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成人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模拟试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6
⼀、选择题:本⼤题共20个⼩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 ) A.《论语》 B.《庄⼦》 C.《孟⼦》 D.《左传》 2.《秋⽔》中北海若对“⾃多”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成 C.⽆所谓 D.顺其⾃然 3.梁启超的《论毅⼒》写于( ) A.戊戌变法之前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4.《郑伯克段于鄢》中“多⾏不义必⾃毙”⼀语指斥的对象是( ) A.武姜 B.郑武公 C.郑庄公 D.共叔段 5.《李将军列传》⼀⽂中不与李⼴构成对⽐关系的⼈是( ) A.匈奴射雕者 B.李蔡 C.程不识 D.王朔 6.北宋第⼀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是( ) A.苏轼 B.王安⽯ C.柳永 D.晏殊 7.下列诗⼈中属于盛唐⼭⽔⽥园诗⼈是( ) A.杜甫 B.王维 D.⾼适 8.《关⼭⽉》(和戎诏下⼗五年)⼀诗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 A.⽉夜 B.笛声 C.泪痕 D.歌舞 9.李煜的《虞美⼈》是⼀⾸( ) A.悼亡词 B.抒情词 C.咏物词 D.怀古词 10.“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中刘郎指的是( ) A.刘彻 B.刘备 C.刘邦 D.刘裕 11.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 A.马致远 B.⽩朴 C.关汉卿 D.郑光祖 12.苏轼的《前⾚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 ) A.明⽉、江⽔、秋花 B.江⽔、明⽉、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 D.清风、明⽉、芦荻 13.在《宝⽟挨打》中,说“明⽇酿到他弑君杀⽗,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物是( ) A.王熙凤 B.贾母 C.薛宝钗 D.贾政 14.《⼤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了(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法 15.下列句中加点字翻译错误的⼀项是( ) A.以此诟远诟:辱骂 B.能顺⽊之天天:天空 C.迨半奏,引商刻⽻迨:等到 D.此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赍:赠与 16.王安⽯《答司马谏议书》采⽤的驳论⽅法是( ) A.反驳论据 B.反驳论点 C.反驳论证过程 D.反驳论证⽅式 17.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的⾏为中蕴含着(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8.《故都的秋》⼀⽂的体裁是( ) A.游记散⽂ B.说理散⽂ C.抒情散⽂ D.叙事散⽂ 19.《⽇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 A.回顾式写法 B.开放式写法 C.闭锁结构 D.⽚段写法 20.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短篇⼩说之⼀?( ) A.契诃夫 B.伏尔泰 C.屠格涅夫 D.泰⼽尔⼆、⽂⾔⽂阅读:21~29⼩题,共30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16 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个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在每小
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向宠
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
4.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
A.敢作敢为
B.有所不为
C.积极的
D.战斗进取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
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第2套)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片(pian) 片.面片.刻分片.片.言只语B.强(qiang) 强.大强制坚强.强.词夺理C.供(gong) 供.销口供.提供.保证供.给D.仆(pu) 仆.人仆.从公仆.前仆.后继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授奖立功受奖洪慌仓慌失措B.蜚语飞短流长缥悍虚无漂缈C.连网连锁反应丰姿丰姿绰约D.震撼振聋发聩赏光爽心悦目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十几集、几十集的习以为常....。
B.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他俩同窗八载,一直是相敬如宾....,从来没有为琐事吵过架。
D.“新的文化观念”日趋多元化,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再也不应该以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锻出一个个标准产品。
如何依照学生的不同特长,__________ 其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新课题。
②在工业发展上,我们要谨慎选择产业和产品结构,技术起点要高,坚决__________那种消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这样就可直接走向清洁生产之路。
③这部影片感人至深,故事主人公的 __________ ,就是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
A.启示抛弃原形B.启示摒弃原形C.启迪抛弃原型D.启迪摒弃原型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大家的开导,他不但一句都听不进去,反而像受了多大委屈;大家只好什么都不说了。
B.重新设定程序以后,打印速度不仅提高了将近一倍,而且清晰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C.大家终于认识到,如果把这次事故的影响不彻底肃清,那么今后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练习及答案(2)2016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练习及答案三、(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
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高节之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
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很好的例子。
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_____________;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____________。
意识在活动就是联想在进行,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
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
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
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
联想有时可用意识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
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
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
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温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
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
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
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
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
钟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因为他听伯牙弹琴时,惊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李颀在胡笳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成人高考/模拟试题2016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训练题及答案(二)时光冯骥才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
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
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一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
