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4
肠道菌群细菌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革兰染色法。
2.掌握IMViC试验。
二、仪器与试剂玻片,接种环,生理盐水,酒精灯,结晶紫溶液,卢戈氏染液,石炭酸-复红溶液,沙黄液,光学显微镜,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甲基红试剂(甲基红0.02g,95%酒精60mL,蒸馏水40mL),6%α-萘酚酒精溶液,40% KOH,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层析滤纸,正丁醇,甲酸,1.5%乳酸,1.5%乙酸溶液,3%溴甲酚蓝酒精溶液,层析缸,需氧血琼脂平板,厌氧血琼脂平板,七叶苷培养基,胆汁七叶苷培养基,65g/L NaCl血清肉汤,PYR试剂,DNA琼脂平板,1 mol/L盐酸,MRS培养基,X-Gal。
三、实验步骤1.革兰染色法(1)涂片:取玻片在火焰上稍微加温,以清洁纱布擦净,放置桌上,左手握培养皿,右手持接种环,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置于载玻片的中央,再用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取培养细菌少许与盐水混匀,直接取1~2环菌液作涂片即可,涂片应厚薄均匀。
接种环采菌后,要通过火焰灭菌才能放下。
(2)干燥:目的是是菌体水分慢慢蒸发,固定菌形。
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是将标本面向上,小心断续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以致标本烤枯,不堪检视。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标本面向上,在火焰外层快速地来回通过三次,共2-3秒,以玻片反面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度。
冷却后,染色。
目的是杀死细菌,是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以及改变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的细菌一般不能使许多染料进入细胞。
(4)初染:将涂片标本夹持于左手,滴加结晶紫溶液盖满涂抹面,染色1~3分钟,用流水缓缓冲洗(即将龙头打开使水缓慢流出,将玻片倾斜使水在玻片面上端沿玻片流下冲洗染液)直至无颜色流下为止。
(5)媒染:加卢戈氏染液4~5滴作用30秒到一分钟,再按上法冲洗,并将片上积水轻轻洒净。
(6)脱色:在95%酒精缸中脱色约3~5秒,拿出玻片使酒精由玻片流下,如此反复2~3次,直至流下酒精略呈淡紫色为止,现按上法以流水冲洗,并将玻片轻轻洒净。
肠球菌属标准操作规程1.概述肠球菌属于1984年从链球菌属划出,单独成为一个菌属,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铅黄肠球菌、蒙氏肠球菌、海氏肠球菌、鹑鸡肠球菌和病臭肠球菌等18个种和1个变异株。
临床上常见的菌株为粪肠球菌。
2.标本类型血液、尿液、痰、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鉴定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
3.2 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小、灰白色,有a 溶血或β溶血环的菌落。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较小、干燥、粉红色菌落。
3.3 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阴性,分解甘露醇、山梨醇、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在含6.5%氯化钠的肉汤中生长,多数菌株PYR试验阳性,对杆菌肽耐药。
3.4 鉴别要点3.4.1 本菌特征革兰阳性球菌,触酶试验阴性,在65g/L 氯化钠中生长,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45℃中生长。
3.4.2与屎肠球菌的鉴别:粪肠球菌不分解阿拉伯糖,而屎肠球菌能分解阿拉伯糖3.4.3 与链球菌属和乳球菌属的鉴别:见表5-353.4.4 粪肠球菌与其他各主要菌种间的鉴别:见表5-36操作步骤3.5.1 触酶试验阳性参见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5.2 鉴定从血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药敏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5.质量控制参见《质量控制程序》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在β-内酰胺酶阴性球菌肠球菌中,氨苄西林药敏试验结果可预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性。
青霉素药敏试验可预测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敏结果。
粪肠球菌中氨苄西林药敏结果可以预测亚胺培南的药敏结果。
对于血培养和脑脊液中分离到的肠球菌,需做β-内酰胺酶检测,β-内酰胺酶阳性,则对青霉素、羧基青霉素和脲基青霉素均耐药。
胆道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发表时间:2010-10-27T11:00:49.07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0年第9期作者:竺兰兰 1章璇 1董晓倩 2 [导读] 综上所述,滥用感冒药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且药品广告夸大其辞,也易致抗感冒药的不合理使用竺兰兰 1章璇 1董晓倩 21新昌县中医院( 浙江新昌 312500) 2 浙江绍兴市妇幼保健医院【摘要】目的了解胆道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药提出指导意见。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送检的292份胆汁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共分离出163株病原菌,分离率为55.82%,菌种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粪肠球菌所占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株明显增多。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本地区感染性胆汁中未发现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及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
结论对胆道感染的有效治疗可选用氨基糖苷类与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加抗厌氧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慎用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
【关键词】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药敏[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9-0103-03 在进行胆道手术之前,临床医师往往使用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抗菌治疗胆道感染。
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了解胆道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及其药敏情况,本文对2006 年1月至2008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送检的292份胆汁标本进行检测及耐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病房送检的292份胆汁标本。
主要疾患为胆道感染、胆管结石、胆管囊肿、胆囊炎、胆管肿瘤、梗阻性黄疸等。
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无菌针筒抽取3~5ml胆汁,立即送细菌室培养,细菌培养严格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伊红美蓝平板和沙保氏平板上,35℃24h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挑取优势生长的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
DBS22DBS22/018-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肠球菌的检测方法2012年发布 2012年实施───────────────────────────────吉林省卫生厅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分为两种检测方法:第1法:肠球菌检验—常规培养方法第2法:肠球菌检验—固定酶底物法测定食品中肠球菌的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肠球菌的检验》因现无国家标准,FDA、AOAC、USD也无标准方法。
因此参照了SN/T1933.1-2007《食品和水中肠球菌检验方法第一部分:平板计数法和最近似值测定法》和国内杂志公开报道的肠球菌检验方法的文献。
该标准应用了Vitek GNI+全自动微生物免疫分析仪)或API 20strep 试剂条1(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增加了固定酶底物法测定食品中肠球菌的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刘桂华、龚云伟、赵微、李月婷。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中肠球菌的检测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肠球菌(Enterococcu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及食源性肠球菌病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89.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T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3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与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与材料如下:3.1 冰箱:0℃~4 ℃。
医学检验中的肠道菌群异常指标解析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影响消化吸收、免疫系统、代谢调节等多个方面。
然而,当肠道菌群失去平衡时,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为了评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医学检验中有一些常见的指标可以用来解析肠道菌群的异常情况。
1. 菌群丰富度指标菌群丰富度指标是用来评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程度的。
常见的丰富度指标包括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测量肠道菌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和丰度,从而反映菌群的多样性。
当这些指标值较低时,可能表示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关注。
2. 指示菌群失调的标志物菌群失调可以导致具体菌种的增多或减少,这些菌种的异常可能与特定疾病的发生相关。
医学检验中常用的指示菌群失调的标志物包括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菌种的数量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肠道菌群发生了异常变化,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 菌群代谢产物指标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检测这些代谢产物可以帮助解析肠道菌群的异常情况。
例如,短链脂肪酸(SCFAs)是菌群代谢产物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SCFAs包括丙酸、乙酸和丁酸等。
这些有机酸对维持肠道黏膜健康、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可以判断肠道菌群是否异常。
4.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提到的指标外,医学检验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可以用来解析肠道菌群的异常情况。
例如,肠道菌群的抗生素敏感性指标可以评估特定菌种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肠道黏膜屏障指标可以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的健康状况,评估是否存在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菌群异常指标的解析应该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