀,大批流亡世界各地。在长时间内,巴勒斯坦的迦南人和留下的犹太人一样,先后受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族的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与当地迦南人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阿拉伯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但同少数民族犹太人的关系一直比较和睦,包括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勒斯坦的时期在内。自1917年英国作为委任统治国占领巴勒斯坦后,情况开始变化。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影响下,受英、美的鼓励,不少欧洲犹太人把巴勒斯坦作为“民族之家”向那里移民,与当地阿拉伯人发生了争地纠纷。1947年11月在英、美把持下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引发了巴(阿拉伯)以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正如3

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 LUDMUN2014 安全理事会 背景指导

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 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 一、委员会介绍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 澳大利亚(2014 年) 大韩民国(2014 年) 立陶宛(2015 年) 尼日利亚(2015 年) 卢森堡(2014 年) 卢旺达(2014 年) 乍得(2015 年) 智利(2015 年)

约旦(2015 年) 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 美国刘功继 英国于媛媛 中国徐梦然 法国蒋之豪 俄罗斯李威骏 约旦孙甲磊 土耳其董贝贝 伊朗赵敏 黎巴嫩刘瀚阳 叙利亚刘翔宇 以色列徐浩

巴勒斯坦刘雅玫 德国邵双双 沙特于帅 埃及陈祥梅 日本石天炜 职责与权力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题:合理解决区域冲突

一.背景简介 一个混乱的世界。 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越来越多的国家陷入区域冲突的泥潭。巴以冲突、海湾战争、朝韩冲突、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事件····越来越多的区域冲突为人熟知。无数无辜平民遭受屠戮,无数家庭遭到破坏··· 然而,区域冲突并未结束···· 二.委员会介绍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UNSC)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原则由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不能连选连任。《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职能是:根据宪章规定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规定;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况,断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动,并采取经济、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安理会的行动以“5 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所谓“大国一致原则”)为基础,5个常任理事国在实质问题上都拥有否决权。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它有权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停,可以采取武器禁运、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措施,还可以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协助缓和某一地区的紧张局势。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 三. 已有的行动 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上,51个国家签《联合国宪章》,在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由51国承诺通过国际合作集体安全维护和平,其后数十年间接纳许多国家成为会员,现共有193个会员国。 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冲突繁多,既有美苏冷战,亦有其它地区性的种族冲突,如以阿冲突、巴尔干半岛的种族冲突、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联合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调解冲突,解决纷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积极缓和冲突。为冲突双方提供调解,令冲突双方均作出让步,保持彼此面子,使冲突较容易化解,例如1956年的苏彝士运河,联合国调停令英法以愿意作出妥协。 二是提供人道援助。冷战结束后十年间,竟有50多个国家经历了纠纷或独立分离等波澜起伏的变化,超过四百万人因而丧生。据UNHCR(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推定,大约有二千三百万人需要国际上的保护及援助。联合国关注受冲突影响的人民生活,提供人道援助,更参与冲突后的重建。例如, 联合国积极为巴勒斯坦难民提供保护和照顾。 三是殖民地和托管地的独立。联合国曾经协助一些殖民地和托管地取得独立,联合国曾试图向一些殖民大国施加压力,要求这些国家给予殖民地独立。如:菲律宾于1946年从美国取得独立;亚洲和非洲的前殖民地或托管地相继独立起来,国家数目多达58个。

形势与政策课后作业

第一讲巴以问题专题 1、巴以和平进程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巴以双方应如何实现和平? 2、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 第二讲核问题专题 1、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试分析欧盟、俄罗斯、中国对伊核问题的态度及原因. 3、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及后果 第三讲中俄关系专题 1、试述中俄关系的现状 2、如何看待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 第四讲中日关系专题 1、近年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倒退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2、试述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深层原因 3、试述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走向 第五讲能源问题专题 1、中国的能源形势及对策 2、中国石油形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如何看待中国能源威胁论 第六讲台海专题 1、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有什么不同? 参考书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育部每年颁发的关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 2、《参考消息》,新华社; 3、《时事资料》手册 4、网上资料 三、课程内容 第一讲巴以问题专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巴以冲突的由来,巴以冲突的进程,制约巴以和平的主要问题,让学 生明白巴以问题产生的复杂性,和它背后的大国因素,对巴以冲突解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足够的认识,理解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1、巴以冲突的由来 2、巴以冲突的进程 主要内容:一、巴以问题的由来二、巴以冲突的进程三、制约巴以和平的主要问题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播放影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 思考题:1、巴以和平进程为什么难以取得进展?巴以双方应如何实现和平? 2、美国为什么偏袒以色列? 第二讲核问题专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介绍伊核问题的由来,伊核问题的发展,各国对伊核问题的态度立场,让学生了解伊核问题的实质,和各国在伊朗的利益,理解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重点和难点:1、伊核问题的实质