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
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
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蛎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
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
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
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
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
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
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
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
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第1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姐妹情深,我怎么能丢下残疾多病的姐姐和妹妹,一个人嫁到外省去呢?B.这个项目能否上马,决定于我们现在是否具备了条件。
C.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重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D.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把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答案:C第2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一些同志目光短浅,工作中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B.在那个车马如潮的十字路口,我们经常看见年过半百的一位退伍军人,在指挥着行人。
C.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影响一直到今。
D.他孜孜不倦地写作,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硕果累累。
答案:A第3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海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到二十五。
B.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人,忍受不了加在他身上的他不能承受的轻蔑。
C.在繁忙的环市路口,年过半百的一位老人正手持小旗指挥着过往行人。
D.他孜孜不倦地写作。
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话说,他似乎活得很“累”。
答案:D第4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答案:C第5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位教练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B.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C.“东方明珠号”是一艘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服务一流的游轮,归属于长江轮船公司管理。
成人高考/模拟试题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精选练习试题(2)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lO题。
www.ExamW.CoM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依据。
(一)植物根茎叶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一进入植物体内就可随堆管束的筛管液流与导筛水流传布周身。
植物的这种特性给农用药剂大开方便之门。
原来需要从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采用溶液喷射的根外追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农用药剂可以“内服”--注射法,并能在体内转移与保留。
一向“外敷”用作保护层的除害药剂,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用量大,期限短。
二者比较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溶液培养植物成功,确定了营养代谢所需的水分与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性质和数量,成为合理、定量灌溉与施肥的依据,井给无土栽培作出了榜样。
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不仅供给植物生活的能量,还给植物个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
再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植物的遗传性状才能实现。
植物为了维持生存,依靠感应来适应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的变化,以及逆境的胁迫。
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发出信使在体内传递,影响效应部位反应出来。
研究发现,这些信使是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
无论是内原激素,还是人工调节荆,在植物上微量施用,就会启发显着的生理变化。
7.对“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根茎叶可以吸收喷洒在表面的农用药剂。
R农用药剂具有生理活性,可以进入植物体内。
C植物体内筛管液流、导筛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D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8对“溶液喷射”可“传布周身”与“外敷…‘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使用的农用药剂未必相同。
R使用的农用药剂配制的浓度未必相同,后者浓于前者。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语言知识与语言使用(共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肥胖/心宽体胖得心应手/应届毕业B、黄陂/偏裨将校忝列门墙/暴殄天物C、解元/解甲归田事有蹊跷/另辟蹊径D、稍息/稍纵即逝曲径通幽/曲高和寡【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坐镇尺牍趋之若鹜B、犀利褴褛真知卓见C、窝居剽悍唉声叹气D、蜜饯熟稔怡笑大方【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禾木村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村落,它依然保留着最的面貌。
这里有自然的山野风光,风景独特、优美。
村落与大草原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
黄昏时候,夕阳映照着成群结队暮归的牧群,闲逸、,俨如一个世外桃源;夜色降临,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天上的繁星。
A、古朴恬静闪烁B、古朴安静闪现C.古老恬静闪烁 D、古老安静闪现【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他的这个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B、山西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
C、王家大院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D、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答案】D5、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应修改与铁路投资体制相关的法律,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
B、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品味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
C、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新版《水浒传》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D、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实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答案】D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苏轼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民,;对生活,;对人生,。
一切纠纷烦恼皆视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
