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的规范使用,既体现科研论文的严谨态度,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为规范参考文献的使用要求,请遵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归纳总结如下。

1著录格式

1. 1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见下表)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数据库 DB 会议论文 C 计算机程序CP 报纸文章 N 电子公告

EB

期刊文章 J 网络期刊 J/OL 学位论文 D 电子文档 EB/OL 报告 R 网络报告 R/OL 标准 S 网络专利

P/OL

专利 P

汇编 G 联机网络

网络数据库

DB/OL

参考工具

K

1.2一般性著录要求

(1) 著者英文名统一采用“姓+名简称”形式,首字母大写。如:Piggot T M,Sandhu R 。

(2) 3个以下(含3个)著者全部著录,“,”分隔。著者超过3个,只著录前3个,后加“等”或者“et al”。

(3)参考文献每个著录项之间用“.”分隔。

(4)英文文献对文题名及刊名著录时,文题名及刊名所有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全部小写,刊名用斜体标识。

以下对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分别给出详细的解释,红色标注部分为任选项,有则提供,请参考应用:

表1 常用参考文献

文献类型文献标注示例

(1)专 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 书名[M]. 其他

责任者(如编者、译者). 版本. 出版

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 霍国庆. 企业战略信息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30.

[2] 施瓦尔贝 K. IT项目管理[M]. 邓世忠译. 2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35-45.

[3] Piggot T M. The Cataloguer’s Way through AACR2:from

Document Retrieval[M]. McGrsw Hill, 2001.

(2)期 刊[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J].

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

页码.

[4] 张旭, 张通和, 易钟珍, 等. 采用磁过滤MEVVA 源制类

金刚石膜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8(4):478-481.

[5] 王昊.基于层次模式匹配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J].现代图

书情报技术,2007(5):62-68.

[6] Piterniek A B. Functions and Capabilities of Online Searching

Systems: a Checklist[J]. Online Review, 1989,13(6):466-469.

(3)学位论文[序号] 责任者.题名[D].学位授予

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7] 王亚军.整装催化剂及催化转化器若干研究[D].北京:北京

理工大学,2000.

[8] Young L C.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Collocation to

Laminar Flow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Monolith

Converters[D].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74.

(4)会议论文集[序号] 责任者. 题名[C]. 见(英文

用“In”):编著者.文集名或者会议

名,会址.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年:

起止页码.

[9]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0] Sandhu R, Park J. Usage Control: A vision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Control[C]. In: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thematical Methods, Models and

Architectures for Computer Networks Security. LNCS 2776.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3: 17-31.

(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

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

新日期).[作者访问日期].电子文献

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网址).

[1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

量调查报告[R/OL].[2007-09-28].

https://www.doczj.com/doc/b613298890.html,/index/0E/00/12/index.htm.

[12]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体系和设计

[EB/OL].[2006-06-25].

https://www.doczj.com/doc/b613298890.html,/html/2007-04/1690.html

[13] Christine M. Plant Physiology: Plant Biology in the Genome

Era[J/OL]. Science, 1998, 281(5375):331-332.

[2005-09-23].https://www.doczj.com/doc/b613298890.html,/cgi/collection/anatmorp.

注:①电子文献的访问日期采用“[年-月-日]”

(XXXX-XX-XX)格式标注,如[2006-01-28]。

② 网上电子期刊,还须注明期刊名,年(卷):页码。

请参考示例[13]。

表2 不常用参考文献

文献类型文献标注示例

(6)专著中 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析

出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 //

专著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版次.出

版地:出版机构,出版年:起止页码.

[14] 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A].//白春华,何

学秋,吴宗之,等.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5] 胡伯陶.天然彩色棉的状况和产业发展的研究[A]//中国

纺织工程学会.第9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

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纺织信息中心,2002:24-33.

[16] Dicheva D, Dichev C. Authoring Educational Topic Maps:

Can We Make it Easier[A]// 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ICALT2005)[C].

Taiwan,2005:216-219.

(6)专 利[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名:

专利国别(地区),专利号[P].公告日[17] 杨林.移动电话机:中国,CN99115146.1[P].2001-03-28.

[18]杨林江.沥青混凝土再生搅拌机:中国,CN200510049046.3

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经.[P/OL].(2005-08-03).[2006-02-05].

http://211.157.104.67/sipoasp/zljs/hyjs-yx-new.asp?recid= CN200510049046.3&leixin=0&title=沥青混凝土再生搅拌机&ipc=E01C19/10.

(7)报 纸[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

名,年-月-日(版次).[19] 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1-11-20(15).

(8)科技报告[序号]作者.文章题名[R].报告题名.

编号.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码.

[20] 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

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

研究中心,1998.

(9)标 准[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

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1] JT/T 623-2005,集装箱吊具[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

版,2005.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704-91,织物透湿量

测试方法[S].