阿以冲突问题

第一节阿以冲突问题 一、阿以冲突由来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 三、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 一、阿以冲突的由来 (一)中东简介 “中东”是欧洲殖民时代出现的“近东”、“中东”、“远东”系列概念中的一个,一般指西亚、北非国家,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中东总人口的70%。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中东是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都将该地区的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 (二)阿以冲突 1. 阿以冲突是以中东冲突为核心 长期以来,中东冲突不断,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简称阿以冲突,是中东冲突的核心。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2.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

阿以冲突包括巴以冲突,埃以冲突,约以冲突,黎以冲突等,其中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在于以色列不允许在其控制范围内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问题。 (三)阿以冲突的由来 1.古代阿以冲突的根源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迦南人(属于阿拉伯人)在该地区建国; 公元前14世纪,来自两河流域的希伯来人(犹太人的前身)征服迦南人,形成了以希伯来人为主的两大部落联盟; 公元前12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克里特岛等地腓力斯丁人的攻击和驱赶,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打败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 公元前10世纪末,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南部的犹太国和北部的以色列两个国家;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也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数万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外流散。

【K12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观摩课国际合作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观摩课国际合作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

巴以冲突简介

巴以冲突简介 巴以冲突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长期争端与冲突,涉及领土争端、难民问题、宗教纷争等多方面因素。争端的核心包括对耶路撒冷地位的争夺、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控制,以及针对难民权利和回归的争论。政治组织如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LO)在内的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导致了一系列军事冲突、恐怖袭击和和平谈判。巴以冲突涵盖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多个层面,对于建立一个长期和平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挑战性。 领土争端: 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对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争端主要集中在东耶路撒冷,以及东耶路撒冷作为巴勒斯坦未来首都的要求。 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包括约旦河谷和山区)是巴勒斯坦建国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领土争端的焦点之一。 加沙地带:加沙地带位于东地中海沿岸,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由于受到以色列封锁和控制,成为冲突的热点之一。 难民问题: 1948年阿以战争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他们被迫离开家园。至今,难民问题仍然是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难民的权利、归还、赔偿等。 宗教纷争: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城,拥有犹太教圣殿遗址、基督教圣墓教堂和伊斯兰教的圣殿山清真寺,因此成为各宗教信仰者的焦点。宗教纷争在这一地区特别明显。 政治斗争: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LO):PLO是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和国家权利的主要组织,旗下包括多个武装分支。 巴勒斯坦政治体系:内部存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巴勒斯坦国际社会公认的政府)和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的伊斯兰组织)之间的政治斗争。 安全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国际社会

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国际社会背景介绍: 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长期冲突。这场冲突始于20世纪初,至今仍然持续。巴以冲突不仅具有地区性的复杂性,还涉及到国际法与国际社会的许多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行动。 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问题: 1. 领土争议: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土。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占领了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与巴勒斯坦形成了争议的领土。根据国际法,占领领土是非法的,而以色列的占领行为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谴责。 2. 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领土上建立了大量的定居点,这也引发了许多争议。根据第四次日内瓦公约,占领国不得在被占领领土上迁移自己的民众。然而,以色列坚持认为这些定居点合法,并继续扩大定居点的规模,这与国际法背道而驰。 3. 人权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人权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该地区的冲突导致了许多无辜平民的伤亡,包括妇女和儿童。国际人权法赋予了个人享有生

命、自由和尊严的权利,然而在巴以冲突中,这些权利常常被侵犯。 国际社会通过谴责、制裁等方式表达对侵犯人权行为的不满。 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的行动: 1. 谴责以色列的占领行为: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谴责以色列在占领领土上的行动,并要求其立 即停止扩大定居点的行为。这些谴责行动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占领行 为的反对,同时也强调了国际法在这一冲突中的重要性。 2. 促进和平进程: 国际社会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例如,联合国设 立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协调员办公室,致力于推动巴以双方的对话与 和解。此外,国际社会还通过调解、支持和提供援助等方式积极参与 到和平进程中。 3. 援助和人道支持: 由于巴以冲突造成了大量的人道危机,国际社会通过提供援助和开 展人道行动来支持受影响的人民。各国和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救援、医 疗援助、食品和水等物资,以缓解冲突带来的人道困境。 结论: 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国际法和国际社会 的议题。国际社会在巴以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谴责占领行为、促进和平进程以及提供援助等方式,为解决巴以冲突作出了努力。然

