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6
试验检测流程试验检测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验证理论和设计的重要手段,也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试验检测流程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试验检测流程至关重要。
一、试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试验检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试验方案和流程。
然后,对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等进行准备和校准,确保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对参与试验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试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
二、试验检测中的操作步骤。
1. 样品采集与标识,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并对样品进行标识,确保样品的来源和编号清晰可辨。
2. 试剂配置与标定,根据试验方案,准确配置所需的试剂和溶液,并进行标定和校准,确保试剂的浓度和纯度符合试验要求。
3. 仪器设备准备,对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试验操作,按照试验方案和流程,进行试验操作,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数据采集与记录,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准确采集和记录,包括试验条件、操作步骤、观测结果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6. 结果分析与报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撰写试验报告,对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和说明,提出结论和建议。
三、试验检测后的总结与归档。
试验检测结束后,对试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试验的操作流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试验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对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总结,科学规范的试验检测流程对于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才能有效地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因此,建立和完善试验检测流程,对于科研工作和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单易学的53个科学⼩试验简单易学的53个科学⼩试验:1、筷⼦的神⼒思考:把⼀根筷⼦插⼊装着⽶的杯⼦中,然后将筷⼦上提,筷⼦会把⽶和杯⼦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个、⽶⼀杯、⽵筷⼦⼀根操作:1、将⽶倒满塑料杯。
2、⽤⼿将杯⼦⾥的⽶按⼀按。
3、⽤⼿按住⽶,从⼿指缝间插⼊筷⼦。
4、⽤⼿轻轻提起筷⼦,杯⼦和⽶⼀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被挤出来,杯⼦外⾯的压⼒⼤于杯内的压⼒,使筷⼦和⽶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起,所以筷⼦就能将成⽶的杯⼦提起来。
2、瓶⼦赛跑思考:装有沙⼦和装有⽔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从⼀个⾼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重量相等的瓶⼦两个、沙⼦、⽔、长⽅形⽊板⼀块、两本厚书操作:1、⽤长⽅形⽊板和两本书达成⼀个斜坡2、将⽔倒⼊另⼀个瓶⼦中,将沙⼦倒⼊瓶⼦中3、把两只瓶⼦放在⽊板上,在同⼀起始⾼度让两只瓶⼦同时向下滚动4、装⽔的瓶⼦⽐装沙⼦的瓶⼦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对瓶⼦内壁的摩擦⽐⽔对瓶⼦内壁的摩擦要⼤得多,⽽且沙⼦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装⽔的瓶⼦要慢。
创造:将瓶⼦⾥的物质换⼀换,再让它们⽐⽐赛吧!3、带电的报纸思考:不⽤胶⽔、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铅笔的侧⾯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然后松⼿,被掀起的⾓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的空⽓⼲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粘和剂,⽽⽤静电粘在墙上4、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起,⽤什么⽅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盘⼦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起。
试验检验计划1. 背景介绍。
试验检验计划是指为了验证某项产品、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特性而制定的一项计划。
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试验检验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评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2. 目的。
试验检验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试验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程序,以及确定试验所需的资源和时间计划。
通过试验检验计划,可以确保试验的实施符合规范要求,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3. 编制步骤。
(1)确定试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试验的目标,即要验证或评估的产品特性或性能,例如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等。
(2)确定试验范围,确定试验的范围,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对象、试验条件等。
(3)制定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标和范围,制定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方法、试验程序、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4)确定试验资源,确定试验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制定相应的预算和计划。
(5)制定试验时间表,制定试验的时间安排,包括试验准备、试验实施、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等时间节点。
(6)编制试验检验计划书,将以上内容整理成试验检验计划书,并进行审核和批准。
4. 实施过程。
试验检验计划的实施过程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实施、数据采集和分析、报告编制等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试验检验计划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
在试验检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试验过程和试验数据的监控和审查。
确保试验的结果准确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6. 结论和建议。
试验检验计划完成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7. 参考文献。