2注意事项

(1)公开出版物: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物(一般不少于3个)。如引用非公开出版物,请采用脚注形式。

(2)时效性:参考文献尽可能选用较新的文献,一般来说近三年内的参考文献的数量至少应该占50%-80%。

(3)充分标注:文中凡涉及引用或者参考他人成果(包括定义、公式、方法、数据、图表、历史事件等),全部要进行标注,采用上角标形式,如“[1]”;当文中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可标注为“[1,3,5]”或者“[2,5-9]”的形式;文末列出的所有参考文献都需在文中进行标注,不可漏标。

(4)合理标注:参考文献标注位置须与此处正文内容直接相关,标注在引用内容的结束标点前,尽量不标注在章节的大标题上。

(5)顺序编码制:采用顺序著录法,即参考文献在文中的标注按序出现。如,文献[4]的首次标注位置不能先于[3]的首次标注,当然[3]可以重复标注。

(6)著录唯一性:同一参考文献在文中可重复引用多次,文末只著录一次。比如,著录时不要出现“[4] 同[1]”的字样。

如何标注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

如何标注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 根据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为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学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一、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二、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文献类型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撰写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oc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要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多毕业范文欢迎访问()。 一、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⑴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⑵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⑶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⑷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⑸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 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二、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⑴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⑵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⑶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 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电子版)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着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着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着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无论是阅读期刊,还是写文章,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参考文献,那么参考文献的排写格式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7714-87)、《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并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 1.引用的文献在文内标注格式 对论文所引用的文献,要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献的着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序号,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1981年日本仅给出了扁平车轮冲击钢轨的垂直冲击速度公式[1],…… ·薛杜普等[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文献[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定理的证明见文献[3]。 引用多篇文献或同一着者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开;如遇连续序号,可用“~”连接,略去中间序号。例如: ·早期的研究结果[2,4,6-9]表明,…… 2.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及示例 (1)书或专着

[序号]着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1]翟婉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74—80. [2]纳霍德金M Д牵引电机设计[M]李忠武,樊俊杰,李铁元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21-25. [3]Eisson H N.Immu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inciples of the immune respones[M].5th 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3-6. (2)期刊(连续出版物) [序号]着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1]史峰,李致中.铁路车流路径的优选算法[J].铁道学报,1993,15(3):70. [2]You C H, Lee K Y,Chey R F, et al. Electrogastr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nausea, bloating and vomiting[J]. 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4. (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613298890.html,)/毕业论文/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一些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1] 宋玉芳,周启星,宋雪英,等.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评价毒性[j].环境科学,XX,26(1):130-134. [2] heydorn a, kjar b, hentzer m, et al. experimental reproducibility in flow-chamber biofilms[j]. microbiology, XX, 146(10):2409-2415. 专著:[序号] 作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3] 王建龙,文湘华.现代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XX.138-170.

报告:[序号] 作者.题名[r].报告地:机构名称,年.起页-止页. [4] 冯雷.生化反应器的动力学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XX.1-5. 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5] 王杏林. 建筑砌块联接件[p].中国专利:cn 1036800,1997-09-27. 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 [6] gb 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起页-止页. [7] 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11-17. 会议论文:作者.析出题名[a].见(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8]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具体要求如下: (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W.E.;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 表1 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ournal)专著(Monograph)论文集(Conferennce Prceeding)(单篇论文)学位论文(Dissertation)专利 (Patent) 类型标识JMCADP 参考文献类型标准 (Standard)报纸文章(Newspaper)报告 (Report)资料汇编(General)其它文献 类型标识SNRGZ 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应注意几个问题