巴以冲突感悟1000字

巴以冲突感悟1000字 摘要: 一、巴以冲突背景简介 二、巴以冲突对双方人民的影响 1.生活困境 2.心理压力 3.人际关系紧张 三、国际社会的干预与和平努力 1.联合国的作用 2.国际组织的援助 3.和平进程的曲折发展 四、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1.信仰与冲突的关系 2.宗教场所成为冲突焦点 3.宗教领袖的角色 五、巴以冲突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1.阿拉伯世界的分裂 2.以色列国家的安全困境 3.连锁反应:中东其他国家冲突 六、我国立场与和平呼吁 1.支持和平谈判

2.主张尊重国际法 3.呼吁各方克制和对话 正文: 巴以冲突,这一绵延数十年的难题,令世界深感忧虑。巴以双方的冲突源于历史、地理、宗教等多重原因,造成了双方民众无尽的苦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六个方面探讨巴以冲突的根源、影响及和平努力。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巴以冲突的背景。自20世纪初,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移民至巴勒斯坦地区,这与当地阿拉伯人的利益产生了冲突。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此表示抗议,自此双方冲突不断。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在此问题上争执不下,和平遥遥无期。 其次,巴以冲突给双方人民带来了严重影响。生活困境、心理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成为了巴以民众的日常。长期的冲突使他们在生活中遭受种种困扰,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冲突还导致了双方人民之间的仇恨情绪不断升级,人际关系愈发紧张。 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与和平努力方面,联合国起到了关键作用。成立以来,联合国多次出台有关巴以冲突的决议,试图调解双方矛盾。同时,国际组织也纷纷提供援助,以缓解冲突带来的民生困境。然而,和平进程充满曲折,巴以双方的冲突仍在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因素在巴以冲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信仰成为双方争执的导火索,宗教场所也成为冲突的焦点。在这场冲突中,宗教领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影响着广大信徒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巴以冲突还对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分

以军的安全围墙巴以冲突中的边界争议

以军的安全围墙巴以冲突中的边界争议 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之一,而边界争议则是导致冲突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重点探讨以军的安全围墙在巴以冲突中引发的边界争议,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以军的安全围墙简介 以军的安全围墙,也被称为“分离墙”或“隔离墙”,是以色列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安全而修建的一道防线。它的建设始于2002年,旨在阻止来自巴勒斯坦的恐怖袭击和非法移民进入以色列。这道围墙由混凝土墙、铁丝网、监控设备和哨所等组成,全长约700公里,曲折地穿过巴勒斯坦领土。 二、边界争议的产生 以军的安全围墙的建设引发了巴以边界争议。巴勒斯坦方面认为,这道围墙并非仅限于以色列境内,而是越过了绿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边界线)进入了巴勒斯坦领土。他们指责以军的安全围墙剥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权益,限制了他们的行动自由,并阻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 此外,巴勒斯坦方面还担心以军的安全围墙会使以色列在任何未来的和平协议中占据更多的领土,进一步削弱巴勒斯坦人的权益。他们认为,围墙的存在将进一步分隔已经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使两个民族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三、原因分析

边界争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以军的安全围墙的建设没有事先征得巴勒斯坦方面的同意与合作,导致了争议的加剧。巴勒斯坦方面认为,以色列单方面决定修建围墙,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和意见,这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主权和权益。 其次,以军的安全围墙的建设以及相关安全措施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和日常活动产生了巨大的限制。例如,许多巴勒斯坦农民发现他们无法访问他们自己的土地,许多家庭被围墙隔离开来,导致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最后,以军的安全围墙的存在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无法预料的安全风险。一些巴勒斯坦人担心,由于围墙的存在,他们被视为恐怖分子的嫌疑对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和困扰。 四、边界争议的影响 以军的安全围墙所引发的边界争议给巴以两国的关系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边界争议加深了巴以民众之间的敌对情绪,增加了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巴以冲突的升级进一步制约了双方的和解进程,让和平谈判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其次,边界争议导致了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这一局面可能进一步激化巴勒斯坦人民对以色列的不满和抵抗,使冲突继续延续下去。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考点:五次中东战争的概况(时间、作战双方和结果) 易错微析 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例题1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 A.1945年 B.1946年 C.1948年 D.1967年 答案:C 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1948,答案C 例题2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多次中东战争。中东战争是发生在() A.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 B.美国和中东国家之间 C.英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 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 答案:D