在编制试验检验计划时,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文献等,以确保试验的实施符合规范要求,并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8. 结语。
试验检验计划是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评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为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试验规范最新标准试验规范是确保试验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试验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需求。
以下是最新试验规范的标准概述: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旨在为各类试验活动提供统一的操作标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科学试验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科学等。
二、基本原则1. 科学性:所有试验应基于科学原理,避免主观臆断。
2. 准确性:试验方法应精确,确保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3. 可重复性:试验结果应能在相同条件下被其他研究者重复。
4. 安全性: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保护试验人员和环境。
三、试验设计1. 明确试验目的和预期结果。
2. 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设备。
3. 设计合理的试验流程,包括试验条件、时间、次数等。
4. 确保试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科学合理。
四、试验操作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试验过程的标准化。
2. 使用校准过的仪器设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记录详细的试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便于结果分析和结果的可追溯性。
4. 试验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记录并分析原因。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1. 使用标准化的数据记录表格,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 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检查数据的合理性和异常值。
3. 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六、结果报告1. 结果报告应包含试验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2. 报告应清晰、准确,避免使用模糊或不明确的语言。
3. 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可能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七、质量控制1. 定期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2. 对试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试验操作的规范性。
3. 实施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机制,持续改进试验流程和结果的准确性。
八、伦理与合规性1. 遵守相关的伦理准则,确保试验过程中对参与者的尊重和保护。
2.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试验活动的合法性。
试验的流程试验的流程主要包括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的操作步骤、数据的处理及结果的分析等几个部分。
一、实验的准备工作: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确定实验的设计方案;2.制定实验计划,安排实验人员和时间;3.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和材料,确保它们的完好性和准确性;4.制定实验流程,安排实验的操作步骤;5.将实验室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良好状态。
二、实验的操作步骤:1.根据实验计划,将实验所需的样本或物质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制备或处理;2.根据实验的设计方案,按照规定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3.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包括实验条件的设置、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等;4.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的重复操作,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随时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6.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或样本的采集;7.在实验操作结束后,对实验设备、仪器和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
三、数据的处理:1.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3.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4.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5.对实验数据的显著性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结果的分析: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回答实验的研究问题;2.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3.提出可能的改进意见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4.撰写实验报告,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讨论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实验安全措施:1.在实验操作前,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穿戴适当的实验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3.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中没有人身伤害和实验设备的损坏;4.熟悉实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注意实验操作的风险点;5.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实验室和试验异同实验室和试验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两个概念,虽然它们有着某种联系,但在定义和执行方式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和试验的异同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实验室和试验的定义实验室是指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实验或制药等工作的特定场所。
实验室通常具备特定的设备、仪器和环境,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