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着录的不规范现象, 提出了参考文 献着录规范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 参考文献系作者撰写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包括着作、期刊、专利、论文、报告等,它在科技论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继承性的体现;可避免重复劳动;能提供科学依据,为读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方便;节省篇幅等。 [1]随着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编排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日渐规范。编辑部和作者越来越重视参考文献的着录。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国外科技期刊的篇均参考文献数。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1、参考文献是学术内涵的扩展与延伸 学术文献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 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有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从此可以看出,学术论文主要记录了某一特定学术课题的某些新进展。对作者而言,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不同的读者,侧重点就各有不同了,有时文中一笔带过之处读者却很感兴趣,此时参考文献就显得很重要。读者便可据此进一步检索、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使学术内容得以延伸与扩展。 2、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科学研究的社会协同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不可能事事从头 开始,必然借鉴、依赖于别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或实验手段。但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之一,其论文中凡是涉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是一个观点或结论,或者是一张插图、一个表格,都应标注参考文献(当然,常识性的内容除外)。恰当标引参考文献不仅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术论文的内容,避免使文章显得冗长、烦琐,自然科学研究更是依赖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不仅是论文格式的要求,参考文献本身对科技论文而言具有极重要学术价值,也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3、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 参考文献实际上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一个真正严谨的科学研 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对于被引用的某一篇参考文献来说,它获得了一种社会的、学术的评价,而作者着录参考文献,在表明自已论着学术水平的同时,也是在对别人(被引用者)某一论着学术水平的最为重要的评价之一。 论文被引用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1)被引论文在选题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正是这种实际意义使论文作者在阅读时产生了共鸣或想法,由此愿意把被引论文列入引文或参考文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参考文献标注法中的顺序编码制的主要要求如下: 1.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 (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1]32、[15]256…)。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1)专著 专著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示例: [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 [2]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M].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孙章法.理性经济人的制度规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连续出版物 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年,(期):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物卷次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示例: [1]李柄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5 (1):101-106. [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近年的主要文献,一般文章不超过5篇,评述、综述性文章不超过2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即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参考文献条目著录: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作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之间加“,”,后加“等” 或“etal”。 1.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 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范例:[1]杨浩滨.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28-30. (2)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范例:[5]肖凯军.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J]. 食品科学,1995,16(9):30-34. 范例:[7]OUJP,YOSHIDA O,SOONGT, et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ke Eng , 1997,38(3): 358-361. (3) 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范例:[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4)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范例:[10] 胡鞍钢. 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目标[N].联合早报,1994,10. (5)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范例:[1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范例:[12]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7)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范例:[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 OL]. https://www.doczj.com/doc/b613298890.html,/pub/wml.tex/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范例:[15]张永禄. 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一、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根据GB/T 7714-2015附录B《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规定,以大写字母方式标识文献类型: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A —档案,CM—舆图,DS—数据集,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 电子资源载体和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专著: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示例: [1]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会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288.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4版[M].金吾伦,胡新和,译.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牛志明,斯温兰德,雷光春.综合湿地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4] PEEBLES P Z,Jr.Probability,random variable,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M].4th ed.New York:McGraw Hill,2001. 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示例: [1] 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8:146-163.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我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2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2.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 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 字(英文用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 献名不加书名号“《》”。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 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9《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著录格式如下。 1 专著 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在限定的期限内出齐)形式出版的印刷型或非印刷型出版物,包括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标准、报告、多卷书、丛书。 1.1 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1.2 示例 [1]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2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2] 陈登原.国史旧闻: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9:29. [3] Seth A. Spector. 外科学[M].刘淑芬,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9:16. [4] 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M/OL].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5-6[2019-11-01]. 33023884/1. [5] 王清任.医林改错[M].李天德,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68. [6]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湘乡曾国荃,1865(清同治四年). [7]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 1983. [8] 吴云芳.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研究[D/OL].北京:北京大学,2019[2019-10-14]. [9]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0] 陈志勇.中国财税文化价值研究:“中国财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O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2019-10-14].http://apabi.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引用】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很多,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格式都要符合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实际中很多出版社和期刊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发现周围的很多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不是很清楚,所以把规范格式贴出来。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2.14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具体要求如下:(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3)作者姓名:作者(主要责任者)为3人或不多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用“,”号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表1 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 表2电子文献的类型标识 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见表3。这样,非纸张型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格式为:[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T完整版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T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着者-出版年制”两种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国家标准。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参考文献标注法中的顺序编码制的主要要求如下: 1.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 (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着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1]32、[15]256…)。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2.参考文献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 (1)专着 专着的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等需着录的信息,其一般着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示例: [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 [2]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M].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引用格式,标注要求规范、方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引用格式)-标注规范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按时间排还是按姓名的首字母? 参考文献的标注法有两种,择一,从头至尾用同一方式标注。 1.顺序排列法:按正文引用文献出现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依序列出(最 常见)。 2.著者-出版年制:各文献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置于()内。各篇 文献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西文、日文、俄文、其他文种等五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一般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 按照你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 2015年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 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 这种体系是按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先后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用方括号括注在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或理论系统名的右上角。如: 达尔文指出…… 进化论认为…… 如果只提及引用内容而未提及著者,则括注在所引用文字群的右上角。如: 根据遗传学原理,可以推论出这种变异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可以遗传的[8]。 如果所提及的文献作为文字叙述中的直接说明语时,则应与正文平排,并且每个序号都应加上方括号。如: 紫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参见文献[11]、[20]、[32])。 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只在第一次出现时编排序号(在参考文献表中也只出现一次),其他处使用同一序号;如果多次引用的是同一参考文献的不同页的内容并标上了页码,则每次引用都应编排序号,参考文献表中也要一一列出。 若某一问题使用了多篇文献说明,这时将各文献的序号在一个方括号内全部列出,中间加逗号,若遇连续序号,可在起讫序号中间加“~”表示。如: 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期[3, 5, 7~10],但是为了…… 二、著者-出版年制 这种参考文献是由著者姓名与出版年代构成。标注方法是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用圆括号标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代。如: 徐道一(1983)认为,生物变革时期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轨迹可能有一定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