解析:二战后,巴勒斯坦地区发生的多次中东战争,都发生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答案D。 1. 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所发生的战争是() A.两伊战争 B.海湾战争 C.伊拉克战争 D.中东战争 2.中东地区吸引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 B.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C.该地区长期处在战争状态 D.该地区有著名的耶路撒冷城 3. 下列关于1948年至1982年五次中东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拉伯国家最终收复了失地 B.战争都是由以色列发动起来 C.反映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 D.战争有助于中东问题的解决 4.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战火频仍 B.政局稳定 C.民族和睦 D.宗教和谐 5.阿拉法特这段话的背景是() 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

B.东欧剧变 C.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D.欧洲的联合

1.【答案】D 【解析】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在巴勒斯坦地区发生的战争是中东战争,答案D。 2.【答案】C 【解析】中东地区长期处在战争状态,使这一地区受到世界关注,答案C。 3.【答案】C 【解析】五次中东战争,都是巴以冲突的表现,反映出中东地区巴以冲突不断。答案C。 4.【答案】A 【解析】二战后的中东地区出现了五次中东战争,所以这一地区的发展特点是战火频仍,答案A。 5.【答案】A 【解析】阿拉法特致力于中东问题的解决,实现巴勒斯坦和平。二战后,中东地区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冲突不断,出现了五次中东战争。答案A。

巴勒斯坦简介

巴勒斯坦简介 【国名】巴勒斯坦国(the State of Palestine)。 【面积】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国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当时广大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该阿拉伯国未能建立。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181号决议规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国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全部领土。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疆界。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后,巴方通过与以色列和谈,陆续收回了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人口】约135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523万(2021年底),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目前巴勒斯坦总统府等政府主要部门均设在拉马拉。 【国家元首】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2008年11月23日当选。 【重要节日】宣布建国日:11月15日。 【货币】以色列新谢克尔(New Shekel),1美元≈3.5新谢克尔。 【地理】位于亚洲西部。约旦河西岸东邻约旦,面积5884平方公里。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面积365平方公里。 【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热月份为7-8月,气温最高达38℃左右。冬季微冷湿润多雨,平均气温为4-11℃,最冷月份为1月。雨季为12月至次年3月。 【简史】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左右,犹太人爆发大规模起义反抗罗马人的暴行,遭到罗马军队残酷镇压,被赶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战胜东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16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约旦河以东称外约旦,即现今的约旦哈希姆王国;约旦河以西称巴勒斯坦,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

中东(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中东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年级地理中东教案(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今天我们又踏入东半球其它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展示课题) 师: [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 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师: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 [课件展示]新闻报道内容 师: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课件展示]战争画面图 师: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 [课件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焦点一:位于世界重要的战略位置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一湾、两洋、三洲、五海)指导学生读图。 师提问:你怎样来描述中东地区的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西部,欧洲的东南,非洲的东北(地跨三大洲)。 师提问:这一地区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湾)

巴以冲突介绍英文精读

巴以冲突介绍英文精读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is a long-standing and complex political, territorial, and religious dispute between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people. The conflict has its roots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when Jews began to immigrate to Palestine, which was then under Ottoman rule. The Zionist movement, which aimed to establish a Jewish homeland in Palestine, gained momentum, leading to the British Mandate for Palestine in 1922. During the British Mandate,犹太人 increased their presence in Palestine, while Palestinians resisted the Zionist project and demanded independence. The situation escalated in the 1940s with the rise of Palestinian national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PLO) in 1964, which advocated for the creation of an independent Palestinian state. The 1967 Six-Day War marked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conflict, as Israel occupied the West Bank, East Jerusalem, and the Gaza Strip, expanding its territory. This led to an increase in Palestinian resistance and the start of the First Intifada in 1987. Since then,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ounds of violence and peace talks, but a lasting solution has yet to be reached. The main issues at the heart of the conflict include Israel's occupation of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the status of Jerusalem, the right of return for Palestinian refuge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alestinian st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effort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ut progress has been slow and intermittent. In recent years,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has continued to simmer, with periodic outbreaks of violence and tension. The situation remains highly sensitive and divisive, with deep-seated emotions and mistrust on both sides. Finding a sustainable and peaceful solution to this long-standing conflict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以简介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巴勒斯坦”一词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在希伯莱语中,“巴勒斯坦”被称之为“埃莱兹·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地”。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 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 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