A、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点来对待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点来对待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点来对待B、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点来对待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点来对待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点来对待C、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点来对待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点来对待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点来对待D、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点来对待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点来对待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点来对待【答案】D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全国成人高考统考复习2013年考前模拟预测题(二)试卷总分120分,72分才为及格。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6小题,共18分)1 2 3 4 5 6D C D B B C二、现代文理解(每小题3分,4小题,共12分)7 8 9 10A B C D三、(3小题,共20分)11、【答案】领起2--5节内容(1分);从人们“需要注释”的日常生活现象说起,为下文的转折作铺垫(2分);这样写入题自然,体现思辨色彩(2分)。
(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
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
本文以第6节的转折为标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节一第5节为第一部分,写“人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第6节至结尾为第二部分抒写“生命是不需要注释的”。
12、(1)日记记载了自我灵魂的轨迹,是对自我生命行为的真情诠释。
(意思对即可)(2)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为自已的任何行为找出一个理由,说出一个“为什么”(意思泊名利,只要做好自己认为的事情就好了,因为我们的精神不能受到世俗社会的左右,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淡泊名利。
示例三:不同意。
人们在交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误解,有了误解就需要解释(当解释时就解释),这样才能及时消解误会,赢得谅解以及求得内心的安宁。
示例四:不同意,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受到世俗的事物的左右,如果说“不需要注释”,这样的话就会把自己孤立在这个世界上。
(开放题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把二种结合起来论证作答也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利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归纳以及评价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概括。
这是一道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放性试题,也是新高考题的趋势。
答题要观点鲜明,言之有据。
答案所给出的两种只是“示例”,还可以将这两种结合起来辩正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3小题,共25分)文言文14、邻人追羊之前,杨子对多人去追一只羊感到奇怪,并且有几分揶揄之意。
2016成人高考语文答案【篇一:2016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题】t>专科起点本科语文模拟试卷(一)一、基础知识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da、鼓励生育b、发展生产c、军事扩张d、实行仁政2、《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ba、逐客正确b、逐客错误c、逐客利于秦d、客有负于秦3、《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ca、比喻b、夸张c、对比d、象征4、梁启超《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 a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c、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d、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5、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ca、《国语》b、《战国策》c、《左传》d、《史记》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da、《战国策》b、《左传》c、《国语》d、《史记》7、《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住? ca、叙述b、议论c、叙述和议论d、叙述和抒情8、诗歌风格融音乐、绘画、理趣于一体的诗人是 ba、杜甫b、王维c、李商隐d、韩愈9、李后主是指 ba、李商隐b、李煜c、李璟d、李白1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是围绕着什么来抒写情怀a、婵娟b、明月c、琼楼d、青天11、《红楼梦》又名 ca、《品花宝鉴》b、《青楼梦》c、《石头记》d、《金陵春梦》1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d、所有制形式13、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d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14、《风波》的中心情节线索是 c ba、皇帝坐了龙庭b、九斤老太的五十大寿c、辫子事件d、七斤的飞黄腾达15、《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 ca、追溯法b、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16、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a、论点论据论证b、论点立论驳论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17、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ba、民本思想b、仁和礼c、严刑峻法d、自然无为18、《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没有涉及的人物是 ca、老夫人b、张生c、孙飞虎d、崔莺莺19、下列哪位作家有过国破家亡的经历 c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柳永20、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a、王安石b、欧阳修c、柳宗元d、韩愈二、文言文阅读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
全国成人高考语文复习2016年考前模拟预测题(二)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6小题,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凋零惆怅雕梁画栋B、压轴轴线群轻折轴C、卷宗眷顾卷土重来D、揭晓间歇竭泽而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洪荒沧穹披星戴月B、玄奥炫耀暄宾夺主C、逆料凝望鞠躬尽瘁D、沉缅惰性欲盖弥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几万年前,撒哈拉地区曾经植物丰盛茂密,河流_______东西南北,湖泊_______,洪水经常泛滥,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干燥程度加剧,湖泊干涸消失,植被_______退化,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A、横贯漫山遍野枯竭B、纵横漫山遍野枯竭C、横贯星罗棋布枯萎D、纵横星罗棋布枯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负责人说,中学生校服价格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水涨船高”。
B、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得更加旺盛。
C、海洋污染不像陆地环境污染那样触目惊心,公众了解信息的途径也非常有限。
D、绿色植物摆放在室内,不但赏心悦目,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效。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
B、鸟类的大脑虽然很小,却显示出远比人类过去所想象的更复杂、更聪明、更神奇。
C、过度开发湖洲,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其必然结果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D、人,来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赋予天涯以形,赋予海角以影,固定了“天涯海角”。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托出早晨灿烂的太阳,经春雨洗刷一新的__________________ ,以至年轻的牧马人,都被旭日镀上了一层金。