实验室以实验为主要活动,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等手段,验证或推翻科学假设,积累实验数据,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试验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验证或推翻某种理论或假设。
试验是一种有序、有目的的活动,通过对特定条件下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试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旨在验证科学假设的有效性,并推动学科的发展。
二、实验室和试验的目的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或特定应用的实验。
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控制变量、重复性高的环境,以便科学家或研究者能够进行精确、准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室的目的是获取可再现的实验结果,以支持或驳斥科学理论,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
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或推翻某种理论或假设。
试验通常在实际环境下进行,以模拟真实情境以获取相关数据。
试验的目的是证明或推翻研究问题的假设,并提供科学依据和结论。
试验可以是对现有理论的确认或扩展,也可以是对新理论的探索和验证。
三、实验室和试验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实验室的操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问题提出、设计实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往往能够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通过精确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和观测,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试验的操作过程相对而言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条件进行调整。
试验的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试验常常需要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研究者需要在实验开始前预测和确定可能发生的变量,并努力控制和记录相关参数。
四、实验室和试验的优势和局限性实验室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一个控制变量和条件的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试验方法及原理一、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是指在科学实验中,为了验证某个假设或者研究某个现象,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技术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双盲实验法。
双盲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方法或其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该方法的特点是在试验过程中,既使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也使实验人员不知道哪个组是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确定需要研究的对象(如患者、动物等)和研究的目的(如疗效评估、副作用观察等)。
2. 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保证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相似。
3. 盲法操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试验过程中不知道自己所属的组别,同时实验人员也不知道哪个组是实验组。
4. 干预操作:根据研究目的,对实验组进行特定的干预措施(如给予药物治疗),对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安慰剂或常规治疗。
5. 数据收集和分析:记录和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6. 结果解读:根据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解读实验的结论,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试验原理试验原理是指试验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或理论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试验原理——贝叶斯统计学原理。
贝叶斯统计学原理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统计方法,用于根据已有的先验知识和新的试验数据,更新对未知事件的概率估计。
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概率视为一种主观度量,通过不断更新和修正概率的估计,逐步逼近真实的概率。
具体原理如下:1. 先验概率:根据已有的先验知识或经验,对未知事件的概率进行初始估计。
2. 似然函数: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在不同假设下观察到该数据的概率,得到似然函数。
3. 贝叶斯定理:根据贝叶斯定理,将先验概率和似然函数结合,计算得到后验概率。
4. 更新估计:通过不断进行试验和观察,更新对未知事件的概率估计。
每次试验后,将后验概率作为下一次试验的先验概率,重复上述步骤,逐步逼近真实的概率。
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对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操作步骤、数据记录、结果计算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试验方法标准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试验原理:说明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以便对试验结果进
行解释和分析。
2.试验仪器:列出试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并说明其规格、型号、
性能指标等,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试样准备:描述试样的采集、制备、处理和保存等过程,以确保
试样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4.操作步骤:详细说明试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试验前的准备、
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试验后的处理等。
5.数据记录:规定试验数据的记录方式和格式,以确保试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结果计算:给出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数据的统计和
分析、误差的修正等。
7.精度和误差:说明试验的精度和误差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测试方
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8.安全防护:列出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以确保
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人体试验的基本类型
人体试验的基本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临床试验:基于人体的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目的,进行药物、疫苗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
临床试验通常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包括早期(I期)、中期(II期)和晚期(III期)试验,
最终得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人群中的特定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观察,了解疾病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是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等。
3. 人体生理学实验:通过对人体的生理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反应,如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
4. 行为实验:通过对人体行为、认知或心理过程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机制。
例如,注意力实验、记忆实验等。
5. 社会行为实验: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过程,如合作行为、互动行为等。
这些人体试验通常需要经过伦理审查及获得被试者的知情同意,并严格遵守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
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护被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实验”和“试验”的区别实验和试验的区别1、实验和试验的英文翻译实验:experiment试验:test2实验和试验的定义实验(experiment):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某自然或社会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强调与理论研究的方法对立。
如:双缝干涉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实验不完全依赖特定标准文件来判断是否成功(纯科研甚至往往没有标准),而主要是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的条件和方法,然后操作,来观测实验品能否达到期望(成功)的或未知的效果。
试验(test):采用测试的手段来获取或验证某一结果的行为。
如:核试验、独立随机试验。
试验test,是依据已有的标准(国际、国家、企业标准)去验证产品或零部件或材料是否达标(比如型式试验)。
也就是已知试验品“应该”到达什么结果,而进行的验证操作。
这里的“试”跟非专业用语“试一试”不是一个含义。
着重在是否达标。
往往属于质量管理的范畴(质量管理涉及了产品研发,生产,售后,反馈等整个过程)。
3实验和试验的进一步解释如果能获取的一个规律性的结论,那么是实验。
例如:库仑扭秤实验可以得到静电相互作用服从平方反比关系;双缝干涉实验可以得到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可以得到地球上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光速相;LY/T 1772-2008 杨树品种分子鉴定实验方法-DNA大增片断氏度多态性法(AFLP)YY/T 0606.15-2014 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15部分:评价基质及支架免疫反应的实验方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DB21/T 2589-2016 东部白松种源相关序列多态性(SRAP)分子鉴定实验方法如果得到的是简单的在预期结果之一的话,就是试验例如:核试验的结果就是成功与失败两个;掷骰子随机试验中的结果就是1,2,……,6这六个;有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这个词可以用“测试”代替,那么就是试验。
例如:DL/T 567.8-2016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FZ/T 20031-2017 毛针织品缝迹伸长率试验方法GB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杯式法)简单来说,能得到结论,或者得到的结果能升华为结论,就是实验;只得到结果就是试验。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 R=,如测得U 和I 则可计算出R 。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1只,0-5V 电压表1只,0~50mA 电流表1只,0~10V 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只,DF1730SB3A 稳压源1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
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章中的第2.4一节的有关内容。
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 值和I 值。
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
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1) 由%.max 51⨯=U U ∆,得到,.V U 1501=∆ V U 07502.=∆ ;(2) 由%.max 51⨯=I I∆,得到,.mA I 07501=∆ mA I 7502.=∆;(3) 再由2233)()(II V U R u R∆∆+=,求得ΩΩ1109211=⨯=R R u u ,;(4) 结果表示Ω±=Ω⨯±=)144(,10)09.092.2(231R R光栅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法原理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按照光栅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的位置由下式决定: (a + b) sin ψk =dsin ψk =±k λ如果人射光不是单色,则由上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不同,其衍射角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将被分解,而在中央k =0、ψ =0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
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k=1,2,3,…级光谱,各级光谱线都按波长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成一组彩色谱线,这样就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
如果已知光栅常数,用分光计测出k 级光谱中某一明条纹的衍射角ψ,即可算出该明条纹所对应的单色光的波长λ。
实验步骤(1) 调整分光计的工作状态,使其满足测量条件。
(2) 利用光栅衍射测量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谱线的波长。
① 由于衍射光谱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第k 级光谱时,应测出+k 级和-k 级光谱线的位置,两位置的差值之半即为实验时k 取1 。
② 为了减少分光计刻度盘的偏心误差,测量每条光谱线时,刻度盘上的两个游标都要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角游标的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
③ 为了使十字丝对准光谱线,可以使用望远镜微调螺钉12来对准。
④ 测量时,可将望远镜置最右端,从-l 级到+1级依次测量,以免漏测数据。
数据处理(1) 与公认值比较 差λλλ00x E -=其中λ为公认值。
(2) 计算出紫色谱线波长的不确定度u(λ) =())(|cos |)()(sin )(ϕϕϕϕϕu b a u b a +=⎥⎦⎤⎢⎣⎡∂+∂2=18060092156001⨯⨯⨯π .cos =0.467nm ; U =2³u(λ) =0.9 nm 最后结果为: λ=(433.9±0.9) nm1.当用钠光(波长λ=589.0nm)垂直入射到1mm 内有500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时,试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并请说明理由。