A、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广阔的草原B、威武的骏马、广阔的草原、洁白的毡包C、广阔的草原、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D、广阔的草原、威武的骏马、洁白的毡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每题3分×4小题,共12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有个体都具有共性;同时,每一个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的个性。
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就是基因组的全部意义,基因组不仅形成了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共性,也形成了我们自己体会过的个性。
有些人在感情上比较迟钝,有些人却一碰就跳;有些人在压力面前很焦虑,有些人却寻找风险;有些人很自信,有些人很怕羞;有些人很安静,有些人喋喋不休。
我们称这些差异为“个性”。
这个词的意思并不仅仅指外在的性格,也指内在的、个体化的性格特点。
在第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名叫D4DR的基因,它是一个名叫多巴胺受体的配方。
多巴胺受体的任务是在某些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的地方伸到细胞膜外,准备着接纳一个小小的化学物质: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得到一个电子信号之后被从其他神经细胞的顶端释放出来。
当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接触的时候,多巴胺受体就会使它所在的神经细胞发出一个电子信号。
这就是大脑工作的方法:电子信号导致化学信号,再导致电子信号,多巴胺是大脑里主管“动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太少,一个人就会失去做事的动机与主动性;多巴胺太多,一个人又会很快厌倦目前的事,而频繁地寻找新的冒险。
多巴胺的一个“表亲”5—羟(读qiǎng)色胺,是存在于大脑里的另一种单胺,它是个性的化学表现。
如果你的5—羟色胺水平异乎寻常地高,你可能会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有洁癖,异常小心,甚至会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大脑里,5—羟色胺水平异乎寻常地低的人,他们易有冲动行为。
5-羟色胺尝试的增加可以减轻人的焦虑感和抑郁感,能够把很普通的人变成乐观者。
低5-羟色胺水平可以很准确地预测猴子的攻击性,正如它能准确预测人类的冲动行为、自杀,斗殴和纵火行为。
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法律要求每个男性都时刻把自己的5-羟色胺水平写在脑门上,我们就能够得知应该躲开谁、应该把谁关起来、应该保护谁使得他不会伤害他自己?如果你用人工方法来逆转猴群里的尊卑次序,使得领头的猴子处于从属地位,不仅它的5-羟色胺水平会降低,它的行为也会变化,更有甚者,人类当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告诉人们说他们有低或高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成为一种可应验的预言。
整个5-羟色胺系统是与生物决定论有关的,但是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假设的那样,意味着你的会被社会环境改变。
正相反:你大脑里的化学变化是由你接收到的由社会环境传来的信号所决定的。
生物结构决定行为,社会又决定生物结构,社会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启动或关闭基因而完成的。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人类是一个特殊物种,所以在性格上表现出共性与个性的冲突B、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是由基因组决定的,是生物个体普遍存在的现象C、不同人在性格行为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每个人的个性D、所谓个性,既指外在行为模式的不同,也指内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8、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多巴胺受体存在于D4DR基因中,它的任务是接纳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B、多巴胺要多巴胺受体所在的神经细胞发出电子信息之后才能被释放出来C、大脑的工作方法就是电子信号的不断转换,多巴胺的接纳是其典型模式D、多巴胺是大脑里主管“动机”的机构,可以调整自身流量决定个体性格9、下面对第四段有关词语或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亲”一词,表明5-羟色胺与多巴胺的化学性质十分近似,是一类物质B、“个性的化学表现”一语,表明5-羟色胺在决定个性特征上更具有标志性C、这一段中用的两个“异乎寻常”,语意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褒,后者贬D、“这是否意味着”一语含有推测和假定的意味,引出正文幽默风趣的表述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表明,“猴群里的尊卑次序”会因5-羟色胺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变化B、人们知道了自己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人根本上预见和控制自己的行为C、5-羟色胺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改变D、虽然5-羟色胺决定了个体的行为,但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3小题,共20分)不需注释的生命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②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
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③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
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
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④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⑤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⑥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
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⑦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一枝金婆罗花示众。
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
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
而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槃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⑧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
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
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
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
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⑩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释,也没有注解的。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注解的。
就像你,注定跟我走。
”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的中国留学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
多年以后,我看电视,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
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
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⑾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
当我们温柔相爱,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11、作者述说“不需注释的生命”,为什么要从“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写起?(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8分)(1)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全文看,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同意这种生活态度吗?为什么?(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一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