答:由(a+b)sin φ=k λ 得 k={(a+b)/λ}sin φ ∵φ最大为90º 所以 sin φ=1又∵a+b=1/500mm=2*10-6m , λ=589.0nm=589.0*10-9m ∴k=2*10-6/589.0*10-9=3.4 最多只能看到三级光谱。
2.当狭缝太宽、太窄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狭缝太宽,则分辨本领将下降,如两条黄色光谱线分不开。
狭缝太窄,透光太少,光线太弱,视场太暗不利于测量。
3. 为什么采用左右两个游标读数?左右游标在安装位置上有何要求? 答:采用左右游标读数是为了消除偏心差,安装时左右应差180º。
光电效应实验目的(1) 观察光电效现象,测定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光照度与光电流关系曲线;测定截止电压,并通过现象了解其物理意义。
(2) 练习电路的连接方法及仪器的使用; 学习用图像总结物理律。
实验方法原理(1) 光子打到阴极上,若电子获得的能量大于逸出功时则会逸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而形成正向电流。
在没达到饱和前,光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接近饱和时呈非线性关系,饱和后电流不再增加。
(2) 电光源发光后,其照度随距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r 2)反比即光电管得到的光子数与r 2成反比,因此打出的电子数也与r 2成反比,形成的饱和光电流也与r 2成反比,即 I ∝r -2。
(3) 若给光电管接反向电压u 反,在eU 反 < mv max / 2=eU S 时(v max 为具有最大速度的电子的速度) 仍会有电子移动到阳极而形成光电流,当继续增大电压U 反 ,由于电场力做负功使电子减速,当使其到达阳极前速度刚好为零时U 反 =U S ,此时所观察到的光电流为零,由此可测得此光电管在当前光源下的截止电压U S 。
实验步骤(1) 按讲义中的电路原理图连接好实物电路图; (2)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① 先使正向电压加至30伏以上,同时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 ② 将电压从0开始按要求依次加大做好记录; (3) 测照度与光电流的关系:① 先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 处,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 ② 逐渐远离光源按要求做好记录; 实验步骤(4) 测光电管的截止电压: ① 将双向开关换向;② 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 处,将电压调至“0”, 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记录此时的光电流I 0,然后加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刚好为“0”,记下电压值U S ;③ 使光电管远离光源(光源亮度不变)重复上述步骤作好记录。
数据处理 (1) 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 照度与光电流曲线1. 临界截止电压与照度有什么关系?从实验中所得的结论是否同理论一致?如何解 释光的波粒二象性? 答:临界截止电压与照度无关,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光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说明光具有拨动性。
从光电效应现象上分析,光又具有粒子性,由爱因斯坦方程来描述:h ν=(1/2)mv 2max +A 。
2. 可否由U s ′ ν曲线求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答:可以。
由爱因斯坦方程 h υ=e|u s |+h υo 可求出斜率Δus/Δυ=h/e 和普朗克常数,还可以求出截距(h/e )υo ,再由截距求出光电管阴极材料的红限 υo ,从而求出逸出功A=h υo 。
光的干涉—牛顿环实验目的(1) 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
(2) 学会用干涉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与微小厚度。
实验方法原理利用透明薄膜(空气层)上下表面对人射光的依次反射,人射光的振幅将分成振幅不同且有一定光程差的两部分,这是一种获得相干光的重要途径。
由于两束反射光在相遇时的光程差取决于产生反射光的薄膜厚度,同一条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这就是等厚干涉。
将一块曲率半径R 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光学平板玻璃上,在透镜的凸面和平板玻璃的上表面间就形成一层空气薄膜,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
当平行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入射光将在此薄膜上下两表面依次反射,产生具有一定光程差的两束相干光。
因此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同心圆环——牛顿环。
透镜的曲率半径为:λλ)(4)(422n m y n m D n D m R -=--= 实验步骤(1) 转动读数显微镜的测微鼓轮,熟悉其读数方法;调整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并使其水平线与主尺平行(判断的方法是:转动读数显微镜的测微鼓轮,观察目镜中的十字叉丝竖线与牛顿环相切的切点连线是否始终与移动方向平行)。
(2) 为了避免测微鼓轮的网程(空转)误差,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
应尽量使叉丝的竖线对准暗干涉条纹中央时才读数。
(3) 应尽量使叉丝的竖线对准暗干涉条纹中央时才读数。
(4) 测量时,隔一个暗环记录一次数据。
(5) 由于计算R 时只需要知道环数差m-n ,因此以哪一个环作为第一环可以任选,但对任一暗环其直径必须是对应的两切点坐标之差。
数据处理222)()()()(⎪⎭⎫ ⎝⎛-+⎪⎭⎫ ⎝⎛-+⎪⎪⎭⎫ ⎝⎛=n m n u n m m u y y u RR u c=82109.8635.2012.0-⨯+⎪⎭⎫ ⎝⎛=0.6% RR u R R u c c )()(⨯==5.25mm ;U = 2³)(R u c = 11 mm )(U R R ±==(875±11)mm1. 透射光牛顿环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观察?画出光路示意图。
答:光由牛顿环装置下方射入,在空气层上下两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反射,形成干涉条纹,由上向下观察。
2. 在牛顿环实验中,假如平玻璃板上有微小凸起,则凸起处空气薄膜厚度减小,导致等厚干涉条纹发生畸变。
试问这时的牛顿环(暗)将局部内凹还是局部外凸?为什么?答:将局部外凸,因为同一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
3. 用白光照射时能否看到牛顿环和劈 尖干涉条纹?此时的条纹有何特征?答:用白光照射能看到干涉条纹,特征是:彩色的条纹,但条纹数有限。
双棱镜干涉实验目的(1) 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测量钠光的波长。
(2) 学习和巩固光路的同轴调整。
实验方法原理双棱镜干涉实验与双缝实验、双面镜实验等一样,都为光的波动学说的建立起过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测量光波波长的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
双棱镜干涉是光的分波阵面干涉现象,由S 发出的单色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成两列,相当于从两个虚光源S 1和S 2射出的两束相干光。
这两束光在重叠区域内产生干涉,在该区域内放置的测微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根据光的干涉理论能够得出相邻两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为λD d x =∆,即可有x Dd∆=λ其中d 为两个虚光源的距离,用共轭法来测,即21d d d =;D 为虚光源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在该实验中我们测的是狭缝到测微目镜的距离;x∆很小,由测微目镜测量。
实验步骤(1) 仪器调节① 粗调将缝的位置放好,调至坚直,根据缝的位置来调节其他元件的左右和高低位置,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